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详解(2020年6月)
- 格式:pptx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40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2018版)为了更好地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于2015年11月2日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并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目前正在执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将同时废止。
一、研发活动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二、研发费用(一)加计扣除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75%,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二)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具体范围1.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3.折旧费用。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4.无形资产摊销。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减税降费政策操作指南(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一、适用对象除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可以享受。
上述企业应为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二、政策内容1、除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2、除烟草制造业以外的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制造业企业是以制造业业务为主营业务,享受优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企业。
制造业的范围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确定,如国家有关部门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从其规定。
收入总额是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3、企业委托境内的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并按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委托境外(不包括境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
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
4、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合作各方就自身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计算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指国家对企业在进行科技研发活动时产生的费用予以加计扣除,从而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首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要点是明确了哪些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根据国家的规定,研发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用、购置科研设备费用、购置研发耗材费用、实验室租赁费用、合同研发费用以及其他与科技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等。
这些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予以加计扣除,并在计算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后再计入税前利润中,进而减少企业的纳税额。
其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适用范围是明确的。
根据国家的规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进行的研发活动,并且是企业自行开展的,与研发活动相关的费用,并且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企业只有在符合相应条件下才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税收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研发活动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政策的支持,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在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的同时,也需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推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激励,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然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条件,对于一些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门槛。
其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监管,如何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监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0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第四季度2020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第四季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促进创新,我国自2016年起实施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这一政策在企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并于2020年的第四季度进行了相关调整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2020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第四季度的具体情况,现将其作如下解读。
一、政策背景扣除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时,按一定比例扣除当期税前利润中的研发费用,以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缴税金额。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政策调整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完善。
在此之前,该政策执行条件相对较为严格,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研发规模和研发投入比例才能享受相应的扣除优惠。
而在这次调整中,政策的执行条件进行了适度放宽,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减税效果。
具体而言,2020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调整如下:1.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原有政策只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而新政策扩大了适用范围,不再限定具体行业和类型。
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将有机会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2.降低研发投入比例要求:原有政策要求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4%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而新政策将这一比例降低为3%,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减税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原有政策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为50%。
而新政策将这一比例提高至75%,增加了企业的减税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纳税人的实际发生研发费用,还包括购买研发服务和与外部共享研发成果等。
通过这一系列调整,2020年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旨在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案例解析汇报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制定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本次汇报旨在通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案例解析,深入了解该政策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概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指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将研发费用按一定比例加计扣除的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旨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案例解析1. 案例一:A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研发费用为1000万元,税率为25%。
根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A公司可以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确定为150%。
则A公司的加计扣除额为1500万元(1000万元 × 150%),可减免的所得税额为375万元(1500万元 × 25%)。
因此,A公司的实际所得税为625万元(1000万元 × 25% - 375万元)。
2. 案例二:B公司是一家中小企业,年度研发费用为500万元,税率为20%。
根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B公司可以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确定为175%。
则B公司的加计扣除额为875万元(500万元 × 175%),可减免的所得税额为175万元(875万元×20%)。
因此,B公司的实际所得税为125万元(500万元×20% - 175万元)。
3. 案例三:C公司是一家创造业企业,年度研发费用为800万元,税率为30%。
根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C公司可以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确定为130%。
则C公司的加计扣除额为1040万元(800万元 × 130%),可减免的所得税额为312万元(1040万元 × 30%)。
因此,C公司的实际所得税为488万元(800万元× 30% - 312万元)。
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优势和影响1. 优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不断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便是其中之一。
该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根据该政策规定,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可以按一定比例加计扣除,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负。
企业在面临较高税率的情况下,增加研发投入的动力将会显著增强,提高企业的研发活动意愿和能力。
事实上,自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以来,不少企业已经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以享受税收优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税收激励,企业可以将原本用于缴纳税款的资金转移到研发领域,增强企业的研发实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将促使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更新和结构升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企业将更加注重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4. 促进经济增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将会对国家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研发活动的推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由于企业获得了税收优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重要税收政策,
旨在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激励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工程
改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该政策包括:
一、企业费用可以加计扣除的加计扣除项目。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下列企业费用可以按照50%的规定加计扣除;
(1)技术开发经费:企业投入直接用于开发技术产品、技术服务
或技术科学研究的费用;
(2)研发经费:企业投入直接用于应用新型技术改造原有产品或
服务,开发新产品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费用;
(3)工程改造费用:企业投入直接用于改造技术装备的费用;
(4)购置测试仪器的费用:企业购置专门用于测试产品、服务质
量和性能的仪器设备的费用;
(5)有关新产品试制和试销活动的费用:企业投入用于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试制及试销活动的费用。
二、加计扣除的企业费用限额。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七条
的规定,企业的加计扣除的企业费用不得超过其当期合理支出的100%。
三、加计扣除的企业费用有效期限。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
七条的规定,企业的加计扣除的企业费用有效期限为本企业财务年度内。
四、企业如何参与加计扣除新政策。
企业要参与企业研发费用加
计扣除新政策,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按照税收法规对技术开发、研发、工程改造等费用进行认定,并做好科学合理的费用管理;
其次,企业需要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以便财务部门对投入费用作出
精准的专项记录;最后,需要充分掌握税收筹划技巧,以减轻企业的
税负负担。
(研发管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版目录目录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概述 (1)(一)政策沿革 (1)(二)政策调整 (3)(三)研发活动的概念 (5)(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概念 (7)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内容 (8)(一)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方式 (9)(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与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叠加享受 (9)(三)负面清单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10)(四)七类一般的知识性、技术性活动不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10)(五)创意设计活动发生的相关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11)(六)研发费用归集的会计核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加计扣除三个口径 (12)(七)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范围 (14)(八)企业研发活动的形式 (14)(九)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的区别 (15)(十)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加计扣除. 16 (十一)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都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16 (十二)叠加享受加速折旧和加计扣除政策 (16)(十三)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17)(十四)企业委托关联方和非关联方管理要求的区别 (18)(十五)企业委托境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18)(十六)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项目的合同需经科技主管部门登记 (18)(十七)允许加计扣除的其他费用的口径 (19)(十八)研发费用“其他相关费用”限额计算的简易方法19 (十九)特殊收入应扣减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20)(二十)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特殊处理 (20)(二十一)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形成的研发费用应区别处理 (21)三、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核算要求 (21)(一)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会计核算要求 (21)(二)研发支出辅助账的样式 (22)(三)研发支出辅助账基本核算流程 (22)(四)研发费用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方面的规定 (24)(五)共用的人员及仪器、设备、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要求26 (六)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26)(七)研发费用的核算须做好部门间协调配合 (26)(八)合作研发项目会计核算要求 (26)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和申报管理 (27)(一)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基本流程 (27)(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备案的要点 (28)(三)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留存备查资料. 29 (四)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但汇算清缴期结束前未备案的处理方法 (29)(五)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汇算清缴时的有关规定 (30)(六)预缴所得税时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30)(七)企业集团集中开发的研发费用分摊需要关注关联申报 (31)(八)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无需事先通过科技部门鉴定或立项 (31)(九)税企双方对研发项目有异议的由税务机关转请科技部门鉴定 (32)(十)当年符合条件未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32 (十一)正确处理税务核查与企业享受研究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关系 (33)五、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33)(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 (33)(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标准 (33)(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 (34)(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方式 (34)(五)可以直接确认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定 (35)(六)科技型中小企业季度预缴时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3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1.0版)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概述(一)政策沿革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最初仅限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1996年-2002年)我国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起始于1996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计算,及相关政策详解面对疫情,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进入新的时期,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企业加快科研攻关,政府出台很多政策。
为了辅导企业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华夏泰科、指尖申报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企业研发费用包括哪些内容?在讲企业研发费用之前,先说说企业研发。
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去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等,为企业获取更长久的发展。
以下是企业研发费用所包含的内容:1.企业研发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企业在研发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者是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7基于外包、合作研发等需要而产生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而进行研发所支付的费用。
8.其他用于企业研发的费用类别: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研发支出不适用加计扣除。
①烟草制造业;②住宿和餐饮业;③批发和零售业;④房地产业;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⑥娱乐业;⑦财政部和税总规定的其他行业。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标准1.创意设计活动让企业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可进行税前加计扣除,这些创意主要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
研发费用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这无疑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研发行为的鼓励与支持。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概念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一般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
如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实施加计扣除,则称之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摊销。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和适用范围演变(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最初仅限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比例为5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第一款第二条: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具体抵扣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比例为50%《关于扩大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财税〔2003〕244号)第一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中,关于盈利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一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含10%),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其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
(三)适用范围扩大到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比例为50%,且可结转扣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第一款: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解读及操作流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将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按一定比例加计扣除的政策措施。
该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适用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研究开发活动中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其中,“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为从事科学技术活动,获取科学技术信息,以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发生的直接支出和间接费用。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核心要点:1.加计扣除比例:企业在计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3倍加计扣除。
例如,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为100万元,则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300万元。
2.研发费用的确认:企业在确认研发费用时,应符合国家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的相关规定,即费用必须是直接支出和间接费用。
直接支出包括研究设备购置、试验验证等费用,间接费用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培训费用、专利申请费用等。
3.研发费用的记录和报告:企业在发生研发费用时,应建立相应的费用台账,对研发活动的费用支出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应详细披露研发费用的支出情况,包括费用发生时间、金额、用途等。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操作流程:1.研发费用支出凭证的准备:企业在发生研发费用时,应准备相应的支出凭证,包括发票、收据、费用报销单等。
2.研发费用的确认和记录:企业应根据研发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将费用进行确认和记录,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费用的明细。
3.费用台账的建立:根据研发费用的确认和记录情况,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费用台账,对研发费用的支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4.研发费用的计算和申报: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研发费用的3倍进行加计扣除,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上进行申报。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
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这是为了()①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②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有效配置农业资源③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④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详解】①③: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健全农民种粮收【答案】A【解析】益保障机制。
这样可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稳定粮食产量;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要求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这样可以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中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这是在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有形之手”作用,而不是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故②排除。
④题干中中央一号文件是重点强调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而且我国粮食早在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前就能够自给自足,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
2.2022年,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实际扣除费用=研发费用(1+加计扣除比例)],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A.加大研发投入→减少扣除费用→少交所得税→增加净利润→扩大生产规模B.多计扣除费用→增大应税所得→多交所得税→增加国家税收→获得研发激励C.多计扣除费用→减少应税所得→少交所得税→增加净利润→加大研发投入D.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降低生产费用→赢得竞争优势→扩大产品市场【详解】推导类选择题作答口诀:抓首尾,促中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概念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一般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
如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实施加计扣除,则称之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摊销。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和适用范围演变(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最初仅限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比例为5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第一款第二条: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具体抵扣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比例为50%《关于扩大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财税〔2003〕244号)第一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中,关于盈利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一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含10%),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其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
(三)适用范围扩大到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比例为50%,且可结转扣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第一款: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