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3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8.40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维护和改善环境状况,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愈发严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和更新,下面我们将对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1.基本法律法规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是生态
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这两个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旨在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以及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法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比如惩罚污染和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推广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理念、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等等。
而环境保护法则主要是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分配和责任追究进行了明确。
2.辅助法律法规除了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
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比较重要的辅助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人们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标准,方便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和实施。
3.结论总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
的基础和保障,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保护生态环境
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未来,我们仍需不断完善和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以达到更加优质、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第5章-第2、3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国环境法规体系(2)“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①排污收费制度:一是对环境容量资源利用的补偿,二是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②污染限期治理制度: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①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以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
污染限期治理就是对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限定时间的治理吗?【提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它曲解了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含义。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既对重点环境问题作了治理时间的限定,也对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作了限定。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1.制定的目的: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体系3.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1)宪法:基本依据和指导原则。
(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3)环境保护法规①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②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如《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等。
④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如《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
⑤环境保护标准。
如《饮用水质量标准》等。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问题导思】1.怎样看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禁止一些对环境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的进行,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但是,各国在执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限制过严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开发,从而影响社会需求。
二是许多技术尚待解决。
2.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为什么主要依靠政策来落实?【提示】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可以通过确定环境保护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等,强化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