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硝酸 & 第四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三节硝酸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理解实验室制NO2、NO的反响原理3、使学生理解硝酸的用途。
二、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氧化性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探究问题框架:1、硝酸的物理性质:〔直接给出〕2、从硫酸得到启示,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引导发现〕【总结】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硝酸的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没有吸水性和脱水性。
我们今天主要从氧化性来学习硝酸的特性。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响〔1〕与不活泼金属反响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浓硝酸反响不需要加热。
推测产物,试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推导】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设疑】我们知道稀硫酸不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响,稀硝酸能不能与不活动的金属铜反响呢?并与稀硫酸与铜反响进展比较。
【指导学生实验】 【总结并板书】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引导总结】浓硝酸与稀硝酸与铜的作用有何不同;硝酸与硫酸氧化性哪一个较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学生实验探究】铜和稀硝酸的反响。
现象:产生无色气体。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在不断的溶解。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结论:此无色气体是NO 。
因为: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
【推导】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总结】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 气体。
浓硝酸反响速率快,不需加热,稀硝酸反响速率慢,有时需要加热。
浓硫酸与铜反响需要加热,浓硝酸不需加热。
稀硫酸与铜不反响,稀硝酸可以反响。
可见,硝酸的氧化性比硫酸强。
【引导探究】冷浓硝酸与铝、铁活泼金属反响的情况怎样呢? 【引导探究】大家回忆,实验室能否用稀硝酸制取氢气?为什么呢? 【板书总结】〔2〕与活泼金属反响 在不生成稀硝酸中不生成H2、在浓硝酸中铝、铁钝化。
第三节硝酸从容说课硝酸在初中知识已作为一种常见常用酸介绍过其具有酸的通性,并简单地提及其氧化性,本节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有关硝酸的一些性质。
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即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硝酸是我们研究了浓硫酸后,又一次接触到的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
因此在教学中应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硝酸的知识。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时反应产物的记忆;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发生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教材通过介绍市售的浓硝酸为什么有时呈黄色从而与硝酸的不稳定性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
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就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适当作出解释,如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还是得失电子的难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为什么不直接或不主要生成氢气等。
本节教材中还安排了适合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阅读材料。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2. 通过介绍硝酸的用途和我国硝酸工业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硝酸对国民经济所起的重大作用。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掌握有关硝酸的计算。
●教学重点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关硝酸的计算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 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2.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的氧化性。
3. 利用影像资料介绍硝酸的用途和我国的硝酸工业情况。
氮族元素第三节硝酸1. 硝酸的组成 (1) 分子组成硝酸的化学式为HNO 3,结构式为HO-NO 2. (2)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1.5027g/cm 3,沸点83o C ,能跟水任意比例混溶。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而98%以上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3)化学性质硝酸为一元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① 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很容易分解。
4HNO3或光照2H 2O+ 4NO 2+ O 2硝酸越浓或温度越高、光强度越大,就越容易分解。
特别提示:a.实验室里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就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浓硝酸的缘故。
b.为防止硝酸分解,应将硝酸盛放在棕色瓶里,并贮放在黑暗且温度低的地方。
②强氧化性无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指硝酸分子中+5价的N 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反应。
a.与金属反应硝酸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而是发生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若是浓硝酸,其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若是稀硝酸,其还原产物一般是NO,而金属被氧化生成相应的硝酸盐。
3Cu + 8HNO3(稀) === 3Cu(NO3)3+ 2NO↑+ 4H2OCu + 4HNO3(浓) === Cu(NO3)3+ 2NO2↑+ 2H2O注意:冷的浓硝酸可使Al,Fe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发生钝化现象。
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王水,王水能溶解包括金,铂在内的所有金属。
b.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都是NO2,而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如果此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S +6HNO3(浓) ===H2SO4↑+ 6NO2↑+ 2H2Oc.与其他还原剂反应硝酸能与含I-,S2-,Br-,SO32-,Fe2+等的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硝酸从容说课硝酸在初中知识已作为一种常见常用酸介绍过其具有酸的通性,并简单地提及其氧化性,本节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有关硝酸的一些性质。
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即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硝酸是我们研究了浓硫酸后,又一次接触到的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
因此在教学中应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硝酸的知识。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时反应产物的记忆;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发生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教材通过介绍市售的浓硝酸为什么有时呈黄色从而与硝酸的不稳定性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
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就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适当作出解释,如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还是得失电子的难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为什么不直接或不主要生成氢气等。
本节教材中还安排了适合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阅读材料。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2. 通过介绍硝酸的用途和我国硝酸工业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硝酸对国民经济所起的重大作用。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掌握有关硝酸的计算。
●教学重点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关硝酸的计算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 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2.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的氧化性。
3. 利用影像资料介绍硝酸的用途和我国的硝酸工业情况。
2021年高中化学第三节硝酸的性质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记住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硝酸的化学性质。
3、掌握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常识性了解其主要生成过程。
【教学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一、物理性质1、纯净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密度比水大,它的熔沸点较低,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3、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
浓硝酸为挥发性酸(打开瓶盖露置于空气中,瓶口上方观察到白雾。
)二、化学性质HNO3=H++NO3-,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1、硝酸的不稳定性3△2H2O+4NO2↑+O2↑或光照(1)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
冷暗、密封、棕色瓶中保存。
(常用浓硝酸略带黄色,是因为少部分硝酸分解而产生的NO2气体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
)2、硝酸的氧化性硝酸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有氧化性。
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
硝酸能氧化除Pt、Au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还能氧化许多非金属(如碳、硫、磷),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H2S、Na2SO3、SO2、HBr、HI、Fe2+、Sn2+,松节油、锯未等)。
(1)硝酸与铜、汞、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在反应中硝酸均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实验室用此两个反应制取少量的NO2和NO气体。
上述两反应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u+4H++2NO3-=Cu2++2NO2↑+2H2O3 Cu+4H++2NO3-=2Cu2++2NO↑+4H2O(2)铝、铁遇冷的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铁在过量的浓硝酸中加热发生反应为:过量的铁在稀硝酸中发生反应为:活泼金属跟稀硝酸反应,由于金属的强还原性,还原产物较为复杂。
化学教案-第三节硝酸教学目标:1. 理解硝酸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硝酸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 了解硝酸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硝酸的定义和性质;2. 硝酸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硝酸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2. 硝酸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示波镜、硝酸、硝酸盐、阿拉伯胶、纸杯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向学生介绍硝酸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展示硝酸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和品味其性质。
二、讲解硝酸的定义和性质1. 硝酸是一种强酸,能溶解金属、氧化物和碱。
2. 硝酸具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和易爆性。
3. 硝酸的分子式为HNO3,是一种有机酸。
三、讲解硝酸的命名方法1. 一元酸的命名方法:酸根+ic酸。
例如:硝酸根(NO3-)的酸为硝酸(HNO3)。
2. 二元酸的命名方法:先写酸根的名称,再在根名上加上数目前缀和酸字。
例如:二氧化硫(SO2)和氧气(O2)混合后生成的酸为二硫酸(H2SO3)。
四、讲解硝酸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1.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 + 硝酸→相应的金属盐 + 气体(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 水。
例如:铁(Fe)和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铁(II)(Fe(NO3)2)、一氧化氮(NO)和水(H2O)。
2. 硝酸与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物 + 硝酸→相应的盐 + 气体(二氧化氮等) + 水。
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钠(NaNO3)、二氧化氮(NO2)和水(H2O)。
五、讲解硝酸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硝酸的生产:通过硝化反应得到硝酸。
2. 硝酸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作为氮源,促进植物生长。
3. 硝酸在炸药制造中的应用:作为氧化剂,增加爆炸力。
4. 硝酸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作为脱氧剂,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六、实验演示1. 将一小块锌片放入硝酸中,观察反应过程。
2. 将铁钉放入硝酸中,观察反应过程。
第一章第三节硝酸&第四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学习目标】
1、掌握浓硝酸、稀硝酸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所表现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4、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重点难点】
1、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预习要求】
阅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将课前预习案中基础知识的填空部分填写完整
【课前预习案】
一、硝酸
1.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硝酸是色、挥发、有气味的体。
(2)发烟硝酸是在空气中挥发出而产生的现象。
【比较】①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有何不同
②比较硝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挥发性和溶解性等)。
2.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学生回忆)
【注意】活动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练习】写出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还要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①氧化铜-
②氢氧化镁-
③碳酸钙-
(2)不稳定性,方程式
浓硝酸为什么有时呈黄色纯净的浓硝酸在常温下或就会分解。
硝酸越浓就越分解
(3)强氧化性,①实验1-7,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中都有产生,其中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放出色气体;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放出色气体,当空气进入已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后,就变成色气体。
同时试管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色。
方程式:
比较:Cu+H2S04(浓)——
由此可得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浓硝酸浓硫酸(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
【小结】①除铂、金等少数金属外,硝酸能使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硝酸(浓)+金属一硝酸盐+ + ;
硝酸(稀)+金属一硝酸盐+ +
以上反应中,硝酸具有性和性。
②铝、铁等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王水的成分: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的混合物,王水的氧化性比硝酸更强,能溶解铂、金等金属。
【小结】硝酸(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 。
如C+ HNO3——以上反应中硝酸具有性。
(3)跟某些化合物反应
FeO+ HNO3 (浓)——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腐蚀性
因为硝酸具有,能够腐蚀皮肤、衣物等,不慎将浓HNO3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再用洗涤。
【课中探究案】
【例1】在下列变化中,能表明硝酸具有氧化性的是( )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B.能跟Ag反应生成AgNO3
C.能和磷酸钙反应
D.能和FeO反应生成Fe(NO3)3
【例2】.在无色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Na+、HCO-3、Cl-B.K+、Fe2+、SO2-4、NO-3 C.NH+4、Na+、S2-、NO-3D.Na+、Mg2+、NO-3、Ba2+【例3】化合价升降法
1.配平原则
(1)
(2)
(3)
2.配平步骤
例1配平碳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0 +5 +4 +4
C+HNO3——NO2+CO2+H2O
(2)
0 +5 +4 +4
C+HNO3——NO2+CO2+H2O
↑ ↓
4 l
(3)
0 +5 +4 +4
C+4HNO3——4NO2+CO2+H2O
↑ ↓
4 l×4
(4)
C+4HNO3=4NO2+CO2+2H2O
【小结】①化合价升降总数=每个原子化合价升降数×原子个数。
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例4】P课本17、18例2
【课后基础巩固】
1.实验室中浓硝酸应保存在()
A.蒸发皿中B.量筒中C.无色瓶中D.棕色瓶中
2.铜加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加入某种盐固体后,铜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Cu2+,则加入的该盐是()
A.NaCl B.KNO3C.FeSO4D.AgNO3
3.欲除去铝件上的铜镀层,可选择的试剂是()
A.浓HCl溶液B.浓H2SO4C.稀HNO3D.浓HNO3
4.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适宜采取的方法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
B.铜与稀硝酸反应
C.先将铜在空气中煅烧生成CuO,再将CuO溶解在稀硝酸中得到Cu(NO3)2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KClO3=====
MnO2
△
2KCl+3O2↑
B.NO+NO2+2NaOH===2NaNO2+H2O
C.BrCl+H2O===HCl+HBrO
D.2FeCl2+Cl2===2FeCl3
6.下列哪两种物质反应,既可表现硝酸的氧化性,又可表现硝酸的酸性()
A.CaCO3+HNO3B.C+HNO3 C.Fe(OH)2+HNO3D.NH3+HNO3
7.证明浓HNO3的氧化性比浓H2SO4的氧化性强的事实是()
A.浓硝酸加热能放出氧气
B.浓硝酸跟浓盐酸可配制成王水
C.HNO3跟金属反应可生成价态不同的产物
D.浓硝酸跟硫反应生成硫酸
8、配平氧化还原反应:S+KOH——K2S+ K2S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