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诗词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5.20 KB
- 文档页数:1
春江花月夜古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江花月夜古诗词鉴赏春江花月夜古诗词鉴赏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 相思离别之情, 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小编收集了 春江花月夜诗句 赏析,供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古音 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 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2023年《月夜》诗词鉴赏2023年《月夜》诗词鉴赏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两句是说,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望月怀人之情,惇挚悠永,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思念之情,不绝如缕。
诗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春江花月夜古诗词鉴赏1. 诗歌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所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以描绘春江夜景为主题,抒发诗人对春江、花朵和月亮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以闲适舒适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这句诗描绘了春江的景象,潮水连绵不断,似乎与大海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壮阔、辽远的感觉,同时也传达出春江的繁荣和活力。
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一句诗用明月凝视着江潮这一景象,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明月的出现使得整个景色更加的优美,也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
第三句:“滟滟随波千万里”这句描绘了江水的流动情景,波浪连绵、滟滟流动,仿佛无边无际。
这样的描绘使我们感受到春江的壮丽和辽阔,也反映了诗人对江水的热爱。
第四句:“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一句表达了不论哪里的春江,都会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的意思。
无论春江在何处,都能看到美丽的月亮,让人感受到春江美丽的同时,也展示了春江与明月相伴的场景。
第五句:“江流宛转绕芳甸”这一句诗描绘了江水环绕芳甸的情景。
江水像一条宛转曲折的蛇般,围绕着芳甸流淌。
这样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春江的美丽和丰富。
第六句:“月照花林皆似霰”这句诗很好地表达了明月照耀着花林的壮丽场景。
在明月的照耀下,花林就像是被霰雪覆盖一样,美丽而梦幻。
这样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春江花林的美丽和神秘。
第七句:“空里流霜不觉飞”这一句传达了江上的大气环境。
空中流动的霜,不断地飞舞着,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这种景象也增加了春江夜晚的神秘感。
第八句:“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句描绘了江边的白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几乎看不见。
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秘密的感觉,也增加了诗歌的浪漫和神秘。
第九句:“江天一色无纤尘”这句诗强调了春江的干净和清澈,没有一丝尘埃。
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春江的向往和追求。
3. 诗歌意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以描绘春江夜景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诗词赏析:梦幻曲《春江花月夜》吟诵技巧初探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吟咏诗文并创作诗文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是古人常用的悦读法及教学法。
古人用吟诵法做出来的古典诗词文赋,在没有背景音乐和器乐伴奏的情况下,也只有借吟诵的腔调才能巧妙地再现其深邃的艺术魅力。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张若虚首次将它改造成长篇七言歌行体。
这首有淡淡忧伤的中国式梦幻曲,“孤篇横压全唐”,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近十多年来,在赵敏俐教授的指导下,笔者一直秉持“中国人唱中国人自己的歌”[1]这一诗教理念,致力于吟诵教学及国学教育的传承与推广。
在采录当代知名学者及文化大师的过程中,笔者也以标准纯正的普通话吟咏录制了很多各具风格特色的吟诵调,可以参看近年来再版多次的《我爱吟诵》[2]系列音像丛书。
南京师范大学著名吟诵专家陈少松先生以唐调吟咏《春江花月夜》,抒发了自然美好但人生別离的惆怅伤感,寄寓了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慨叹,体现了大雅君子风范。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笔者在吟录及教学《春江花月夜》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韵分析运用普通话新吟诵的规则来吟咏古诗词,首先要全面把握诗歌的文体结构、音韵特征以及意象、意境;然后依据诗歌思想情感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平直调、上行调、下行调或曲折调,平长仄短,疏缓音拍,吟足节奏点上平声字的时值;最后是切合诗情的起伏顿挫入声,平底仄高,一唱三叹,吟出顿挫悠扬,连绵不绝的古典韵味。
[3]《春江花月夜》全诗二百五十二字,共三十六句,由9首绝句构成。
描绘了九幅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图。
诗体结构如下:月生——春江图;月照——花林图;问月——悠远图;待月——江水图;追月——相思图;月移——镜帘图;月华——光影图;月落——潭花图;月沉——梦幻图。
诗的首句入韵,每四句一转韵,共换九韵。
第一小节平声庚韵eng起首,韵脚字是:平、生、明;第二小节为仄声霰an韵,韵脚字是:甸、霰、见;第三小节押平声真韵en,韵脚字是:尘、轮、人;第四小节押仄声纸韵-i[?],韵脚字是:己、似、水;第五小节押平声尤韵ou,韵脚字是:悠、愁、楼;第六小节押灰韵ai,韵脚字是:徊、台、来;第七小节押文韵en,韵脚字是:闻、君、文;第八小节押麻韵a,韵脚字是:花、家、斜;最后一节押仄声遇韵ǖ,韵脚字是:雾、路、树。
春江花月夜——宋代诗词的典范之作1. 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诗词创作的黄金时期。
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流传至今,而《春江花月夜》可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本文将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其在宋代诗词中的地位。
2. 作者与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是北宋辽宁葫芦岛人张若虚所作,他生活在北宋末年,成为南宋初年安徽庐州知州。
据考证,《春江花月夜》可能写于他担任平盈监执事期间。
这首词可以说是张若虚在北国郡守任上写下来记述他对南国丰收大治社会风貌骊山南线南阳武进杨家码头秋水秋物秋景无非借助此景象来表达自己的观感和联想。
3. 《春江花月夜》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春江花月夜》描述了一个河滨乡村夜晚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这美丽光景的赞美和感受。
整首词描绘了春江河滨的恬静夜晚,月色如霜、花香鸟语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图景。
此外,词中运用了大量意象描写和音韵工艺,如“江”、“雨”、“风”、“月”等字眼的妙用使得整首词达到了极致。
4. 《春江花月夜》在宋代诗词中的地位《春江花月夜》是宋代文人名篇之一,在当时就以其细腻精巧、意境深远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该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传递出作者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独特体验。
同时,《春江花月夜》也成为后来文人创作时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结束语总之,《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宋代名篇。
通过本文介绍了《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其在宋代诗词中的地位。
这首词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巧妙融合,成为宋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与体验。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春江花月夜》都是一部值得我们品味和欣赏的文化瑰宝。
从《春江花月夜》谈对诗歌的鉴赏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的开卷《致同学》一文中就说到“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
对诗歌的鉴赏,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个别字词的赏析,而更应该把触角伸向更为深远宽广的审美世界中去,把我们的学生引向诗歌所营造的美的世界中去。
以“孤篇盖全唐”著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全唐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学习《唐宋诗词选读》,那就首先从对这首诗歌的鉴赏入手,分别从“神”、“情”、“韵”、“文”角度谈其美,谈谈如何鉴赏如此“美”的诗歌。
一、神“美”中国古代诗论有“神韵说”,认为好的诗歌必须要有所谓的“神气”。
今人钱钟书说:“‘气’者‘生气’,‘韵’者‘远出’。
赫草创为之先,图润色为之后,立说由粗而渐精也。
曰‘气’曰‘神’,所以示别于形体,曰‘韵’所以示别于声响。
‘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澈,然而‘神’必讬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
”(《管锥编》)简单地看这一段话,其实所谓的“神”也就是寄托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的表现。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把“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客观形象,围绕着“月”这个中心,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体悟紧紧交织融合成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审美境界,因而它也被誉为“诗歌中的诗歌,顶峰中的顶峰”。
“春”应该是诗人们笔下最留恋不舍的一个季节,所以才有那么多“伤春”“惜春”的名句流传下来。
《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等句,特定的季节设定,使得读者始终徜徉在一片感伤惆怅的淡淡春愁之中,挥之不去。
而“春”的代表是“花”。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诗中的“花”是被月光洗过的,晶莹素洁,不染纤尘。
可惜的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昨夜闲潭梦落花”,落花流水春去也,留不住的美好年华,怎能不让人感慨伤逝。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唐张若虚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quot吴中四士quot。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quot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quot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该诗中的quot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quot、quot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quot、quot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quot和quot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quot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春江花月夜正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编辑本段原文解析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诗词鉴赏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归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全是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情,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的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平和,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的扬抑回旋。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使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诗情与文情丝丝相扣,宛转谐美
诗略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状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
在语言上特别工与各句第五字的锤炼。
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
五句的”终’,是终于,也是终究;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
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
全诗写登楼观感,俯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