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
- 格式:doc
- 大小:64.51 KB
- 文档页数:3
1.判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求底是24,高是底的一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有一块三角形葡萄园,底34米,高18米,如果每平方米收葡萄2千克,这块葡萄园可以收葡萄多少千克?
1.×
2.24×(24÷2)=288
3.34×18÷2×2=612平方厘米)
答:这块葡萄园可以收葡萄612千克。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二》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换算等内容。
本练习题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换算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错;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量单位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加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单位换算,提高学生的计量单位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几何图形的认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计量单位换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3.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几何图形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1.口算:学生抢答:0.24×2= 10×0.36= 0.8×4= 4.3×100=4.2×0.1= 0.9×0.4=5.9×0= 4×2.5=0.3×0.8= 0.42×10= 0.5×5= 0.18×5=2.笔算:6.52×27 0.32×1.250.008×0.425 10.9×0.38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笔算:0.85+1.942 5.1-2.09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47 ×0.05() 6.9 ×0.38()4.2 ×1.8() 4.08 ×0.08()0.9 ×0.7() 6 ×0.07()二、巩固练习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1)3.5×1.2 (2)3.5×0.8 (3)3.5×12.4×1.5 2.4×0.5 2.4×15.2×2.1 5.2×0.7 5.2×1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第1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教科书第19~20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本单元小数除法的学习,已接近尾声,今天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一起通过练习二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1题如下:⑴.让学生读题后,直接比较大小,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从中发现什么规律?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人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集体订正。
2.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2题如下:师:你们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理解后,独自完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3.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3题如下:先让学生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让学生说说数线上每段是表示多少?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估一估。
投影出示结果。
师:是怎样确定商的位置的?4.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4题如下:独立计算和验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展示学生作业情况。
5.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5题如下:师: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是怎么来计算的?学生说一说,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教科书第19~20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6题如下: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计算,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20页练习二第7题如下:⑴.让学生理解题意,估一估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根据什么为标准估计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练习一:整数的四则运算】1. 计算下列各题:- 35 + 48 = 83- 89 - 26 = 63- 42 × 15 = 630- 360 ÷ 9 = 402.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班级有48名学生,每名学生需要购买3本练习册,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本练习册?48 × 3 = 144(本)【练习二:小数的加减法】1. 计算下列各题:- 2.5 + 1.8 = 4.3- 3.7 - 0.9 = 2.82.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5.6元,一支铅笔的价格是0.9元,买一个文具盒和3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5.6 + 0.9 × 3 = 8.3(元)【练习三:分数的初步认识】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蛋糕的几分之几?答:每份是蛋糕的1/4。
2. 把一个圆分成3份,每份占圆的几分之几?答:每份占圆的1/3。
【练习四:几何图形的认识】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答:周长= 4 × 4 = 16厘米。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答:面积= 8 × 5 = 40平方厘米。
【练习五:应用题】1.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它在3小时内行驶了多少公里?答:行驶距离= 60 × 3 = 180公里。
2. 一个农场有240只鸡,如果每只鸡每天产1个蛋,那么一周(7天)可以产多少个蛋?答:产蛋总数= 240 × 7 = 1680个。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教案(直接打印版)Lesson 1Teaching Content: Exercise 2 (Pages 19-20 of the textbook) Teaching Objectives:1.To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n method for decimal n through exercises.2.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decimal n in practical ns and solve simple real-life problems.Teaching Focus: To master the n method for decimal n and apply it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eaching Difficulties: To help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utility of n and cultivate their n awareness.Teaching Process:I。
Setting the SceneTeacher: We are nearing the end of our study on decimal n。
Today。
let's asses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 and consolidate your knowledge through Exercise 2.II。
Exploring New Knowledge1.Display Exercise2.n 1 on Page 19 of the textbook:⑴。
After reading the n。
students compare and discuss in groups.Teacher: What patterns did you notice。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秋(上)期中测试模拟卷一、填空。
1、甲数比乙数少5,设乙数是x ,甲数是( ),甲、乙两数的和是( )。
2、一本书有a 页,小敏每天看b 页,看了c 天后,还剩( )页。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 米,宽是3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4、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 )。
5、爸爸今年m 岁,比儿子大n 岁,m-n 表示( )。
6、如果3x+6=24,那么5x-7=( )。
7、五(1)班有女生x 人,比男生少5人,男生有( )人,全班有( )人。
8、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第一个是b ,第二个是( ),第三个是( )。
9、一辆汽车t 小时行了s 千米,每小时行( )千米;行100千米要( )小时 。
10、一堆煤重45吨,用一辆小货车来运,每次最多 能运3.5吨,这堆煤至少需要运( )次。
11、比较大小。
4.5÷1.07○4.5 6.52÷0.99○6.52 0.99×0.99○0.99 10○10÷1.001 0.4÷0.9○0.45 0.43○13÷3012、一个三位小数,经过四舍五入后,保留两位小数是 5.78,这个小数原来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二、辨别真假(对的打“√”,错的打“╳”)1、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 )2、x=3是方程 8+2x=30的解。
( )3、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 )4、因为22=2×2,所以x 2=x ×2。
( )5、方程5-3.2=3x 与5=3x-3.2的解是相同的。
( )三、慧眼识金。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含有( )的等式叫方程。
A 、字母B 、未知数C 、等号 2、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
A、7—x=5B、0.3x—1=1.7x—9C、7(x+2)3、水果店运进柑桔m千克,运进李子的重量比柑桔3倍多n千克,运进的李子重()千克。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练习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与小数的互换、求平均数、比例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并对求平均数、比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例的应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互换,并能够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题、课件等。
2.教学资源:参考教材、教学论文、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分数和小数进行支付。
学生可以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实际例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4元,现在打8折,小明需要支付多少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课题:练习二
设计教师:田晓云审核教师: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19-20页。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感受学
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正确率。
难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纸条,计算稿纸。
课时划分:第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与内容学习活动组织与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补充与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探究新知,突破重点。
本单元小数除法学习,已经接近尾
声,今天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一单
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起通过“练
习二”来巩固所学知识。
1.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1
题.
第(1)小题:让学生读题后,
直接比较大小,并在小组内交
流。
提问:同学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
律?
(引导学生去观察一个大于1
的小数分别乘或除以同一个小
数时所存在的计算特点)。
第(2)小题: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各人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集体订正。
2.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2
题
你们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
息?学生理解题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认真听老师谈
话
学生独立完成后,
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说一说:(1)
用总量减去大狗的
数量,再除以小黄
狗的数量,就是平
均每只小狗的重
量。
(2)先求出一
28分
钟
个排球的价格,再乘5。
教学环节
与内容学习活动组织与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补充与反思
三、巩固练3.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3
题。
先让学生计算出算式的得数,
再让学生说一说数线上每段是表
示多少?
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估一
估。
投影学生的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来确定商的位置?
4.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4
题。
先独立计算和验算,再在小组内交
流讨论说说每步的意思。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情况。
5.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5
题。
引导复习:小数的混合运顺序是怎
么来计算的。
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困生。
集体订正。
6.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二”第6
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列式计
算,指名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
汇报。
1. 出示教材第20页“练习二”第
7题。
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估一
估后在小组内交流。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
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最后集体订
正。
2.出示教材第20页“练习二”第8
生汇报:一每个数
之间的中间为0.5
或以每个数四等分
为0.25。
学生验算,再汇报:
生1:我是用商乘除
数看积是不是等于
被除数。
生2:我是用被除数
去除商看是不是等
于除数。
学生汇报:小数的
混合运算顺序与整
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是一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先读题,再独
立完成,小组交流、
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第(1)题第
二摞有6个第一摞
那么厚,第(2)题
先计算出每瓶油1
千克要多少钱,再
进行比较。
8分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