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2.大气污染加重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4.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5.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6.文物古迹遭到毁损二、旅游资源评价1.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2.评价: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
3.开发条件评价:(1)旅游资源的质量①资源的价值──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资源的质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非凡性、独特性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评:交通不便的地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再高,也不具有开发价值。
(3)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的承载量)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开发地的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时/景点)。
旅游景区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为容人量,它是风景区的用地、设施和投资规模在设计时的依据。
容时量指景区游览所需要的基本时间,它体现了风景区的游程、内容、景象、布局和建设时间等内容。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一是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二是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5)客源市场(市场距离)①不同类型的资源有不同的客源群体②评估内容:P69页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重点理解)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问题思考:1、据悉,每年到杭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上海市和江苏省,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比重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到杭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上海市和江苏省,这说明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教学方法: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资源价值(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
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
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伟大奇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第三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能够结合实例,评价旅游地的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与其他条件。
3.学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观念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认识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情况,本课重点是旅游资源的评价。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能否全面、准确、辩证地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问题:你或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旅游?问问他们选择该景点的理由和去后的感受?如果你有外出旅游的机会,最想去中国的哪些旅游景区?谈谈你选择的理由?教师收集相关问题的答案,提前收集相关区域的景点分布图和景观图。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第64页、68页内容,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内容解析]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前提。
对科学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有定量、定性分析。
探究活动2: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内容解析]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1)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组合状况(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探究活动3:案例深度分析,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开发条件。
案例1:中国主要著名的旅游景点分布图,黄山和布达拉宫的景观图案例2: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旅游景点分布图,著名景点景观图[内容解析] 案例1:黄山与布达拉宫分析图1.与瘦西湖比,杭州西湖等级高,规模大,知名度高、历史文化价值高,免费开放后可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等(合理即可)2. 优点:扬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东部客源市场,客源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更强等,旅游容量不大,不足:部分景点旅游容量小,缺少特色,游客停留时间短等(合理即可)【典型例题】1.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得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 旅游资源的评价素材中图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 旅游资源的评价素材中图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3 旅游资源的评价素材中图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
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
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①资源本身的评价。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②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
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①经验分析法。
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②定量评价。
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
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课标解读1.由我国或世界著名旅游资源的分析,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2.学会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三亚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在约两百千米的海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海山奇观、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
三亚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
还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堪称一绝。
三亚市旅游价值为什么大?引入新课——旅游资源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6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1、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5~6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68~6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建议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评价意义:有助于了解旅游资源价值,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地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包括自然美和人文美。
(2)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历史考古价值文化艺术继承价值(4)经济价值。
(5)健身娱乐价值。
1.“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试分析石林作为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价值?【提示】 石林是一种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具有美学价值,其形成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因此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另外,还可以给当地带来旅游收入,具有经济价值。
2.3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与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开发条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前面学习了许多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其地理成因,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些景区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获取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各地纷纷开发旅游资源,往往是大量的设施建设起来了,但并未吸引大量旅游者,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例:长清的五峰山、莲台山)
究其原因: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即没有做好旅游资源的评份
——资源资源的评价。
探索:天坛公园
如果让你来评价天坛公园,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换言之: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资源本身(独特性等)
资源环境(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开发条件(交通、客源、其它服务设施等)
一、资源资源本身的评价:
资源特色
价值和功能
资源组合状况
结构和规模等
1、资源旅游的特色(独特性)
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的大小是由其特色所决定的。
因此特色成为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例:中国的山地景观有很多,但各个山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其景观差不多,那么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教材中的例子:颐和园与苏州园林。
2、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构成旅游资源的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规模、等级、市场定位的决定因素。
旅游资源价值包括:
美学
艺术
文化
科学
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价值使旅游具有了娱乐、度假、休憩、健身、商务等不同功能。
从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
例:美学艺术价值高——观光(黄山)
文化和科学价值高——文化旅游、科考(雅鲁藏布江谷地)
根据某一地的功能,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面。
例:西安:根据其资源的价值,确定其开发方向为:观光、商务、科考
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规模
例:济南的趵突泉(天下第一泉)很有特色,但单一的这一景观难以形成开发规模。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单一旅游资源难以形成开发规模,只有在时间与空间上集中(具一定密度与丰度),同时各类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的地区,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从而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价值得以实现。
例:四川峨眉山,桂林,泰山。
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内容: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状况
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经济环境
1、环境容量状况
九寨沟的神仙池每天限定最多接待2000人(398元/人),为什么?
接待更多的人可能会对生态产生影响。
(1)环境容量定义:
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旅游者数量的能力。
(2)环境容量影响因素:
资源所在地规模:泰山与趵突泉规模比较
景象艺术特征:
内容丰富程度
游程:
布局合理程度:
环境质量:——例黄山与千佛山比较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功能:庆典活动或很多文娱景观(容量大)而自然景观(科考:容量小)
自然因素:华山路窄,缺水。
珠峰:自然条件恶劣——容量小
(3)环境容量是确定开发投资规模的依据。
例:神仙池:建设能容纳1万人酒店太浪费。
2、环境污染状况:
旅游资源所在地要求有好的环境质量条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
旅游区的污染主要有哪几种?旅游产生的固体垃圾、生活垃圾、噪声等。
污染——影响环境质量——游客数量
3、社会经济环境:
(1)社会经济环境定义: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整体形象。
(2)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决定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3)如何评价: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与素质、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容忍的最大限度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价。
例:上海:本身并没有很多价值高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优势,上海成为国内外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优势。
(阅读P49阅读材料)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
交通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往往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等。
(1)特殊的区位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如:国际日期变更线、赤道、回归线、北极圈上的小镇等。
(2)旅游区位还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和另一旅游区以及中心城市的关系,从而可以截留、分流客源,或就近吸引当地客源。
交通条件:旅游活动是以人员流动为基本特征的。
因此旅游资源的交通条件应决定了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完善便捷的交通是使旅游景观变为现实资源的必要条件。
例:珠峰,从本身评价的角度,列为世界第一无可争辩,但交通条件等开发条件差,影响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2、客源市场条件: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于充足的客源。
(1)旅游客源的特性:时空变化
A、时间上,分为淡、旺季。
形成原因:
资源的季节变化(地中海:夏季;东北:林海雪原;吉林雾淞;哈尔滨冰雕)
旅游者出行条件变化(五一、十一长假)
B、空间上:旅游资源吸引力决定客源分布变化
决定因素:
特色是否突出
规模大小
社会经济条件好与差
地区接待能力:数量与服务质量
旅游资源地与客源地距离
(2)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A、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旅游者类型
如:
世界级的资源要面对更大客源,时空变化不明显。
(北京)
四季都存在吸引力的资源季节变化不明显。
(阿山:夏:避暑;冬:滑雪)
地域差异性大导致客源变化不明显(巴黎等对亚洲吸引力大)
B、评估客源吸引力:
资源与客源地距离
旅游资源特色(独特性)
地区接待能力
交通运输能力
C、客源市场评价与资源开发程度相结合。
板书设计
2.3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资源资源本身的评价
1、资源旅游的特色(独特性)
2、价值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