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望诊之望神
- 格式:ppt
- 大小:956.00 KB
- 文档页数:30
三张图看懂中医之望诊(见附图)
望全身:
1、望神、气:有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不乱。
提示正气未伤,有病也轻,预后良好。
无神——目光晦暗,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提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预后较差。
2、望色泽:望颜色——青色,主寒、主痛、主瘀、主惊风,望光泽——鲜艳、荣润,提示病轻易治,预后良好;晦暗、枯槁,提示病重难治,预后欠佳。
3、望形体:胖人——食少气短,提示胖人多湿。
瘦人——多食易饥,提示瘦人多火。
形瘦纳少,提示中气虚弱。
形瘦肉脱,提示精气衰竭。
望舌:
一般正常人舌质应是红润。
淡红,多是虚象;淡白者,则是元阳不足之虚证;深红者,为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证则是热入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证则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
舌质光剥无苔者,为肝肾阴源不足之征。
若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辛燥表散,只可给予淡味,以清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后,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正之剂调理。
望诊秘诀:
1瘰疬痰核-------肝气郁结
2脖子僵硬-------风寒或落枕
3脖子酸软--------肾亏或脾胃虚。
4四肢青筋暴露---------血行障碍
5脱肛--------中气不足
6阴部湿痒--------肝胆膀胱湿热
7阴囊肿大--------水疝或狐疝
8稀白痰---------肺寒
9痰少而黏-------燥,量多性滑-----------湿
10口水清稀量多-------脾胃寒,口水黏-------湿浊。
中医健康养生之四诊的望诊1望神简介望诊检查注意事项:(1)光线(2)熟练而敏捷的“一目了然”(3)步骤和专注第一身体→分支;上→下,头→脚1.望神(1)望神:神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的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2)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先天本质→神←滋养后天获得的精神,本质和气。
他们三者同盛同衰。
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
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3)望神的重要要点目光,表情,肤色,姿势,言语和行为,反应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肤色:肤色光滑红润两只眼睛:敏捷活动,精彩明亮言语呼吸:正常言语,呼吸平稳外观:强壮的身体,正常的活动精神:对外界充满活力,清晰和合理饮食:正常或轻度减少临床:正气未伤,内脏功能不弱,病情轻者预后良好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肤色:无光泽两只眼睛:活动缓慢,视力不清言语呼吸:言语异常,呼吸困难形态:瘦弱的身体,松散的身体,强迫的姿势,反应迟钝,易怒精神:无意识,无精打采,对外界的异常反应临床意义:正气已受伤,内脏功能下降(虚弱)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肤色:突然像化妆一样呈红色两只眼睛:眼睛突然变亮语音呼吸:突然间无休止地说话,声音变亮精神:突然之间,精神变得更好,意识似乎清晰饮食:突然想到食物,要食物临床意义:内脏精疲力竭,阴阳即将与阴分离,而不凝聚阳,外阴阳虚假神1.精神不足2.无意识癫痫抑郁型疯狂兴奋型癫痫发作型望神的注意事项1.检查病人时要注意病人的第一印象。
2.能够与精神保持一致。
3.掌握重要的症状和体征4.注意假神与重病之间的区别。
望而知之谓之神,中医望诊是绝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是出自《难经》的至理名言,世人未必皆知,然中医人无人不晓。
神、圣、工、巧,代表了中医技能的四个境界,而望诊居首,经过多年的临床,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望诊靠得住、拿得起、用得上。
望诊首先要望神,普通中医门诊一般不会见到失神的患者,但神气不足即精神萎靡者,却经常遇到。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神气不足的典型描述。
2020年夏,一老太因重感胃发热后乏力来求诊,除感冒症状外,精神萎靡、嗜睡,这就是典型的神气不足,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7帖而愈。
相反,我有个患者他说高血压很难治,降不下来,找我就诊,他说他脸老是红的,但很怕冷,于是我就说这不是热,而是寒,用了通脉四逆汤,加葱白,服后效果很好,面红症状很快也消失了。
望诸色,查寒热。
2020年上半年,一妇女因胃痛来诊,其唇色淡、舌质淡干,中间有浅裂纹,舌尖红赤,舌下金津玉液青紫,诊毕我就对患者说:你身体怕冷是吗?患者点头称是,又问你口干是吗?患者说干的,我又问你睡眠不好是吗?患者颇感惊讶,我又问你来月经有血块、肚痛是吗?患者连声称奇,说你什么这么神,其实舌尖红有心火,心火大必失眠,舌下静脉瘀青,说明患者必有瘀,行经夹血块伴腹痛也就理所当理,中医舌诊都有相对应条文,几句问诊让患者五体投地是中医舌诊的精深奥妙。
颈椎病根据体质我用四大古著中的人物形象化分为以下诸型:唐僧颈,用黄芪桂林枝五物汤加减,黛玉颈,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八戒颈,用大柴胡汤加减,大圣颈,用八味活血汤加葛根加减,沙僧颈,用葛根汤加减。
体质不同,方药也不同也,临床验之,屡屡得效。
望喉能够查寒热,咽喉痛而红肿者,热证,予柴胡剂;不红不肿而痛者,多属痰或瘀血。
望小腿而见水肿明显者,必有水湿内停,小腿皮肤粗糙而脱屑者,为有瘀血,必用桃仁。
总之,望诊内容非常丰富,仅就琐碎体会以记之。
望诊口诀大全望诊口诀1.望神病情轻重靠望神,安静不躁病在阴,血虚津亡多恍惚,呆钝沉郁伤七情。
烦躁不安神气竭,热人心包神不清,疲惫见于虚劳后,胸中了了不须惊。
2.望色气血盛衰靠望色,黄主湿邪赤主热,色青为风肝所属,肾病为劳多见黑。
白为寒邪肺令当,鲜明晦暗分开说,后者在里前在表,久病新病要晓得。
3.望形态观望形态也重要,分清肥胖与消瘦,胖者湿多易生痰,中风暴厥费劳够。
瘦者津少阴血虚,相火易亢多劳嗽,指甲肌肉腠骨筋,临床辨证开心窍。
4.其它形态角弓反张痉病容,口眼歪斜掉线风,毛悴色夭肺痿病,肌肤甲错血劳生。
项强落枕太阳症,手足抽搐急惊生,下肢瘫软为足痿,偏枯震颤各不同。
5.望头面头面肿大大头瘟,肾炎风肿及疮疗,囟凸督火攻脑髓,反之先天不足成。
囟门不合亏肾气,摇头要辨久与新,久病体弱是虚证,暴发风邪体壮人。
6.望头发黑发正常白血衰,气血诸热黄发来,脱发精虚血液燥,发枯虚极必成灾。
作穗小儿疳积见,发润好坏自安排,血气未衰预后好,汗出而喘肺绝哉。
7.望目光目有光彩神气望,目无光彩神气衰,白睛黄者为黄疸,目赤肿痛肝热来。
睡时露睛脾虚证,卒中肝绝目不开,瞳孔散大是危象,睛定诸药难救裁。
8.望鼻色鼻如烟煤热毒深,红赤风热脾肺经,色白气虚或亡血,黑者为劳水气停。
鼻翼煽动属肺热,鼻衄多为热伤阴,清涕外感风寒证,浊涕风热鼻渊成。
9.望口唇口噤痉厥或中风,口张主病各不同,口糜心经有实热,口疮心脾热上攻。
口歪真中与掉线,鹅口满嘴雪花生,唇动脾虚难收摄,唇裂多见燥病容。
10.舌之形态.舌起芒刺热结深,肿胀多为水饮停, 重舌心脾有积热,木舌心火炙神明。
伸长中风气虚证,舌卷囊缩病厥阴,强硬中风脉失养,滑为湿痰干少津。
11.舌苔形态厚为痰湿薄在表,腻苔秽浊外邪扰,滑属寒湿润正常,燥舌阴伤津液少。
白腐肺痈黄腐胃,舌裂阴亏正气少,斑斑驳驳证候危,白霉满口药难疗。
12.红舌主病舌质鲜红热病生,阴虚火旺亦可能,舌旁赤色为肝热,舌尖独赤心火攻。
一般望诊的内容、望舌内容
宁晓琴
1、一般望诊的内容:
一般望诊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
(1)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精神委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2)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事颜色和色泽。
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
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血;黑色,主肾虚。
(3)望形态:是指观察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迷心窍;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蜷卧喜静,多属寒证;烦躁喜动,多属热症;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征候。
(4)望五官:五脏开窍于五官,五官内应于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燥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翕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胜。
2、望舌诊的内容:
望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
舌质可以反应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看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
正常舌是淡红舌,薄白苔。
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舌紫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舌苔薄病情较轻,舌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
中医绝技之二:望诊望诊,是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诊察,以测知人体健康状况,了解病情之方法。
1、望神:神是脏腑精气,津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审查神的好坏,以了解病者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之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神的表现可分得神,失神,假神和神乱等四个方向。
得神: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反应灵敏,言语清析,意思清楚。
乃脏腑未伤,精气未衰。
失神:目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言语断续,意识朦胧,甚至神失昏迷,言语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口闭目张,手撒尿遗等是邪入心包,精气已脱之重症,病情更为严重。
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神极度衰弱,言语低微,时断时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语声高朗不清,突然在某些地方一时地反于原来病态,且于本质并不相符。
这是阴阳格拒若将离决的象征。
这又称“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这是危证。
神乱:神志错乱,常见于癫、狂、痫的病人。
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精神发呆,哭笑无常,是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
2、望色:皮肤的颜色分成赤、白、黄、青、黑五种色调,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症。
面部的气血充盛,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显露于外,观察色泽以侯脏腑气血盛衰和病变。
赤色属火,主热症,赤为血色,血得热则热,易使经络充盈。
面通红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症。
如仅两额潮红,色泽鲜艳,是阴虚阳亢之虚热症。
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收,其色浮于皮白,称为戴阳症,是阴极于下,阴失所依,虚阳上越的假热症,乃危症之象。
白色主虚症、寒症、失血症。
白色为气血不荣之侯,凡阳虚体衰,气血运行无力,寒凝经络,经脉,气血不畅或耗气失血,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便出现白色。
若苍白而虚浮,为阳气不足。
淡白而消廋为荣血亏虚。
面白无华而略带黄色,为气血俱虚。
面色苍白,腹痛剧烈,或寒栗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青色主寒症,痛甚,青色属木,足厥阴肝经的本色。
青色由于气血不通,经脉阻滞而成。
望诊
望诊在儿科诊法中占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体表与内脏有着密切联系。
“有诸内,必形诸外”,小儿肌肤嫩薄,反应灵敏,脏腑病证每能反映到体表来,因此,可通过望诊以察脏腑的寒热虚实。
望神色
望神色包括
1、精神状态
2、面部气色
健康表现:精神振作,目有光彩,表情活泼,面有笑容的,即使有病,也多轻浅。
有病表现:精神疲惫,两目无神,举动呆钝,皱眉苦脸,为有病的表现
面部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为气血充沛,健康无病。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
午后颧红,为阳虚内热、久病伤阴之证。
面呈黄色,多属有湿。
乍白乍黄,多属脾虚疳积。
面呈青色,多属寒、痛、瘀、惊风等病证。
面呈黑色,多属寒、痛、中邪毒。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A.语言B.动态C.目光√D.表情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A.语无伦次B.面部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
此属A.有利B.无神C.假神√D.失神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戴阳症的面色是A.满面通红B.颧部潮红C.颧红如妆√D.面青颊赤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A.稍赤B.稍白√C.稍青D.稍黄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A.寒凝√B.湿阻C.气虚D.痰滞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A.阴寒内盛B.脾虚湿蕴√C.心肺气虚D.肾阴亏损黄为脾虚湿蕴之象。
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而不充,故面色发黄。
8.颧部潮红主病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虚阳浮越色红主热。
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A.白B.萎黄√C.苍D.色黄晦暗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A.萎黄B.黄疸C.阴黄D.黄胖√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A.脾气虚衰B.肺虚气少C.肺实气逆√D.咳喘肺胀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中医望诊之——望神咱们一讲中医就离不开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经络腧穴、阴阳五行,因为这是一种思想,一种从哲学的角度结合人体医学来分析问题的医学思想。
中医发展到今天确实不容易哈,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医的很多绝学早失传了,而且目前我们都是在努力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并在传承前人的经验的同时,不断的总结和发扬。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然中医也不断的在发展,但是西医却是在中国像发洪水一样突然爆发了,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骂中医的,说中医是骗子的人还大有人在。
其实作为一个国人,如果你是拿着筷子吃饭的中国人,你就是在用阴阳;中医早就深深种在我们的骨髓里面了。
说实话我也不是骂那些骂中医的,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我们不能左右一个人的三观,但是我们应该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也许他们(骂中医的人们)是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呃。
好了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下面介绍中医望诊之——望神望神是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是判断临床预后和生命活动重要环节。
望神分为:有神、无神和假神。
1、有神(得神)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
提示正气充足,精神充盈,为健康或病轻。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
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不好。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
如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颧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因此称为“假神”,俗称“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
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使临终前的前兆。
炯炯有神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说课体会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诊之望神,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神态的变化和反映,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获得诊断信息。
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包括望色、望舌、望毛、望态、望眼、望气、望声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医望神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综合性和诊断方法的独特性。
中医理论的综合性体现在了中医望神方法中,其中多个方面的观察诊断方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
比如,望眼可以反映体内脏器的状况,望舌可以反映体内气血状况,望气可以反映体质特征。
通过在多个方面观察患者的反应,中医医生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并能根据不同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与西医诊断方法相比,中医望神方法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医望神方法注重观察患者的气色、神态、舌象等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可以反映出身体状况的微妙变化,因此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比西医的检测指标更加敏感和精准。
此外,中医望神方法还可以概括出一些特征性诊断,例如:舌苔黄,腰膝酸软,面色发黄,呼吸急促等,这些特征往往是一些疾病的重要诊断信息,对于中医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中医诊断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中医临床工作的核心。
准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而粗糙的、不准确的诊断则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学习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不仅仅对于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诊疗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更可以提高诊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的持续深入研究,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