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量记录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8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1.出量:记录患者排尿量、呕吐量、排便量、引流液量、呼吸道分泌物量、伤口引流液量等。
-排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时间、量和性状(如颜色、清澈程度等)。
-呕吐量:记录患者每次呕吐的时间、量和性状。
-排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记录患者每次引流的时间、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记录患者每次抽吸呼吸道分泌物的时间、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记录患者伤口引流液的时间、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患者饮食摄入量、静脉输液量、血制品输注量、药物液体剂量等。
-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各餐的进食量、进食时间和性状。
-静脉输液量:记录患者静脉输液的种类、速度和输液时间。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患者输注血浆、红细胞等血制品的时间和数量。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患者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液体剂量。
3.其他相关内容:记录患者发热情况、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1.出量记录方法:-排尿量:使用尿量容器收集每次排尿的尿液,并记录尿液量和性状。
-呕吐量:使用呕吐袋或量杯收集每次呕吐的物质,并记录呕吐量和性状。
-排便量:使用便盆或便布收集每次排便的粪便,并记录排便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每次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使用抽吸管收集每次抽吸的呼吸道分泌物,并记录分泌物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伤口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方法:-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每餐进食的量和性状,可以使用餐具或量杯进行量值估计。
-静脉输液量:记录输液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输液速度,可以使用滴定器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输注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输注数量,可以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注。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给药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给药剂量,可以使用口服药杯或静脉注射器进行给药。
3.生命周期体征记录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生命体征测量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计等,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1.输入量:包括各种液体的饮食、静脉输液、输血等。
2.输出量:包括尿量、排出物、呕吐物、引导排尿的尿袋等。
3.出血量:包括术后出血、创伤出血、鼻出血等。
4.排便情况:记录病人的大便次数、性状、质地等。
5.其他漏出物:如呕吐物、引流物等。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1.使用专用记录表格:可以使用纸质或电子表格,准备好记录项目的名称、单位和记录时间点。
2.记录频率:根据病人的状况和需要,通常每4小时或8小时记录一次。
对于重症和需要严密监测的病人,可以每小时记录一次或更高频率。
3.准确记录:护士在记录的时候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特别是关键数据,如输液量应该准确点滴滴数,尿量应该准确记录到毫升。
4.迅速反映变化:出入量记录是一个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累计和统计:根据每次记录的数值,把输入和输出的数值进行相加累计,或者进行统计处理,以及时评估体液平衡的情况。
6.交班记录:出入量的记录也是交班的重要内容之一,交班时应该把当天的出入量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变化、异常情况以及相关处理情况。
三、注意事项:1.注意卫生:在记录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好手套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隐私:在记录出入量的时候,护士需要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如拉好窗帘,避免他人的窥视。
3.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评估病人病情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护士在记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了解仪器操作:一些医疗设备如尿袋等,需要护士掌握正常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结来说,科学、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出入量是护士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医护人员才能及时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范文(篇一)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依据。
所以做好工程预算的审查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和投资效益。
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
一、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1、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2、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3、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4、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供参考)。
二、抓住审查重点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和间接费的计取是审查工作的重点,应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1、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查审查时应注意:A、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综合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B、预算书中不得重列综合定额中已包含的工程量范围;C、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D 、防止出现张冠李戴,错套单价的现象。
各分部审核的重点不同,现按分部分述如下:(1)土石方分部应注意、本分部仅适用于土石方、满堂基础及基础定额中未综合的土石方项目。
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
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
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应扣除原泥皮线标高。
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
要辨明挖土的土壤类别,以防止套错单价。
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注意增列地下水排水费用。
(2)基础分部:打桩分部的定额仅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陆上桩基工程,不适用打试桩及在室内或支架上打桩。
审查时应注意有否忘列各类桩基所对应的机械进、退场费用及组装、拆卸费用。
对于冲(钻)孔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1米内的砍桩头费用,定额已包括,不得重列。
超过1米砍桩头及吊运机械费用,不得漏计。
人工挖孔桩定额已包含扩孔5cm砼工程量,预算中不得重计,人工挖孔桩的弃土工程量不得漏列。
出入量记录方法出入量记录是指对患者每日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护理工作。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之前,首先要准备好记录表格、笔、尺子等工具,以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
同时要对记录表格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准确记录液体摄入。
患者的液体摄入包括饮水、饮料、流食等,护士在记录时应当准确记录患者每次摄入液体的种类、时间和数量,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摄入情况。
3. 准确记录尿量。
尿量的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尿量的增减往往能够反映患者的肾功能和水盐代谢情况。
护士应当使用尿量杯进行准确的尿量记录,每次记录尿量的时间和数量,并及时清空尿量杯,以便下次记录。
4. 注意精确计量。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时,护士应当注意精确计量,尤其是液体摄入的数量,可以使用专用的量杯或注射器进行计量,避免因为估算或不准确的计量导致记录错误。
5. 及时记录。
出入量的记录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遗漏。
特别是在患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加强对出入量的记录,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6. 定期汇总。
护士应当定期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向医生进行汇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注意卫生。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护士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污染记录表格或患者的食物和饮水,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结,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出入量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出入量记录方法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是评估患者体液平衡情况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
出入量记录是评估患者体液平衡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紊乱,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1)准备工作,在记录出入量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记录表格或记录本,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饮食摄入量、排尿情况、呕吐情况等。
(2)记录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每餐的饮食摄入量,包括饮水、饮料、流食和固体食物等。
要准确记录每种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量,可以使用标准的容量单位进行记录,如毫升、升、克等。
(3)记录排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量和次数,要注意排尿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情况。
排尿量的记录要准确无误,可以使用尿量杯进行测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4)记录呕吐量,对于需要呕吐的患者,要及时记录呕吐的量和次数,以及呕吐的时间和原因。
呕吐量的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和营养状态。
3. 出入量记录的注意事项。
(1)准确性,出入量记录要求准确无误,不得漏记、错记或多记。
记录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及时性,出入量记录要及时进行,每次出入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记录,不能拖延或遗漏。
及时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完整性,出入量记录要求完整无缺,要记录每一次的出入量情况,不能遗漏任何细节。
完整的记录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
(4)观察性,在记录出入量的同时,要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观察性记录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准确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记录方法,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出入量记录表格。
表格的左侧为时间段,包括每小时或每两小时的时间点;右侧分为“液体摄入”和“液体排出”两栏。
在液体摄入栏中,我们需要记录患者口服液体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水、果汁、牛奶等;在液体排出栏中,我们需要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其他排泄物的情况。
在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记录每种液体的具体种类和数量,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摄入情况。
其次,需要注意记录患者是否有饮食限制或禁食的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实际液体摄入情况。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接受静脉输液或其他液体补充治疗,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全面液体摄入情况。
在记录患者的液体排出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记录每次排尿的具体时间和尿量,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
其次,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有腹泻、呕吐或其他排泄物的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其他液体排出情况。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接受引流管或其他排液治疗,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全面液体排出情况。
在记录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填写出入量记录表格,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得到记录。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尿失禁、呕吐后无法准确测量等,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认真执行这一记录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
出入量记录方法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日的饮食摄入量和排泄量,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依据。
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记录出入量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和记录表格。
包括量杯、尿杯、尿壶、出入量记录表等。
确保记录表格的格式清晰明了,便于记录和查阅。
2. 准确记录。
在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量时,需要准确记录每种食物的名称和摄入量。
可以使用标准的量杯或者称重的方式进行记录。
同时,需要注意特殊饮食,如流质饮食、软食或者禁食等情况。
在记录排泄量时,需要记录每次排尿的量和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和次数。
对于呕吐、引流液等排泄物也需要进行记录。
3. 注意事项。
在记录出入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尤其是流质饮食或者禁食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摄入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护士需要协助喂食,并记录喂食的量和方式。
在记录排泄量时,需要注意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以及大便的性状和气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对于留置导尿管或者引流管的患者,需要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以及引流管的通畅情况。
4. 交接班和沟通。
在交接班时,护士需要将患者的出入量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当班的出入量情况、特殊情况的处理和医嘱执行情况。
同时,需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传达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和发现的异常情况。
5. 管理与评估。
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护士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处理。
对于出现异常的出入量情况,护士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总结。
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准备好相关工具,准确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和排泄量,注意特殊饮食和排泄物的记录,及时交接班和沟通,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评估。
只有做好出入量记录工作,才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为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