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及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务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6
54财务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该类型企业已成为市场上自主创新的主体。
而研发活动则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很多相关企业为有效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增加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及技术附加值,不断对“三新”领域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
同时,政府也积极运用财政杠杆提出执行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鉴于此,税务部门加大了税务检查、税务稽查力度,很多企业因为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不符合税收法规而遭遇税务风险的侵袭。
因此,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工作受到了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高新技术企业应抓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管理要点,实现规范管理,这对其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处理的特点(一)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力度较大当前我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的额度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以下,其研发费用占同期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以上;5000万以上2亿元以下,比例为4%以上;2亿元以上的收入,研发费用占比不得低于3%。
该类企业的特点除了体现在研发活动的高投入方面,其对于研发人员的需求也是较大的,同时项目研发周期也相对较长。
相对于一般企业,原本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就较多,再加上近年来该项费用投入持续增加,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扣除力度不断加大。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较其他企业范围广在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上,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在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操作的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财务及税务两方面,只要财务核算符合要求、税务管理适合财税政策的规定,就可以进行日常操作及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申报年度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要点与实例分析汝雪丽(山东建科特种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算;而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因其已被省科技部门认定且享受了15%的企业所得税率,其研发费用的处理会受到会计及税务两方面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其还受到科技主管部门的约束,研发费用支出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要求。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务中的难点及建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对发生的研发费用在年度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过程中可以予以加计扣除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实践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务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难点一:研发费用认定标准不清晰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哪些费用可以纳入研发费用的范畴。
目前对于研发费用的认定标准并不清晰,导致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存在困难。
这一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界定研发费用的范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界定研发费用的范围,不同企业和财务人员对于研发费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研发费用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1.2 折旧和摊销的处理:部分研发费用可能涉及到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费用,以及与研发费用的关联性处理,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财务和会计知识。
建议:对于研发费用的认定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南,明确可以纳入研发费用的项目和费用种类,同时对于折旧和摊销的处理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帮助企业更加清晰地确定研发费用的计算范围。
难点二:研发费用的合理分摊由于研发活动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因此研发费用的合理分摊问题成为企业在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的难点。
2.1 研发费用的内部分摊: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可能都参与了研发活动,如何合理地分摊研发费用,使得各部门的研发投入得到合理反映,是一个难点。
2.2 外部合作研发费用的申报:部分企业可能与外部合作机构进行研发合作,合作研发费用的计算和申报也是一个挑战。
建议:针对研发费用的合理分摊问题,建议企业建立健全的研发费用分摊机制,明确内部各部门的研发费用分摊比例和方式,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和记录。
对于外部合作研发费用的申报,建议相关部门发布指导意见,帮助企业明确合作研发费用的计算和申报方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宣讲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加计扣除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该政策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是指对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种措施。
本文将主要就这两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和宣讲。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背景和目的研发活动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引入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该政策首先在2008年试行,自2012年起正式纳入企业所得税法。
根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在从事研发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增加相应比例的扣除额。
具体扣除比例根据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确定,最高不超过研发费用的50%。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将一部分研发费用从应税收入中直接扣除,减少纳税负担。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可以减少税负,释放出更多资金用于科技研发活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转移。
为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通常需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进行合作。
这促进了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3.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使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向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
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政策背景和目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是国家为促进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而制定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
该政策于2008年开始试行,2012年正式纳入企业所得税法。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给予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务中的难点及建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将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加计到其应纳税所得额中,从而减少纳税额的政策措施。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实践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存在一些难点,需要企业及相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研发费用的确定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核心问题。
研发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准确界定研发费用的范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研发费用的准确计量与分摊。
相关政府部门应提供具体细化的研发费用计算指导,明确可以列入加计扣除的费用范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审批和认定程序是另一个难点。
目前,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只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实施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企业。
这就需要企业在享受政策的及时进行资格认定和审批申请。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指导,明确认定标准和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企业的操作成本和申请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效果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较低,且公式复杂,使得税收优惠效果相对有限。
部分企业表示,实际享受的税收优惠较少,无法很好地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建议政府部门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力度进行进一步提高,通过降低税负或增加加计扣除比例,更好地激发企业的研发热情。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风险防控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一些企业可能会人为夸大研发费用的支出,存在虚报行为。
这就需要相关税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审计,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防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被滥用和损害政策的公平性。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难点,需要企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加强研发费用界定和审核认定、优化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加强风险防控等措施的实施,将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有效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高新企业:未达183天的研发人员费用可加计扣除[纳税筹划实务
精品文档]
我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低税率税收优惠,当然还可以对归集的研发费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受5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16年度起均实行新的税收法规,虽然97号公告和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对研发费用的范围界定近趋相同,但还存在小差异,本文简要分析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对人工费用加计扣除应注意的事项。
未达183天的研发人员人工费用可享受加计扣除
1.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人员范围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一条研究开发人员范围中规定,企业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2.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中对研发人员范围的规定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规定,企业科技人员,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并规定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虽然两个文件对研究开发人员的称呼和内容表述有所区别,但是仔细分析比较,两者的范围基本一致,97号公告将研究开发人员分为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而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虽未细分,但分析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解读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范围内,以研发、创新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
为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我国实施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进行加计扣除,即企业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定比例后再计算纳税所得额;二是对通过研发取得的科技成果,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费用是企业的核心成本之一。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
通过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
以前每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后再计算纳税所得额。
这个比例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科技中小企业可以加计扣除150%,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加计扣除175%。
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将实际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按照加计扣除的方式减少计算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企业需要支付的企业所得税。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支付额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除了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外,研发取得的科技成果也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通过研发取得知识产权、获得的技术秘密等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如果企业通过研发取得了发明专利,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通过研发取得了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也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总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实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利好政策。
通过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实操与应用答疑集锦1. 已经享受了三免三减半的光伏发电行业还能享受加计扣除么?答:在免税期间享受加计扣除意义不大。
三免期间享受加计扣除没有意义,三减半期间享受加计扣除是有意义的。
不建议人为过度操作。
2. 医药制造企业(仿制药)开展的“一致性”评价,须开展临床试验且费用较高(但“新”意不足)。
此类能直接归集?答:对于仿制药企业没有进行生产但是在临床试验阶段,也可以作为一个研发项目进行立项,然后对于相关费用进行逐步归集,问题不会太大,但是直接归集这个肯定是不可取的。
3. 工业企业为了线路销售,请设计公司设计开发的微信销售小程序的费用能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么?答:个人认为可以。
微信销售小程序的研发活动不要写的太简单,名字上需要艺术化处理。
4. 为客户定制产品,发生的料工费,计入研发费用还是生产成本?答:并不是所有的私人定制都属于单品单机项目。
为客户定制产品过程中前期有研发过程,研发完以后再投入生产的话,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应该先期进入研发费用,后期进入生产的时候才进生产成本。
有的研发产品在研发完成的时候产品就形成了,这时不建议计入生产成本还是建议计入研发费用科目。
5. 研发材料中用的研发人员劳保用品能加计扣除吗?答:加计扣除的其他费用有一项职工福利费用,研发人员的职工福利费是可以加计扣除的但是研发人员的劳保用品是不可以加计扣除的,如果你在会计处理的时候把研发人员的劳保用品放到了职工福利费里面进行核算的话,可以放到其他费用里进行核算。
如果单列科目劳保用品,是没有可以扣除的其他费用的列举事项的,就不可以加计扣除。
6. 水污染治理企业,各家水厂建造的过程中由于水质和处理工艺等不同,会设计不同的管线铺设和电路处理等方案,还有设计工艺,最后形成水厂资产,这种可以认为是创意活动,对于形成的水厂资产加计扣除吗?答:对于创意设计活动,首先是设计费,设计工艺,最后形成水厂资产的话,能不能除这里不好判定。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务中的难点及建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将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到当期费用中,以便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存在一些难点,需要企业充分了解政策规定并合理应对。
本文将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务难点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一政策。
一、实务难点1. 研发费用确定难研发费用的确定涉及到项目评估、费用申报、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环节。
企业需要对研发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具体的研发费用支出。
需要对研发费用进行详细的申报,包括费用的种类、金额、使用用途等详细信息。
还需要对研发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判断费用是否符合政策要求。
这一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研发费用估算不准确、费用申报不完整、成本核算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2. 研发成果确认难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前提下,企业需要对研发成果进行确认。
研发成果的确认需要对研发项目的产出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并不清楚研发成果的确认标准,导致研发成果确认难度加大。
部分企业存在虚构或夸大研发成果的情况,这也给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涉税风险较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水平。
在享受政策红利的企业也需要防范涉税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存在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行为,很容易面临税务处罚或税收风险。
二、建议1. 加强内部管理为了更好地应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管理制度,确保研发费用的申报和使用符合政策规定。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机制,对研发费用的使用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还应加强对研发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成果产出情况,以便及时进行研发成果的确认。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和税前加计扣除作者:史庆兰王礼红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1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口径有三个,分别有相应文件规定。
实务中企业若不能准确界定三个不同口径核算的研发费用,关系到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能否成功以及能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文章从研发费用的不同口径核算范围界定出发,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文件进行了回顾和解读,帮助企业合理规范界定税法口径研发费用核算的范围,充分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合理节税。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经济创新发展的引擎,中央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就是众多税收优惠中的一条,实务中由于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存在不同口径,财务人员往往不能清晰界定和归集,从而导致不能完全合法合规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若归集错误还存在涉税风险。
本文从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口径界定为起点,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文件的演变历程进行解读和剖析,以期对高新技术企业正确归集研发费用和享受优惠政策提供帮助,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
一、研发费用的界定(一)不同口径研发费用的界定研发费用,是研究开发费用的简称,从内涵上来说就是指企业研究开发活动中产生的费用。
出于不同的目的,研发费用的核算范围通常有3个口径,一是会计口径;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三是税法口径。
涉及三种不同口径的研发费用,仅会计核算口径上定义了研发费用,即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另外其他两个口径则没有直接给出研发费用定义。
通过定义研发活动间接定义研发费用,三个不同口径研发费用都明确了各自的核算范围。
在实务中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将研发费用按不同口径界定清楚。
会计口径上的研发费用核算有误会影响企业利润的准确计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研发费用核算有误会影响高新技术目的认定和再认定;税法口径上的研发费用核算有误会导致企业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受到影响,同时还存在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