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推进课之《红楼梦》
- 格式:docx
- 大小:37.05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二年级语文课堂教案:名著《红楼梦》的阅读与分析名著《红楼梦》的阅读与分析一、引言名著《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作为高中二年级语文课程重要的阅读内容,《红楼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本教案针对《红楼梦》的阅读与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的目标。
二、《红楼梦》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曹雪芹是清代作家,被誉为“中国小说四大名著”的创立者之一。
2. 小说背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展开,通过描述贾府荣府衰的变迁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中权势富贵家庭的沉浮和人性百态。
三、阅读方法指导1. 背景知识了解:学生需要了解清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有助于理解小说中人物行为和环境描写。
2. 注重细节分析:学生在阅读时应关注细节,如人物形象的描写、环境的刻画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四、《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1. 主要人物简介:a) 贾宝玉:一个十分聪明但缺乏责任心的贵族子弟,他的命运转折对整个故事产生重大影响。
b) 林黛玉:贾府的宝贝女儿,是贾宝玉最爱的人。
她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c) 薛宝钗:贵族出身、温柔善良且高雅隽永,是一个传统女性形象。
2.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a) 贾宝玉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富贵权势家族子弟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尊严和利益的冲突。
b) 林黛玉代表着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她对传统婚姻观的颠覆以及对心灵自由与坚守真实情感的追求,成为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五、《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分析1. 现实与理想:作品展示了人们对现实世界和人际关系的不满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 人性百态:通过描绘各类人物之间复杂纷乱的关系,小说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善恶并存、欲望与道德的冲突。
3. 命运转折:小说中贾府兴衰史是作者对荣华富贵及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抒发。
《红楼梦》阅读推进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一。
通过研究《红楼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 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培养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第一课:《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介绍;- 第二课:《红楼梦》的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 第三课:《红楼梦》中的经典描写和意象;- 第四课:《红楼梦》的主题和价值观;- 第五课:《红楼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2. 教学方法- 授课方法:讲解、问答、小组讨论;- 研究方法:阅读、思考、写作。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介绍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20分钟)- 详细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 解释《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红楼梦》的开头和结尾是否有相似之处,探讨其中的意义。
第二课:《红楼梦》的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1. 导入(5分钟)- 复上节课的内容,以提醒学生对《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2. 讲解(20分钟)- 介绍《红楼梦》的情节梗概,并重点介绍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最吸引他们,并解释原因。
第三课:《红楼梦》中的经典描写和意象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20分钟)- 分析《红楼梦》中的经典描写和意象,如黛玉、宝玉等角色的形象描写。
3. 问答(15分钟)- 提问学生有没有了解过其他作品中的经典描写和意象,让学生与《红楼梦》进行比较。
《红楼梦》主题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和书籍版本演变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通过一系列趣读和分享过程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整本书。
过程与方法:1.以提纲式阅读法,在了解作者思想倾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书内容框架。
2.以自主阅读和主题分享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解读《红楼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基础上爱上《红楼梦》。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说的整体内容,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指导评价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课时安排:10课时(半个学期的阅读课)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第二至九课时:自主阅读,主题分享第十课时:猜想结局,总结分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一、导入新课: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究竟《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今天开始的半个学期,我们将要进行《红楼梦》主题阅读。
二、新课讲授(一)知人论世1.说说你知道的曹雪芹(作者资料)简介: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1. 课程介绍- 本阅读导读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
-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主题,并探讨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目标- 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红楼梦》简介-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其创作背景。
-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分析《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红楼梦》的结构与人物- 解读《红楼梦》的结构,包括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区别。
-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探讨《红楼梦》中的宗法制度和女性地位。
第三课:《红楼梦》的主题与意义-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
- 探讨《红楼梦》中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 讨论《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课:《红楼梦》与当代文学- 比较《红楼梦》与当代文学作品,探讨其共性和差异。
- 分析《红楼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总结《红楼梦》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4.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选段和相关文献。
-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 辅导学生写读后感和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互动参与情况。
- 学生提交的阅读笔记和课后作业情况。
-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估问卷调查。
6. 参考资料- 曹雪芹. 《红楼梦》.- 王国维.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设计整本书阅读是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阅读举措,但如何实施整本书阅读,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本设计为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打开一扇小小的窗口。
一、学情分析《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
人物众多、体量巨大,对学生阅读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考验;同时作者笔法细腻、情节复杂,如果学生缺乏阅读经验就难以融会贯通;书中文化内涵丰富,诗词曲赋意蕴深刻也在挑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得当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材分析一一为何选择《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被纳入课程体系。
《红楼梦》走进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对语文教学改革有深远意义的创新。
必修下册安排《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主要有三个考虑。
第一,继续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深化读整本书的观念;第二,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阅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强调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作品的文化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高中阶段安排文学作品《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审美感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心理,并自主进行思考探究。
三、单元总体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品味人物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体会到文字中蕴含的独特的精神世界和诗意追求;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有逻辑的梳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与结构线索,把握小说精巧的艺术结构,思辨的看待人物多样性和复杂性。
3.文化传承与理解欣赏作品中的诗词、曲赋、饮食文化等,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4.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人物、语言、场景等方面入手,品味作品与日常生活描写中蕴含的审美趣味,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
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
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
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
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
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
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
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回目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
3.阅读时尝试运用批注、猜测、结合影视剧等方法,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1.通过读回目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
教学难点:阅读时尝试运用批注、猜测、结合影视剧等方法,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走进红楼“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前些天我们就读了《红楼梦》中的一则名篇--《红楼春趣》,大家还想了解这部名著中更多的人和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开启《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之旅,一起去感受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的无穷魅力吧!【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题。
这个环节中紧扣单元课文导入本次要阅读的《红楼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二、看评价知背景,了解红楼1.学生谈谈对《红楼梦》的了解。
2.教师课件出示《红楼梦》的价值、影响,作者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被举世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
清《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3.了解作者及写书经历。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从小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但是后因家族获罪抄家,家道中落,生活非常困苦。
他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红楼梦》的创作,历经十载,完成前八十回,取名《石头记》,去世时,还未完成创作。
后四十回是谁续写现已无从考证,因此署名“无名氏续。
”清朝学者,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全本,定名为《红楼梦》。
《红楼梦》名著导读授课目的:1.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体认识《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认识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色,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觉《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体认识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授课重点:研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授课过程:一、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 ── 1764?)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
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
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悲凉的晚年。
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生活的境地。
大体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夜,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分伤痛,而走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干横溢,善辞吐。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世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拥有反叛的特色,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供应了优异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奇异,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巅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平时”的产物。
红楼梦名著导读教案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关系等。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掌握名著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程】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XXX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XXX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XXX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了不起的。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谈中国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红楼梦》。
一、展示课题:名著导读《红楼梦》二、导读名著1.《红楼梦》的背景常识展示课件,老师还可做如下弥补:《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普通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绩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在当代发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清代的XXX。
《红楼梦》的作者XXX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假语存”,XXX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
试论高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以《红楼梦》阅读选修课教学实践为例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依旧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利用名著来强化阅读教学效果,引发一线教育工作者长期进行着思考和讨论。
毫无疑问,高中语文教学所推荐的名著更加具有代表性,通过有效阅读教学,可持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加文学鉴赏的情趣,体味文化之博大。
教师要建立更加清晰的教学目标,科学完成教学设计,不断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认知名著,掌握阅读技巧,培育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为小说领域的文学高峰,其文学价值巨大,文化影响深远。
以《红楼梦》作为高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是对学生阅读能力、耐力等素质修养的考验,也是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考验。
以《红楼梦》阅读选修课教学实践为例探讨高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成为重中之重。
一、清晰设定阅读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思路名著之所以在大众中留有上佳口碑,主要源于名著往往篇幅较长,布局庞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而这些也可能成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因此,即便是高中学生,也同样需要接受教师的必要指导,才能达到更好地阅读学习效果。
很多学校在开设阅读选修课后,都会以我国古典名著作为教材。
若以《红楼梦》阅读选修为例,阅读教学首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要提高高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增强高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赏析与理解;发现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后,能在阅读中寻求答案。
围绕这一目标,教学思路也应该有所变革。
若教师一味坚持前人所总结或者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思路,虽然可以为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以及统筹教学时长提供帮助,但这样仅能让教师向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并没有着重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也不能广泛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科学且有条理。
(1)在正式开讲前,可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独立对书籍进行阅读,并于选修课前期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继续推进阅读,最终在前期阶段读完全本,让高中学生对整本书的结构、情节、主要人物等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激发学生对书籍文本的亲近感。
《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5篇《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1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名著导读之《红楼梦》导读《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红楼梦》导读,欢迎参考!【名著阅读】《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内容提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返照的局面。
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
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故事梗概小说写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梗峰下。
小学科学阅读课《红楼梦》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
-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科学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 使用图片、PPT等形式展示清代社会背景和作者曹雪芹的生平。
- 以趣味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题和意义。
2. 梳理《红楼梦》的基本情节-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情节,如贾府的兴衰、宝黛之间的故事等。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情节的看法和理解。
3. 分析《红楼梦》的主要角色-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角色进行分析。
- 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中该角色的描写,总结出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影响。
4. 进行小组阅读和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精彩的篇章进行阅读。
- 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共同理解并解释篇章中的难点。
5. 学生自主表达和分享- 鼓励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
-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分享,互相交流和研究。
教学方法- 以讲授结合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借助多媒体工具,如PPT、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评价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
-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促进他们在阅读、表达和理解方面的进步。
参考资料- 《红楼梦》原文和解读教材- 图片、PPT等多媒体资源- 同步练册中的相关内容以上为《小学科学阅读课《红楼梦》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名著阅读推进课之《红楼梦》
概述
本文档旨在探讨《红楼梦》的重要性和推进名著阅读的方法。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描绘人性和细腻的文学艺术而闻名于世。
为什么值得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贾府荣府的故事,描绘了清代社会的庄重和虚伪,人情世故和家族纷争。
它以独特的方式刻画了不同角色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并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之间的斗争。
阅读《红楼梦》可以使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推进名著阅读的方法
1. 了解背景:在阅读《红楼梦》之前,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了解背景:在
阅读《红楼梦》之前,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分析人物:《红楼梦》中涉及众多的人物,每个角色都有其
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在阅读时,注意分析每个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思考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人物:《红楼梦》中涉及众多的人物,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在阅读时,注意分析每个角色
的动机和行为,思考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3. 把握主题: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主题,如爱情、权力、家族、
梦幻等。
通过理解这些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内涵。
把
握主题: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主题,如爱情、权力、家族、梦幻等。
通过理解这些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内涵。
4. 注意文学技巧:《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作者运用了许
多文学技巧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时,留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
法和描写技巧,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注意文学技巧:《红楼梦》是
一部文学巨著,作者运用了许多文学技巧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阅
读时,留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5. 与他人交流:和其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可以拓宽视野
和理解。
参加相关的研究小组或读书俱乐部,与他人交流讨论,共
同推进名著阅读的进展。
与他人交流:和其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可以拓宽视野和理解。
参加相关的学习小组或读书俱乐部,与
他人交流讨论,共同推进名著阅读的进展。
结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名著,通过阅读它,我们可
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思想。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和与他人
交流,在名著阅读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一伟大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