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封建时代的欧洲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同步(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9.13 KB
- 文档页数:4
ìï第十八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知识结构法兰克王国考点一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基督教的兴起建时西欧庄园代封的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建欧时洲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代的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欧封洲建和时日本大化改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亚代洲的亚洲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国家考点清单基督教兴起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ïï救世主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ï建国年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ï基督教的等级制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ï兴起与法í兰克王国ïï也有义务保护封臣彼此有严格的等级性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普遍存在ï查理曼帝国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年教皇为国王查理加冕称之为罗马人的ï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年帝国分裂形成后来的德意志ìî ï法兰西 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领主与佃户 世纪欧洲开始流行的庄园 是一个独立的政治 经济单位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由 ïï 西欧庄园 í 领主自己直接经营 其余为佃户的 份地 佃户要义务耕种领主的 直领地 以供养领主ï司法权 庄园内设有 庄园法庭 由领主或其管家主持 每隔一段时间开庭一次 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 ï î 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ììï ï ìî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发展起来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城市居民反抗 ïï 领主压迫的常用手段包括 金钱赎买 和 武力斗争世纪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 市民是自由ï 人 享有财产权 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政官员 设立法庭 成为自治城市 ï中世纪城 ï城市居民的身份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市民阶层 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分化出í市和大学 ï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 商人和银行家等 成为早期的 资产阶级 ï大学 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大学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得 ï ï到国王和教会的支持 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受 基督教会 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 ï î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概况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 并进入黄金时代 版图包括 希腊 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 ïï 北部地区拜占庭帝ï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即位后 把自 世纪初以来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起来编成 查士丁尼法典 ï国和《 查士 í 连同编纂的其他几部法律文献统称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丁尼法典》 ï灭亡 年 奥斯曼帝国攻破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灭亡ïï贡献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和西亚 北非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 创造出了独特的拜占庭 ï î 文化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 罗马古籍 为后来的 文艺复兴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考点二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ìï 世纪前概况 世纪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王室和贵族私有领ï 地上的居民以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归贵族私有 ï改革 从 年开始 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 史称 大化改新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古代 ï日本 íï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设立国 郡 里三级 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私地 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 归国有 国家将土地分给 公民 统一赋税 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武士集团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地方豪强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成员称为 武士 ï î世纪晚期 日本进入长达近 年的 幕府统治 时期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伊斯兰教的创立 世纪末 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相互仇杀 穆罕默德 于 世纪初创立了独尊ïï 安拉的伊斯兰教 年 穆罕默德迁居 麦地那 建立了 穆斯林公社年 穆罕默德占领麦加ï 此后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ï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逝世后 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 至 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 欧 非 阿拉伯 ïí 帝国 ï 三洲 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伊斯兰教也向外广泛传播 阿拉伯文化 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重视知识 大量的希腊 波斯 印度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阿拉伯人改造了 ïï 古 印度 人从 到 的计数法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 和 医典 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ï 经典 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等重大发明和 ï 印度的棉花 食糖等传入欧洲 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 世界各地区各民 族 都 有 自 己 的 历 史和 民 族 文 化,作 为 中 学生,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和交流协作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出去,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命题点1封建时代的欧洲
1.诞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 )
A.道教B.佛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2.(2020·青岛)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授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
”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庄园与法庭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D.富农与市民
3.庄园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它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
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C.其产品主要是用来对外贸易的
D.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4.(2020·益阳)“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2020·常德)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下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庄园领主B.封建贵族
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
6.(2020·海南)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免赋税特权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D.生命安全权
7.(2020·株洲)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他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
”这里所说的“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指( )
A.《拿破仑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8.(2020·张家界)“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命题点2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9.(2020·湘潭)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和的统一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
10.(2020·株洲)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孝德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D.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
11.(2020·青岛)“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
”“统一的宗教”是( ) A.佛教B.基督教
C.道教D.伊斯兰教
12.(2020·扬州)如图所示,现在国际通用的10个数字是由谁改造后传入欧洲的( )
A.波斯人B.阿拉伯人
C.新罗人D.中国人
强化训练
1.(2020·长沙)“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2.(2020·深圳)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亨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这种“特许状”的颁发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B.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C.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D.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2020·威海)古代罗马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成就( )
A.①③B.②③C.②⑤D.④⑤
4.(2020·西宁)下侧图示说明了( )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中国的科技发明传到世界各地
C.阿拉伯人是东方文化的西传者
D.欧洲的发展主要靠东方科技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涌现出以登封嵩阳书院为首的四大书院,南宋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二十四人。
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
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
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材料二: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
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上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
在1100—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
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1)据材料一、材料二,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
(3分)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兴盛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的积极影响。
(2分)
(3)通过上述两则材料,你对古代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命题点1封建时代的欧洲
1.C 2.C 3.D 4.D 5.C 6.C 7.D 8.B
命题点2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9.B 10.D 11.D 12.B
强化训练
1.B 2.C 3.C 4.C
5.
(1)办学目的:大学培养专业人才;书院培养圣贤之人。
建造地址:大学建于繁华都市;书院建于偏僻山林。
学生来源:大学的学生来自欧洲各地;书院的学生是国内学子。
(3分)
(2)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明特色。
(2分)
(3)教育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特点;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等。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