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蒋纬国这几张照片就明白老蒋把他'贬'到基层的用心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绝密老照片讲述蒋介石的一生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
早期蒋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个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领导中国人民对日抗战直至胜利。
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精选蒋介石一生经典老照片,展现其波澜壮阔,戎马一生的政治生涯。
1907年,在保定军校学习的蒋介石,时年20岁。
左起蒋介石发妻毛福梅、蒋介石之母王采玉、蒋介石,王采玉怀中小孩是幼年的蒋经国。
1908年,蒋介石时年21岁。
一九一零年,蒋介石(右)蒋介石时年23岁。
1918年,蒋介石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时的戎装照,时年31岁。
1923年6月,蒋介石在广州留影,此时蒋介石为大本营参谋长,刚刚东征陈炯明归来,蒋介石时年36岁。
1923年2月3日,孙中山任命蒋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委任状。
1923年,蒋介石任大元帅行营参谋长时,与孙中山在广州车站合影。
国民党党史称之为“两大领袖”会面,四处悬挂于官方场合,蒋时年36岁。
1924年,蒋介石与8岁的蒋纬国。
1924年6月16日,蒋介石与孙中山。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孙中山与蒋介石,蒋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时年37岁。
1926年,蒋介石就职军总司令的标准照,蒋介石时年39岁。
1926年5月,蒋介石与第三任妻子陈洁如在黄埔军校内合影。
1926年,蒋介石到上海孔祥熙寓所做客,孔夫人宋霭龄全力赞成他们的婚姻。
宋美龄手执介绍蒋介石的伦敦新闻画报偕同外甥孔令杰与蒋中正合影于庭院。
宋美龄时年29岁。
1926年,北伐时的蒋介石。
1927年3月13日,蒋介石在“四一二”清党运动前检阅部队。
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按语为:蒋介石总司令——上海征服者。
那时的北伐军刚刚占领南京、上海。
封面中的蒋介石面露杀气,时代周刊的编辑显然嗅觉灵敏,8天之后,蒋介石开始了“4.12”清党运动。
蒋纬国的装甲兵生涯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11期1916年出生的蒋纬国,是蒋介石名义上的次子。
据蒋纬国说,蒋介石小时候就丧失了生育能力,他本人真正的生父是戴季陶。
尽管如此,蒋介石对蒋纬国仍视如己出、精心栽培。
1934年,18岁的蒋纬国被送进东吴大学理学院。
1936年,他又被蒋介石送到德国学习军事。
翌年,他进入德国第98山地兵团里服役,曾参与德军进军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
1938年,他又进入慕尼黑军校步兵科深造。
助美国编练装甲部队1939年蒋纬国从慕尼黑军校结业后,赴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
训练完后,他又到美国陆军装甲兵训练中心受训。
当时美军中还没有装甲师,也没有正式的装甲兵训练学校,战车只被视为步兵支援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军看到德国装甲部队的巨大威力,赶紧着手编练自己的装甲师。
他们邀请蒋纬国去当顾问,以了解德国装甲部队的编练与使用。
在美国陆军装甲兵训练中心,蒋纬国一呆就是4个月之久,帮助美军方面完成装甲师的编训,编练装甲兵战斗、通信、后方兵工保养、工兵架桥,甚至装甲师的演习,还帮助美军写装甲部队教范。
训练中心的指挥官是一位三星将军,蒋纬国每天与他至少见面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有时候还到他那儿吃晚饭。
两人经常一起讨论装甲兵的问题。
美方要蒋纬国公开在讲堂上课,但蒋纬国拒绝说:“我在此地帮你们编训是一件秘密,如果公开讲课,如何对德军交代?”美军对蒋纬国相当器重。
装甲师编练成功后举行演习时,美军让蒋纬国担任师部副参谋长。
蒋纬国回忆说:“那一次演习中,我负责策划后勤。
在白天,有关作战的由参谋长负责,我也给他很多建议。
到了晚上,当他们都休息时,我就通宵策划后勤补给。
那时候的补给分成五类,第一类是食物;第二、四类是零件、整件;第三类是枪药炮弹;第五类是汽油。
我把他们的后勤体制建立起来,对我而言算是一个历练;对美国而言,也总算帮助他们完成装甲建军。
接着我就接到要我回国的命令了。
龙源期刊网 走出重重迷雾的蒋纬国作者:唐榕来源:《百姓生活》2010年第09期近年来,随着蒋介石日记的解密和蒋纬国口述自传在内地的出版,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已经拨开了迷雾。
对于自己的复杂身世,蒋纬国从不在意,虽身处重重迷雾之中,他迷而不惑,反而从中培养出丰富的情感。
关于父亲:蒋纬国曾探寻过谁是自己的生父在蒋介石早期的日记中,每每提到蒋纬国,那种溢于言表的深厚感情,完全超出了一般的父子之情。
而对长子蒋经国,情感似乎要淡漠许多。
蒋纬国相貌英俊、天真活泼,蒋介石对他十分钟爱,每从外地回家,一见他就连唤“囝囝”,抱着亲吻。
蒋纬国一直由蒋介石的侍妾姚冶诚抚养,每当蒋介石外出离家时,总要与蒋纬国依依惜别。
在日记中,蒋介石对蒋纬国成长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都详细记来,却几乎从未提及蒋纬国的身世。
仅有的一点痕迹是蒋介石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晨起,得季陶书,知纬儿生母因难产而身亡。
异日此儿长成知其事,必引为终身之憾,思之曷胜哀悼。
”蒋纬国成年之后,也曾探寻过究竟谁是自己的父亲。
他找到戴季陶,直截了当地询问自己是否真的是他的儿子。
戴季陶拿出一面镜子交给蒋纬国,又拿出一张蒋介石送给自己的大幅照片,坐在蒋纬国对面,让他自己照来看。
蒋纬国看了半晌,犹犹疑疑地说:“好像还是像蒋先生多一些。
”戴季陶笑了,不再说话。
蒋纬国虽不再追问了,可心中的疑惑并未消除。
直到国民党逃离大陆,戴季陶不愿逃往台湾,选择在广州结束生命时,蒋介石叫蒋纬国去奔丧,蒋纬国终于明白了:戴季陶才是自己的生身之父。
戴季陶确为蒋纬国生父。
当年戴季陶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失败,逃亡日本,与蒋介石共租一屋居住,二人结拜为兄弟。
其间,戴季陶与一位日本少女产生恋情,并生下蒋纬国。
戴季陶在国内早已娶妻,妻子纽有恒大家出身,精明能干,个性强悍。
素来惧内的戴季陶抱着怀里的蒋纬国,愁眉不展。
思来想去,他决定把孩子送给蒋介石。
蒋纬国在陕西带兵轶事作者:秦晋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45期蒋纬国前往汉中时正盛夏,汉中蚊蝇滋生,于是发起了灭蝇运动。
他定做了一批苍蝇拍,发给每个士兵,规定每天交10个苍蝇的任务。
此举灭蝇运动效果很好,很快由2营推展到其他营区,还被驻地村民效仿,收效甚好。
蒋纬国抗战时期曾在陕西从军带兵,先在胡宗南部第一师任上尉连长,后任青年军第206师616团2营营长。
在陕期间,流传着蒋纬国治军的不少轶事。
有带兵才能,一年半内连升三级1941年3月,蒋纬国结束美国军事培训返回重庆,至军政部报到,等候分发。
据说蒋介石原想让蒋纬国去空军发展,但蒋纬国坚持要从陆军基层干起,蒋介石同意其选择,经过考虑,派其去陕西胡宗南部锻炼。
1941年5月,蒋纬国随军政部长何应钦乘飞机抵达西安,任胡部第一师三团二营五连少尉排长。
驻地渭南赤水,两个月后,升五连上尉连长,部队由赤水移防东全店,再移潼关附近守河防,与日军隔河对垒。
有一次,一批日军谍报人员,带12个地雷偷渡过河,准备炸潼关铁路隧道,被蒋纬国放出的眼线查知,全部活捉。
还有一次,潼关北岸的一队日本兵在风陵渡口嗷嗷乱叫,对黄河南岸国军不屑一顾。
此时,恰逢蒋纬国巡查前沿阵地,便抱起一挺机枪,瞄准对岸日本兵一个点射。
顷刻间5个日军倒在河滩上,幸存者狼狈逃窜。
那个时候前线部队的给养总是不够,日军经常炮轰河对岸的国军阵地。
每次炮击之后,蒋纬国就让士兵收集炮弹碎片,那都是锻造农具的好钢材,卖给铁匠铺改善连队伙食。
蒋纬国虽是蒋介石次子,也的确有带兵才能,加之胡宗南的特意栽培,在一年半内连升三级,实属罕见。
一份在陕西密存多年的有关蒋纬国的档案——《陆军空军官履历表》,曾于2004年11月在西安市档案馆首次对外公开展示,这是蒋纬国在陕西境内留存的唯一一份档案。
这份由蒋纬国用毛笔填写的履历表,填表时间为1944年1月,记载其陕西从军经历。
“职务经历”一栏显示,蒋纬国1941年5月19日始任第一师三团二营少尉排长,同年6月,升任二营五连中尉排长;同年7月1日,升任中尉连长;同年9月,升为上尉连长;次年9月再升为上尉副营长。
从“蒋纬国火车上挨耳光”说起洁羽/文(2010-01-29 22:49:02 摘自《党史信息报》编辑: 中安在线一次蒋纬国从西安回潼关。
火车上人很多,过道里都挤满了人。
火车开动不久,蒋纬国看到一位上校从自己身后挤过去,没多久,又从自己的对面挤回来。
当上校第二次经过蒋纬国的座位旁边时,蒋纬国站起来问他:是找座位还是找人?上校答找座位。
蒋纬国就请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上校看了蒋纬国一眼,伸手就往蒋纬国脸上打了一巴掌,责怪他不早一点让位。
蒋纬国分辩说,上校第一次经过自己的座位旁边时,是从背后过来的,等自己看到时,上校已经走过去了,自己还以为上校在找人;这一次见上校从对面挤回来了,才觉得上校可能是在找座位。
蒋纬国说完话后,又挨了上校的一巴掌。
因为过道人挤,把座位让给上校的蒋纬国干脆就坐到卫生间的马桶上。
不一会儿,列车长来查票。
车厢里有一个认识蒋纬国的人告诉车长上校打了蒋纬国。
当车长查上校票时,告诉了他所打的人是谁。
上校一听立即跑到卫生间门口跪下,再三向蒋纬国道歉。
晚年的蒋纬国谈及此事时,感叹地说:在我们的国家,军人也好、非军人也好、政府也好、民间也好,有人只要有点权力后,就开始耀武扬威了。
当然,他们耀武扬威的对象,永远是比自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一旦得知某个人比他们更有权力时,他们立马就成了奴才。
在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现象是否存在?回答是肯定的!一方面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国家、政府部门,包括民间普遍遵循的潜规则。
大到国宾接待、国宴招待,小到各级官员下去检查工作,无不前呼后拥。
“官大一级压死人”,无论是出场顺序,还是排名先后,无不体现权力至上的导向。
难怪,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大家趋之若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人空巷争抢一个职位不足为奇了!掌握权力者是公仆?还是老爷?和蒋纬国相比这些“老爷们”不汗颜吗?。
蒋纬国口述历史细节作者:刘凤翰来源:《领导文萃》2008年第11期蒋介石有一次和蒋纬国争论选择干部的标准,究竟是道德重于学术,还是学术胜于道德。
两人争论了两个星期,最后,蒋介石还是接受了蒋纬国的意见。
蒋纬国说:“我认为在方法学上一定是学术第一,不讲道德。
因为我们不能把标准寄托在道德上,我们说某人是个了不起的君子,这是从结果上显示,而我们选择干部时,事前无法知道他的道德是否崇高,所以事前选择干部的依据只能是学术。
学是理论,术是方法。
”蒋家军队中抱怨颇多的是越级指挥问题。
他们说,蒋老先生指挥部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大的弊端是自己支配部队,不告诉其部队长,弄得大家不知道部队在何处。
蒋纬国解释说:“父亲不是不知道越级指挥是兵家大忌,但是一些中高级部队长根本就不懂得指挥,父亲基于爱护他们的心理,就替他们指挥部队。
”他举例如下:赫赫有名的方先觉,守衡阳守了48天,但实际上是蒋老先生亲自守的。
衡阳城外有一处高地,高地上面一支部队都没有,蒋介石告诉方先觉,如果高地失守,衡阳也会跟着失守,守衡阳是战略,守高地是战术。
结果蒋介石第二次去看时,发现方只在高地上放了一个班,蒋又说了一次,再去看,发现高地上放了一个排,结果他很不高兴。
后来高地失守,方派了一个营才把高地夺回来。
令人惊讶的是,日军竟然也只派了一个班守高地。
衡阳能守48天,就是因为守好了这个高地。
蒋纬国说,大家称赞中共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战略思想,比如“一点二面”、“围点打援”、“阻援打点”。
“一点”是指目标,“二面”是指两路进军。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他们并没有说明包围上去时的拦截点如何选择。
他还认为,中共军队的野战战略教材是仿照国民党军的教材写出的,但是中共运用得好,而他们自己反而忽略了。
蒋纬国小时候在上海,有一次与蒋介石在街上走,忽然看见街角处一个中国人与英国人相撞,那个中国人被撞倒在地,而英国人则拿手杖打中国人。
蒋纬国见状,就想跑上去帮助那个中国人,但是蒋介石却将他一把拉住,拖了回来。
蒋介石日记披露宋美龄终身不育之迷蒋介石遇刺造成宋美龄小产,一年多后两人合照。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辞世之后,他生前对哥哥蒋经国身世的质疑随即引爆,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已开放的蒋介石日记记载,蒋夫人宋美龄婚后曾经怀孕却小产,等于间接证实蒋纬国养母姚治诚所言“蒋介石已无生育能力”的说法是不确的。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蒋纬国是戴季陶之子,却由蒋介石养大且视为亲生。
他自觉一生受到哥哥的压制,内心里有一事不吐不快,是养育她的姚治诚曾告诉他,“父亲”在幼年时阴囊曾不小心被暖炉烫伤,母亲王太夫人为他抹猪油疗伤,却因此在雪地里被狗咬了,以致没有生育能力;因此,蒋经国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但蒋介石日记里记载,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他与宋美龄结婚后,一九二八年宋美龄怀孕,他极为欣喜;然而却意外因刺客行刺而流产。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郭岱君说,日记记载那年八月,一个星期内有人两度买通蒋介石住处楼下的卫兵上楼行刺,第一次是二十四日午夜,刺客买通卫兵后走到楼下却惊醒了宋美龄,蒋在二十五日的日记记载“妻病小产”;二十七日深夜换成两名被买通的卫兵侵入卧室准备开枪行刺,却因蒋一个翻身而惊走。
蒋事后查明主谋者为谁,以后宋美龄也就未再生育。
日记上对宋美龄小产的记载,不仅证实姚治诚对蒋纬国所言不确,也破解了以英文撰写的《陈洁如回忆录》所称,蒋介石为何无法生育是因他年轻时罹患梅毒,因此造成不育的说法。
日记里显示,蒋介石年轻时曾有段与情欲挣扎的岁月。
不过,代表蒋家预读日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潘邦正说:“他和蒋夫人结婚后,整个人就改变了,成为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潘邦正也指出,蒋经国年轻时到苏联留学被留置十二年,这段期间在日记可看出蒋介石非常喜欢纬国,但以后蒋夫人要求蒋介石解释蒋纬国的身世时,蒋却基于对戴的义气而不答,蒋夫人愤而滞港不归。
张慕飞回忆与蒋纬国半个世纪交往作者:汤礼春来源:《侨园》2013年第01期(接上期)因离代总统官邸上班还有几天,张慕飞决定到杭州看朋友卜乃夫(《塔里的女人》、《北极风情画》的作者,笔名“无名氏”)。
几天后,当张慕飞辞别卜乃夫乘车返回南京时,车到镇江车站,突然列车停开了,说解放军已打过江了。
张慕飞下车后,见兵慌马乱,车站上有很多伤员。
他打电话给南京总统府,总统府总务科的人告诉他,总统府的人员准备乘飞机撤往广州,留了他的位子,但他必须在12小时内赶到南京明故宫机场。
当时战火纷飞,张慕飞已不可能赶回南京,只有先到上海,去找当时在上海装甲司令部任参谋长的蒋纬国。
张慕飞先步行来到苏州,准备从苏州乘车去上海,但苏州此时已被解放。
张慕飞便和十几个人乘小船准备前往昆山,然后徒步到上海。
船进入太湖后,由于风大,船上载的人又多,结果被浪打翻,张慕飞幸好抓住一根木头,漂到吴县,又步行到昆山。
进入青浦时,看见陈毅的部队正向上海开进,他也索兴跟在部队后面向上海前进。
天黑,张慕飞到了虹桥,这里是汤恩伯的部队防守。
他翻进一个工厂找到电话,跟蒋纬国通上电话,蒋纬国说:“你就在那地方等着,我马上派车接你。
”过了半个多小时,一辆美式吉普开来,接上张慕飞向上海市内开去。
到了蒋纬国家门,张慕飞刚下车,蒋纬国和几个高级军官突然神色慌张地从大门冲出来,蒋纬国丢了一把手枪给张慕飞说:“赶紧上车,到杨树浦去,那里出事了!”张慕飞随蒋纬国赶到杨树浦码头,原来是一艘运送装甲的船起火了,蒋纬国赶到时,火已熄灭。
蒋纬国判断可能是间谍放的火,便一一清查,等到天亮才处理完毕。
蒋纬国见天已亮,就和张慕飞来到设在水电路的装甲兵司令部。
蒋纬国和张慕飞谈今后去向,蒋纬国说:“我给你三条出路供你选择,一是到崇明岛,陪我父亲;二是到汤恩伯总部,帮他坚守上海;三是和我一块去台湾。
”张慕飞由于颠沛流离了一路,情绪十分低落,他激昂地说:“现在社会这么腐败,连军队里也到处是贪污腐化,军纪不整,这仗还怎么打得下去?”蒋纬国也气得拍着胸脯吼道:“我贪污了没有?我腐化了没有?”张慕飞也气得说:“你一个人不贪污、不腐败又有什么用?你即使是个英雄,孤掌难鸣,又能挽回什么大浪?”两人争得面红脖子粗,这时装甲兵司令徐庭瑶从对面一个门探出头问:“纬国,怎么回事?”蒋纬国很冷静地说:“没事,我们在探讨射击问题!”争到后来,蒋纬国问:“那你到底何去何从?”张慕飞说:“我要去广州,到国外念书去!”蒋纬国无可奈何地说:“那好吧!请自便!”张慕飞一气之下离开了蒋纬国,等他登上开往广州的轮船时,蒋纬国又派人送来300块大洋让他作为出国费用。
精心整理蒋纬国的故事蒋纬国的故事1936年,蒋纬国以军事家蒋百里的侍从官身份随同访问德国。
1937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后又在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并三次受到希特勒的接见。
1939年夏,蒋纬国柏林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德国山地兵第七军团见习。
后拟到波兰边境的德军第8师报到。
因欧洲战局一触即发,蒋纬国同年8月中旬奉父命离开德国。
9月1日,德军闪电式大举进攻波兰,欧战爆发。
10蒋介石原想让蒋纬国去空军,但蒋纬国坚持要从陆军基层干起,蒋介石同意其选择,经过考虑,派其去嫡系胡宗南部锻炼。
1941年5月,蒋纬国随军政部长何应钦乘飞机抵达陕西,任胡部第一师三团二营五连少尉排长。
驻地赤水,两个月后,升五连上尉连长。
部队由赤水移防东全店,再移潼关附近守河防。
在部队,流传蒋纬国英勇杀寇的故事。
有一次,一批日意,就把蒋纬国的手枪强行换走了。
次日晨,火车到了西安,胡宗南派副官接站,这位少将也认识胡的副官,见了他便恭敬地问:“你来接谁?”副官说:“我来接蒋上尉。
”寒暄后少将离去,蒋纬国也跟副官一起出站。
中午时分,蒋纬国在宿舍休息,有人来说,外面有个少将跪在门口不肯走,要求见上尉。
蒋纬国出去,赶紧把那位少将扶起来。
少将哭丧着脸,说有眼不识泰山,连连道歉,并要换回手枪。
蒋纬国宽宏大量,说你要喜欢就带走吧。
少将说:那不行,以后见了老太爷怎么说。
赞语。
蚊蝇滋生,军营卫生甚差,蒋纬国患上痢病,因此发起灭蝇运动。
由部队做好苍蝇拍,发给每个士兵,规定每天要交10个苍蝇。
灭蝇运动由第2营推展到其他营区,还被驻地村民效仿,收效甚好。
青年军第206师从西北征收知识青年从军,一批回族青年入伍。
为防止他们抱团生事,故分散到每个连安置。
各连都有多名回教青年,他们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与汉人不同,生活遇到困难。
且每人身上都带刀防身,有时还在外边闹事,师部非常头疼。
经蒋纬国与方师长研究,将所有回族军人合编为一个连,为蒋纬国营之重兵器连,连长、连指导员,皆派回教军事骨干担任,生活也按宗教信仰置办。
看了蒋纬国这几张照片,就明白老蒋把他'贬'到基层的用
心了
对蒋纬国来说,那些不能带兵的日子里,晚上的梦境中,会不会出现河防战场上的日日夜夜?
▼系列前篇:
细节中的八路军『抗战老照片背后的秘密』黄河前线的蒋纬国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曾长期在中国从事采访,抗日战争时期与毛泽东、蒋介石、阎锡山等都有密切交集,并留下大量珍贵照片,可谓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新闻奇人。
由于既善于交朋友又有良好的身份作掩护,他在那个时代拍摄的照片中,经常把一些历史人物无意中收录在镜头里,几十年后才让世人为之惊讶。
▲比如,这个在和美国人一起吃面条的八路军军官,谁知道几年以后便会震惊世界?
在福尔曼的影集中,有一批他到黄河河防前线时拍摄的照片,时在1944年。
这批照片拍摄的具体时间不详,但肯定在他6月去延安之前。
考虑到他去延安前在西安耽搁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参考照片中人物的服装,可以推测它们应该是在4月份左右拍摄的。
其实这个时间还可以推测得更准确一些。
▲河防观察所的哨兵
照片拍摄地是风陵渡附近的河防前线,考虑到4月18日日军即开始进攻河防,豫湘桂战役中的河南会战爆发,从守军尚可称悠闲的神态推测,这组照片应是在1944年4月上旬所摄。
在这些照片中,可以发现福尔曼和一位年轻军人的合影:
▲从照片上看,他似乎是在参加欢迎记者团的仪式,一杠三星的领章显示这是一名上尉军官
国民党军队中不要说上尉,上校也可算多如牛毛,此人有什么特别吗?
▲上尉不新鲜,戴夜光表的上尉就比较新鲜了,特别是对比一下下一张照片,此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
▲此人,便是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
蒋纬国,幼名建镐,号念堂,是蒋介石的次子。
但他晚年在自传《千山独行》中承认,其生父实际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他的母亲是戴的日本情人重松金子,后被戴过继给蒋介石。
无论他的身世如何,蒋介石待蒋纬国确如亲子,并对其培养十分重视。
早年他曾留学德国,在其山地步兵部队服役,后入慕尼黑军校学习,在1937年蒋百里访德期间曾经担任他的副官。
1947年,他以上校之身开始担任国民党装甲部队战车团团长,曾参加过淮海战役。
此后在国民党军中晋升到装甲兵司令、陆军上将,1997年病逝。
由于他带兵有方,待人宽和,故此至今仍为许多国民党老兵所怀念。
然而,即便是维基百科上,我们也无法查到从1937年到1947年之间,这位“二太子”究竟在做什么,似乎给历史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谜团。
哈里森·福尔曼的照片似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那时候蒋纬国在陕西的国民党军中当一名下级军官。
福尔曼和蒋纬国进行了交谈,并注意到蒋纬国对自己的长官颇为恪守礼节。
而那位长官则告诉福尔曼,在对日作战中,蒋纬国是在前线参加过战斗的。
▲蒋纬国和他那位长官,从此人的军衔看,很可能是1943年接任第一师师长的臬春涌少将
蒋纬国怎么会到黄河河防前线当一名下级军官呢?他在那里干什么?是不是与蒋介石发生了什么矛盾?
这一系列问题其实是有答案的。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出版过一套《文史选刊》,虽属内部刊物,但后来也在坊间流传。
虽然其中不无讹误,但由于都是当事人的回忆,所以史料价值很高。
我当时曾购得一册,其中有一篇正是蒋纬国在陕西期间其袍泽所写。
作者当年是一名中尉副连长,他讲述了蒋经国到其部队的经历。
1942年,蒋经国回国后被蒋介石派到胡宗南的部队。
胡宗南即委派其到第一师某团第三营一连担任排长(当时那位中尉是副连长)。
老蒋这样做用心良苦,显然是希望他能够从基层干起,了解
部队情况,并获得实战经验。
这样将来在军中才可服众。
然而,他又担心这个儿子遇到太大危险,故此将其交给最信任的胡宗南来磨砺。
胡宗南也果然非常重视,既然让蒋纬国到该连担任排长,便提前对该连人员进行整调,而该营大小主官全被换成军校14、15期生,以保证其素质和政治倾向不会出问题。
在蒋纬国服役于此期间,附近经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员出没,便是胡宗南安排的保卫人员。
有这样的照应,蒋纬国的部队虽然偶尔与日军有接战,但基本是安全的。
1944年福尔曼来访问前,蒋纬国已经被提升为上尉连长了。
那么蒋纬国当时给同袍们什么印象呢?根据此人所述,蒋纬国其人宽肩阔背,双目炯炯有神,很爱说话,操一口京片子,如果不熟悉的人想不到他是南方人;他很重视军风纪,尤其在意军人形象;蒋纬国会唱歌,但只会外国歌,这个中尉也听他唱过。
两人是连队篮球队的领队和队长——蒋纬国会踢足球但不会打篮球,所以只能当领队。
尽管关系密切,但蒋纬国对他讲的一些事情也当不得真,比如他讲到自己的母亲姓陈,并没有提到真正的身世,反而在误导熟悉蒋家情况的人认为他是蒋介石第三个妻子陈洁如
的孩子。
倒是他讲的两个笑话,被这位同僚记了下来,我当时读过,至今还记得:一一个说的是弟兄们问蒋连长在德国
有何见闻,蒋纬国便告诉大家,我国当时驻德大使叫做郑天放,他经常会见到这位外交家。
由于是大使,每天便有很多公文送来,郑大使便会在上面加批文,然后签字——“郑天放批”。
众兵都是粗人,开始根本听不懂,到了最后一句话忽然领悟——整天放屁?这大使身边的官员肯定是太难当了啊。
二而第二个笑话则是——某次吃宴席,有个人很喜欢其中一盘菜,但其他人也很喜欢,都从里面夹,他怕下手慢了被吃光,于是心生一计,故作惊讶地指着这个盘子说道:“这个盘子的瓷质好细腻,似乎是官窑的。
”说完伸手将盘子端过来,细细品鉴之后将其翻过来,好像要看盘底的标识——盘子里的菜自然倒进了他的碗里。
等菜汤都倒完了,他才恍然大悟般指着盘底道:“原来是个仿制的……”
每次都能把当兵的逗得哈哈大笑。
这种培养应该说是有价值的。
▲几年以后福尔曼给蒋纬国又拍了几张照片,可见在蒋家王朝崩溃的时刻,他的装甲兵还真有些打成一片,官兵一致的感觉
推测蒋介石的本心,或许有让蒋经国从政,蒋纬国掌军,两人共同支撑残局的意思。
然而,1964年,台湾国民党的装甲兵中有人发动了一次政变,当时已经逐渐掌握权力的蒋经国先生,从此再没让蒋纬国掌
过兵权,其震怒可见一斑。
▲哈里森·福尔曼在江西与蒋经国的合影,蒋经国亲民,没有架子的风格让他感到十分投缘
然而这样一个有见识的政治家,竟然不能处理好和自己弟弟的关系。
对蒋纬国来说,注定晚景凄凉;而对蒋经国来说,只能孤独地掌控全局,不得不远离人类的正常感情。
对蒋纬国来说,那些不能带兵的日子里,晚上的梦境中,会不会出现河防战场上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