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二药案例教学参考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27.84 KB
- 文档页数:5
典型案例———齐二药假药案的教训1.案件回放2006年4月19日,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以下简称中山三院)按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中心的规定,开始改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二药)生产的中标药品——“亮菌甲素注射液”。
该药属于肝病用药。
在胆道感染治疗方面,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管末端括约肌,降低十二指肠的紧张度,从而对胆道系统压力起着极好的调节作用,使胆汁顺利进入十二指肠。
促进郁积的胆汁排出至肠道。
对于各种类型的胆道疾病,它的总有效率达92.4%。
2006年4月22~30日。
中山三院传染科发现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多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无尿,血肌酐等明显升高)。
医院紧急组织肝肾疾病专家会诊,怀疑可能是由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在随后的日子里,共有11人由于使用了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死亡。
同年5月9日通过广东省药检所的反复检验和验证,初步查明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中含有了该药中不应该含有的二甘醇。
在此次事件中,齐二药共被查出由5个品种、7个规格,16个批次的假药流向了全国8个省份。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据此吊销了齐二药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撤销其获得的129个药品批准文号,收回其GMP认证证书,并对齐二药共处罚没款1920万元。
2.对“齐二药“假药案的查处2.1.联合调查组调查意见按照国务院的指示,2006年5月20日,由监察部牵头,公安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参加的调查工作组,会同黑龙江和江苏省政府,对齐二药制售假药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经查,江苏省泰兴市不法商人王XX以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泰兴化工总厂的名义,伪造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于2005年10月将工业原料二甘醇假冒药用辅料丙二醇,出售给齐二药。
齐二药采购员钮XX违规购入假冒丙二醇,化验室主任陈XX等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将检测图谱与“药用标准丙二醇图谱”进行对比鉴别,并在发现检验样品“相对密度值”与标准严重不符的情况下,将其改为正常值。
齐二药案例教案教案标题:齐二药案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齐二药的药材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2. 学习齐二药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配伍原则。
3. 掌握齐二药的临床应用案例,理解其在中医药治疗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齐二药的药材来源与性味归经:a. 齐:齐桂枝、齐天麻、齐墩果等。
b. 二:二陈汤、二妙散、二陈丸等。
c. 齐二药的性味归经及主治。
2. 齐二药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配伍原则:a. 制备方法:煎煮、浸泡、研磨等。
b. 药物配伍原则: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增强等。
3. 齐二药的临床应用案例:a. 案例一:齐桂枝汤治疗感冒。
b. 案例二:二陈汤治疗急性胃肠炎。
c. 案例三:齐墩果散治疗失眠。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中医药的重要性和齐二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齐二药的药材来源与性味归经,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特点。
b. 解释齐二药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配伍原则,强调其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a. 分别介绍案例一、案例二和案例三,详细阐述齐二药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b.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齐二药的功效、配伍原则以及临床效果。
4. 小组讨论: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齐二药的应用案例。
b.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疾病,设计一个自己的齐二药方案,并解释其理论依据。
5. 总结与评价:a. 回顾齐二药的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总结重点内容。
b.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学资源:1. 中医药教材和参考书籍。
2. 齐二药的图片、药材样本等展示材料。
3. 案例分析的PPT或教学手册。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齐二药的常见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案设计和理论依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口头回答问题:随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于齐二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邀请中医药专家或临床医生进行讲座,分享齐二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经验。
课程:企业伦理类型:案例分析题目: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案的案例分析班级:10级工商管理3班姓名:XXX学号:1007020339授课老师:XXX 教授时间:2012年12月15日目录摘要 (3)Abstract (3)1齐二药假药案案例 (4)1.1 假冒的“亮菌甲素” (4)2齐二药企业责任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5)2.1 齐二药企业责任伦理缺失的内因分析 (5)2.2 齐二药企业责任伦理缺失的外因分析 (6)3齐二假药案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法 (7)3.1 影响 (7)3.2 解决方法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摘要2006年5月的一起假药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千层大波,这便是有名的“齐二假药案”事件。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流入市场,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甚至严重致多人死亡。
具有强毒性的二甘醇竟然毫无阻碍的变身成为药物进入了市场,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这是企业伦理的问题,却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国家的问题,人民大众的问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
关键词:齐二假药案亮菌甲素注射液企业伦理AbstractIn May 2006, The Armillarisin A Injection, a kind of medicine made by Qiqihaer second pharmaceutical co., LTD, had toxic ingredients, which had caused many people ill with kidney failure, and even died. And from purchasing materials to selling the medicine in market, it should pass product inspection many times, but no one discovered the Armillarisin A Injection was unqualified, and put it into the market. It’s about Enterprise Ethics, but not only related to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K ey words: Fake Medicines of Qiqihaer second pharmaceutical co., LTD,Armillarisin A Injection,Enterprise Ethics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案的案例分析作者:XXX(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710128)1齐二药假药案案例2006年4月到5月,多起因注射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造的“亮菌甲素注射液”而造成的患者肝功能衰竭事故相继发生,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药物恐慌。
药害案例分析“齐二药”事件慨况及其后果处理结果事件分析____年4月24日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有患者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衰竭临床症状。
事件中共有65名患者使用了该批号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13名患者死亡,另有2 名患者受到严重伤害。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紧急检验查明,该批号亮菌甲素注射液中含有毒有害物质二甘醇。
经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医学专家论证,二甘醇是导致事件中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元凶。
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联合查明,齐二药厂原辅料采购、质量检验工序管理不善,相关主管人员和相关工序责任人违反有关药品采购及质量检验的管理规定,购进了以二甘醇冒充的丙二醇并用于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药事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 1.没收假药和违法所得 2.并处罚款,药品货值金额2_5倍 3.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4.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5.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药事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为假药、劣药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 1.没收违法收入 2.并处罚款:违法收入50%以上三倍以下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处理结果____年5月20日,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拟吊销齐二药《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6月30日,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向“齐二药”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听证告知书》,拟对齐二药进行如下处罚:没收查封扣押的假药;没收其违法所得238万元,并处货值金额5倍的罚款1 682 万元,罚没款合计1 920万元。
姓名朱传华陈桂芬钮忠仁郭兴平尹家德职务副总经理检验室主任主管采购、经理仓储、运输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刑罚有期徒刑7 有期徒刑6 有期徒刑5 有期徒刑4 有期徒刑4年年年年6个月年6个月处理结果____年12月10日,“齐二药”案民事索赔部分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假药生产商“齐二药”应当赔偿11名受害人经济损失合计人民币350余万元,而对患者使用该药的中山三院和两家药品销售商则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 “齐二”假药案件震惊全国李宇阳2006年4月22日和4月2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至4月29日、30日又出现多例相同病症病人,引起该院高度重视,及时组织肝肾疾病专家会诊,分析原因,怀疑可能是患者新近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
医院停止使用该药,并上报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封存中山三院所有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并抽样送检;紧急通知全省药品经营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停止销售和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
5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来自广东省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成黑、粤、陕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批产品的销售地)查封了该批产品。
责成黑龙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停止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并进行产品抽检。
要求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提出关联性评价意见。
同日,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对齐二药所有亮菌甲素注射液就地封存,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要求企业立即通知经销商及医疗机构停止亮菌甲素注射液的销售和使用。
5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员前往广州市中山三院,实地调查并向卫生部通报此事件。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采取了控制措施,封存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药品的生产记录、销售记录等。
5月5日,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省稽查局人员赴现场开展全面调查和检查。
5月9日,通过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的反复检验和验证,初步查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中,含有该药中不应该含有的二甘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对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通知》,暂停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并在全国范围内暂停销售和使用。
5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三个调查组,分别由司长带队前往广东省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赴江苏省调查二甘醇的来源和销售情况,前往齐齐哈尔市查明事件原因。
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停止销售和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所有药品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齐二药”生产的所有药品就地查封、扣押。
江苏省12日要求紧急封存、停用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泰兴化工总厂的丙二醇。
此案发生后,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的指示,2006年5月20日,由监察部牵头,公安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参加的调查工作组,会同黑龙江和江苏省政府,对齐二药制售假药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经查,江苏省泰兴市不法商人王桂平以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泰兴化工总厂的名义,伪造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药品注册证等证件,于2005年10月将工业原料二甘醇假冒药用辅料丙二醇,出售给齐二药。
齐二药采购员钮忠仁违规购入假冒丙二醇,化验室主任陈桂芬等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将检测图谱与“药用标准丙二醇图谱”进行对比鉴别,并在发现检验样品“相对密度值”与标准严重不符的情况下,将其改为正常值,签发合格证,致使假药用辅料投入生产,制造出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并投放市场。
导致该省两医院使用此假药后,15名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和神经系统混乱等情况,其中13人死亡、2人病情加重。
明确这是一起不法商人销售假冒药用辅料,齐二药采购和质量检验人员严重违规操作,使假冒药用辅料制成假药投放市场进而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
对于齐二药事件,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向“齐二药”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听证告知书》, 对该企业进行如下处罚: 没收查封扣押的假药; 没收其违法所得2 3 8万元, 并处货值金额5 倍罚款16 8 2 万元, 罚没款合计1 9 2 0 万元; 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 撤销其1 2 9 个药品批准文号, 收回G MP 认证证书同。
随后,齐二药宣告破产。
“齐二药”案曝光后,黑龙江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齐齐哈尔市副市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副局长、江苏泰兴工商局局长等先后受到撤职、警告、记过等行政处分。
王桂平违法销售假药,法院认定王桂平犯危害公共安全、销售伪劣产品、虚报注册资本等三宗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没收违法所得29万,罚款40万。
齐二药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采购员钮忠仁化验室主任陈桂芬等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7年、5年、4年等有期徒刑。
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6 月,11 名受害人(其中 9 人死亡)及家属以人身损害为由,将中山三院告上法庭索赔 2000 多万元,后又追加了药品生产商“齐二药”公司、药品销售商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蘅源”公司)、广东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保”公司)为被告(注:金蘅源公司以每支 5 元从“齐二药”公司批发进假的“亮菌甲素”,然后以每支 34 元的高价卖给了广东医药保健品公司,后者再以每支 36 元卖给了中山三院,中山三院再以 46 元 / 支的价格提供给患者)。
2008 年 6 月 26 日,经过审理,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齐二药”公司赔偿11 名原告共计 350 万余元,中山三院、医保公司、“金蘅源”公司对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中山三院和医保公司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中山三院表示,医院只是假药的“使用者”并非“销售者”,且中山三院是非营利性机构。
另外,中山三院是全国第一家上报涉案药品有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法院不应该把有重大立功且无法律过错的中山三院与“齐二药”公司等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相提并论。
2008 年 12 月 10 日上午,“齐二药”假药案民事索赔系列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终审宣判。
广州中院的终审判决判定,“齐二药”公司是生产假药的责任人,应承担最终赔偿责任,中山三院等其余三方被告承担连带责任,共需赔偿原告350余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医院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销售者,但医院购进药品价格与给患者用药所收费用间有明显差价,因此应属于药品的销售者,同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医院和销售商虽然没有过错,但其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应当承担责任。
根据法院的判决,各原告可以自行选择向任意一名有能力的被告要求赔偿,并申请法院执行,医院和销售商可以在赔偿原告损失后,继续向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追偿。
2009年1月13日,中山三院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查,作出驳回中山三院再审申请的裁定。
案例分析:本案是2006年在全国引起轰动的一起不法商人销售假冒药用辅料、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采购和质量检验人员严重违规操作使假冒药用辅料制成假药投放市场导致13人死亡的恶性案件。
案件涉及到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监督等多个过程,涉及多个主体。
1.该案例中的亮菌甲素注射液被判定为假药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材料中“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通过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的反复检验和验证,初步查明“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含有该药中不应该含有的二甘醇,后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具的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二甘醇带来的肾毒性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认定为假药情形之一,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中的药物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药物成分不符。
因此该案例中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属于假药。
2.根据材料所述,“齐二药”有哪些违反《药品管理法》的行为?《药品管理法》第二章“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第五章“药品管理”等章节中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定义务,例如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十一、十二条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药品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四十八、四十九条的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时,是假药;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在案件中,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大量工业原料二甘醇,正是因为以二甘醇代替了药用丙二醇,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
在此案中,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未能遵循《药品管理法》的要求,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甚至在明知该批假冒丙二醇“相对密度”不合格,并且公司检验设施不齐全,检验人员检验资质不全,没有做“鉴别”检验项目的情况下,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开具虚假的合格检验报告书,致使该批假冒丙二醇被投入公司生产。
同时该药品成分与药品标准规定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成分不符,因此是假药。
“齐二药”严重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一、十二、三十二条、四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构成生产假药行为,性质恶劣,应受到严厉制裁。
3.医院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医院是该假药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在此次事件中无疑功不可没。
他们及时发现,及时排查,果断停药,并及时上报,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蔓延。
那么医院使用假药的行为是否就不须承担责任了呢?《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
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按照规定索取、查验、保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
医疗机构以集中招标方式采购药品的,应当遵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医疗机构采购药品主要责任是索取、查验、保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
而没有法定的药品检验职责,本案中,从形式上看,“齐二”是“合法”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由政府部门统一招标采购,有“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也是合法的,医院使用这一药品不存在主观过错。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但是没有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使用的药品是假药的,应当没收使用的假药和违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