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张)(人教版九年级下)
- 格式:ppt
- 大小:856.50 KB
- 文档页数:16
jiān jiā《蒹葭》注音版jiān jiācāng cāng / bái lù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sǔo wèi yīrén / zài 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2)sùhuícóng zhī/ dào zǔqǐe cháng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3)sù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4)jiān jiāqīqī/ bái lùwèi xī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5)sǔo wèi yīrén / zài 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6)sùhúi cóng zhī/ dào zǔqǐe jī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7)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chí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8)jiān jiācǎi cǎi / bái lùwèi yǐ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9)sǔo wèi yīrén / zài shuǐzhīsì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10)sùhúi cóng zhī/ dào zǔqǐe yòu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11)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zhǐ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12). 译文:河畔的芦苇草长得非常茂盛,寒夜里连露水都凝结成霜;(1)我心中所想念的那个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
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相见欢》李煜(南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 《行路难》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蒹葭》教案《蒹葭》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蒹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蒹葭》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诗经》重章叠句,起兴等有关特点。
2.感受,理解和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和情感美。
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
2.读顺诗歌。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2.导语:通过《关雎》一诗的学习,可以说我们已经在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中,感受了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最得风人深致”的一首《诗经》作品——《蒹葭》。
3.交代学习方法:吟读——译读——研读——美读。
二.吟读。
《蒹葭》中有些词语如“涘、湄、沚”比较生僻,句式、押韵也不符合常见的规律,读起来有诘屈聱牙之感。
本环节的学习就是要读通,读顺诗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1.检查预习,为学习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2.提出吟读要求:声音要有起伏,节奏比较自由,带上古人的味道。
3.聆听配乐朗读,直观感受吟读方法。
4.学生吟读。
5.教师点评学生的吟读。
三.译读。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本环节的学习就是要理解诗歌内容。
1.提出译读要求与方法:把《蒹葭》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不要译成文;注意力求押韵,诗歌讲究押韵;译诗就是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下,,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翻译,记下来就是诗。
2.教师示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3.学生小组译读练习。
4.学生译读交流。
5.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四.研读。
(通过《关雎》一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诗经》的写作特色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这一环节学习成功的基础。
九年级古诗词必背20首人教版九年级的学生在人教版教材中需要背诵的古诗词,通常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以下是20首必背的古诗词列表:1. 《关雎》 -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 -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离骚》(节选) -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 《滕王阁序》(节选)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岳》 -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 《登高》 -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1.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2.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3.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4.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6. 《如梦令》 -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7. 《声声慢》 -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8. 《钗头凤·世情薄》 - 辛弃疾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19. 《满江红》 -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20.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背诵这些诗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韵味和深意。
同时,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蒹葭》教案设计(精选13篇)《蒹葭》教案设计(精选13篇)《蒹葭》教案设计篇1蒹葭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人教版九年级春季版课内古诗鉴赏【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摆布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摆布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摆布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摆布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抚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诗经》著名诗篇,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浮现了古代劳感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获得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
这本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本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
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泛起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如下: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4.《满江红》秋瑾5.《月下独酌》李白6.《赤壁》杜牧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8.《观刈麦》白居易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0.《关雎》诗经11.《蒹葭》诗经1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13.《望月有感》白居易14.《雁门太守行》李贺15.《出师表》诸葛亮16.《望江南》温庭筠17.《渔家傲》李清照18.《浣溪沙》晏殊19.《破阵子》晏殊20.《醉花阴》李清照2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22.《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23.《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24.《水调歌头·咏月》刘义庆25.《易水送别》骆宾王2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7.《扬州慢·雨中闻笛》郑刚中28.《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29.《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3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1.《己亥杂诗》龚自珍3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33.《使至塞上》王维34.《泊秦淮》杜牧3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36.《曹刿论战》左传3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38.《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9.《春望》杜甫40.《石壕吏》杜甫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43.《观刈麦》白居易44.《卖炭翁》白居易4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蒹葭》教案《蒹葭》教案3篇《蒹葭》教案篇1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三、朗读欣赏(一)听录音播放要求学生:1、找出韵脚字2、给生字注音(二)教师指导(三)配乐,让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蒹葭》教学设计(精选12篇)《蒹葭》教学设计(精选12篇)《蒹葭》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学习《蒹葭》,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 把握《蒹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共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
这首诗。
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三、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
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四、(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
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
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一〕课内古诗【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二〕课外古诗词【参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李白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彷徨,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羌村三首】〔杜甫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长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假设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泉路近,欲别故土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