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方案

1、项目概况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划拨、征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报告,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报告的内容反映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

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按照自治区建设用地报批现行的规定,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取得建设用地手续。本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范围有风电机组用地、生产区、生活区和永久性道路。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面积,也不得超过预审面积。建设用地范围不得占用耕地。

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

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需要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内容有项目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项目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和风雨季节等。

自接到甲方委托书后,查阅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

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主要技术依据

(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4)《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

4、主要技术指标

(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

(3)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

(4)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

(5)数据精度: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

(6)分幅与编号:成果图件如果图幅较大则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

50cm*50cm),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平面直角坐标公里数编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横线链接。如果图幅较小尽量采用标准A4和A3图纸。

(7)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2)和公顷(hm2),平方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公顷小数点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5、作业计划与进度要求

(1)投入的人员及设备

项目下发后公司内部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把关协调以及沟通;抽调测绘技术负责1名,测绘成员2名,负责项目外业测量与调查工作;抽调质检员1名,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检查工作。

按照项目规模投入的设备主要有GPS测量系统2套,包括GPS接收机和手薄,以及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相机、对讲机、车辆等。

(2)实施技术路线图

(3)工作内容及流程

1、资料收集并编制技术设计书

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搜集设计单位拟定坐标(设计坐标)、用地范围图、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确定工程量,然后进行人员安排,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在上述收集到的额资料和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2、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采用CORS系统直接对甲方提供的在初期地形测绘阶段以及施工阶段所布设的控制点进行图根点测量,选取部分控制点点作为图根点。

直接使用宁夏CORS站测量2000国家大地坐标。

然后利用上面求得的转换参数,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RTK图根点测量。因此次勘测定界测量对于高程无要求,所以不对图根点高程进行测量。

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

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成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其成果。

3、地籍地形要素测绘

地籍地形要素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GPS 接收机。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界址线依附的地形要素应表示,不可省略。主要地形要素包括居民地、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也可根据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线、悬崖、斜坡等。

采用RTK地形测量方式进行测量,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测量过程中尽量使窗口状态处于良好。

利用已收集的图件、设计边桩坐标、控制点资料等制作工作底图。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权属接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将其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调查核实。

4、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测量采用解析法,解析法采用GPS接收机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的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下表:

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

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

5、面积计算和汇总

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界线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

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县、乡镇、村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

坐标法计算面积需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

图解法量算面积需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

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

6、勘测作图

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标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

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

勘测定界图图式按照《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以上两个规程未做规定的图式,应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

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结合表。

将用地范围展会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图用地范围图,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在进行面积量算的时候同时编制勘测定界图,为保证工作进度,安排可熟练进行内业做图的项目组成员。

7、勘测定界报告编制

勘测定界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a)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包括项目立项批复、技术依据等。

b)施测单位及日期, 包括勘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内业完成时间。

c)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包括权属、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的依据、方法,

基本农田界线的转绘等。

d)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坐标系统的选择、首

级控制选择、控制网布设情况以及埋设界标个数等情况。

e)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面积量算的方法、实测用地总面积、

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等。

f)相关情况说明,包括工作底图的选择、勘测定界图编绘(测量)方法、

对成果资料的说明以及自检情况等。

g)勘测定界表(勘测定界表按照下表格式制作)

勘测定界表

h)土地分类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按照下表格式制作)

土地分类面积表本表要求填写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面积。

i)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和界址点号表(表格样式按照下表制作)

2

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界址点号表

图号:

j)用地地理位置图

绘制用地地理位置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用地地理位置图可以在小比例的地形图或城市旅游交通图等上进行绘制。

(2) 用地地理位置图要求点位间距、图形应大致近似,方向不能偏扭太大。

(3) 用地地理位置图须绘制出用地范围四周主要成系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房屋、公路、铁路、河流、围墙走向等。

(4) 用地地理位置图须注记四邻单位名称、村镇名称等。

8、工作进度计划

项目开始前,按照合同的总工期要求,提出项目总进度计划,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能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并有所提前等方面。

在项目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逐周编制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对影响到总工期的工序和作业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

对生产要素认真进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灵活机动地对人员、设备、物质进行调度安排,及时组织施工所需的人员、物质进场,保障后勤供应,满足施工需要,保证连续施工作业。缩短进场后的筹备时间,多头并进。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计划的情况时,及时检查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下周的工作计划,保证工作进度。

项目进度计划表

6、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和要求

数字测图的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整饰精度按照《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执行。

(2)质量控制措施

a)统一技术标准,学习技术规范、编写《技术设计书》;

b)做好仪器的检定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c)配置好人员和仪器设备,设置专门的负责生产技术工作和负责质量

管理的工作人员,按照工作进度调配必要的作业人员进场工作;

d)各类设备配置到位,并应有仪器检定书或检校记录;

e)设置专门的质检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

是符合作业要求的。

(3)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质量验收的标准

a)《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b)《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c)《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d)《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

e)《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所有成果参照上述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2、成果检查

a)一级检查

一级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项目组负责人进行全数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控制测量、外业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勘测定界图绘制、面积测算、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

作业组对所有成果资料必须全面地进行自检互检,自检互检资料应齐全,确认无误后交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过程检查。

作业组自检互检包括外业和内业,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组必须达到100%的外业和内业。

项目负责人进行全数检查的比例是:100%的外业和内业。

b)二级检查

二级检查是由本单位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了一级检查的成果,才能进行二级检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

二级检查应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50%。

二级检查完成,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

2、成果验收

成果验收是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委托方进行验收。

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验收的规定,对样本内的项目逐单位进行检查,对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检查。

验收完成后,应出具验收报告。

(4)成果质量评定

在进行成果验收的过程中,要对单位成果进行质量评定。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关于质量评定的方法进行成果质量的评定。勘测定界成果质量实行优级品、良级品和合格品三级评定。

质检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和批成果质量等级。验收单位根据样本质量等级核定批成果质量等级。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五章进行,批成果质量等级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六章进行。

(5)项目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促使最快最好的完成项目工作。其中包括项目负责人与委托单位的沟通;项目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的沟通;技术负责与项目成员的沟通。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项目进行前了解委托单位的意图和需求,传单至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会同项目负责人对委托方的意图和需求了解分析后制定适宜的项目技术设计书。由技术负责人将技术要求和技术细节传达至项目成员并实施。

项目将现场遇到的问题或者需要提供的资料以及需要完善的方案反馈给技术负责,再由技术负责与项目负责人商议后反馈给委托单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实时交流沟通,保证项目进度,保证成果质量。

7、成果的提交与归档

验收完成后,要进行成果的提交与归档,勘测定界需要提交的成果有: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检查验收报告、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和仪器设备检定资料。

勘测定界图和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样式按照《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规定

的图式进行提交,勘测定界设计报告书按照《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规定的样式提交,检查报告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定的样式提交,技术设计书按照《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的样式提交,技术总结按照《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规定的样式提交,验收报告按照《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规定的样式提交。提交的数量按照与委托方签订合同中商定的份数提交。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坐落:XX市镇) 技术负责: XX (工程师) 项目负责: 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编写: 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审核: XX (工程师) 总经理: XX (高级工程师)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 200 年月日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2.. 作业依据. 1 3.. 采用的坐标系. 1 4.. 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1 5.. 勘测定界测量. 2 1) 土地权属调查... 2 2)地类现状调查... 2 3)拨地定桩测量... 2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3 5)面积计算 (3) 6) 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4 7)结论 (4) 6.. 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 4 7.. 附件. 5 1. 项目概述 为保证(XXXX单位)建设用地的农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XX土资发[2006]49号文件和

XX 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特委托 XX 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建设用地报批 前的勘测定界工作。 XX 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征收和农转用申报材料, 确定建设用地勘测界线,抽调 4 名精干技术人员,集中配备精良设备和仪器,于 200 年 月 日至 200 年 月 日完成了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界桩放样、地形测量 和面积量算及汇总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各阶段经济政策及时提供了 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本项目位于XX 市 镇 村,用地以、为主,行政隶属(个镇、)个村(村、 村、 村) ,地势平坦,通视情况和交通状况良好。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 本次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采用 1 980西安坐标系, 1 985国家高程基准。 4. 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1) 控制资料 XX 省GPS 基础控制网:5点,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XX 市C 、D E 级 2. 作业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2) 《XX 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9年版) 3) 《XX 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国土厅、 2005) 4) 全国土地分类》 (2002 年试行版) 5) 地籍测绘规范及说明》 (CH5002-94) 6)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7) 《XX 省地籍图图式》(1993) 8) 3. 采用的坐标系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设计(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 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 1 工作底图的准备 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 2.1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3.2平面控制测量 3.2.1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3.2.2 勘测定界首级平面控制网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首级平面控制网等级要求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项目用地单位: 项目用地名称: 勘测定界单位: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19日 目录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1-4页 2、土地勘测定界表5页 3、土地分类面积表6页 4、界址点坐标成果表7-57页 5、界址点点之记58-70页 6、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71页 共71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一、目的与任务 为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测绘手段,对拟建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提供技术依据。 二、作业依据 1、相关资料 (1)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 (2)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有关规程、规范 本次勘测定界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实施,主要规程、规范为: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4)《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坐标系统 本次勘测定界平面坐标系统依据国家西安1980坐标系3度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4度,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面为高斯-克吕格平

面。 三、施测单位及日期 施测单位: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日期:野外作业时间2016年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内业完成时间2016年10月19日 四、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 由五台县国土资源局,耿镇镇、高洪口、陈家庄土地管理员及各村主要负责人现场指界,核实确定权属界线。依照最新下发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资料完成图斑地类核实工作。 五、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 平面控制测量 (1)基本控制:在国家控制点基础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施测,布设E级控制点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3°带成果。 以上各级控制测量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执行,成果精度良好,可以满足本次勘测定界工作要求。 2、界址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示例) 用地单位: 项目用地名称: 勘测定界单位: 年月日(指内外业完成时间)

目录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页 2.土地勘测定界表 页 3.土地分类面积表 页 4.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页 5.项目用地地理位置图 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一)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 注: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包括项目立项批复、技术依据等。 (二)施测单位及日期。 注:施测单位及日期。包括勘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内业完成时间。 (三)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 注: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包括权属、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的依据、方法;基本农田界线的转绘等。(四)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 注: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坐标系统的选择、首级控制选择、控制网布设情况以及埋设界标个数等情况。 (五)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 注: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面积量算的方法、实测用地总面积、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等。(六)相关情况说明。 注:相关情况说明。工作底图的选择、勘测定界图编绘(测量)方法、对成果资料的说明以及自检情况等。

表勘测定界表 1用地单位全称(即该单位公章全称)、个人用地则填户主姓名。 2用地单位办公地址,及联系电话。 3与单位有资产、行政等关系的上级领导部门,个人用地时此栏不填。 4项目用地土地用途,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中土地分类含义填写。 5用地的座落。 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工程初步设计或工程总平面规划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等。 7勘测定界图分幅图号 8按土地权属性质分,包括国有土地面积、集体土地面积;按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以及占用基本农田面积。9勘测定界单位签注:由单位主管、审核人、项目负责人的签章,并加盖勘测定界单位土地勘测定界专用章。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方案 1、项目概况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划拨、征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报告,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报告的内容反映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 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按照自治区建设用地报批现行的规定,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取得建设用地手续。本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范围有风电机组用地、生产区、生活区和永久性道路。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面积,也不得超过预审面积。建设用地范围不得占用耕地。 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 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需要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内容有项目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项目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和风雨季节等。 自接到甲方委托书后,查阅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

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主要技术依据 (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4)《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 4、主要技术指标 (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 (3)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 (4)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 (5)数据精度: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 (6)分幅与编号:成果图件如果图幅较大则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编号: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用地单位: 项目用地名称: 勘测定界单位: 2016-4-23

目录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2) 勘测定界表 (4) 土地分类面积表(集体) (5) 地块面积及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6) 项目用地地理位置图 (7) 界址点点之记 (8)

用地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为测定建设项目用地的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土地的界址,受的委托,由对该项目进行土地勘测定界。 一、工程项目勘测定界依据 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GB/T21010-2007 2、《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范》;TD/T1014-2007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B1001-93 4、《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TD/T1008-2007 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二、施测单位及日期 该项目勘测定界由承担,至完成外业作业及内业整理。 三、勘测定界外业调查与测量情况 1、外业调查情况 经实地勘测,该项目占用的土地们于天义镇敖海营子村。 2、外业测量情况 本次勘测定界测量仪器采用中海达GNSS,坐标系采用三度带坐标成果1980西安坐标系。 3、面积量算与汇总 实测项目用地总面积为公顷。 4、本项目的用地面积和使用的土地界址及土地类型工作,按委拖方要求圆满完

成,内外业成果均进行了严格的自检,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B1001-93;《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范》;TD/T1014-2007;和《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TD/T1008-2007的技术要求。 项目负责人: 2016年4月23日

勘测定界表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 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与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 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 1 工作底图的准备 1、1工作底图就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就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 于1:10000。

3、2、3 若首级控制网点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 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 3、2、4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 4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 4、1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 坐标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与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 关系距离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或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在图上量出界址点与邻近现有地物的边长(三条以上),或利用给定的拟用地边界与现有地物的距离夹角等。在实地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项目用地单位: 项目用地名称: 勘测定界单位:一拓国土工程咨询 2016年10月19日

目录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1-4页 2、土地勘测定界表 5页 3、土地分类面积表 6页 4、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7-57页 5、界址点点之记 58-70页 6、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 71页 共71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一、目的与任务 为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测绘手段,对拟建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实地划定土地使用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提供技术依据。 二、作业依据 1、相关资料 (1)项目用地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 (2)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有关规程、规 本次勘测定界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实施,主要规程、规为:(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CJJ/T8-2011;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4)《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 3、坐标系统 本次勘测定界平面坐标系统依据国家1980坐标系3度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4度,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面为高斯-克吕格平面。

三、施测单位及日期 施测单位:一拓国土工程咨询 日期:野外作业时间2016年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业完成时间2016年10月19日 四、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 由五台县国土资源局,耿镇镇、高洪口、家庄土地管理员及各村主要负责人现场指界,核实确定权属界线。依照最新下发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资料完成图斑地类核实工作。 五、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 平面控制测量 (1)基本控制:在国家控制点基础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施测,布设E级控制点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3°带成果。 以上各级控制测量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执行,成果精度良好,可以满足本次勘测定界工作要求。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编号——001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用地单位名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 建设项目名称:矸石山安全治理建设用地 勘测定界单位: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区飞翔测绘 服务部

单位负责人:李志芬 资料复核人:石用成 资料审核人:但海如 项目负责人:袁国彦 2011年5月22日 编号———01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用地单位名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 脚树矿 建设项目名称:矸石山安全治理建设用地 勘测定界单位: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区飞 翔测绘 服务部 单位负责人:李志芬 资料复核人:石用成 资料审核人:但海如 项目负责人:袁国彦 2011年5月22日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为了核定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矸石山安全治理建设用地征收土地面积和使用的界址,由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区飞翔测绘服务部于2011年4月进行勘测定界。该项目占用断江镇土地总面积为22.6624公顷[其中:农用地:11.4250公顷(旱地:11.0792公顷,其他林地:0.3458公顷);建设用地:1.2990公顷(独立工矿用地:0.1037公顷,特殊用地:1.1953公顷);未利用地:9.9384公顷(荒草地:9.9384公顷)] 。埋设界址桩74个。实测方法是:外业采用RTK(灵锐S86)完成野外作业;内业根据外业观测资料采用南方CASS8.0测绘软件进行编绘,总面积及各分类面积采用该软件量算。施测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年黄海高程系。各种内外业资料都进行了自检,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贵州省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定》要求。 (后附:测绘单位资质证书)

勘测定界技术-总结

勘测定界技术总结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经审查合格的勘测定界成果资料是地籍调查和土地审批、登记发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由此,勘测定界特有的属性反映了它从属于土地管理,是一项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多方面需要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工作,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础测绘,也不同于其他各专业测绘,虽然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表达,但就其行为主体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和功能等方面来讲,彼此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土地勘测顶界的功能具有物证技术的性质,这一明显的法律特征使它截然有别于其他各专业测绘;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它形成的图件数据资料均作为审批文件的附件,既可作为法律程序中项目竣工后核查用地的依据,又可作为登记发证的权源资料和确权依据,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等土地管理的基础资料,在用地监察执法过程中对纠正和处理未征先用、少批多占、地类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勘测成果是可靠的、合法的证据。由此可见,土地勘测定界并不是象某些人认为的只是简单的数据采集计算测绘工作,而是土地管理业务相关联的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是提高土地使用管理水平的技术保障手段。因此,在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中,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迅速地收集与处理土地信息,并能快速将信息准确、及时的提供给服务对象,就必须提高勘测人员、土地审批、勘测定界工作组织者的专业技术素质水平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依法行政能力。 勘测定界的程序为:首先接受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下面详细讲解土地勘测定界程序的具体步骤。 一、组织协调 勘测定界工作涉及到土地审批、土地登记,其成果在用地依法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必须精心组织协调。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项目负责人就安排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组织协调。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等。组织工作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工作组,在项目实施前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技术设计书。线状工程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权属、地类调查涉及用地范围内的很多部门,只有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二、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其实,我们平时就应集上述文件,并组织学习;收集相关的图件对于一般项目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对于大型线性工程项目勘测定界来说,不仅要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还要收集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界线图、测区范围内的航片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 000的建设项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土地勘测界工作的经验,就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的技术流程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供探讨和借鉴。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分类、权属 1. 引言土地勘测定界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农用地转用、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它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它在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勘测定界总体工作程序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勘测定界的程序为:首先接受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 3. 勘测定界过程 3. 1 组织协调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项目负责人就安排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组织协调。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等。组织工作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工作组,在项目实施前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技术设计书。只有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好

相应的计划,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3. 2 收集资料 3. 2. 1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 3. 2. 2 收集相关的图件对于一般项目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地籍图、地形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作为现场调查核实权属及地类的主要图件资料;用地范围图及项目用地工程总平面图作为勘测定界时放样测量的基础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还用于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3. 2. 3 收集权属证明文件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土地权属文件、征用土地文件、土地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协议)、土地出让合同、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材料等,作为权属认定的依据。此外,还应搜集工作范围内各种用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资料作为权属检核的依据。搜集不全的相关权属证明文件也可以在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时补充搜集。如果是没有权属证明材料的,应先与土管所取得联系了解一下情况,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或其他原因,应请相关部门出具相应的手续,证明土地的权属,以作为我们定界的依据材料之一。 3. 2. 4 收集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网图、原

南方CASS勘测定界版解决方案教学教材

南方CASS勘测定界 总 体 解 决 方 案 广东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Sou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二〇一〇年四月

1 前言 1.1金土工程介绍 “金土工程”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土资源形势分析、预测和信息服务体系,使国家能够直接、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土资源信息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形成上下联动的规范、科学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方式。 1.2金土工程对数据的要求 1.3土地勘测定界的概念 土地勘测定界(简称勘测定界、勘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1.4勘测定界需要提交的成果 (1)文字成果:勘测定界报告书 (2)图件成果:包括接图表、勘测定界图、项目用地范围图、控制网展点图(大型工程)(3)电子数据:包括电子报盘数据和勘测定界备案数据

(4)观测记录、计算手簿(作业单位存查) 勘测定界成果备案数据主要包括勘测定界报告书、勘测定界图、项目用地范围图、界址点成果表、面积汇总表。

2 CASS勘测定界版软件介绍 2.1 CASS勘测定界版软件简介 CASS勘测定界版是南方数码最新推出的一款专门针对于土地详查和土地勘界的专业数据处理软件。配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需要,从地形绘制、地籍成图、土地详查到最后的成果报告,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解决方案。 CASS勘测定界版主要功能是面向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以提高作业效率与简化作业员操作为原则,采用AutoCAD图形扩展属性管理技术,以GIS概念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双向联动,使用户在进行绘制土地勘测定界图、地籍调查宗地图与编制土地勘测定界项目成果表和报告书的工作中,从大量重复性绘制与计算统计等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彻底解决了计算统计数据容易出错的技术环节,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基础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CASS勘测定界版软件设计参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 1008-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农村部分)》 2.3 CASS勘测定界版的用途

勘测定界验收报告

勘测定界验收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日期: -8-27 一、土地勘测定界的范围 包括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 二、土地勘测定界检查验收的技术依据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 )等。 三、检查验收制度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四、检查验收 (一)、检查验收程序 包括:申请---收件及受理---初审---检查验收 1、申请 2 2020年4月19日

由用地单位(个人)或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开展勘测定界工作,并由勘测定界单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检查验收申请。 2、收件及受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勘测定界单位提出的土地勘测定界成果资料检查验收申请及成果资料,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 3、初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勘测定界单位的土地勘测定界成果资料进行审查,符合《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 )及有关技术规程要求的,进入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并说明原因。 4、检查验收 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测绘方面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勘测定界成果资料实 施最终验收,验收费由勘测定界单位承担;主要采用听汇报、查资料、看图纸等方式,外业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点测量等,包括控制网、界址点、勘测定界、面积量算等的验收。对于师市审批的项目,每两个月随机抽验百分之三十,合格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3 2020年4月19日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最全版)38214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最全版) 目次 前言II 引言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勘测定界一般工作程序 1 5 实地调绘 2 6 平面控制测量 3 7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 3 8 界址点测量 3 9 面积计算和汇总 4 10 勘测定界图 5 11 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示例)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勘测定界图(样图)1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土地勘测定界验收报告19 前言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年批准发布的《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 本标准的附录A、B、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高延利、李万东、扈传荣、杨祝晖、张燕妮、温明炬、张炳志、张阳阳、刘天增 参加人员:韩琼、詹长根、朱国雄、何瑞东、胡凯、方思勤、谢玉周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引言 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勘测定界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有资格的勘测单位承担。 为实施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项目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术程序等。适用于各类项目

2020年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土地勘测界工作的经验,就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的技术流程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供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分类、权属 1.引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农用地转用、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它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它在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勘测定界总体工作程序 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勘测定界的程序为:首先接受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实地放样 --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 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 3.勘测定界过程 3.1组织协调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项目负责人就安排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组织协调。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国土

资源局相关科室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等。组织工作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汇总三个工作组,在项目实施前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技术设计书。只有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3.2收集资料 3.2.1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 3.2.2收集相关的图件 对于一般项目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地籍图、地形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作为现场调查核实权属及地类的主要图件资料;用地范围图及项目用地工程总平面图作为勘测定界时放样测量的基础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还用于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3.2.3收集权属证明文件 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土地权属文件、征用土地文件、土地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协议)、土地出让合同、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浅析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农六师土地勘测界工作的经验,就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供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分类、权属 abstract: the author with many years engaged in nongliushi land survey work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for the land survey work often appear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discussion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land investigation, land classification, bound ownership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用地从立项到审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此外,土地勘测定界的成果还是变更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证的依据。 自《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的发布以来,使得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然而,随着第二

土地勘测定界准备工作

土地勘测定界准备工作 土地勘测定界是指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涉及勘测定界单位与用地单位及项目用地范围内各土地权属单位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 勘界图全称是勘测定界图,在建设用地审批等业务中,勘测定界图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目前有专门的勘测定界软件newmap,而mapgis和cass也可以实现其部分功能。勘测定界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有资格的勘测单位承担。 勘测定界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协调工作、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制定技术方案、工作底图的选择和整饰。 一、组织协调工作 (一)工作协调 具有资质的土地勘测定界单位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要安排了解土地管理知识、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协调。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收集相关资料等。此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管理,密切配合、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 对于大型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工作,可以成立以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乡镇政府主管领导、建设项目用地单位负责人、勘测定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勘测定界协调组,负责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权属、地类调查涉及用地范围内的很多部门,只有做好前期的协调工作,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二)组织工作队伍 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主要阶段,因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要分工明确。对于大型勘测定界项目要成立以下的工作组。 1.成立外业调查组 2.成立外业测量组 3.成立内业整理组进行内业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包括外业调查成果的收集整理,各类土地面积的量算、汇总,技术报告的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的编绘等内容。 二、收集资料 土地勘测定界前期收集资料是很关键的工作,资料的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进度。资料准备包括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用地批准文件、相关图件资料、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及控制点成果等,并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 (一)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 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规程》(试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同时,上述政策性文件也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日期: 2009-8-27 一、土地勘测定界的范围 包括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 二、土地勘测定界检查验收的技术依据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等。 三、检查验收制度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四、检查验收 (一)、检查验收程序 包括:申请---收件及受理---初审---检查验收 1、申请 由用地单位(个人)或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开展勘测定界工作,并由勘测定界单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检查验收申请。 2、收件及受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勘测定界单位提出的土地勘测定界成果资料检查验收申请及成果资料,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 3、初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勘测定界单位的土地勘测定界成果资料进行审查,符合《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及有关技术规程要求的,进入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并说明原因。 4、检查验收 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测绘方面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勘测定界成果资料实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坐落:XX市XXXX镇) 技术负责: X X X (工程师) 项目负责: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编写: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审核: X X X (工程师) 总经理: X X X (高级工程师)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1..项目概述.1 2..作业依据.1 3..采用的坐标系.1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1 5..勘测定界测量.2 1)土地权属调查 (2) 2)地类现状调查 (2) 3)拨地定桩测量 (2)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3) 5)面积计算 (3) 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4) 7)结论 (4)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4 7..附件.5

1.项目概述 为保证(xxxx单位)建设用地的农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XX土资发[2006]49号文件和XX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特委托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建设用地报批前的勘测定界工作。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征收和农转用申报材料,确定建设用地勘测界线,抽调4名精干技术人员,集中配备精良设备和仪器,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完成了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界桩放样、地形测量和面积量算及汇总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各阶段经济政策及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本项目位于XX市XXXX镇XXXX村,用地以XXXXX、XXXXX 为主,行政隶属XX个镇、XX个村(XXXX村、XXXX村、XXXX 村),地势平坦,通视情况和交通状况良好。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2)《XX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9年版) 3)《XX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国土厅、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