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及其测量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7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1.质量2.质量的测量二、授课内容: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空间位置无关。
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空间、有一定体积的材料;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如木制的桌子这种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物理学中的“质量”和日常生活中的“质量”是不同的,物理学中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产生活中的质量指产品的优劣程度。
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杆秤等。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A.放: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B.拨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刻度线出C.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针在分度表盘的中央刻度线上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2)测量时,正确操作如下A.把待测物体放在左盘中;B.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轻放在右盘中。
C.用镊子轻拨游码,是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动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度线处。
D.把砝码的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并表明单位。
3.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天平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的最大刻度值。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轻拿轻放,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脏或弄湿。
(3)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4.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当待测物体的质量很小时,可取多个这个样子的物体进行测量,得出总质量,然后除以个数,就得出单个物体的质量。
(2)“补差法”(待测液体的质量):a.先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m;b将液体倒入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c待测液体的质量为m液=m总—m。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实验,会测量物体的质量,体会使用天平的基本方法;4.培养自己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二、重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三、引入让学生用手拿起大泡沫箱和铅球,并说一说感受。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定义质量通过铅球和铁钉的比较,再列举生活中其他类似例子,归纳出质量的定义。
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m 表示。
环节二:认识质量称一称体重,你会读数吗?让一名同学到电子秤上称出自己的体重,并读出数,学生根据在生活中的经验读出60千克。
接下来介绍千克的由来,以及质量的其他常用单位,学习换算关系。
1kg=____g=____mg 1t=_____kg 1斤=____g=____kg环节三:感知质量让学生用手拿起一袋方便面、一根火腿肠、一袋盐,感知100g、60g、500g,对质量的大小形成真实的感受。
环节四:估计质量根据已经感知的100g、60g、500g,再用手拿一拿一个鸡蛋、一个桔子,试着去估计鸡蛋、桔子的质量。
初步形成估计质量的能力,并且对鸡蛋、桔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我估计的准不准确留下了好奇,为接下来的测量质量做了铺垫。
环节五:测量质量1.认识各种测量工具,通过秤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
2.阅读使用说明书和课本103、104页,认识托盘天平各部位的名称,并了解它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
3.通过课件和视频深入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各组测量鸡蛋的质量,然后将鸡蛋磕破再次测量,将数据记入数据表格。
5.根据各组记录的数据,订正天平读数时的错误。
环节六:理解质量根据环节五中的测量数据得到,鸡蛋磕破了形状改变但是质量不变,再通过举例延伸思考,位置改变质量不变,形状改变质量不变。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责编:武霞【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了解生活中测量质量的测量仪器,掌握托盘天平的用法;3.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还有克(g )、毫克(mg )、吨(t )。
3.单位换算:3110g kg -=;3611010mg g kg --==;3110t kg =要点诠释:(1)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及温度的变化无关。
(2)对物体的质量我们要有一定的认识:1分米3水的质量是1千克;初二同学的质量大约是40千克~80千克;一头牛的质量大约是1吨;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克;1个西瓜的质量大约是5千克;3粒玉米大约是1克。
要点二、物体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是我们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如下图所示。
2.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是学校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所示。
3.托盘天平的使用:(1)测量前:①放平: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②归零:用镊子把游码移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③调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即使指针指静止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测量时:①左物: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
②右码: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中。
③游码: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④读数:把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
(3)测量完: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盒中。
要点诠释:(1)测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2)保持天平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3)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脏,以免锈蚀;(4)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5)天平指针偏左偏右与平衡螺母旋出旋入的关系: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右移;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左移。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作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即可,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符号m。
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2-12中的三幅插图来说明的,这种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态、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要测量物体的质量,需要确定质量的单位。
教材直接说明,要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需要确定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符号是kg,千克和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知道即可。
为了让学生对各类物体的质量大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材安排了“一些物体质量的近似值”,便于学生对1 kg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如一个西瓜大约5 kg,一个鸡蛋约60 g,可以以此为参照标准,让学生去估计物理课本和书包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千克的规定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
大多数学生也都用过或见过托盘天平;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有必要进行简单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教学重点,学生必须在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动手练习使用,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质量、重力和密度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并不了解它们的本质,甚至会混淆。
学生在小学阶段使用过托盘天平,但对操作的要求不严格,甚至有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些错误的操作印象。
这都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天平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砝码、测量容器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长度、面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质量。
二、质量的概念与单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kg)、克(g)和吨(t)等。
三、天平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包括放置、调节、称量等步骤。
2. 学生分组实验,亲自操作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质量的测量(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一定量砝码的质量。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砝码的质量。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七、板书设计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吨(t)等。
授导型教案及课堂电子讲稿教学设计表学科:初中物理授课年级:九学校:第四中学教师姓名:章节名称《质量及其测量》学时2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学习者分析质量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掌握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学生较困难的但又必须掌握的。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解决措施: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教学难点及解决难点:质量的概念解决措施: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措施依据的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循序渐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计算机、投影仪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物理,在生活中感知物理。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1-2节质量及其测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北师大实验版一、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三、考点分析:(1)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中考中常出选择题。
(2)了解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中考中常在计算题的第一问出现。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中考中常出实验题。
本讲考点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6分。
一、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托盘天平(一)保持天平测量值精确度的具体要求:1. 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 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 将天平水平放置。
2.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 将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知识点一: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及质量的单位换算例1. 在下列情况下,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 水桶中的水全部结成了冰B. 烧红的铁钉被锻打成铁片C. 公园里的冰雕逐渐变小了D. 当飞船由地面升到预定轨道时,飞船里的宇航员此题答案:C思路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引入质量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籍等,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
1.2 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1.3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以及其它常用单位如克(g)、毫克(mg)和吨(t)。
第二章:质量的测量工具2.1 介绍天平的结构:天平由横梁、支架、砝码等组成。
2.2 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如何调节平衡、如何加减砝码、如何读数等。
2.3 介绍电子秤: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第三章:质量的估测3.1 训练学生观察和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通过观察物体的体积、密度等信息,估算物体的质量。
3.2 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质量估测:如估算一袋大米、一瓶矿泉水等物品的质量。
3.3 练习使用质量单位进行换算:将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换算。
第四章:质量的测量实验4.1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4.2 实验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天平或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
第五章: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讲解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
5.2 举例说明质量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宇航员太空飞行、卫星发射等。
5.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质量政策:如我国对产品质量、计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六章:质量的守恒定律6.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一个封闭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6.2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水与盐的混合,来说明质量守恒的现象。
6.3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化学反应中质量的计算,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相对质量的概念7.1 引入相对质量的概念:相对质量是物体质量与标准质量的比值,通常以地球的质量作为标准。
7.2 讲解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与已知标准质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质量。
7.3 探讨相对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在天文学中计算行星质量,在粒子物理学中研究基本粒子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质量及其测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学习流程:任务一: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性质:一、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1-102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二:自我检测:1、叫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还有、、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t= Kg 1g=Kg 1mg= Kg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变化,不变),这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试牛刀: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一张纸的质量约为750 。
2、你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 Kg ,当宇宙飞船把你带到太空中时,你的质量将()A.大于60 Kg B.小于60 Kg C.等于60 Kg D. 变为0任务二:质量的测量:一、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104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二:自我检测:1、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分为和。
2、使用天平时要注意:(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能,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身边事物引入物质的多少,木椅、铁锤、铝锅等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木椅是由木头组成的,铁锤是由铁组成的,铝锅是由铝组成的,我们说木头、铁、铝是组成木椅、铁锤、铝锅这些物体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就是组成物体的材料。
显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一杯水和一碗水都是由水组成,它们含有的水一样多吗?思考、比较物质与物体。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思维导图答案】一、物质的尺度及其测量 ○1 ○2 ○3 ○4 ○5 ○6 ○7 ○8 米 m 103 10 100 103 106 10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量程分度值水平垂直m 3cm 3ml1二、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物质 千克 kg 103 106 109 103 形状 状态 地理位置○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水平桌面 镊子零平衡螺母左盘右盘游码总和读数三、密度○36 ○37 ○38 ○39 ○40 Vm=ρ kg/m 3g/cm 3Vm m 12-=ρ 12mV V -=ρ知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与读数长度的测量与读数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的问题: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
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 、课桌高0.7m 、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等等。
(2019·毕节)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
【答案】7.5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8.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故答案为:7.50。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测量是本单元的最主要知识点,在知道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基础上,应在长度测量上投入时间,做到三会:会看、会放、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