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8
氧气教学目标:1.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4.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知识点梳理:一. 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氧气密度1.429g/L ,空气密度1.293g/L 。
3. 不易溶解于水。
1L 水中溶解约30mL 氧气。
4. 在一个大气压下,氧气熔点-218℃,沸点-183℃。
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表达式及注意点氧气二氧化碳点燃硫(淡黄色固体)(1)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2)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放出热量;(4)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红磷(暗红色)(1)有浓厚的白烟; (2)放出热量;(3)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 (4)生成白色固体。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此反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
铝(银白色固体)(1)剧烈燃烧;(2)发出耀眼的白光;(3)放出大量的热;(4)生成白色固体。
铝 + 氧气三氧化二铝集气瓶内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丝(银白色)(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1)细铁丝绕成螺旋状;(2)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3)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蜡烛(1)火焰明亮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4)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应是冷而干燥的。
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归纳出结论和规律: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 .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2.比空气略重3.不易溶解于水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看课本第14页、记录加深记忆[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1.429g L-⋅,比空气略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注意:①氧气可以帮助可燃物燃烧(或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与可燃性有本质区别。
②“剂”是一种发生某种变化的作用物质,如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氧气可以提供氧从而把别的物质氧化的性质是氧气的氧化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可用作氧化剂。
2.几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物质(颜色、状态)反应现象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灰黑色固体)红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O2夹持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硫磺(淡黄色固体)燃烧放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SO2硫的用量不要过多;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碱溶液,用来吸收生成的2SO气体,以减少空气污染红磷(暗红色固体)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4P+5O22P2O5此反应生成的是25P O固体的小颗粒,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铁(银白色固体)灼烧至红热,离火后变冷,不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3Fe+2O2Fe3O4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在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以引燃铁丝;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镁(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2Mg+O22MgO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用石棉网承接燃烧的生成物3.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1)硫燃烧实验: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污染,此时不能用细沙代替水。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2。
氧气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开始,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氧气在通常状况下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详细阐述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气与碳、硫、磷、铁等物质的反应。
最后,教材阐述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氧气这种具体的气体,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在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从微观角度理解氧气的氧化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如氧化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课题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三、探究实验1.木炭燃烧实验【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CO2【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2.硫燃烧实验【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SO2【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水,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注意事项】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课题2 氧气【夯实基础】一、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氧气的液体状态是蓝色液体。
固体状态是淡蓝色雪花。
3、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二)氧气化学性质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硫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氧气中:明亮蓝紫色火焰,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2)原理:硫+氧气二氧化硫(3)主要事项:在瓶底加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二氧化硫有毒且易溶于水)3、木炭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发红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原理:碳+氧气二氧化碳4、铁丝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变红热,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产黑色物质。
(2)原理: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主要事项:铁丝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在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棒(引燃);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预热未燃烧的的铁丝);在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燃着的铁丝不能接触瓶壁(防止炸裂瓶壁);分析:铁丝不燃烧的原因:氧气不纯净;铁丝未打磨表面的氧化物;5、木炭和硫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为什么?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如:硫、铁、和木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例如:硫、铁、和木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3、缓慢氧化是指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和钢铁生锈等。
【典型考题】2020四川广安】“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为其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氧气极易溶于水D.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C【解析】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压强为101kPa时(即一个标准大气压),氧气在-183时时变为蓝色液体,在-218时时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D、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故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