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制剂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 格式:xlsx
- 大小:12.10 KB
- 文档页数:2
经验交流276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马 婷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口服缓控释制剂具有有效性和顺应性等特点,并且优于普通制剂,在临床普遍使用。
而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药物剂型等繁杂,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药物是临床一直以来比较重视的问题[1]。
本研究主要阐述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具体分析如下。
1概念缓控释制剂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指长期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期效果,主要为一级速度释放药物;控释制剂指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主要为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药。
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减少了用药次数,同时还能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2分类与特点 2.1膜控型制剂当前,膜控型制剂是使用最普遍和种类较多的药物剂型。
是普通片剂外包具有优异成膜性能与机械性能的高分子膜,是抑制释放速度的一种药物制剂。
有微孔膜包衣片、膜控释小片、肠溶膜控释制剂。
(1)微孔膜包衣片:其衣膜材料在胃肠道内没有溶解性,在包衣液体内添加少许水溶性物质为致孔剂,后外包于普通片剂而成。
服用后在胃肠道内不会溶解,然后经肠道分泌出来。
(2)膜控释小片:根据常规方式把药物与辅料制粒后制成直径为0.3cm 的药片,包裹在缓释膜材料上置入胶囊。
其不管在体内与体外都能取得永恒的释药速度。
有茶碱微孔膜缓释小片等。
(3)肠溶膜控释制剂:在胃中不会破裂,在肠道内发挥作用,其可对胃酸不平稳或肠道特定部位发挥疗效。
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2骨架型制剂当前,骨架型制剂是应用最多的口服缓控释制剂之一,其把高分子辅料和药物组合制成缓控释骨架后抑制药物释放的一种技术,以使用高分子材料凝胶型、溶蚀型及不溶型为主。
有曲马多、格列齐特、非洛地平缓释片、施乐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
2.3渗透泵型制剂渗透泵型制剂分为初级与多室渗透泵片。
初级渗透泵片经片芯与包衣膜形成,适合应用在易溶性药物中;多室渗透泵片有零级释放药物特点,在体内外释放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大部分用在超大水溶性或不宜溶水的药物。
如何正确服用缓控释制剂来源:北京天坛医院如何正确服用缓控释制剂。
什么是缓控释制剂呢?缓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控释制剂与缓释制剂不同的是缓慢地恒速释放。
缓、控释制剂具有很多优点,最令人关注的是可减少服药次数,且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国有13亿人,在过去的30年里,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负担。
同时,高血压是中国目前首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据估计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
中国在1958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先后做了4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从5.1%、7.7%、13.6%迅速增加至18.8%。
而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群平均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提示有效控制高血压迫在眉睫。
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最好的法宝。
由于普通降压药物吸收速度快,降压有效治疗浓度维持时间较短,因此患者服用后,往往会出现面红、心慌、头痛、头涨等不适,并因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不能长时间平稳降低血压,所以必须一天之内多次服药。
上述现象均对患者病情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造成患者依从性较差,血压控制不佳。
为此,近年来,治疗高血压的缓控释剂型降压药应运而生。
缓控释制剂一般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以免破坏剂型,失去其缓控释作用。
缓控释制剂能否掰开吃,关键看其所采用的释药技术路线和释药原理,如采用膜包衣技术、渗透泵技术、多层片技术做成的缓释或控释片,多不能掰开使用;而采用骨架技术、胶囊小丸技术或小丸压片技术制成的缓控片,则可掰开使用,例如拜心通不能掰开吃,而优喘平就可以。
为了防止初期服药可能会带来的不适反应,缓控释降压药的剂量设计均偏小,很少需要再分割服用。
如果患者每日服用一片药物,血压明显下降,可采取隔日服药的办法。
部分降压药,在设计时已考虑到患者的需求,为此在药片上压制了等分线,说明是可以从中掰开的,如北京降压0号、络活喜等。
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方法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缓、控释制剂专项药学服务干预活动,本组研究中将以我院HIS系统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情况作为研究资料,对比干预活动前后各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及差错率。
结果:本组研究是共涉及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曲马多、吲达帕胺、布洛芬、茶碱、氯化钾、吲哚美辛、单硝酸异山梨醇酯10类口服缓、控释制剂,干预活动前药物的次数过多率为9.68%,次数过少率为1.61%,掰断率为0.71%,总差错率为12.01%;干预活动后,药物的次数过多率为4.69%,次数过少率为0.79%,掰断率为0.36%,总差错率为5.81%,均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差错率较高,通过专项干预活动可以明显促进缓、控释制剂的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缓控释制剂;使用方法;合理用药口服缓、控释制剂(sustained/conlx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CRP)是现阶段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新型药剂类型之一,但是由于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而且患者对药物的了解较少,因此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1],本文中将分析临床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缓、控释制剂专项药学服务干预活动,本组研究中将以我院HIS系统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情况作为研究资料,对比干预活动前后各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及差错率[2]。
1.2方法1.2.1药学服务我院于2014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药学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剂量、剂型方案,并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监测;同时针对患者开展相应用药指导,使患者掌握药物的治疗目的、服用方法、剂量,同时要明确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毒副反应。
缓控释制剂使用注意一、基本概念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
(缓慢非恒速)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
(恒速或接近恒速)缓控制释药物一般适用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在2~8h 之间。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美施康定;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拜新同;膜控型(包衣型)缓控释制剂:倍他乐克;植入型缓控释制剂: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诺雷得)。
二、缓控释制剂特点1、三大优点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服药顺应性,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如非洛地平缓释片;降低胃肠道刺激,如硫酸亚铁缓释片。
2、三大缺点基于健康人群平均动力学参数设计的,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整给药方案;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停止治疗;缓控释药品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生产易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膜控型)三、典型缓控释制剂的比较1、硝苯地平控释片在24小时内近似恒速释放硝苯地平,通过膜调控的推拉渗透泵原理,使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
它不受胃肠道蠕动和pH值的影响。
服药后,药片中的非活性成份完整地通过胃肠道,并以不溶的外壳随粪便排出。
2、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更平稳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服用一次能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10ng/m1)以上时间约12小时,降压谷∶峰比值为21.4%。
硝苯地平控释片:多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相对恒定,24小时内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很小(0.9-1.2),降压谷峰比值高达85%以上。
3、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硝苯地平控释片水肿的发生率约为9.9%,头痛的发生率约为3.9%(来源:药品说明书)。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详。
但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缓释片所引起的外周水肿、头痛、面部潮红、心悸的发生率都高于控释片。
缓释剂的操作方法
缓释剂是一种可以延缓药物释放的药物制剂。
一般情况下,缓释剂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注意使用说明:在使用缓释剂之前,应仔细阅读药物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并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正确使用。
2. 不要改变剂量或用药频率:缓释剂的剂量和用药频率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
因此,在使用缓释剂时,不要自行改变剂量或用药频率,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
3. 遵守用药时间:某些缓释剂可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使用,如每天早上或每天晚上。
在使用缓释剂时应尽量遵守规定的用药时间,保持用药的连续性。
4. 不要打碎或咀嚼:缓释剂通常是设计为长效释放的制剂,打碎或咀嚼药片可能会破坏药物释放机制,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缓释剂时,不要打碎或咀嚼药片,应整片吞服。
5. 持续监测病情:虽然缓释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供持续而稳定的药物释放,但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缓释剂时,应定期监测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缓释剂的操作方法可能因具体药物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缓释剂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其指导进行操作。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1优点(1)降低给药频次普通制剂一般需要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是今后的重要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哮喘等。
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
如减少用药次数。
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服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普通制剂的血药浓度处于“波合”时很可能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
而峰浓度时又可能高于最低中毒浓度而产生毒性作用。
缓控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合现象”。
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
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降低毒副作用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最小中毒浓度”因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缓控释制剂可以克服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另外,一些缓控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了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全身吸收带来的毒副作用。
(5)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普通制剂口服后迅速在胃肠中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
若制成缓控释制剂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的刺激。
如普通的阿司匹林在体内水解生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可缓冲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性。
(6)全程治疗费用降低虽然应用缓控释制剂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看,缓控释制剂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也要基于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减少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疗程缩短,等多方面原因。
口服制剂是老百姓最常服用的药物剂型,随着制药工艺的发展,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在药学人员的包装下变成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药片,看似差别不大的药片其实大藏玄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缓、控释制剂。
1、缓、控释制剂的定义
缓、控释制剂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以达到长效并减少毒副作用等目的的一类制剂。
其显著标志即为“缓、控释”二字。
2、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优点:可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患者服药频率,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平稳,降低毒副作用;肠溶制剂可降低胃肠道刺激。
缺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停止治疗。
3、缓、控释制剂常见用药问题
问题1:药片(胶囊)能掰开(打开)、咀嚼或碾碎服用吗?
案例1:一位老年女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1片,po,qd,近日感晚饭后血压控制不佳,自行将药片掰开再服用半片,导致血压骤降。
案例2:案例:患者,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自诉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几分钟后感胃部烧灼感强烈。
患者无消化性溃疡病史。
询问服药方法:患者于饭前咀嚼胶囊内的颗粒后服用,认为咀嚼后药物吸收完全、迅速,能快速缓解其疼痛症状。
缓释及控释制剂的合理使用
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的目的。
与缓释制剂的非恒速释放药物不同,控释制剂能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缓控释制剂与相应普通制剂相比,每24小时用药次数可从3-4次至少减少至1-2次。
缓控释制剂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控释制剂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上层为活性药物层,下层为无药理活性的多聚物推动层,药片外层包裹一层半透膜,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药物分子不能通过。
在半透膜靠近药物层处有一激光微孔,药物可由此微孔从药片中释放出来。
服药后药物进入胃肠道,胃肠道的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药片,使推动层吸水膨胀,产生稳定的压力,持续推进药物分子以稳定的速率从激光微孔释放出来。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活性药物释放完毕后,药物的不溶性外壳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如注意到,无须担心。
缓控释制剂因其制剂的特殊性,使用时应注意以下2点:
严格遵医嘱服药,用药剂量及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
如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早晨服用1次即可,而有些患者每天用2次或3次,血药浓度过高可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另外,缓控释制剂的价格比普通片剂高,这种用法无疑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
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掰开或嚼碎后失去了缓控释功能,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血药浓度大为增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应予避免。
有个别缓控释制剂采用特殊缓控释技术使其可分成半片服用,其目的是方便患者调整用药剂量。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1优点(1)降低给药频次普通制剂一般需要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是今后的重要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哮喘等。
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
如减少用药次数。
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服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普通制剂的血药浓度处于“波合”时很可能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
而峰浓度时又可能高于最低中毒浓度而产生毒性作用。
缓控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合现象”。
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
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降低毒副作用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最小中毒浓度”因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缓控释制剂可以克服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另外,一些缓控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了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全身吸收带来的毒副作用。
(5)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普通制剂口服后迅速在胃肠中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
若制成缓控释制剂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的刺激。
如普通的阿司匹林在体内水解生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可缓冲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性。
(6)全程治疗费用降低虽然应用缓控释制剂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看,缓控释制剂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也要基于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减少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疗程缩短,等多方面原因。
如何正确使用缓控释制剂□文/王晓芳北京世纪坛医院给药频次缓控释制剂比相应的普通制剂给药频次少,一般每日1~2次,使血药浓度较平稳地保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
若增加给药频次,药物体内蓄积可引起毒性反应,而减少给药频次,血药浓度不能持续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影响疾病的治疗。
给药剂量由于缓释释制剂给药次数少,单片、胶囊所含药物量比普通制剂多2~4倍,多数品种每次只需服用1粒,部分需依照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如降压药、中枢性镇痛药因个体耐受性存在差异,需个体化给药。
用药时间有些缓释制剂的药物释放受饮食影响,这是因为进食引起胃肠道发生pH 值、脂肪和水含量等改变,使制剂的包衣或骨架材料溶解度改变,从而影响其释药行为。
曾有报道,高脂饮食引起茶碱(该药物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缓释胶囊突释,服药后饮酒造成盐酸、硫酸吗啡缓释片突释,造成了严重危害。
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说明书指出:给予高脂餐或碳水化合物饮食时,本品最高血药浓度增加60%,饮用葡萄柚果汁可使本品生物利用度增加约2倍,波依定应早晨空腹口服或食用少量清淡饮食后服用。
服用其它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注明的时间,餐前或餐中或餐后服用,注意进食种类的影响。
能否掰开咀嚼、碾碎服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缓控释制剂应整片、粒吞服或按照说明从片剂刻痕处掰开服用,不可咀嚼、碾碎后服用。
这与其制备工艺和释药机制有关。
缓控释制剂被掰开、咀嚼、碾碎后,缓慢释药结构,如缓释释包衣膜或骨架、渗透泵结构遭到破坏,大剂量药物快速释放,易导致药物中毒。
少数缓控释制剂为了方便患者调整用量,可掰开使用,是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例如骨架型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奇曼丁)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由独立微囊化颗粒组成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等,这类片剂中间有刻痕,沿刻痕掰开服用半粒,但仍需保持完整性,不可咀嚼、碾碎。
缓控释胶囊不可拆开服用,不能服半粒或1/3粒,因为为了达到预期血药浓度,胶囊壳中含有几种不同释放速率的小丸,不能均匀等分。
中药缓控释制剂剂量的确定(二)(二)根据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计算
如果想得到理想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缓释控释制剂的剂量首先应根据处方中主要有效成分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如有效血药浓度、生物半衰期等确定处方剂量及给药途径,选择满足于临床需要的剂型,以及需要的治疗血药浓度和给药时间间隔设计’但涉及因素很多,如人种因素,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1.仅含有缓释或控释剂量,而无速释部分
(1)缓释或控释制剂零级释放:在稳态时,为了维持血药浓度稳定,体内消除的速度必须等于药物释放的速度。
设零级释放速度常数为Kro,体内药量为x,消除速度常数为K,则Kr。
一XK,因X=CV, KrO=CVK,V为表观分布容积,c 为有效浓度。
若要求维持时间为td,则缓释或控释剂量D。
可用下式计算
2.既有缓释或控释剂量,又有速释剂量的情况以DT代表总剂量,Di代表速释剂量则:
若缓释部分没有时滞,即缓释部分与速释部分同时释放,速释部分一般采用普通制剂的剂量Xo,此时加上缓释部分,则血药浓度势必过高,因此要进行校正,设达峰时间为Tmax,则零级释放:
以上关于剂量的计算,可作为设计时参考,实际应用时,还可利用药动学方法进行模型设计。
然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特点,大多数中药及其复方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混合体,为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