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与反思第1篇】跟着大师学写作——《麻雀》教学设计文本解读:《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诗。
语言简炼、优美,寓意深刻。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地与猎狗展开对峙,最终喝退猎狗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超越物种的母爱的崇敬。
全文结构清晰,完整清楚记录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学生学习写事类习作的范例。
语言生动、刻画细致,值得反复品读、感悟、积累。
教学目标:1. 认识课后7个生字,学写“巢”字,随文理解“庞大、无可奈何”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麻雀深深的母爱。
3. 学习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记录所见、所闻、所想,并迁移练笔。
教学过程:一.认识“巢”字,引入故事。
1. (出示“巢”的图片)猜一猜这像什么字吗?说说理由。
总结:上面的三个撇点代表探出头来的小鸟,下方是“木”字,代表树木,中间是个鸟巢的形状,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棵树上面搭着个鸟巢。
2. 学写“巢”字。
3. 导语:小鸟在温暖的巢里才会平安长大,如果不幸从树上掉下来,会怎样呢?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 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2. 尝试概括课文内容。
师: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概括主要内容,请大家试着用这种办法,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尝试概括。
教师适时评价,并根据同学发言,板书。
总结: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
这个办法特别适用于写人记事类文章。
3. 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嗅无可奈何扎煞拯救嘶哑庞大三.聚焦表达,习得方法。
导语:课文作者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麻雀》,学习大作家是如何把一件事记录地如此扣人心弦。
(一)含英咀华,品味语言。
1. 请大家拿起笔,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打动你的词句,简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一、教材分析《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课文通过“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和“我”四者的交锋,串联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热情地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目标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麻雀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更不被人们关注。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麻雀身上,却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
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麻雀身上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麻雀》这篇课文,一起来欣赏作家笔下的麻雀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分析记忆字形。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3.理解词义。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搏”,第六笔是横折,无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人物关系是怎样的?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猎狗老麻雀小麻雀)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我”走在林荫路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应对的?3.根据刚才的讨论,把相关重点句用“”画出来。
4.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起因:猎狗发现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
结果:猎狗退缩,“我”唤回猎狗。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文中发生的故事,而且还认识了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呀!希望大家课后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麻雀》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2.利用唱歌、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和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麻雀》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3.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难点1.理解麻雀的飞行路线和栖息地选择背后的智慧。
2.理解和表达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麻雀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麻雀这种小鸟展开想象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述故事(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由复述《麻雀》故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并提取主题。
三、词语解释(10分钟)教师解释《麻雀》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朗读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情景演练(20分钟)老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仿麻雀的飞行姿势,体验麻雀选择栖息地的智慧,并通过情景演练理解故事内容。
六、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发表对《麻雀》故事的感想和体会,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与意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通过对《麻雀》这一生动故事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好奇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理解困难,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词语解释环节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
此外,情景演练环节的设置也需要更多的创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情激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培养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第2篇】《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当我们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时候,我发现“亲子之情、动物及人间的亲情与爱”才是本文一个最光辉的亮点。
但是,这并不是作者明确地写出来,明白地告诉我们的。
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产生疑问又在读中解决问题。
当我和学生都投入到动人的故事中时,我临时加入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还能换什么词?这是一个思维的扩展,也是一个说话的练习。
在此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
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进步的迹象,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课是上完了,但它还留给我一个思考:我在课堂追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同时,我不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文中“爱”的种子在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心中引起共鸣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爱”当中,但是,他们恰恰又是不懂得“爱”,更不懂得给予别人“爱”。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利用各种契机,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与爱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第3篇】《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2、引导学生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教育学生懂得母爱是伟大的。
4、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猎狗想要攻击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幼儿--猎狗退缩”的层次逐步展开理解。
最后找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场景,抓住重点语句,深入感受母爱的伟大。
5、本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了学生们的朗读能力、理解感悟能力。
从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谈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大。
重难点、关键(1)认识12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遇事发挥集体力量。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导入: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
(3)把文中难度的句子多读一读。
2、开火车读生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3、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麻雀、唧唧喳喳、俯冲、叫唤、惊慌失措、草垛、石头缝、晕头转向、查一查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5、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6、齐读课文三、学习生字1、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学生读准字音。
2、给这些生字组词。
3、学生记字。
4、教师重点指导一下字的书写。
5、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6、评价书写四、作业第二课时1、生字复习2、学习新课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词语。
“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学生练习说类似词语。
(2)齐读第一自然段,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3、学习课文“雀鹰在天上打旋……齐下手跟它干”这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雀鹰打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2)雀鹰看到又圆又壮的麻雀它想干什么?(3)麻雀看到雀鹰它们是怎么说的?(4)齐读这一部分。
4、学习“可是等到雀鹰真的飞来了……各顾各”。
这一部分(1)看图图上画的什么?(2)自由读(3)指导朗读(4)造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5)朗读这一部分5、学习“刚才雀鹰往下飞时……查查少谁”这一部分。
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学反思范文(7篇)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1假如说教学是一种实践,那么公开课就是实践的检阅。
九月来到径河小学,经过屡次的听课学习,我也有幸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上了来到小学的第一节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6麻雀》一文的其次课时,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单元要素包括两个:一是,了解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晰的;二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晰。
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晰,体会老麻雀为了爱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气。
首先从教案设计上,教学目标明确,围绕单元要素设计教学流程,流程清楚。
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展教学,关注学生过程的指导和方法的习得,并且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体会情感和感悟形象融合在教学环节之中,充分表达了阅读教学的要素。
另外,在板书设计上也花了肯定心思,能够从板书上了解写清一件事需要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总体来说,教学过程遵循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根本规律,做到了流程清楚、教学过程标准。
但是,本次教学活动也有许多缺乏之处,需要日后改良。
首先,在教学时,由于紧急语速偏快,以后要加强心理素养的熬炼。
另外,习惯重复学生的答复话语,这是不必要的。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为根底,去设计教学活动的,复习环节可以适当削减,太过简洁或者重复的提问可以省略,这也导致在课时划分上不够明确,有些是在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课时仍旧花费了时间。
比方,“猎狗”不是教学重点,可以简单的讲。
其次,由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师的话语体系需要发生转变,整个话语体系需要围绕“如何把事情写清晰”,这样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体系,知道本单元的重点。
最终,可以采纳设计学习清单的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总体来说,本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熬炼时机,收获许多。
固然,需要改良、提升的地方也会在日后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争取每次都能进步一些,再进步一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学反思3篇【一】《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引导学生“从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关于“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专题主要是了解写景文章是怎样按顺序描写变化的景物的。
在此基础上学习叙述性文章常见的表达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了解叙述的顺序,还让学生按照课后题第二题的要求:根据所给的段意实际划分一下每部分的内容。
这样做,不是把“分段”作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训练手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
通过“从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课文写了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问题后,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鼓励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从“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
学生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从“呆呆地”“无可奈何”拍打着小翅膀,体会到了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第【1】篇〗1、这篇教学设计共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教学扫清文字障碍,在预习检查的这一个环节里,我培养学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方法,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层层设疑,用课件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分析课文,同时,适时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3、由于学生对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意识较淡薄,因此在“如果你的父母也遇到了小麻雀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牵强,没能挖掘出内在的爱以及有关的反哺之类感恩教育,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类似的教育,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学生的一生!〖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第【2】篇〗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我在这节课上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
比如: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
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小麻雀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我在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
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理解词句的能力。
2、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
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有进步的,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麻雀》教学反思
《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按照厘清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
随后,我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主要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的范句太宽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猎狗与小麻雀的对比教学时间过多,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教学上。
3、对于老麻雀的描写句子体会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
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
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
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