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变更风险分析表
- 格式:docx
- 大小:19.52 KB
- 文档页数:5
变更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变更风险评估是指在项目或者组织中发生变更时,对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评估变更风险,可以匡助项目或者组织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变更对项目或者组织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确保项目或者组织的顺利进行。
二、评估内容变更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变更的背景和目的:对变更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变更的原因、目标和预期效果等。
2. 变更的范围和影响:对变更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包括变更所涉及的系统、流程、人员等方面;同时,对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3. 变更的风险识别:通过对变更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识别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头脑风暴、SWOT分析、故事板等。
4. 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对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优先级等进行评估,以便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5. 风险的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可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项目或者组织的影响。
6. 风险管理计划: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的监控和控制措施,以及风险的应急预案等,以确保变更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三、评估方法和工具变更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具体选择方法和工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类似变更所带来的风险和经验教训,为评估提供参考。
2.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预评估,借助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通过对项目或者组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趋势,为评估提供依据。
4. 会议讨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讨论,共同分析和评估变更的风险,形成共识和决策。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和人员机构、作业规程、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为消除或减少本本公司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制定本规定。
二、名词解释:(一)工艺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三)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四)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
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五)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
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三、本公司业务科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规定,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
四、本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的执行,并对本规定提出改进建议。
五、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五)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八)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十)软件系统的改变。
(十一)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十二)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十三)操作规程的改变。
(十四)试验及测试操作。
(十五)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十六)运输路线的改变。
(十七)装置布局的改变。
(十八)产品质量的改变。
(十九)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二十)其他。
六、工艺设备变更的基本类型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所有的工艺设备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
-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表序 号 风险的来源 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分析应对措施责任部门和人实施时间(起-止)评价措施有效性严重程度发生概率RPN风险级别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畅或停滞影响体系运行及产品质量4 2 8 中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经营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与改进2 制定质量文件、管理性文件的有效性不够影响正常的业务活动4 2 8 中学习和理解IATF16949标准,按标准要求和公司所有的业务活动制定体系文件3 服务器崩溃或受到病毒攻击数据信息损坏或丢失,影响业务开展4 3 12 高利用备份恢复数据,建立专业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4 各部门发文/收文偏离要求1、文件收发不及时导致文件执行滞后;2、文件发放错误可能导致过程或者产品不符合要求。
4 2 8 中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5 未定期查新、修订文件导致失效文件在现场使用4 3 12 高定期查新,确保工作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的受控文件。
6 质量记录不真实 影响产品真实性以及对体系运行结果的决策3 2 6 中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7 记录未妥善保存 记录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追溯或引起顾客不满意3 2 6 中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序 号 风险的来源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分析 应对措施责任部门和人实施时间(起-止)评价措施有效-严重程度 发生概率RPN 风险级别性8 没有按计划定期审核1.体系运行不规范。
2.体系运行的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
428中 定期内审,严格按计划执行内审9 体系要素改变时没有进行内审 体系要素变更后不符合规范,或变更的偏差得不到修正。
4 2 8 中 在体系要素变更后第一时间进行内审10 内部审核未发现重大问题影响经营计划的运行4 2 8 中 按《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执行11 内审完后没有及时整改 不符合项持续发生 4 2 8 中 按《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执行,制定的《改进计划》由专人负责跟踪验证12 管理评审覆盖面不全、不充分影响来年的经营计划制定4 3 12 高 按《管理评审程序》执行销售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表序号风险的来源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分析应对措施责任部门 和人实施时间(起-止)评价措施有效性严重程度 发生概率RPN 风险级别1 销售思路不统一,未建立长期有效的销售方针政策 导致部门销售策略调整过多,且频繁更改4 3 12中按公司中长期规划,制定适用于公司发展的销售方针、政策,并宣贯彻底,销售部围绕固化后的方针开展工作总经理办公会-2 业务人员工作重点集中在文案性工作上,与客户沟通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