小学音乐欣赏课紫竹调
- 格式:ppt
- 大小:812.50 KB
- 文档页数:16
4(听赏)紫竹调1、教材分析这是根据江南民歌《紫竹调》改编而成的民乐合奏曲。
乐曲以民歌《紫竹调》的音调为主题,通过用加花和变换乐器等方式,将主题重复变化了五次。
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歌唱性很强。
这一音调在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戏和滑稽戏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音调。
2、教学目标1、听赏民乐合奏《紫竹调》并模唱主旋律,感受江南地方音乐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特点。
2、能够听辨《紫竹调》中三种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3、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听赏民乐合奏《紫竹调》,感受江南地方音乐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特点。
2、能够听辨《紫竹调》中三种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模唱《紫竹调》主旋律。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古筝、乐器模型、碰铃等。
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 播放视频,师介绍。
)活动2【讲授】听赏《紫竹调》二、听赏《紫竹调》1、初听全曲,揭示课题。
师:江南不仅有如画的美景,还有许多美妙动听的音乐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请你们静静地聆听,听完之后告诉我,乐曲的旋律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播放《紫竹调》)生:……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紫竹调》,是江南民歌,由民乐合奏的,它的旋律抒情、悠扬,节奏轻快、爽朗,特别富有江南乡土气息。
2、再次聆听,模唱主题旋律(1)听师:这首乐曲从开头到结尾,有一个相同的旋律,它反复地出现了多次,请你们仔细地听。
(播放主题旋律)(2)画师:这个出现了多次的旋律就叫做整首乐曲的主题旋律。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刚才随着主题旋律在做一种手势,这种手势可以用图形谱来表示,一起来看一看。
师带着学生画图形谱,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
(3)唱①师带学生用“啦”模唱;②生小声、慢速的跟琴唱;③强调注意旋律的柔美、轻快、活泼;④恢复原速唱。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欣赏紫竹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欣赏紫竹调》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江南民歌,以紫竹调为曲调,歌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江南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和基本的乐理知识。
然而,对于江南民歌的了解和欣赏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欣赏紫竹调》,使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理解歌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紫竹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欣赏紫竹调》,理解歌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欣赏紫竹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熟悉的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歌曲《欣赏紫竹调》。
2.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意义,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练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欣赏与讨论: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欣赏紫竹调》,引导学生讨论各自喜欢的版本和你觉得江南民歌的特点。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歌曲的曲名《欣赏紫竹调》,以及歌曲的一些关键词,如江南民歌、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演唱、理解和欣赏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欣赏紫竹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主题为“紫竹调”,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体验《紫竹调》这首歌曲,了解其背景、风格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紫竹调》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跟随音乐节奏简单哼唱。
-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运用感官体验音乐的美感。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歌曲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及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创作评价:鼓励学生创作与《紫竹调》相关的简单音乐作品或绘画作品,以展示其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紫竹调》创作背景、作者信息的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简短介绍民族音乐的魅力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播放《紫竹调》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15分钟)- 介绍《紫竹调》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完整播放《紫竹调》全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 分段细听,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变化和节奏特点。
3. 课堂活动(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紫竹调》的感受和理解。
-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尝试简单哼唱或拍打节奏。
-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学生对《紫竹调》的理解和感受。
- 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紫竹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紫竹调》,并尝试用简单的绘画作品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4单元《欣赏紫竹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乐《紫竹调》的歌词、节奏和曲式;2.能够辨认《紫竹调》的五线谱,并演奏至少一个段落的旋律;3.发扬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团队精神;4.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欣赏紫竹调》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紫竹调》,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乐的特点,锻炼五线谱辨认和演奏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将采用听、唱、说、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多角度感知和理解音乐。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让学生集体听一遍《紫竹调》。
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所听到的,感受到的,喜欢的地方等等。
2.分析: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五线谱,五线谱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分为高音谱和低音谱的。
然后,让学生合作完成这首歌曲的五线谱抄写,并演奏其中的一个段落。
3.演唱: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演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对歌曲的理解度和演唱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4.分组排练: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整首《紫竹调》的不同部分。
通过分组演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共同创造和表现,互相学习和促进集体的整体表现水平。
5.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并共同总结一下学习《紫竹调》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收获、感悟和成长。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出《紫竹调》的五线谱;2.学生能够通过演唱和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并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3.学生积极参与,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总结通过对《欣赏紫竹调》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民乐的独特风格和美丽旋律,还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各自的情感、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紫竹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2011三年级上册《紫竹调》是一首民乐合奏曲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逐渐喜欢中国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的听辨和欣赏,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江南音乐特点。
(2)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江南丝竹乐乐器的名称,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
(3)在听赏中,能较好的体验出不同乐器之间音色及音乐效果的区别。
(4)能够哼唱出主旋律。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的听辨和欣赏,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音乐主题旋律并能准确的辨别琵琶、二胡、笛子的音色。
教学难点:能准确分辨琵琶、二胡、笛子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进行排序。
教学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本课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理区别、描述、记忆各种乐器音色,通过欣赏、演唱、了解《紫竹调》的相关知识,够激发学生对江南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意、多关注本土音乐和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3年的音乐教学,大部分同学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辨能力和较强烈的表演欲望。
但对于音乐欣赏,特别是民族音乐欣赏还缺乏兴趣以及听赏的方式方法,本课将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与创新,以使教学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静心聆听、感受音乐的习惯,鼓励他们交流对音乐不同的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不同地域的风景视频,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引入课题。
1.创设民族音乐旅行的情景。
2.欣赏不同地域的风景和不同民族的音乐通过新疆、陕北和江南三地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充分的引起学生的课堂专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融入本课氛围。
听赏:紫竹调-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的“乐曲欣赏”中,涉及到紫竹调这首古曲的欣赏。
学生学习贯彻“让音乐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教学理念,通过音乐欣赏,感受古曲之美,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紫竹调》这首古曲的基本情况,包括曲调和故事背景2.能够用唱歌和说的方式表现出这首古曲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进一步提高审美水平三、教学内容1. 《紫竹调》《紫竹调》是明代时期的一首楚调,原曲已经失传,现传至今的为清代乐人朱彝尊所整理、重编过的版本。
这首古曲曲调婉转动听,流传甚广,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曲调欣赏在学生还没有听到《紫竹调》这首曲子之前,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湖南橘洲这个地方的景色,并通过描述方式介绍紫竹调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背景。
接着,再播放《紫竹调》的音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这首古曲,体验其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我们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曲调,用口唱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现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接受度。
3. 深度理解曲调和情感在学生初步了解《紫竹调》的基本情况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曲调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通过询问学生“你在听时,感受到了哪些情感?”或“你觉得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上的讲解,让学生对古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唱诵曲调在学生对《紫竹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唱诵。
通过音乐欣赏和唱诵,学生会更有感觉地表达曲调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寓意,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1.音乐欣赏的能力培养2.对古曲的理解和表达3.学生在唱诵曲调时,表达情感和寓意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STEP1:引导学生想象湖南橘洲景色,介绍紫竹调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欣赏紫竹调》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紫竹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上海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地方特色。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欣赏曲目。
通过学习《紫竹调》,学生可以了解上海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上海民歌的认识更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紫竹调》的旋律,体会歌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紫竹调》的背景、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紫竹调》,并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紫竹调》的旋律。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体会歌曲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紫竹调》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紫竹调》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歌词 sheetmusic。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上海的城市风光,引导学生了解上海的地方特色。
然后播放《紫竹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紫竹调》的背景、特点,讲解歌词的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紫竹调》,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韵律和音准。
对于唱得不好的部分,可以反复练习,直到学生熟练为止。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紫竹调》,互相观摩、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紫竹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学期四单元欣赏《紫竹调》【教学目标】1.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模唱主旋律,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
2.能够听辨<<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模仿乐器的演奏姿态。
3、记住并视唱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1.听辨<<紫竹调>>领奏乐器的音色。
2.培养学生专注听赏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等【教学过程】1、伴随音乐,进入课堂。
2、师生问好: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又到了我们快乐的音乐时间。
同学们好!上课!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铺垫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感受,歌曲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老师演唱歌曲《紫竹调》)2、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紫竹调》,它的旋律起伏、节奏活泼明朗,富有江南人民朴实勤劳的性格。
《紫竹调》原是沪剧的一支曲牌,因为旋律优美抒情,被作曲家们改编成多种器乐曲,更是深受人民的喜爱,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器乐曲《紫竹调》。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说一说,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二、欣赏器乐曲《紫竹调》1、学生说一说,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柔和、舒缓、)2、师:刚才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到了紫竹调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婉转流畅,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民间音乐的的独特韵味,现在我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美好感觉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3、播放多媒体音乐。
4、复习演奏形式;(1)独奏(2)合奏5、这首乐乐曲的演奏形式是民乐合奏。
6、认识乐曲:二胡、琵琶、笛子三.展示乐器,听辨音色---三听<<紫竹调>>1.了解乐器名称师:你们知道这首节奏轻快,旋律优美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就展示二胡、琵琶、笛子的图片,并说出其名称)。
《紫竹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
2.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课程目标解读:《紫竹调》原是一首流传于江南的民歌小调,旋律优美、婉转而亲切,极富乡土气息。
属“起、承、转、合”变化六句体结构。
它调式变化丰富,前四句为宫调式,后两句为羽调式,反复后的最后结束句翻高落徵音,属同宫系统调内的调式转换。
“紫竹调”较早被吸纳为江南地方戏曲、曲艺的曲牌,沪剧《罗汉钱·燕燕做媒》中的“燕燕也许太鲁莽”即是“紫竹调”,十分流畅动听,脍炙人口。
根据“紫竹调”改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已成为江南丝竹乐中的名曲之一,久演不衰。
教学目标叙写:1.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模唱主旋律,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
2.能够听辨《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音色,并模仿乐器的演奏姿态。
3.通过欣赏中西乐器的演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复习本单元的目的。
重点难点剖析:1.听辨《紫竹调》领奏乐器的音色。
2.培养学生专注听赏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方法解读:1.用多媒体课件,使其视听结合。
2.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不同情感的认识加以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琵琶、二胡、笛子、长笛。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听《紫竹调》1.创设情景多媒体出示两张画面:一张是江南的风景;一张是草原的景色。
让学生说出这两张画面的景色特点。
(江南是秀丽的,草原是辽阔的)。
2.听音乐选择画面师:同学们知道了江南的风景是秀丽的,草原是辽阔的,老师放一段音乐给大家听听,请你们为音乐选择一幅图。
(播放音乐)生:是江南。
(如果没回答正确,再提醒学生乐曲的风格)。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是一首民乐合奏,名字叫《紫竹调》,《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沪剧是在上海一带流行)。
由江苏南部的山歌、小调经过融合而成。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哼唱旋律,理解作品---复听《紫竹调》1.复听乐曲师:同学们知道《紫竹调》是由山歌、小调经过融合而成,我们再仔细的体验音乐,听听乐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播放乐曲)2.哼唱旋律听乐曲时,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律动,并跟着哼唱前两句的旋律。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欣赏紫竹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紫竹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上海民歌,它以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首欣赏曲目,采用五线谱进行教学。
通过学习《紫竹调》,学生可以了解上海的民间文化,感受江南风格民歌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
在学习《紫竹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江南风格民歌的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紫竹调》的背景及江南风格民歌的特点。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紫竹调》。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紫竹调》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江南风格民歌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紫竹调》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以身示范,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4.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江南风格民歌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紫竹调》的视频、音频、五线谱等。
2.教学乐器:如吉他、琵琶等,以展示歌曲的民族特色。
3.教学道具:如图片、海报等,介绍上海民间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上海民间文化的图片和海报,引导学生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播放《紫竹调》的歌曲片段,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紫竹调》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紫竹调》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调。
在教学过程中,可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紫竹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欣赏紫竹调-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紫竹调。
•认识紫竹调的表现技巧。
•熟悉紫竹调中曲调的节奏韵律。
能力目标•能听懂、分析、表达紫竹调的音乐内容。
•能通过自己的演唱感受和体现紫竹调的表现技巧。
•能在学习中发现中国文化的文艺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音乐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紫竹调的曲调节奏韵律的欣赏和分析。
•紫竹调的表现技巧的学习。
教学难点•学生对紫竹调的吟咏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紫竹调的介绍紫竹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源于南方的粤剧。
紫竹调音乐中主要用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乐器,如二胡、笛子、梆子等。
紫竹调的曲调优美动听,展现出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欣赏紫竹调音乐播放紫竹调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体会音乐中的节奏韵律。
然后请学生再听,注意曲调中的表现技巧,如颤音、滑奏、连音等。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对音乐的感受。
3. 学习表现技巧在欣赏紫竹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各种表现技巧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连音时手指的协调、颤音的技巧、滑音的使用等等。
4. 演唱紫竹调让学生根据紫竹调的特点,自己编写歌词,练习吟唱,并安排小组或全班演唱。
四、教学活动1. 欣赏紫竹调音乐在课堂上播放紫竹调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并问学生对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2. 学习表现技巧介绍紫竹调中的表现技巧,学生模仿老师演奏,练习颤音、滑音、连音等技巧。
3. 组织学生练习紫竹调让学生自己编写歌词,练习吟唱,然后组织小组或全班演唱。
五、教学评价通过欣赏紫竹调音乐,学习紫竹调的表现技巧和练习吟唱,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欣赏《紫竹调》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进入三年级后,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瘸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紫竹调》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小乐队”有初步认识,感受声音组合的魅力。
学情分析:《紫竹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族轻音乐作品,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且这种民乐的演奏形式也是小学生较为少见的,大部分学生对于二胡﹑琵琶﹑笛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音色的分辨能力还不足。
如何找到好的切入点实施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乐曲的风格特点,熟悉乐曲的主旋律,是老师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教材分析:《紫竹调》原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
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
音乐轻松活泼,婉转流畅。
伴奏音乐优美抒情。
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紫竹调》,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三件乐器的形状,记住乐器主题。
2、听赏民乐合奏《紫竹调》并模唱主旋律,感受江南。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真聆听《紫竹调》,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三件乐器的形状,记住乐器主题。
难点听赏民乐合奏《紫竹调》并模唱主旋律,感受江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二胡、琵琶、竹笛乐器模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见面,我听说我们咱们班的同学不但歌唱的好听,而且耳朵也特别灵,特别会聆听音乐,那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老师请你们听一段音乐,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是由下面那个乐队演奏的?(播放民乐片段,出示民族乐队与西洋乐队幻灯片)生:这个乐队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题都没有难倒你们,这个乐队啊叫做民族乐队。
《欣赏紫竹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并熟悉紫竹调的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风格。
2. 通过听、唱、演紫竹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听赏紫竹调,记录感受并写下简短的赏析笔记。
要求:选择一段完整的紫竹调音乐,静心聆听,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并演唱紫竹调的旋律部分。
要求:找到合适的曲谱或音频,学习并尝试演唱紫竹调的旋律部分,可以与同学合作或家长协助。
3. 创编紫竹调的表演形式。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紫竹调的表演形式,如舞蹈、歌唱、器乐演奏等,展示对紫竹调的理解和感受。
4. 收集并了解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的曲目。
要求: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并了解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的曲目,如民歌、器乐曲等,尝试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不依赖他人。
2. 形式多样: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作业,如表演、笔记、音频等。
3.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或老师交流分享作业成果,共同提高音乐素养。
4. 按时提交: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赏析笔记、演唱表演、创编表演形式和收集的其他中国传统音乐曲目,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对紫竹调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或建议,激励学生继续提高音乐素养。
五、作业反馈:1. 反馈时间: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并以反馈的形式告知学生。
2. 反馈内容:反馈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优点和建议。
优点包括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建议包括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后续学习的建议。
3. 回应教师:学生应认真阅读反馈,针对建议进行改进,并在下次作业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