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节日:端节(中国传统节日)
- 格式:docx
- 大小:26.97 KB
- 文档页数:7
水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水族的节日有端节、卯节、额节、苏宁喜节、敬霞节、春节、铜鼓节等。
其中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春节,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吹笙唱歌,走亲访友,更有赛马等群众性娱乐活动。
水族重酒、重烟而轻茶,十分重视待客礼节,以鸡头、鸭头敬客,交杯酒、肝胆酒是待客敬酒难得的礼仪。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这表达了水族人民朴素大方的独特服饰审美观。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水族端节作文450字
水族端节,热闹得不得了!
一大早,水族村寨就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彩灯、彩旗、彩带,啥都有,五彩斑斓的,看着就让人开心。
小孩们满村跑,笑得合不拢嘴,大人也跟着乐呵。
哎,你听说过没?我们水族有个传统,端节那天得吃糯米饭和鱼。
那味道,啧啧,香得让人直流口水!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整个村子都弥漫着香气。
村口那棵大树下,老人们围坐一团,讲着端节的故事。
那些古老的传说,听得人心里暖暖的,感觉特别亲切。
年轻人呢?别提了,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在广场上跳舞、唱歌,嗨得不行!看得我都想去跳两下了。
到了晚上,更是不得了!整个村子灯火通明,跟白昼似的。
大家围在一起吃饭、聊天,那种氛围,真的是难得一见。
感觉大家的心都紧紧连在一起,特别温暖。
总的来说,水族端节就是个热闹、欢乐的节日!每次过都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意义。
如果你有机会来,一定要感受一下!。
水族端节水族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是水族人特有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的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端节从首批至末批,时长49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
端节活动的宗旨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稻谷成熟、庆贺丰收;祭祀祖先、报恩祈福;聚会亲友,和谐族群。
祭祖活动多在端节的“除夕”与“初一”早餐举行,要忌荤吃素。
水族祭祖吃素,只忌禽畜兽类油肉,不忌水产类,而以鱼作为主祭品。
祭祖时,在正堂供桌上摆上鱼包韭菜、炕鱼、豆腐、糯饭、米酒、南瓜、茄子和花生、葵花、糖果等馔品。
有的还供奉衣着首饰及摘糯谷穗(或称米廉),表示丰衣足食;摆上犁、锄镰等生产工具,启迪人们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创造财富与幸福。
有的习惯用簸箕设地席供祭。
有的还在门外设便席,打上一铲火子,放上烟杆与拐杖,以迎接外出渔猎的先祖的魂灵。
端节是水族文娱体育活动重要起源与传承的节日。
《铜鼓史话》载:“水族在九月节举行招魂仪式后,就把藏在家中的铜鼓拿出来,悬挂在门前,先以酒三杯供神,再以酒洒在鼓上,然后方可敲击。
”史称“水亦僚类”。
《随书•地理志》载“诸僚铸铜为鼓”,“悬鼓于庭,置酒以招同类。
”这正与水族端节击鼓的情况相似。
击铜鼓、皮鼓是传统的娱乐活动。
此外还有吹笙、跳舞、唱歌等。
水族古老的铜鼓舞、斗牛舞、角鼓舞(水语称为“点达报”)等,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创制、发展。
端节一定要登高赛马,在特定小山坡“端坡”举行。
“男骑马去相姑娘,女梳妆去看新郎”的端节歌句,反映了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情况。
民族文化申报项目介绍材料一、端节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
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
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
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起,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期间,主要以亥日,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期分批轮流过节。
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周覃水东地区过第二个亥日;三洞、廷牌地区韦姓家族过第三个亥日。
三洞、中和、水龙地区潘姓家族过第四个亥日;三洞古城、古奇石姓家族过第五个亥日。
中间也有以巳、午、未、申日为端节的家族,共分7批过,历时一个多月,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民族节日。
每当节日来临,男女老少都穿盛妆,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
“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餐要忌荤设素席祭祖,因此要认真清洗用具器皿;祭品以清蒸的鱼包韭菜、菜油烙豆腐、酒、糯饭、瓜果、茶、烟叶等。
也有将铜鼓、糯谷米粑、衣着首饰及农具作陈列品,表示托远祖洪福过上好日子,往后依旧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除夕”晚上男女老少聚集敲铜鼓或挨家挨户去贺新年。
“初一”上午挨家挨户去贺新年,吃年酒。
每到一家,大伙便按辈分依序入座,互挽手臂。
在“哟、哟”(水族语:好!好!)的欢呼声中干杯,互祝人寿年丰。
早饭后,四面八方骑手云集,在端坡上进行盛大的跑马活动,也有对歌和表演民间杂技的,邻近的各族人民也来参加。
端坡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晚上热情好客的主人设宴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趁着夜幕,在端坡上相识的未婚青年男女相约而至,水乡山寨星光点点,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端节是水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节日,它以三洞、中和地区为中心。
“辞旧迎新,祭祀祖宗,祈求丰收,走亲访友”成了端节的主题。
水族端节在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
水族端节的活动内容水族端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上运动盛会。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水族端节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舞龙舞狮、划龙舟、赛鸭子、捕鱼等等,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一、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水族端节中最具有特色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装,手持五彩缤纷的巨龙和狮子模型,在街头巷尾表演。
表演者要扮成巨龙或狮子,并配合音乐和鼓点进行表演。
这项活动不仅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团结协作和勇气精神的认识。
二、划龙舟划龙舟是水族端节中比较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各种规模大小的赛事,在湖泊或河流上进行比赛。
参赛队伍需要划着龙舟在水中竞速,比赛过程中还会有裁判员进行监督和评分。
这项活动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赛鸭子赛鸭子是水族端节中比较有趣的一项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将许多小黄鸭放入河流或湖泊中,然后让它们自由游动。
参赛者需要选择一只小黄鸭,并预测它将会游到哪个位置。
最后,根据小黄鸭的游动位置来决定获胜者。
这项活动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能够增加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四、捕鱼捕鱼是水族端节中比较传统的一项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方法来捕捉各种水生生物,如鱼、虾、蟹等等。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捕龙虾”比赛,让参赛者使用专业工具去寻找并抓住龙虾。
这项活动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加人们对于水生生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五、其他活动除了以上几种活动之外,水族端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
例如,在一些地方会有“水上游乐园”等娱乐设施供人们玩耍;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传统的民俗表演,如踩高跷、打旱船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同时也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六、总结水族端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水上运动盛会。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舞龙舞狮、划龙舟、赛鸭子、捕鱼等等。
水族端节的活动内容活动介绍水族端节是一个以庆祝水族文化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活动。
这一节日源于古代中国水族文化的发展,旨在弘扬水族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水族的独特魅力。
水族端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水族文化体验。
水族艺术展览传统水族绘画展在水族端节期间,会举办传统水族绘画展,展示水族绘画的独特魅力。
这些绘画作品通常以水族文化为题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观众。
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水族绘画,如工笔画、写意画等。
水族剪纸展示水族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也常常在水族端节的活动中展示。
这些剪纸作品往往以水族传统元素为主题,精美细致。
观众可以了解到水族剪纸的制作工艺,也可以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剪纸作品。
水族文化体验水族传统音乐演出水族端节期间,会有水族传统音乐演出的活动安排。
观众可以欣赏到传统水族乐器的演奏,如古筝、洞箫等。
这些音乐作品通常富有水族文化的特色,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观众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音乐互动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水族音乐文化。
水族传统舞蹈表演水族端节期间,会有水族传统舞蹈表演的活动安排。
观众可以欣赏到传统水族舞蹈的优美动作和高度协调的舞蹈技巧。
这些舞蹈作品往往以水族传说或传统节日为题材,表现出水族人民的喜悦和祝福。
观众还可以参与舞蹈教学班,亲身体验水族舞蹈的魅力。
水族传统服饰秀水族端节期间,会有水族传统服饰秀的活动安排。
观众可以欣赏到水族传统服饰的多样性和华丽程度。
这些服饰作品通常体现出水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让观众感受到水族人民的独特品味。
观众还可以在活动现场购买或制作一些水族服饰,亲身感受水族文化的魅力。
比赛和竞技活动水族手工艺品比赛水族端节期间,会举办水族手工艺品比赛的活动。
参赛者可以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制作技巧,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参赛选手的创作灵感。
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作品,同时还可以在现场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
水族传统体育竞技水族端节期间,会有水族传统体育竞技的活动安排。
水族“端节”亲历记作者:张春侠来源:《中国报道》2015年第11期“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端节”日期依水族历法而定,历时49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节日。
金秋时节,水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节”。
9月20日,“贵州·三都2015年水族开端大典”启动仪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家3A级姑鲁产蛋崖景区举行。
数万名嘉宾和游客与水族同胞一起载歌载舞,拉开了水族“端节”的序幕。
盛大的开端大典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到贵州出差、旅游已不算什么难事,但要想亲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特别是参加盛大的启动仪式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本刊记者原本是来采访与此节日毫不相干的活动,不曾想却赶上了水族“端节”,而且亲历盛大的开端大典,实在是大幸。
9月20日一大早,我们便乘车前往开端大典启动仪式的举办地——姑鲁水族风情寨中心广场。
一路上,独具特色的水族、苗族村寨不时从车窗外闪过。
同行的黔南州外宣办副主任曾静告诉我们,三都县65%是水族,占全国水族人口的55%,此外还居住有苗族、瑶族、布依族等九个民族,“不仅仅是水族,其他民族也会身着盛装一起开端。
三都县境内共分七批过节,往年的开端仪式都是每批各自举行。
从今年开始七批一起开端,场面会非常宏大。
”果不其然,一路上,不时遇到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向广场涌去。
而群山环绕的三都广场早已人山人海,马背上、车顶上、半山塔楼上……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
为了参加开端仪式,17岁的苗族姑娘平大花精心打扮,特意穿上了过年时才穿的节日盛装,华丽的苗族服饰和娇好的容貌引得人们纷纷与她合影留念。
18面满载祝福的铜鼓被敲响了!伴随着对来年美好祝愿的九声鼓响,2015年三都县水族“端节”正式拉开序幕。
在庄严的水族祭祀仪式后,千名身着民族盛装的水族妇女载歌载舞,向四面八方的来客敬上饱含丰收、喜庆、吉祥的美酒,那盛大的场面和水族妇女的热情豪放无比震撼。
水族风俗习惯礼仪节日风俗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的春节一样来过。
端节,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
额节,意为吃额,是荔波县永康、拉交地区水族的年节,除了没有跑马活动之外,过节的时段与内涵与端节相似。
卯节,水语称“借卯”,义为吃卯,在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的水历9~10月间(对应阴历5、6月)分四批过节,是预祝稻作丰收与人口增殖的重大年节之一。
头三批分布在荔波县的水利、洞托、水浦等地。
最盛大的第四批卯节是三都县九阡镇、荔波县永康等地关尾。
节期在《水书》中被认为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
卯节,以地支卯日为节期,并以辛卯日为上吉,以丁亥日为至凶,担心旱象严重影响收成。
以祭祖、祭祀稻秧、祈雨、对歌为主要内容,是祈求稻作丰产和人口增殖的传统年节。
三都县水各村的卯节、卯坡,已作为重要的旅游文化开发。
苏宁喜节,水语音译,义为水历四月丑日节,水历四月对应阴历腊月,源于对生母娘娘祭祀的古节,被誉为水族的妇幼节,是贵州省三都县和勇村板孔、吉勇及相邻的独山县火寨等地的年节。
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走访庆贺,而娃儿们却别有一番乐趣,他们提着特制的小提篼,结队挨家逐户去讨吉利的年饭。
受到人们的热情地接待,给每人散发彩色糯饭、肉块、豆腐干及红鸡蛋等。
铜鼓节,是居住在都匀市基场、阳和两乡的水族,于清明节后第一个卯日在陈蒙坡丫口寨欢度的节日。
相传先祖迁来时,部落斗争频繁,虎豹成群,经过努力解除了灾害。
各村寨聚会商定,从此于清明过后卯日这一天聚会陈蒙坡欢庆胜利,相因成节。
此外,还有独山县羊场地区农历六月六日在温泉过的洗澡节,三都、荔波等地传存敬雨水神的古朴“霞节”等。
云南富源县古敢乡水族的节日还有二月二祭白龙(中和节,或称祭小白龙)、三月祭龙节(地支巳日过节,是古代上巳节的遗风)、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等。
祈求风调雨顺,年岁丰稔,村寨婚俗据说,水族的包办婚姻色彩其实是比较浓厚的,其青年男女的恋爱非常隐秘,只有赶场天和节庆日才有接触的机会,而且还必须避开长辈与兄嫂才行。
水族文化——端节简介
端节,也称为“重阳节”、“登高节”、“踏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
农历九月初九日。
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民俗文化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
据说,端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楚国的大将军伍子胥退隐山林,因为
想念家乡,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会回到故乡祭祀山神和祖先。
后来,这个传统就被人们所继承,而端节也就在逐渐地形成和流传起来。
在端节这一天,人们有许多的习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高远眺。
家家户户都要攀登
高山,欣赏秋景,祈福安康。
据史书记载,到了唐朝时期,端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风雅之事,皇帝和文人骚客们都会到山上赏玩秋景、吟诗作赋。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和白居易都曾写
过关于端节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王之涣的《登高》诗。
端节还有吃菊花、踏秋等习俗。
吃菊花是端节的一项知名习俗,菊花具有消暑解毒的
功效,喝点菊花茶也能清热解暑。
在踏秋方面,就是要让人们在登高远眺之后,进行宜人
的踏青和赏菊活动。
这些习俗都是表达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除了以上的习俗之外,端节还有许多区域性的风俗习惯,例如在福建闽南地区,人们
会在端节这一天钓鱼或者以龙舟比赛的形式来纪念伍子胥的精神,而在南宁和柳州等地,
则有燕塘灯会等传统民俗活动。
总之,端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人类
对于自然、祖先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恩心情,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祈愿。
以水族过端节为例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社心学院应用心理1001朱智幸201031402010以水族过端节为例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一、什么是端节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水语称“借端”、“过端”。
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
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
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为了欢度这一节日,一般水族人家在节前的两到三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各种食材,通知远方的亲戚朋友等等。
节日到来前一日,全家老老少少就要着手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锅碗瓢盆全都清洗干净,以便晚上迎接祖先回家。
当晚,各村寨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由水书先生主持,各类供品纷纷端上,供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包韭菜”、其他的还有南瓜、豆腐、九仟酒等素食(水族人民认为鱼是素食不是荤食)。
端节的高潮是端坡盛会,这一天男女老少盛装来到祖先留下的端坡参加赛马等活动,端坡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为了能在端坡上大显身手,小伙子们在端节前一两个月就到端坡上练习赛马,并且男女青年也会在端坡盛会上相互结识,互传情意。
二、端节的变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水族人民的流动,端节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地区差异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龙马屯(位于广西省南丹县境内)水族仅有5户,尽管周边的人都过春节,但他们依然坚持过端节,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他们只能在端节进行祭祖这一活动,而取消了赛马这一重要的节目。
到了现在,虽然人口得到了发展但越来越少的生活在此地区的水族人知道端节是什么,只有少数年迈的老人坚持回贵州老家过节,或者在自家过端节,可是在这为数不多的老人中更多的也只是象征性的保留祭祖的活动,而无其他了。
三都水族端节文化习俗
七个水族分支,七天节庆周期,共历时七七四十九天的水族端节,是世界上最长的传统民族节日。
“端节”在水语中为“开端”,有辞旧迎新之意。
端节的第一天相当于我们熟知的大年初一,热情好客的水族人民会在这天把客人请到家中,一起享用水历新年的第一顿饭。
饱餐后,他们穿上崭新的水族服装,带上银饰,携亲戚好友来到三洞乡马坡,为赛马选手摇旗呐喊。
水族“端节”民间赛马,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隆重节日活动。
每到“端节”这一天,水族聚居的村寨附近的“端坡”上,人山人海,马跃人欢,热闹非凡,那就是水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端节”赛马。
由于水族端节是以不同族姓分别轮流过的,因此不同族姓都有自己的“端坡”。
三都水族主要由七个分支组成,他们以村落的方式居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三洞乡、中和镇等地。
按照传统,每个分支从水历十二月至水历新年二月轮流举行为期七天的端节庆典,届时他们会邀请周边各个村落的亲朋好友一起庆祝丰收之喜。
水族端节又叫瓜节,其历史悠久,水族人称之为“借端”,与汉族的春节相似。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
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水族端节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端午节主要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水族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端午节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节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水族端午节主要活动。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水族民族中不例外。
水族的粽子一般以五谷杂粮为主,有咸粽和甜粽两种。
在制作过程中,还要加上一些当地特有的香料,如大茴香等,以增加粽子的风味。
水族人还有采菜籽、种田专为烤麸用的习俗,故端午节还以吃烤麸为主食。
二、赛龙舟龙舟赛是水族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也是传统的比赛项目。
传说古时候,国士无双的屈原自负才华,在朝中触犯了皇帝,被贬到南国,故以投水自杀抗议。
百姓们为了寻找他的尸骨,就划小船打捞,以此纪念屈原。
因此,端午节赛龙舟也带有一种悼念和缅怀的意义。
今天,龙舟赛已经成为一项大型体育赛事,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队伍前来参加。
三、柚子吃柚子是水族人端午节的另一种习俗,人们认为柚子具有辟邪驱邪的作用。
在节日期间,水族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柚子,有些家庭还会为柚子穿上彩色小裤衣,以寓意子孙福寿康宁。
在柚子上刻上不同的图案,如吉祥图案、瑞兽图案、花鸟图案等等。
四、打牛打牛是水族民族常见的传统习俗,也是水民特别喜欢的节日活动。
端午节期间,舞龙舞狮队伍会在街边来回展示表演之余,还会有一些人加入其中,整整齐齐地跳跃和舞动灵活的身体,听着激动人心的锣鼓声不知疲倦地表演。
最后,人们会借用粽子与煮熟的牛、水牛配在一起,齐心合力地拼下竹竿上的粽子。
在群众的加油声中,拼下粽子的人将获得大量奖励和荣誉。
以上是水族民族端午节的主要活动,这些传统活动都反应了水族人民的文化和习俗传统。
如今,一直保持了端午节活动的传统性,还有现代化、多元化的特色,成为了全民欢庆的传统佳节之一。
水族端节传承的价值
一、水族端节传承的价值
水族端节是指每年冬至时期,根据阴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水族部落举行的一种传统节日活动。
水族端节传承了数百年,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出水族部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给水族社区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社会和经济利益。
1.保护和传承水族文化
水族端节传承了历史文化精髓,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把水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展示出来,以此向下一代传承水族文化。
水族端节这种节日文化习俗大大保护了水族传统文化,阻止水族文化的被淡忘和被抹灭,有助于水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2.促进水族社区的经济发展
水族端节不仅是水族部落的一种文化传统,而且也是一种习俗,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在水族社区,很多人会在端节期间以特别低的价格出售当地传统的水族食品,以及当地的特色产品,提供游客文化体验,甚至会有一些当地传统民俗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这都为水族社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多利益。
3.维护水族社区的社会安定
水族社区里的人们因为水族端节,大家可以团聚在一起,多多交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把各家各户的习俗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彼此,让整个社区的氛围变得温馨和谐,可以大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助于水族社区的社会安定。
综上所述,水族端节传承着水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水族文化,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维护社区的社会安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贵州水族端节的风俗
贵州水族端节是贵州省水族族群中的传统节日,也是水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水族人民会欢聚一堂,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贵州水族端节的风俗非常独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舞龙舞狮:在节日期间,水族人会表演传统的舞龙舞狮。
他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饰,手持彩练,带领着龙或狮子跳跃、转圈、跑动。
这一传统舞蹈象征着吉祥和祈福。
2. 穿民族服饰:水族人在端节期间会穿上传统的水族民族服饰,女性会戴上饰有银饰物的头饰,身穿色彩斑斓的长袍,男性则会佩戴腰带,身穿短上衣和宽松的裤子。
这些服饰体现了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 赛龙舟:龙舟赛是水族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组成队伍,划着特制的龙舟,通过划桨的方式竞争力量和技巧。
这项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展示了水族人民的团结和智慧,也是他们祈求丰收和祈福的方式之一。
4. 祭祀祖先:水族端节期间,水族人会前往祖先墓地或家中的祖先神龛,进行祭祀仪式。
他们会烧香、献花、上供,以表达对祖先的尊
敬和感恩之情。
这一传统习俗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敬和家族的重要性。
贵州水族端节是水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时刻,也是展示他们独特风俗和习惯的机会。
这个节日不仅加强了水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其中,感受水族文化的魅力。
水族节日:水族节庆(中国传统节日)
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
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
水族的节日习俗根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
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
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端”节和“卯”节。
“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逢水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阴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就是水族端的节日。
但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
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地区过第二个亥日;恒丰,三洞地区过第三四个亥日。
节日前,各村寨普遍响起过端节的铜鼓声,家家户户把家具收拾得整齐干净。
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穿着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
青年们唱歌跳舞寻求配偶。
他们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大会,邻近各族也赶来参加,坡头上人山
人海,形成民族和民族之间团结的盛会,端节的来源,传说在远古时代有兄弟数人,分家后各居一方,平时很少见面,到了谷子黄时,兄弟们彼此走访,共庆丰收,亥日是他们分家的日子,以后这个节日就世代相传下来。
这就是说:“端节”是水族祈求丰收的一个盛“卯”节水族语叫“借卯”,逢每年的水历十月(阴历六月)择一个卯日举行。
这个节反三都九阡的一部分村寨和独山县的水庆、永康、水利、莪蒲等地的水族才过。
节日那天,人们要穿盛装上“卯坡”,尽情地唱歌预祝丰收和祭祀祖先。
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
“端节”简介一“端节是居住在都柳江中上游地区的水族年节”。
“年,《说文解字》云:“谷熟也”;《尔雅·释天》训释:“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注疏则谓之:“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
”稻作民族以水稻农业生产为大季,故“谷熟”为其一个生产周期,是“每岁一熟”的主要标志。
以谷熟为特征的“年”,实际上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形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单位,正好是一年。
而水族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应对“天之于物,春生秋实”之时令,正是万物随阳而终,复陈阴而起,无有终已。
其时秋高气爽、稻谷成熟、粮米归仓,人们为庆贺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便在“谷熟”、“瓜熟蒂落”之际而举行祈年的祭祀活动,不但印证了“谷熟也”的物候标志,也正好与“年”的本义完全吻合。
由此可见,端节的历史十分悠久。
二就年节而言,水族分为“端节”和“卯节”两大节日集团。
属于“端节”集团的这一部分水族把年节称为“端节”,“端”者为年末岁首之两端,而水族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农历八月为岁末,其年末岁首正值谷熟时节,其时也正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预祝来年丰收盛产的年节。
水族以亥日为岁首和节日的开端,盖因“亥”为地支的第十二位,故以它为旧年之终了及新年的开始。
水族传统而古老的宗教典籍——“水书”认为,“阴杂阳气,该藏万物为种”。
这是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认识自然规律而得出的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观察日月运行和时令变化,以草木之兴盛与枯荣的物候变化来指导春播秋收的生产,从而达到不误农时之目的。
因此,在“谷熟”之际举行盛大“端节”民俗活动,不但具有欢庆丰收之意,也是人们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安排来年农业生产的经验性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相传,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都匀的套头水族地区过第一个“端节”时,前3天起晨雾,亥日过节时有雨,则来年撒秧水会调匀;水历十二月尾亥日,三都县水东、拉佑、苗草一带过第二个“端节”时,亥日有雨,则来年不缺栽秧水;水历正月(农历九月)第一个亥日,三都县恒丰、廷牌和榕江县兴华水族地区过第三个亥日端时,亥日有雨,则来年就有灌溉的薅秧水;而第四个亥日的三洞、中和、水龙、地祥等地的“端节”和第五个亥日的“端”,如果亥日有雨,则来年就会烂冬;而塘州的午日端,如果过节有雨,则来年会有虫灾或水稻瘟疫。
水族节日:端节(中国传统节日)
简介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水语称“借端”、“过端”。
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
因此,端节是辞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
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
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穆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传统水族民间表演。
一个个水族同胞欢笑的脸上,无不反映着这个民族积极、乐观精神面貌。
端节的由来
端午源于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群体的原始宗教祭典活动。
过节日期从水历十
二月至新年二月(相当阴历八至十月),据传端节原来只过一批,因为烟发展散居各地难以见面,因此衽按地域分批分期过节以便相互走访祝贺。
端节批次主要依亥日而定,其次是午未申日。
据说分别为先祖父祖母逝世及悼丧日子。
每年从年终十二月(阴历八月)的第一个亥日起开始过节,并依次往后推算。
水族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从头至尾长达49天,是世界上延时最长的节日,又叫"瓜节",水语称"借瓜"或"借端"。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水历将一年也分为12个月和四季,但把农历九月作岁首,农历八月当岁末,以十二地支记日,水历每年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
每逢亥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要分7批(古代分9批)才能过完。
端节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
水族的历法和端节,准确诠释了汉字"年","谷熟也"的本义。
因谷熟而举行的庆典,古代称为过年。
分析水族古文字"年",稻-想象作文化无不渗透其间,上下弯拐横画表示收割的刀具,指摘刀、镰刀;中竖,表示两个收割期之间的间隔,指水稻生长的一个周期,即一年;中横,表示均分一年为两季的中点。
而把一年分为冬夏两季,这是古水历的显著特点。
水历年终12月,正是谷熟的秋收
时段,端节也成为了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节日。
但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
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地区过第二个亥日;恒丰,三洞地区过第三四个亥日。
传说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背着铜鼓,扛着锄头犁耙成群结队地去逃荒,可是到广东和广西都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搬到哪里都不合心。
大伙儿正在发愁的时候,天上飞来了一群诺仙术(诺仙术是水语中的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
大家想,诺仙术肯定是来给大家带路的,就跟着它走了。
诺仙术顺着大河向上飞,水族人也就随着它的影子往大河上流搬家,到了岔河口的地方,诺仙术不见了。
走哪里好呢?这里人们又看见左边一条河里有条巨龙在游,人们说龙是吉祥的动物,就朝着左边的河谷往上搬。
大队人马走了,有些掉在后面的人来到岔河口,看见两条河的沿岸都是山青坝子平,就沿右边的河谷往上搬了。
大队的人马,不知道走多久,过了胆住(广西的南丹一带),来到三洞一带。
人们看见这里没人住,还有好坝子,就打算在这里住下。
因为怕地盘小,住不下那么多人,又分头到方圆三四百里的地方去察看。
看到这些地方都不错,就分开
在这一带安家。
人们有了落脚地,总还是怀念老家,于是来到三洞拱登(祖公)的地方,商量往后过日子的事。
大家议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都到三洞地方团聚。
三年过去了,人们带着各种各样丰收的果实来到三洞团聚,这时候,突然开来了一队穿着古怪的人马,拿着梭镖、弓箭、砍刀和长矛围拢来,说这一带是他们祖先开发的,还说到处都埋有金银财宝,硬要水族全部搬走。
水族人说,那你们把埋藏的宝贝挖出来对证吧。
那群人哪里挖得出来,于是,双方争过来吵过去,最后动起手来。
这天不是水族人团聚的日子么?大家人多,又有煮好的饭菜,于是便和那队人马来了个车轮战,结果保住了这片土地,可是自己也死了不少人。
大家连夜把战死者安埋,拿包韭菜的炖鱼来祭奠,让他们的魂灵品尝老家的美味,好生在新的疆土上安息。
这一夜,拱登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人对他说:"你们水族开辟这片土地,有人不服气。
他们打不赢,准备明天早饭后放瘟疫来毒害你们。
早饭后,你们全部爬到那团怒姑端的山坡上去,傍晚回来就没事了。
"第二天,早饭过后,人们扶老携幼爬上了那团怒姑端的山坡。
到了坡上,大人们情绪还好,小孩则有的哭有的闹,带出来的马也是有气无力。
于是大家就在一起在坡上赛马,这大概就是端节赛马的由来。
太阳下了山,大家回到坝子上,见没拉走的猪羊鸡鸭都中瘟死了。
从此以后,每逢水历年底,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抬着果实来三洞地方团聚。
大家怀念死去的战死者,头一晚和第二早,总要摆上祭品。
一个家族摆一大摊祭品,大伙儿高兴了,就你拉我来吃饭,我拉你过来喝酒。
人太多了,转都转不开,只好从头到二,一摊一摊的品尝。
大人们吃酒,小孩子吃一坨糯饭就饱了。
大人们为了不让小孩子扫兴,就把供祭的各种糖片、瓜果散发给他们,还把铜鼓和木鼓吊起来让他们打着玩。
早饭后,怕有人又来下瘟疫,便上那团怒姑端的坡上去赛马。
久而久之,这些活动就成了水族端节的过节习俗。
这事儿还没完,因为每年都抬着祭品往三洞跑很不方便,于是有人提议说年年都拢在一个地方团聚不好,应该让大家轮流去各地看看,有人又提出把端节分开来过。
最后,大家都同意分期分批来过端节。
拱登抓了一篓活鲤鱼屯在水里,叫各支家族派一个人去抓鱼,谁抓的鱼最重,谁先过节。
住在内外套地区的老大哥抓的鱼最重,就过第一批,下边抓到的鱼重量不一致,就按鱼的重量来排先后
过节。
这样,拉佑、水东地方就过第二批,水婆、天星和水龙过第三批,三洞和中和过第四批端节。
定完顺序选日子。
拱登说"我们能在这里找个窝子,全托远祖的洪福,远祖过世的那天是狗场日(戌日),猪场天(亥日)安埋,就过猪场天,一轮一轮往下推。
"刚排完,水潘家族来了,他们今年受了旱灾,大家都很同情他们。
水气地方的寨老开玩笑地说:"水潘受灾,我们帮不了忙,要是他们愿过端,只要拿十二条白水牛来,我们就卖端节给他们过。
"水潘家听了,悄悄派人回来凑了银钱,买得十二条水牛来。
水气寨老一见,说话算话,还真把端节卖给了水潘。
可是和水气同一批过端节的水婆认为不吉利,就是不同意水潘和他们同过。
于是,拱登就选祖太过世的午日来给水潘过端。
这样,在第三、四批端节间,就增加了水潘的端节,端节成了五批。
后来,因为水族人的不断繁衍迁移,端节增为八批。
就这样,每年水历十二月到新年正、二月,水族百姓都来往走亲串寨,欢度端节。
端节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