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的常见病害及加固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一、桥梁板面病害
1.鼓包和拱形病害:桥梁板面出现凸起或呈现弯曲的状况,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料浆不够稠密或者与钢筋粘结不良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增加钢筋数量,重新浇筑混凝土,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工艺。
2.裂缝病害:桥梁板面出现裂缝,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时脱模过早或者浇筑时没有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填充高性能防水胶凝材料或者高强度水泥浆料修补病害处,补强钢筋加固。
1.沉陷病害:桥梁墩基出现沉陷,通常是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者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进行地基加固和加宽,采取灌浆、植筋、加固桩等措施。
3.腐蚀病害:桥梁墩基出现腐蚀,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者使用了劣质材料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修复墩基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者使用防腐材料进行修复。
三、桥梁伸缩缝病害
1.渗漏病害:桥梁伸缩缝出现渗漏,可能是由于伸缩缝材料老化或者安装不严密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更换新的伸缩缝材料或者进行维修。
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包括桥梁板面病害、桥梁墩基病害和桥梁伸缩缝病害。
处理这些病害的关键是及时清理病害处,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加固钢筋等,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154YAN JIUJIAN SHE混凝土拱桥的病害分析及加固措施Hun ning tu gong qiao de bing hai fen xi ji jia gu cuo shi张宇婧 刘泽森在长期的荷载、偶然荷载、不利环境等作用下,以及材料的老化、施工质量缺陷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桥梁会出现各类病害,本文对混凝土拱桥病害及其成因展开分析,并介绍常用的加固措施。
拱桥造型优雅,简单大方、受力明确,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形式。
混凝土拱桥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桥面系及附属以及上、下部结构,主拱圈和拱上结构属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为墩、台、基础,桥面系及附属主要是铺装、护栏、排水设施等。
早期建设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经过多年的运营,出现各类的病害,影响桥梁的承载力和使用性能。
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介绍混凝土拱桥常见的病害,并对病害进行归纳分类,分别分析病害形成的机理,最后介绍常用的治理措施,以及复合加固的基本思想,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一、混凝土拱桥常见病害与裂缝分类1.桥面病害及成因分析(1)对于面板式桥面铺装,在面板接缝、伸缩缝等部位,以及拱式桥梁,则在腹拱的拱脚部位出现开裂、不均匀沉陷等,此类病害多是在车辆长期反复的碾压造成的,在铰接部位横向刚度不足。
(2)在桥梁伸缩缝部位,主要是止水带出现老化开裂、渗漏水、锚固构件失效,车辆通过时出现异响,此类病害多是由止水带老化,伸缩缝两侧存在高差。
2.主拱圈病害及成因(1)拱顶开裂,在底面出现横向发展的裂缝,而在拱圈侧部出现自下而上的垂直裂缝,而在拱脚则在结构的上部出现横向裂缝,而在结构侧面出现自上而下的裂缝,造成开裂的原因是由于拱圈的抗弯性能不满足要求、设计时拱轴线欠佳、墩台的差异沉降、交通荷载过大(超载)等。
(2)拱圈有纵向发展的裂缝,在墩台帽处出现竖向开裂,若裂缝在中间部位,原因可能是墩台的不均匀沉降,若出现在边拱箱接缝处,多是由于横向整体性较差。
(3)拱圈部分位置出现砼破碎、剥落等,若在边角、拱脚等应力较大部位出现,则是由于材料的强度低、局部的砼被压碎;若破损无规律,可能是由于钢筋锈蚀膨胀或者施工碰撞所致。
分析石拱桥的桥梁病害及防护措施摘要:从古至今,石拱桥作为桥梁建筑中的一员,对交通建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桥梁建筑在年代变迁中遭受的病害也是不计其数。
本文重点讨论了石拱桥容易出现的一些病害情况,细究其影响因素,探讨桥梁病害的治理方案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石拱桥;桥梁病害;防护措施简单的设计、低廉的造价是石拱桥的两大特点,但也正因为其设计简单,良好的使用性能只在短期内比较明显。
随着年代的增长,病害增多、改造不易造成石拱桥养护难的局面,所以分析病害的成因来找出对应的治理和防护方案,更有利延长石拱桥的安全使用年限。
石拱桥病害的总结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石拱桥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以下几点最为常见的病害:(1)风雪雨水侵蚀石材料,降低了石材的强度,引起老化现象,从而影响拱桥结构的承载力。
(2)桥面的防水层被破坏或者严重至失效,造成了拱圈的漏水,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缩短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3)桥台发生剪切变形,造成走动,同时影响拱圈变形、跨度变化,甚至是拱顶界面开裂。
(4)产生裂缝并由桥墩的竖向向上发展到拱圈的纵向开裂,同时纵向开裂到侧墙的下方,从拱桥的顶端到底端不断消失(5)在地基的纵向和横向分别发生无规则沉降,造成的拱圈的破坏,还会出现侧墙的倾斜、扭转、开裂,甚至是脱离现象。
(6)能挡住拱背填筑的侧墙由于厚度不足挡土力量不够而向外突出,或者出现两种侧墙开裂情况,第一是拱圈和侧墙连接界面的脱离,第二是侧墙自身的分裂。
(7)拱桥底端的拱圈被压碎,在一些拱桥上都能发现,经常会发生拱圈石料的碎裂和剥落现象。
(8)最严重的一种就是跨度不好的拱桥被洪水冲垮,需要重建,无法修复。
2.桥梁病害原因分析关于以上八种常见的病害,经过分析和比对,大致影响原因有以下几点:(1) 从设计上来看,石拱桥的设计一般多是无矫正拱形设计,均为超静定结构,所以容易发生拱桥的地基沉陷、墩台移动的现象。
当拱桥桥墩在横向出现沉降不规则的现象时,主拱圈及侧墙将会发生倾斜、扭转,严重的将会导致开裂。
桁架拱桥加固维修要点及维修实例一、桁架拱桥的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1、下弦杆拱脚处横向裂缝。
主要原因是桥台、墩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使拱脚处出现竖向剪切应力,导致拱脚下弦杆件出现裂缝。
2、弦杆端部节点裂缝。
主要原因是桥台、墩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上弦杆端部凸杆与桥台、墩柱搭接扣死,使该节点出现竖向剪切应力,导致节点出现裂缝。
3、横系梁、横拉杆、横隔板竖向开裂。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行架拱桥设计标准较低,横向联系较薄弱,而近10年来交通量而且超载车辆比例,造成桁架竖向变形量,使横向联系的梁、杆、板出现竖向裂缝,甚至断裂。
4、桥面板裂缝、破碎。
主要原因是桥面板设计标准低,微弯板或拱波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低,桥面铺装层薄弱,造成桥面刚度不足,随着交通量的幅增加,特别是超载车辆的破坏作用,致使桥面铺装层和微弯板开裂,如不及时维修,部分微弯板发生破碎,形成桥面坑洞而影响行车安全。
5、伸缩缝损坏。
主要原因是桁架拱桥设计时不设伸缩装置或仅设置简易伸缩缝,混凝土强度设计较低,桥面接缝处混凝土损坏严重,逐渐开裂、破碎,使接缝处面积逐渐扩而影响桥梁的安全使用。
6、人行道变形、下垂。
主要原因是桁架拱桥的人行道设计一般采用在边桁片上弦杆上置挑梁承托人行道板的方法。
随着人群荷载的增加,挑梁受超载而弯矩过,致使下垂变形,如不及时进行加固,可能发生人行道垮塌事故。
7、位于两跨接缝处人行道和拉杆横向裂缝。
主要原因是设计时在该处未考虑断开,并设置伸缩缝装置,桥两跨的振动破坏形成裂缝。
2维修加固方法二、上弦杆端部节点和下弦杆拱脚处裂缝的维修加固方法因桥梁台、墩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桁架上、下弦桥节点处的裂缝已基本稳定,不再发展。
可采用环氧树脂灰浆在其两面或三面粘贴钢板的方法进行维修加固,如图1所示加固时,首先将构件混凝土的表面凿毛,如节点处混凝土剥落严重,应将混凝土保护层凿除再粘贴钢板,粘贴钢板要进行除锈处理。
其次要先处理裂缝,即对裂缝先进行灌浆(环氧灰浆)处理,然后再粘贴钢板。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石拱桥因年代久远、超负荷使用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严重威胁到交通安全。
为了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本项目针对某石拱桥进行加固专项方案设计。
二、桥梁概况该石拱桥位于某城市,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全长约50米,主跨约30米,矢跨比约为1/5。
桥面净宽8米,单车道。
桥梁上部结构为空腹式石拱,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基础为天然地基。
三、病害分析通过对桥梁进行现场检测和资料分析,发现该石拱桥存在以下病害:1. 拱圈裂缝:拱圈存在多处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0.1~0.5mm之间,部分裂缝已贯穿拱圈。
2. 桥墩裂缝:桥墩存在多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0.2~0.8mm之间,部分裂缝已贯穿桥墩。
3. 桥面铺装损坏:桥面铺装出现多处裂缝、坑槽、沉陷等病害。
4. 桥梁基础沉降:桥梁基础出现局部沉降,沉降量在10~20mm之间。
四、加固方案针对上述病害,制定以下加固方案:1. 拱圈加固:采用环氧树脂灌缝加固技术,对拱圈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裂缝,确保裂缝内无杂物。
(2)对裂缝进行干燥处理。
(3)采用环氧树脂灌缝,确保灌缝密实。
2. 桥墩加固:采用化学注浆加固技术,对桥墩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裂缝,确保裂缝内无杂物。
(2)对裂缝进行干燥处理。
(3)采用化学注浆,确保注浆密实。
3. 桥面铺装加固:采用沥青混凝土层铺筑技术,对桥面铺装进行加固。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桥面,确保桥面平整。
(2)铺设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约为5cm。
(3)对沥青混凝土层进行压实,确保密实。
4. 桥梁基础加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基加固技术,对桥梁基础进行加固。
具体步骤如下:(1)在桥梁基础两侧各打入一根预应力混凝土桩。
(2)对桩身进行预应力施加,确保桩身受力均匀。
(3)对桩基进行注浆,确保桩基与地基紧密结合。
五、施工要求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石拱桥病害成因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1引言石拱桥由于其就地取材、施工简洁、不需要大型设备等优点,在50年月~80年月被广泛推广使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进展,重型车辆与日俱增,加之桥梁建设时设计荷载较小,导致现阶段多数石拱桥已无法满意正常使用要求,处于超负荷状态,因而消失病害状况较多,需要修理加固,提高其承载力量。
本文将就石拱桥常见病害的成因与加固处理措施作一些浅要分析。
2石拱桥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2.1主拱圈裂缝拱圈裂缝是石拱桥最常见的病害。
主拱圈开裂严峻影响桥梁的安全性,根据开裂方向可以分为主拱圈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
2.1.1主拱圈横向裂缝及成因分析主拱圈横向裂缝多发生在拱顶下部或拱脚上部,其主要成因分析如下:1)主拱圈截面太薄或石料强度不够。
对石拱桥主拱圈进行内力分析可知,拱顶承受最大正弯矩,拱脚承受最大负弯矩,当截面抗力小于荷载内力时,拱顶下部或拱脚上部受拉部位开裂。
2)拱圈受力不对称。
这种状况主要发生在坡桥或弯桥上。
有些坡桥坡度较大,而主拱圈水平设置,造成拱圈受力不对称;车辆在弯桥上转弯时产生向心力,造成拱圈弯道外侧开裂。
3)基础匀称沉降,墩台移动。
石拱桥多按无铰拱设计,为超静定结构。
基础沉降或墩台位移将引起主拱圈巨大的附加应力,造成拱圈横向开裂,且多发生在L/4处。
4)设计时拱轴系数选择不当5)施工质量差。
如砂浆不饱满、砌筑工艺不规范等。
主拱圈横向裂缝对原结构的影响:假如主拱圈消失横向裂缝并进展到肯定深度,开裂面的抗弯惯性矩将大大降低,相当于形成铰,转变原结构体系,内力随之发生变化,结构的稳定性降低。
假如消失多条横向裂缝,形成三铰以上时,结构将变成可变体系,失稳破坏。
2.1.2主拱圈纵向裂缝及成因分析主拱圈的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如下:1)拱圈多采纳分环砌筑,如在施工时,未留意环与环交叉搭接,则会在拱腹发生纵向开裂;2)基础非匀称沉降;3)结构自身的受力特征影响,如弯桥受离心力作用; 4)局部温度应力。
石拱桥病害及加固方法分析摘要:本文就石拱桥的常见病害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石拱桥常用的加固方法,并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具体的介绍了加固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石拱桥;病害分析;加固方法Abstract: this paper common disease of the bridg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obes into the stone bridge reinforcement method commonly used, and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in the background, introduce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Keywords: stone bridge; Disease analysis; Reinforcement method1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桥梁的交通量不断增大,由于设计荷载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和使用养护不当等原因,许多石拱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危及行车的安全与畅通。
因此有必要对石拱桥的常见病害及成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恢复或提高其承载能力,保证其正常运营。
2石拱桥常见病害2.1上部结构常见病害上部结构是桥梁承受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基础的主体结构,其病害主要发生在主拱圈、腹拱圈、桥面、侧墙及拱上建筑等部位[1]。
1)主拱圈开裂主要有主拱圈横向开裂与纵向开裂。
横向开裂其主要原因包括主拱圈厚度太薄;材料强度不够;墩台基础等产生位移;拱圈受力不对称;施工质量差等。
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包括桥墩台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拱上填筑和活载对拱墙产生横向推力等。
2)腹拱圈开裂腹拱开裂的主要原因有由于主拱圈变形而产生的拱上构造的外加应力;腹拱曲率过小;铰缝处理不当;拱与拱上建筑的联合作用显著影响拱上建筑的内力;拱上建筑刚度较大等。
单跨桁架拱桥病害分析与维修加固单跨桁架拱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其具有结构简洁、施工便利、造价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桥梁长期受到车辆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桥梁的安全使用和寿命。
本文将针对单跨桁架拱桥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方法。
一、桥梁变形桥梁变形是单跨桁架拱桥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桥面和桥墩的沉降、倾斜等。
这种变形一般是由于桥梁的承载能力不足,超载车辆通行导致的。
如果桥梁变形过大,会影响车辆的通行安全,需要立即进行维修加固。
维修加固方法:1. 在桥墩处进行加固。
加固方式可以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束、加固钢板等,增加桥墩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小变形。
3. 加强管理。
通过定期检测桥梁的承载情况,并加强管理,及时清理桥梁上垃圾等杂物,防止超载车辆通行,从而减小变形。
二、钢结构腐蚀单跨桁架拱桥中,钢结构是承载桥面和行车荷载的关键部分,其腐蚀病害对桥梁的安全性能有很大影响。
桥梁的钢结构腐蚀主要是由于抗腐蚀涂层磨损、氧化性环境等原因造成,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导致钢材损失严重,进而影响承载能力。
1. 治理桥梁环境。
加强桥梁环境管理,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腐蚀的发生。
2. 进行局部修补。
对较小面积的腐蚀可采用防腐涂料进行修补。
3. 进行全面防腐。
对性能较差的桥梁可采用防腐钢板复合材料等进行全面覆盖,提高钢结构的防腐能力。
三、混凝土龟裂混凝土龟裂是单跨桁架拱桥上常见的水泥混凝土结构病害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本身材质老化、荷载产生的应力过大、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
混凝土龟裂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会扩大破坏区域,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使用。
2. 进行加固处理。
对较大的龟裂面积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加固或增加预留混凝土量等方式进行维修加固。
3. 增强管理。
加强桥梁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龟裂病害,进行修补和加固处理,减少病害发生,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结论:。
石拱桥常见病害与加固技术探析摘要:石拱桥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价低、桥型雄伟壮观的优点。
但石拱桥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病害,给养护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影响桥梁的安全。
本文分析了石拱桥常见的病害及形成的原因,然后详细阐述了石拱桥常见病害的加固措施。
关键词:石拱桥;病害;加固;腹拱圈;开裂石拱桥常见病害及成因(一)主拱圈开裂主拱圈开裂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主要有横向开裂与纵向开裂。
主拱圈横向开裂多发生在拱顶下部或拱脚上部,有时甚至会开裂至拱壁。
造成主拱圈横向开裂的主要原因:1、主拱圈厚度太薄或材料强度不够石拱桥主拱圈内力分析表明,拱顶正弯矩最大,拱脚负弯矩最大,拱顶、拱脚为设计控制截面,若截面抗力小于设计荷载内力,将造成拱顶下部或拱脚上部开裂。
2、基础沉陷,墩台移动石拱桥多按无铰拱设计,为超静定结构,基础沉陷或墩台位移引起的主拱圈附加应力相当大。
如某桥为3~20 m石拱桥,因洪水冲空侧边孔桥墩基础,使墩台下沉引起拱圈严重开裂,最大缝宽2~3cm,同时造成其他二孔损坏。
3、拱圈受力不对称主要发生在坡桥与弯桥上。
有些坡桥坡度较大,而主拱圈设计采用平置,造成拱上建筑不对称,使拱圈受力不对称。
车辆在弯桥上转弯时产生向心力,造成拱圈弯道外侧开裂。
(二)腹拱圈开裂腹拱圈开裂最严重且普遍,是石拱桥最主要的病害。
主要原因:1、如果腹拱太坦,就会产生较大的腹拱推力,而施工质量较差,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如某桥采用1~50m的石砌板肋拱,腹拱矢跨比为1/15,腹拱圈设计为块石砌筑,但施工时多采用片石砌筑,因拱圈较薄,甚至还采用了小片石,造成腹拱圈开裂,裂缝最宽达5mm,且沿横桥向贯通,严重威胁桥梁的安全。
2、铰缝处理不当。
石砌腹拱圈的铰石应选择石质坚硬且无裂纹的石料,一对铰石的接触面应较一般拱石多加修凿以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如果施工中未达到要求,会造成铰石破坏而开裂。
3、拱与拱上建筑的联合作用显著影响拱上建筑的内力,拱上建筑刚度越大,影响就越大。
拱桥病害处治措施1.1 一般规定1、拱桥按照拱圈(肋)结构的材料类型大致可分为:圬工拱桥、钢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等。
按照静力图式可分为: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等。
按照结构分类可分为: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拱桥。
2、本次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拱桥、圬工拱桥主拱圈、桥台、桥墩的裂缝、砌缝脱落及风化现象进行病害识别及处治。
3、典型病害主要为:1)钢管混凝土空隙、空鼓。
2)钢管锈蚀。
3)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护套污垢、破损等(可参照斜拉桥执行)。
4)混凝土拱桥主拱圈裂缝(非结构性裂缝)。
5)圬工拱桥主拱圈、墩台的砌体局部裂缝病害(非结构性裂缝)。
6)圬工砌体的风化现象等。
1.2 钢管混凝土空隙、空鼓1、病害识别钢管混凝土拱肋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管内灌注混凝土。
可用榔头轻敲(敲击法)判断是否存在空隙、空鼓。
2、病害成因导致钢管混凝土拱肋空隙、空鼓的主要原因有:1)钢管拱内混凝土收缩徐变。
2)浇筑时为便于施工,增加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水灰比较大。
3)在日照作用下引起的内外温差和季节温差造成管内混凝土的不均匀收缩。
3、处治措施一般采用二次灌浆法,在脱空处对钢管钻孔,压入高强度水泥浆或改性环氧砂浆填充空隙处。
适用于钢管混凝土空隙、空鼓范围较小的情况。
其余情况应开展专项检测评估和勘察设计。
1.3 钢管锈蚀1、病害识别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钢管或其它钢构件锈蚀较普遍,主要为钢构件涂层脱落、锈蚀。
2、病害成因拱肋钢管的锈蚀主要为原涂层施工时基层处理不佳,导致脱落后锈蚀;桥位处气候特性等。
3、处治措施及时对钢管拱进行涂刷油漆养护。
在涂刷前应对锈蚀部位进行除锈防护,对锈点、锈迹彻底擦除后,涂抹防锈漆及面漆等。
1.4 混凝土拱桥主拱圈裂缝1、病害识别混凝土拱桥主拱圈常见裂缝为具有规律性的横向、纵向裂缝或无规律性裂缝。
1)横向裂缝拱顶开裂,在底面出现横向发展的裂缝,而在拱圈侧部出现自下而上的垂直裂缝;而在拱脚结构的上部出现横向裂缝,在结构侧面出现自上而下的裂缝。
双曲拱桥的常见病害及加固方法研究张东进(华东交通大学,南昌330013)马俊霍德锋(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沈阳110000)摘要双曲拱桥的拱肋强度、横向联系不足,以及由于地基和设计引起桥墩位移等病害,使许多桥梁的承载能力有所下降。
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需要,继续对其进行加固维修和技术改造。
关键词双曲拱桥上部结构病害加固拓宽双曲拱桥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最具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桥型。
这种拱桥的拱圈横截面由一个或数个小拱组成。
由于主拱圈的纵向及横向均呈曲线型,故称之为双曲拱桥。
其主要特点是将主拱圈以/化整为零0的方法按先后顺序施工,再以/集零为整0的组合形式进行整体结构承重。
由于它具有造价低、材料省、设备少、施工快、工艺简单、结构轻巧美观等优点,一经出现便得以迅速推广。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量急剧增大,双曲拱桥的一些通病,比如通过力差、强度低、整体性弱等日益突出,这极大地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
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需要,急需对其进行加固维修和技术改造。
1双曲拱桥的常见病害(1)拱肋强度不足而引起承载力的降低拱肋是双曲拱桥主拱圈的重要承重部分,它与拱圈共同承受全部恒载和活载,是主要的受力构件。
因此,当其抗弯强度和刚度不足时,往往会使承载能力降低,同时也会引起其他构件的损坏,拱肋病害主要体现在拱脚上缘和拱顶下缘区段。
表现为严重的裂缝,拱顶下沉,拱脚纵向钢筋锈胀开裂等。
(2)横向联系不足而引起结构失稳横向联系对于拱圈的横向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拱肋间无横向联系或横向联系强度不足时,在集中荷载(车辆荷载)作用下,各拱肋的横向受力是不均匀的,会使拱波产生纵向裂缝,势必降低桥梁的横向稳定性。
有横向联系的拱圈,各拱肋间的受力和变形是比较均匀,而且随着横向联系的加强,各拱肋间的变形就更趋一致。
由于横向联系的设立,是单片的拱肋在横向联成整体,形成了一个拱型框架。
从而大大加强了拱肋的横向刚度,保证了拱肋的横向稳定性。
浅析拱桥典型病害及快速加固维修措施拱桥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桥型,它以其优美的线形、合理的受力特性及潜在的跨越能力而被大量运用。
本文以两座典型拱桥为例,对较常见的圬工拱桥及肋拱桥典型病害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在安全允许条件下如何对桥梁进行快速加固维修,恢复承载力,延长使用年限的常用措施。
标签:拱桥;病害;快速;维修桥梁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畅通。
而拱桥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形式,拱桥的形式多种多样,为各种桥型之冠。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桥梁由于施工时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使用年限较长、交通量的倍增、超重车辆通行和地震、水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时有桥梁坍塌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桥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快速的对现有病害桥梁进行加固维修,保通保畅,恢复其承载力,延长使用年限,将桥梁的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是桥梁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列出兩座常见拱桥桥型的病害和加固维修方案,供讨论学习。
1 圬工拱桥圬工拱桥由于易于就地取材,构造简单,外形美观,载重潜力大,所需技术工种少,不需要钢筋和混凝土,是早期常用的一种拱桥桥型;由于其不苛求支承条件和伸缩装置以及养护费用低等特点,目前,许多公路上有大量圬工拱桥仍在使用。
1.1 桥梁概况打枪湾桥,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桥面净宽12.4m,全长85.0m,桥梁上部为3×25m空腹式圬工拱桥,下部为重力式桥墩、重力式桥台。
1.2 病害情况根据现场检测:全桥石块风化较严重;主拱圈出现裂缝大面积渗水,腹拱有石块掉落现象;桥墩局部渗水;墩台基础局部受到冲刷外露;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有横向开裂,伸缩缝破损,钢筋外露,护栏不同程度损坏。
经综合评定,该桥为四类桥梁,需要加固维修。
1.3 病害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踏勘及沿路走访,调查分析得出桥梁病害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由于桥梁使用时间在20年以上,圬工桥石块风化属于正常老化现象,风化造成表面缺陷,从而影响其耐久性。
探讨拱桥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摘要:石拱桥在我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和自然灾害的考验,如今仍然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这离不开坚固的石料和精湛的工艺。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及重载车猛增,很多石拱桥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各种病害也开始显露,结构强度也不同程度下降。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对石拱桥进行维修加固改造处理。
关键词:拱桥;病害原因;处理方法1桥面病害成因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该桥为轻型石拱桥,全长97.5m,桥面总宽度9m。
上部结构为1×9.8m+1×50m+1×9.8m板拱,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台,扩大基础。
修建于2006年,2014年采用自密实钢筋混凝土加固过主拱圈及两桥台,但未对涉及拱上部分加固。
1.1墩台裂缝墩台裂缝的主要成因是荷载过大、台身原施工填料压实不到位、台身排水不畅以及砂浆石料强度低等原因。
1.2拱上回填层破坏产生的原因是施工时拱上回填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时质量把控不到位。
在营运重载车辆的频繁碾压下,回填料内部机构发生改变,横向或纵向不均匀压缩变形。
严重时会造成侧墙外鼓,造成桥面面层损坏和拱圈渗水。
1.3拱圈渗水渗水原因很多,主要是防水层自身老化损坏,加之桥面面层铺装密水性能差,或者桥面破损没有及时修补,导致桥面水沿桥面结构层不断下渗,最终造成拱圈渗水。
长时间拱圈渗水会对拱圈料石之间的黏接胶凝材料产生破坏,进而会影响拱圈承载力。
2拱桥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2.1墩台裂缝处治2.1.1材料选择裂缝宽度<0.15mm,采用表面封闭法进行修补,封闭用聚合物水泥;裂缝宽度≥0.15mm,采用低压渗透注浆,压力注胶浆采用专门配制的混凝土裂缝修补胶浆。
2.1.2施工工艺(1)表面处理。
用专用钢丝刷或吹风机等工具沿裂缝方向清除表面灰尘等污物,然后用毛刷蘸丙酮或酒精等有机溶液,沿裂缝两侧2~3cm宽擦洗干净并使其干燥。
石拱桥病害成因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作者:李汉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6年第2期李汉平汉中市勉县农村公路管理局陕西汉中724200摘要院本文分析了石拱桥需要加固的原因,就加固和维修方案进行了论述,对提高石拱桥的承载能力,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院石拱桥;病害原因;分析;加固措施1 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1.1 桥面破损桥面破损对行驶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且可能加剧其他部位损坏。
分析成因如下:对实腹式拱桥来说,与拱上填料有关,填料施工时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容易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不规则变形,或者台后排水没有处理好,渗入填料,使其变形,造成桥面破损。
空腹式拱桥腹由于拱铰的存在,这些部位往往是裂缝的起源,应在桥面或者与侧墙设置伸缩缝或变形缝。
1.2 防水层失效或破坏防水层失效或破坏,无法起到防水功能,拱圈漏水,缩短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原因分析如下:实腹式拱桥易找到的一般亚粘土作为防水层,防水施工效果不佳;桥面有渗水,防水层易失效;空腹式拱桥施工时防水层采用油毛毡等易老化材,无法保证沥青麻絮密实。
1.3 拱圈开裂主拱圈开裂按照拱圈开裂方向可以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分析原因如下:淤主拱圈截面石料强度不够或太薄。
对其进行内力分析可知,拱脚承受最大负弯矩,拱顶承受最大正弯矩,当荷载内力大于截面抗力时,拱脚上部或拱顶下部容易开裂。
于当主拱圈水平设置,坡桥坡度较大,造成拱圈受力不平衡,容易造成拱圈弯道外侧开裂。
盂石拱桥基础均匀沉降、墩台移动,造成拱圈横向开裂,且多发生在L辕4 处。
榆设计时拱轴系数选择不当。
虞由于施工质量差,出现砌筑工艺不规范、砂浆不饱满等现象。
主拱圈的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如下:淤基础非均匀沉降;于结构自身的受力特征影响,如弯桥受离心力作用;盂拱圈在施工时,环与环没有交错搭接,容易桥拱腹发生纵向开裂。
拱桥主拱圈横向裂缝使横向受力性能减弱,即使横向力不变,裂缝也将继续发展,继而导致拱桥承载能力的降低。
2019.13科学技术创新-137-垢工拱桥常见病害及加固技术应用研究冯永航(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公路养护技术研发中心,辽宁沈阳110111)摘要:坊工拱桥因造型优美,受力特性合理,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大量存在,但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已不适用于目前交通量的需求,急需加固提级处理。
故本文结合一座实际的空腹式坊工拱桥加固工程,根据坊■工拱桥病害情况,阐述了增大截面法,拱背减载加固法和压浆加固法相结合的加固技术应用,重点介绍主拱圈拱腹增加拱肋、主拱圈拱背换填和压浆封闭裂缝等加固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以后类似桥型加固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坊工拱桥;增大截面法;拱背减载加固法;压浆加固法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13-0137-021绪论垢工拱桥因取材方便、造型优美、受力合理、跨度不大等优点,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进行了大量修建,由于当时设计荷载等级较低、施工技术水平有限,加上自然条件的侵蚀,运营荷载不断增大,从而导致垢工拱桥病害急剧增加,承载能力明显不足。
从科学发展观考虑,对垢工拱桥全部重建的思想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对在役垢工拱桥的加固维修任务就十分繁重,而对垢工拱桥的加固方法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对促进我国公路建设、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对于乡村地方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垢工拱桥主要病害2.1主拱圈裂缝。
结合垢工拱桥受力特点,主拱圈一般均为无较拱体系,为偏心受压构件,本身自重较大同时,还传递二期恒载和汽车活载等力的左右。
垢工砌体自身抗拉力学性能较差,主拱圈拱顶截面下缘承受拉应力,拱脚截面上缘承受拉应力,垢工拱桥承载能力不足均表现为拱顶下缘和拱脚上缘出现纵、横向裂缝,在裂缝开裂处形成一个较,原结构体系发生改变,内力进行重新分布,当主拱圈裂缝出现多条,较的个数超过三个以上时,导致拱圈失稳,造成结构破坏。
混凝土拱桥的加固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拱桥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桥梁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拱桥的结构会出现各种损伤和缺陷,为了保障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和修复。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拱桥的加固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加固混凝土拱桥。
二、拱桥的损伤及加固原则1. 损伤类型混凝土拱桥的损伤类型包括:混凝土的龟裂、钢筋锈蚀、拱脚下沉、拱顶下沉、拱墩移位等。
2. 加固原则混凝土拱桥的加固原则是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和影响,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三、加固方法1. 钢筋加固钢筋加固是修复混凝土拱桥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和强度,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加固位置和加固钢筋的数量和规格。
(2)清理加固部位的表面,保证表面无粉化、污渍和油脂等。
(3)钻孔,用专用胶粘剂将加固钢筋粘贴在清理干净的表面上。
(4)在钢筋外面包裹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5)等待混凝土养护成型后,进行验收。
2. 预应力加固预应力加固是指在混凝土拱桥上施加预应力,使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内部反力,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预应力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加固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预应力加固的位置和预应力的大小。
(2)在预应力加固位置打孔,将预应力钢束穿过孔洞。
(3)张紧预应力钢束,使其产生一定的预应力。
(4)在预应力钢束的两端固定锚具,使其与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5)等待混凝土养护成型后,进行验收。
3. 碳纤维加固碳纤维加固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加固方法,它利用碳纤维的高强度和轻质特性,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混凝土形成复合材料,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加固部位的表面,保证表面无粉化、污渍和油脂等。
(2)涂抹专用的基础涂料,增强碳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3)将碳纤维布缠绕在加固部位上,形成整体结构。
浅析拱桥的常见病害及加固方法[摘要]:本文分析了拱桥的受力及加固特点,总结了拱桥的拱圈常见病害及破坏形式及其原因,分析了拱圈病害,从而总结出拱圈破坏的规律,阐述了目前常见的拱圈加固方法。
[关键词]:顶推法拱桥加固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5.462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0155-01
一、拱桥的特点
拱桥的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支承处除有竖向反力外,还产生水平推力。
该水平推力使拱内产生轴向压力,并大大减小了跨中弯矩。
这使得拱圈成为主要承受压力的结构,因而拱圈可以充分利用抗拉性能差而抗压性能好的污工材料(石料、混凝土、砖等)建造,可以就地取材,节省钢筋和水泥,且承载能力大,拱桥跨越能力较大且构造简单,技术容易被掌握。
外形美观,能与周围环境很好地协调,修建于山岭沟壑的西部地区犹如彩虹飞架于崇山峻岭之间。
二、拱桥常见病害形式及成因
(一)拱圈开裂
拱桥的病害及加固该在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主拱圈开裂,而主拱圈裂缝出现最多的部位是在跨中下缘和拱脚上缘的径向缝及双曲拱桥的拱波纵向缝。
一般来说主拱圈上的裂缝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径向缝。
拱圈跨中下缘和拱脚上缘的径向裂缝是拱桥中最常见的裂缝形式。
径向缝多发生在跨中和拱脚,其方向与拱轴线垂直。
由于拱脚处产生负弯矩,其裂缝多发生在拱脚的上缘,其特征是上宽下窄,且裂缝垂直于拱轴线一直向下延伸。
拱脚裂缝有的在拱脚上缘,但也有的发生在拱座与拱脚连接处(多为一条,缝较宽)。
发生这种裂缝通常是由于拱圈本身刚度不足和桥台发生位移引起的。
2、纵向缝。
污工拱桥和双曲拱桥属于拱圈宽度较大(8-l0m以上)的,且常见的这种拱桥较容易出现纵向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在桥面中线附近,沿着顺跨径方向延伸,严重时会贯通全桥并有将拱圈“一分为二”的势头。
当拱圈宽度很大(大于20m)时,还可能会出现第二条纵向裂缝。
3、水平缝。
拱肋与拱波在结合上的水平裂缝仅仅发生在双曲拱桥中。
水平裂缝的最大宽度一般发生在拱脚和拱顶,从拱脚和拱顶向两个1/4跨裂缝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不同部位的水平裂缝由不同的原因所产生。
拱脚附近的水平裂缝主要是由肋、波之间的抗剪能力较差、拱脚的剪力较大引起的,而拱顶附近的水平裂缝,则是由于拱肋在受拉时会产生径向拉力,而肋波间的抗拉能力很小产生的。
双曲拱桥早期采用矩形拱肋,肋、波、板的结合面十分薄弱,尤其是在采用无支架吊装施工时,在吊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拱肋上行走,造成拱肋顶面不干净甚至沾上油渍,而截面的抗剪能力和抗拉的能力本身就很小,所以这个结合面上就很容易出现水平裂
缝
(二)拱轴线变形
拱桥的拱轴线形状将直接影响到主拱圈各截面内力的分布与大小,一般在进行拱桥设计时,选择拱轴线的原则是尽可能降低拱圈内由于荷载而产生的弯矩。
理想的拱轴线形式是与荷载作用下的压力线重合的,这样拱圈中各截面内力就只有轴力而无弯矩。
但是因为作用在桥梁上的荷载并不固定,主拱除受恒载、活载的作用外,还有温度、材料收缩以及拱脚位移等附加内力的影响,使得设计的拱轴线不可能与压力线完全重合。
在上述各因素的影响下,现有的拱桥拱轴线将会偏离原设计拱轴线,对拱桥的受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石材、混凝土的材料病害
对石质材料的病害进行分析,石质桥梁除了会发生各种结构破坏形式以外,和其他石质文物一样,还会因为自身材质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其他病害。
风化是石材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因此以石材建造的古建筑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化而使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风化使石材材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使其强度减弱,承载力也降低,破坏的危险加大。
色彩变质也是石材的病害之一。
色彩变质是指石材颜色发生变化,其表现形态不同,可表现为大范围地出现或者局部出现。
色彩变质的石材的表面会出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小孔。
而蜂窝状孔洞多数是连接在一起的,其分布不均匀。
腐蚀性蜂窝状孔洞是指当蜂窝状孔洞向构件深处发
展,变为支囊时的孔洞形式。
除此以外,石材还会出现结壳、硬壳、变形、差异病变、表面沉积、脱落、盐性结晶、侵蚀、层状脱落、结垢、斑痕、锈迹、薄膜、生物绿锈、微孔、粉化、膨胀·鳞片状脱落等病害。
三、拱桥常见加固方案
(一)减轻拱上建筑重量加固法
现有的石拱桥多采用拱腹式拱上建筑,由于拱上建筑自重比较大,从而桥梁自重也较大,尤其是实腹式拱桥,拱上填料自重大,拱圈所承担的力主要来自拱上填料的自重,从而降低了拱圈承担活载的能力。
而且由于桥梁自重大,使桥梁跨径受限,因此可以采用减轻拱上建筑的方式对拱桥来进行加固,提高了原拱圈承担活载的能力。
可通过减薄拱上填料厚度或者将之换成轻质材料,也可将腹孔挖空等来减轻拱上建筑的重量,提高承载能力。
(二)锚喷加固法
锚喷加固法起源于欧洲,又名“新奥法”。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将这一技术运用到隧道衬砌护壁、地卞洞室衬砌、,煤矿坑道等作业中。
到80年代中期,重庆交通学院一些科研人员(王世槐教授等)将“新奥法”应用于拱桥的加固,至今己成功地加固了几十座旧拱桥。
其加固机理在于:将锚杆挂设钢筋网锚入原主拱圈内,再喷射含有适量速凝剂的混凝土至结构面层,形成复合主拱圈,原结构的外形尺寸即截面积增加了,并能与原主拱圈共同协调工作,分担部分活载,从而达到提高拱桥承载力的目的。
据统计,
采用锚喷技术加固拱桥可提高桥梁承载力10 %-35 %。
(三)碳纤维片加固技术
碳纤维片是一种单向排列的碳纤维复合片材,它以碳纤维为组成成分,以树脂为基体,通过一定的成型方法形成的。
它具有极其优越的品质,材料质轻高强,碳纤维片的抗拉强度比同截面钢材高7倍~10倍,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高于高强钢丝,而重量却约为钢材的1/ 5。
用环氧树脂将它与结构物粘贴后形成一体,能较可靠地与原构件共同工作。
在石拱桥加固技术中,将其粘贴在石拱桥的主拱圈上,可以提高主拱圈的截面刚度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国内有试验结果表明此加固技术可提高12%左右桥梁承载力。
(四)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技术-
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技术,即沿主拱圈外环现浇增设一层钢筋混凝土套箍层,利用主拱圈截面增大、断裂力学及“套箍效应”三个机理,达到提高原桥承载力的目的。
为使主拱圈受力更为合理,钢筋混凝土套箍层沿纵向采用变截面的形式,即截面从跨中至拱脚逐渐变大。
(五)增大截面法加固技术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在构件的上面或下面浇一层新混凝土或补加相应的钢筋,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此方法较直观。
在构件的受压区补浇混凝土,可以有效的增加构件的高度,从而提高构件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增大构件的刚度;在受拉区补浇混凝土,新增加
的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
(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实质就是用粗钢筋、钢绞线或高强钢丝等对结构施加体外预应力,以抵消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内力,从而达到改善旧桥使用性能并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的目的。
从另一角度来说,体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通过体外预应力筋对梁体施加预压应力,用以全部或部分抵消梁体受弯矩作用之后截面拉区应力。
参考文献:
1、张元海.桥梁结构理论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杨永谦.有限元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3、张俊平,周建宾.’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张元海.桥梁结构理论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顾安邦,范立础.桥梁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