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方法与解读在医学领域中,心肌酶谱检测常被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并解读它们的结果。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方法及解读1. CK-MB检测方法CK-MB是一种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肌损伤的诊断。
一般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凝胶电泳法和酶免疫法等。
放射免疫法是目前常用的CK-MB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抗体与CK-MB结合,再通过放射性测量仪测定放射性信号的强弱来判断CK-MB的含量。
凝胶电泳法是另一种常见的CK-MB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本分离成各种蛋白质带,通过染色或特异抗体上色后,观察是否出现CK-MB带来确定CK-MB的含量。
酶免疫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CK-MB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酶标法或免疫法将CK-MB结合物与底物反应,再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测定CK-MB的含量。
2. CK-MB结果解读正常情况下,CK-MB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通常可忽略不计。
若CK-MB的含量明显升高,则可能提示心肌损伤。
一般而言,CK-MB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的4-6小时后,随后逐渐降低,通常在24-48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肌红蛋白(MYO)检测方法及解读1. MYO检测方法MYO是一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
MYO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金标、酶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免疫金标法通过将特定抗体与黄金标记结合,生成黄色或红色的沉淀物,从而测定MYO的含量。
酶免疫法是一种常用的MYO检测方法,通过将酶标反应物与MYO结合,再通过底物的反应产生酶促反应,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测定MYO的含量。
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MYO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特异抗体,结合特定的荧光仪器来测定MYO的含量。
2. MYO结果解读MYO的升高可以提示急性心肌损伤的存在。
一般而言,MYO的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的2-4小时后,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18-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其他方法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CLIA)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分析方法,常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其他生物样品中的分析物。
与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相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 高灵敏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化学荧光产生光信号,荧光强度较高,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正常情况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可达到ng/mL或pg/mL级别。
2.高特异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或配体与待测物结合,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物质,避免了其他背景物质的干扰,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宽线性范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可在一个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进行定量分析,通常可以在pg/mL到μg/mL范围内准确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4.快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反应速度较快,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获得结果。
这使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5.自动化程度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通常使用酶标仪或化学发光仪进行测量,并且具备连续连续、多重测量和自动分析等功能,可适应高通量、多样品同时处理的需求。
除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目前常用的其他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和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等。
与这些方法相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以下优势:1.安全性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相比放射免疫分析更为安全,没有放射性污染的风险。
2.操作简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将样本和试剂添加到试验板中,并通过酶标仪或化学发光仪进行测量,不需要繁琐的实验步骤和长时间的操作。
3.灵敏度更高:相对于常规的ELISA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更高。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其他方法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简称CLIA)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免疫分析方法。
与其他传统的免疫分析方法相比,CLIA具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当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首先,CLIA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由于化学发光反应产生的光信号非常强烈,因此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分析物。
这使得CLIA在检测罕见疾病或者低浓度生物标志物时非常有优势。
其次,CLIA具有广泛的线性范围。
由于化学发光反应的信号强度与分析物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CLIA能够在广泛的浓度范围内准确测定分析物的浓度。
这使得CLIA成为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此外,CLIA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由于CLIA是基于免疫反应进行的,只有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才能产生化学发光反应。
因此,CLIA能够准确地鉴定和测定特定抗原或抗体,避免了其他非特异性反应的干扰。
另一个优点是CLIA的操作简便和高效。
相对于传统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方法,CLIA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或底物染色等复杂步骤,操作简单、快速,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检测效率。
此外,CLIA还具有较长的稳定性。
由于化学发光反应所需的试剂通常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且反应条件可控,因此CLIA的试剂稳定性较高,能够长期保存并保持较好的性能。
然而,CLIA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CLIA的成本较高。
由于所需试剂和设备较为昂贵,因此CLIA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可能不太适用。
其次,CLIA对样本处理的要求较高。
由于CLIA的灵敏度非常高,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敏感,因此需要对样品进行特定的前处理步骤,以确保准确的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特异、简便和高效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F T4的比较戴宏华【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 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
方法 利用CL IA和RIA法平行测定50例临床血清标本的FT4含量及相关试验。
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 0.975,P>0.05),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在线性试验中,CL IA法优越于RIA法。
结论 CL IA法在方法学上对临床微量物质的检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其检测费用高。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游离甲状腺激素 多年来,放射免疫法(RIA)是临床检测微量物质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化学发光免疫法(CL IA)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上居领先地位[1]。
为进一步了解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特点,本文应用CL IA与RIA对比检测50份临床血清标本的FT4含量及相关试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50份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包括正常和异常标本,检测结果的范围涵盖了FT4医学决定水平,异常标本中超过仪器检测范围的结果不予统计。
1.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为Beck2 man Coulter公司的Access-180(属于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 A)及其配套试剂,其检测FT4免疫学原理为竞争法;RIA法检测FT4的试剂盒由上海核技术研究所提供,其免疫学原理为竞争法,γ计数仪由中国科技大中佳公司提供。
1.3 方法 按仪器操作手册及实验室相关要求做线性、相关性、回收率、精密度测试。
2 结果2.1 对比试验 用上述两法分别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FT4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两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1.204X-0.4581,R=0.975,提示两法相关性良好。
2.2 线性试验 将FT4测定值在50~70Pmol/L范围内5份血清混合,反复测定4次,取其均值作为原倍血清定值即理论值。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是两种常用的心肌酶检测方法,它们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从原理、优缺点、应用范围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原理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简称比浊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免疫反应产生的胶乳复合物在溶液中形成的浊度变化来检测心肌酶活性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依赖于心肌酶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可见的胶乳颗粒。
2.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利用顺式/异构酶的化学发光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来检测心肌酶活性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定化学发光物质的发光强度来定量检测心肌酶。
二、优缺点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1)优点: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对仪器要求不高、可靠性高,适用于一般临床检测。
(2)缺点:受样本浑浊度和脂质干扰较大,不适用于脂质较高样本测定。
2.化学发光法(1)优点:敏感度高、准确性好、对样本干扰小,适用于各种样本类型的心肌酶检测。
(2)缺点: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适用性稍受限制。
三、应用范围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于一般临床心肌酶检测,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2.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适用于对心肌酶活性要求较高的临床检测,尤其是一些特殊样本类型或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疾病监测。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诊断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心肌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释放到血液中。
对心肌酶活性的检测能够有效地帮助医务人员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并且监测治疗效果。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作为常用的心肌酶检测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一、原理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的胶乳复合物在溶液中形成的浊度变化来检测心肌酶活性的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与免疫放射法检测血清TSH对比分析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和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血清TSH 的精确度、重复性、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对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单位213例受试人员分为正常组、甲亢组、甲减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对其血清TSH标本进行检测,进行精确度、重复性、相关性实验,并对三组的TSH结果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两组的相关性良好,CLIA的重复性和精密度优于IRMA,两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结论CLIA和IRMA检测TSH均有临床价值,综合来看,CLIA优势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放射法;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机能的激素。
TSH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其含量很低,是性质稳定的糖蛋白激素。
TSH受下丘脑一脑垂体一甲状腺轴线控制,当人体的甲状腺功能发生变化时,血清TSH的水平出现波动。
甲状腺机能低下即甲减者的表现,多为血清中的TSH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者,多为血清中TSH的降低。
临床上,因此,TSH是判断甲状腺功能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线指标[1-2]。
作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与免疫放射法(IRMA)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正常人及患者血清TSH,对其结果比较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甲状腺功能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人员均为来我单位健康查体或就诊的人员,见表1。
1.2仪器与试剂CLIA采用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免疫化学发光仪,IRMA采用西安262厂F5-20089γ-放射免疫计数器。
免疫化学发光测定试剂盒,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IRMA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的试剂盒。
1.3方法1.3.1样品采集于每天上午采集研究对象空腹血清3 ml,然后分离血清,立即进行检测或-20℃冷冻保存,1 w内检测。
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功用。
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病患,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他们血清中的胰岛素含量,对比研究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
结果:放射免疫法在检测时间和灵敏度方面都明显优于化学发光检测法,前者测得样本中胰岛素含量为35.2 U/ml,后者测得结果为29.6 U/ml。
结论:两者结果虽有差异,但是均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各有利弊,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标签:化学发光;放射免疫;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分解血糖,对于治疗糖尿病等症状有很好的功效,所以测试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有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
目前盛行的两种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的方法为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它们的费用、精准度都不相同。
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两种方法作出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均接受放射免疫法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素。
其中男49例,年龄19~68岁,平均(43±5)岁;女41例,年龄21~70岁,平均(41±4)岁。
1.2 检测方法先用真空干燥管采患者的静脉血,且于室温下离心约10~20 min以后置于冷藏室保存[1]。
1.2.1 化学发光检测法本研究中使用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器为罗氏公司生产的E170化学发光仪,它有极高自动化程度和高速准确的测试性能。
将所采样本加入到反应器中混合,再记下显示读数[2]。
1.2.2 放射免疫检测法本研究中使用的放射免疫检测仪器为先进技术工业公司生产的CM570801分析仪,它性能好、检测灵敏度高。
因本过程涉及到放射性物质,故须在特定环境中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结果由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C肽的比较辽宁省人民医院检验科(110015) 赵鸿梅 滕秋艳 杨事达山东省邹城市兖州矿业集团公司第二医院感染科 张 蓉山东省平度市呼吸病防治所 钟红红【摘 要】 目的 建立胰岛素、C肽实验室参考值,并与放免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80例新鲜冰冻血清的胰岛素、C肽值。
结果 计算出化学发光法实验室参考值,并与放免法测定的结果相比,胰岛素和C肽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1=0.92,r2=0.99。
结论 实验室在应用国外生产的试剂盒时,应建立本实验室参考值。
同放免法相比,化学发光法有较多的优点。
【关键词】 胰岛素 C肽 化学发光法 2003年初,我院检验科用拜耳公司ACS:180P LUS进行血清胰岛素、C肽测定。
在最初使用180P LUS时间,发现该设备所测定的胰岛素、C肽结果不一致(使用的是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值),胰岛素结果偏低而C肽结果偏高,但质控结果很好。
为此,我们进行了胰岛素、C肽参考值的测定,同时与放免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1 材料和方法1.1标本 选自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体检健康人员血清,共80例,男、女各40例。
年龄25~55岁。
1.2试剂 化学发光法胰岛素、C肽试剂,拜耳公司产品;放免法胰岛素、C肽试剂,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仪器ACS 180P LUS;GC21200r2放免计数器。
1.4方法1.411化学发光法 (1)开机,进行灌注;(2)将试剂由4℃冰箱取出,放置试剂盘中,混匀15分钟;(3)将定标液和质控血清依次放于样品盘中,进行定标和质控测定;(4)3000转10分钟离心患者血液标本,将血清编号置于样品盘中,输入患者信息,进行测定。
1.412放射免疫法 (1)开机,进行预热;(2)启动GC21200程序。
输入患者信息;进行再线分析,设定项目编号2输入设定参数2设定标准管2复核质量控制允许范围2绘质控图;(4)离心血液标本,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作者:刘芳张勇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酶的效果。
方法选择80例受检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化学发光法的线性范围大于放射免疫法,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酶谱能够取得相似的检验效果。
[关键词] 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43-01化学发光法是近年来开展的检验手段,检测便捷、灵敏度高,广泛用于激素、酶类等指标的临床检测,近年来临床应用发展较为迅速,部分取代了传统的检验手段,放射免疫法是临床检验心肌酶谱的经典方法,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检验效果比较稳定,近年来化学发光法检验心肌酶谱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本研究就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贵州省铜仁地区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心内科送检的血液标本80份,标本来源患者男37例,女43例,年龄39~64岁,平均(47.0±16.2)岁,均拟诊为心肌梗死,血液标本均为即时送检标本。
1.2 线性分析将标准液分别按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和800.00 ng/L的浓度倍比稀释后,采用蒸馏水做对照,分别采用XAKP-2000A/02型γ计数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KL1-e41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对标本进行检测,分别对两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分离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
1.3 标本检测血液标本采用低温离心机2500 g/L低温离心,分离血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于天津原子能研究所)及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购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肌酸激酶同工酶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的区别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抓头?这俩方法名字这么复杂,搞得人好像要解一个大难题。
但其实啊,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用得好,能够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检查人体健康。
说起来,肌酸激酶(CK)同工酶这个名字听着挺学术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在我们身体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酶。
它帮助肌肉、心脏、脑部等器官生成能量。
咱们现在聊的这两种检测方法,都是用来检测血液中的这种酶活动情况,看它是不是有异常。
如果CK水平不正常,往往意味着你可能有心脏病、肌肉病,甚至脑部疾病,所以这俩方法能帮医生在最早的阶段发现问题,提前干预。
先说化学发光法吧。
这个方法听着像个科技感十足的电影情节,其实就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来检测酶活性。
怎么回事呢?简单点讲,化学发光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可见光,然后仪器通过感应光的强度来判断你体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活性。
这么说,你是不是有点懵?没关系,跟着我一步步走。
就好比你晚上在外面走路,路灯是你眼睛能看到的“光源”,而仪器就像是那个敏锐的眼睛,能感受到这种光的亮度。
光越亮,代表肌酸激酶活性越强,说明体内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反之,如果光亮度不够,那也许表示一切都很正常。
你看,这个方法挺直观的,简单粗暴,结果很清晰,医生一看就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
但是啊,化学发光法也不是没有缺点。
这个方法的操作要求挺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误差,反应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等待,虽然大多数时候不长,但总让人觉得有点“等得花儿都谢了”的感觉。
化学试剂要定期更换,仪器也得维护保养。
你想,像这种高大上的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你就得花钱修理,麻烦事儿一大堆。
再来看看电化学法。
乍一听,电化学法感觉是不是就像是拿着电池和导线在身体里乱测的感觉?哈哈,别担心,实际上电化学法是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活性。
具体一点说,电化学法就是通过在样本中加入电极,测量因酶反应产生的电流变化。
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酶的效果。
方法选择80例受检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化学发光法的线性范围大于放射免疫法,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酶谱能够取得相似的检验效果。
标签: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化学发光法是近年来开展的检验手段,检测便捷、灵敏度高,广泛用于激素、酶类等指标的临床检测,近年来临床应用发展较为迅速,部分取代了传统的检验手段,放射免疫法是临床检验心肌酶谱的经典方法,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检验效果比较稳定,近年来化学发光法检验心肌酶谱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本研究就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贵州省铜仁地区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心内科送检的血液标本80份,标本来源患者男37例,女43例,年龄39~64岁,平均(47.0±16.2)岁,均拟诊为心肌梗死,血液标本均为即时送检标本。
1.2 线性分析
将标准液分别按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和800.00 ng/L 的浓度倍比稀释后,采用蒸馏水做对照,分别采用XAKP-2000A/02型γ计数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KL1-e41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对标本进行检测,分别对两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分离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
1.3 标本检测
血液标本采用低温离心机2500 g/L低温离心,分离血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于天津原子能研究所)及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购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检验方法线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线性实验
线性分析结结果显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K在12.5~400.0 ng/mL范围内保持线性关系,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K在12.5~800.0 ng/mL范围内保持线性关系。
2.2 标本检测结果比较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K浓度为(162.0±17.6)ng/mL,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K浓度为(159.0±22.4)ng/mL,两种检测方法血清CK浓度无显著差异(t=1.04,P>0.05)。
3 讨论
CK是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常用指标,心肌组织缺血坏死能够释放CK,在心肌梗死早期即可出现异常,是心肌梗死筛选及初步诊断的有效参考指标。
放射免疫法是检测CK的经典方法,放射免疫法耗时较长,常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
近年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K在临床逐渐应用,其检测便捷[2],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化学发光免疫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技术,使用CK-MB 单克隆抗体,三联吡啶钌作为发光物质,反应时形成生物素-抗原-抗体复合物[3],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高[4],不受血清中其他酶类及蛋白质杂质的影响,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在检测过程中采用的加样方法为机器自动加样,准确性高,不同于放射免疫法的手工加样,因而在检测过程中的误差较小。
在两种方法比较中也可以发现,化学发光法的线性范围大于放射免疫法,在较大范围检验结果能够保持线性关系,在进一步的分析过程中两种方法分别对血清标本检测,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标本的CK值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发光法完全能够满足临床检验的需要,而且检验方便快捷,能够用于心急梗死的快速诊断。
[参考文献]
[1] 于瑞宝,郭少磊,周珍娟.化学发光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K-MB含量与活性的比较[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4):383-384.
[2] 仝文斌,陶其敏.快速灵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1):53.
[3] 陶义训.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4.
[4] 徐国宾,蒋琳.临床生物化学常规定量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