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案例】花田小镇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6.55 KB
- 文档页数:5
特色小镇案例汇报特色小镇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产业特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在保护自然、传承文化、发展产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下面将通过介绍其中一特色小镇的案例,来探讨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和效果。
特色小镇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该特色小镇依托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村特色产业,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小镇。
首先,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特色小镇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保护和修复了周边的山水景观,修建了生态步道和湿地公园,提供了一个绿色、清新的休闲环境。
同时,特色小镇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实施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环保措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特色小镇注重保护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小镇修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开设了传统手工艺品工坊,组织了各类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引导居民和游客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文化旅游的推广,特色小镇不仅保护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再次,在发展产业方面,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和特色产业资源。
通过改造和升级传统农业产业,小镇发展了旅游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小镇还发展了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养生产业,建设了温泉度假村、音乐剧院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特色小镇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农民脱贫致富,并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
最后,在市场需求方面,特色小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
小镇建设了商业街区、艺术街区和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同时,特色小镇注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建设了一流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系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研究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特色小镇的发展迅速崛起。
特色小镇是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会同有关部门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宣传推广等方面引导特色小镇的发展,这就为旅游小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它是指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作为其旅游吸引物,同时依托一定完善的旅游设施来提供相关的旅游服务的小镇。
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镇建设的要点,“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
打造花卉小镇,从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角度发展花卉旅游,引导旅游者前往异地欣赏花卉植物、感受花卉文化,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获取美的享受。
这种生态小镇的开发,转变了旅游小镇原有的开发观念,迎合了文化性和休闲性的新趋势,推动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
一、旅游小镇的创新模式(一)特色产业为支撑特色小镇重在特色,而不是“千镇一面”,所以旅游小镇的建设必须要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为支撑。
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
打造花卉特色小镇,以花卉产业为其支撑点,通过为游客提供多种花卉资源,创新花卉旅游项目,引导游客体验独特的花文化,在花卉小镇中感受休闲娱乐的氛围,进而发展花卉旅游。
(二)产业融合是核心随着消费需求的推动,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现象。
现有理论对产业融合的界定通常认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以及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产品。
旅游六要素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个方面,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多边融合的产业,伴随人员、信息、商品、生产要素、科技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元素的流动,旅游业能够与多元产业联系在一起,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佛山市的田园小镇案例佛山市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的扩张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人们对宜居生活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佛山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田园小镇的理念。
本文将重点对佛山市的田园小镇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
佛山市的田园小镇是指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导向,融合农业、旅游、文化、体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小城镇。
这种模式在城市周边地区进行规划建设,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佛山市旗下有多个田园小镇项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海区的盐步田园小镇。
盐步田园小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南部,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黄金蓝色经济带核心区域,是佛山市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区域之一。
盐步田园小镇的建设目标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度假区和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
整个小镇规划布局合理,注重生态环保,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保留了传统村落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庙宇等。
盐步田园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成功的田园小镇案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小镇引进了全球领先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广现代化农业管理理念,助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
同时,小镇还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田园采摘、民宿等农业旅游项目,丰富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盐步田园小镇还着力推动农村文化振兴,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了多个博物馆、艺术街区和展览中心。
这些文化设施既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又能吸引游客,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盐步田园小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小镇推行“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西安特色小镇案例分析(下篇)——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白鹿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向10公里,灞河和浐河之间。
白鹿原分属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以及蓝田县三个区县。
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就建在白鹿原之上,与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0公里,距离南三环约12公里,属鲸鱼沟风景区,现为杨家沟村、狄忖、迷村用地,项目用地面积4000亩。
项目位置图二、项目开发条件1、历史渊源白鹿原因有白鹿出现而名,这不仅是出自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
”《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
”由此可见,关于白鹿原名称的来历及有白鹿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就在县境内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
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置蓝田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白鹿原是“蓝田猿人”向渭河平原迁徒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最早涉足之地,其历史源远流长。
华胥氏、华族、华山、华夏、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史前文明一脉相承,上古传说的考古发现,白鹿原及周边地区是人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萌发地之一。
历史上,白鹿原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
白鹿原曾先后两次单独建立过“白鹿县”,又先后涉建过芷阳县、灞陵县、南陵县、杜县、宁民县等。
在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都把白鹿原视为吉祥的风水宝地和郊游狩猎的御园。
在唐代,由于白鹿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
近40年来,原上现出土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方。
2、文化渊源白鹿原由著名作家陈忠实及其小说《白鹿原》而熠熠生辉,文学《白鹿原》与现实白鹿原相得益彰。
白鹿原上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地。
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一、案例一:某文化小镇某文化小镇位于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该小镇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规划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小镇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设计,使之与周边的历史遗迹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同时,该小镇还引入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传统工艺展示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该小镇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小镇具备了独特的吸引力。
其次,注重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使小镇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
最后,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案例二:某农业特色小镇某农业特色小镇位于中国的一个农业大县,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农业文化而著名。
该小镇的建设规划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和农业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规划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该小镇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小镇具备了独特的农业特色。
其次,通过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和农业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最后,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案例三:某生态特色小镇某生态特色小镇位于中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而著名。
该小镇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产业,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22美在花田厝文/张 瑜——长沙县花田厝鲜花艺术小镇印象 在长沙县北部的路口镇上杉市村,矗立着一座鲜花盛开的艺术小镇——花田厝。
这片占地80多公顷的小镇,以高科技智慧园艺生产与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集园林花卉培育生产、精品花田民宿、花田旅游、绿色农庄、植物研学旅行营地、森林康养园等于一体。
花香满衣的寻花之行大片大片雍容华贵的牡丹,在南国的春风中竞相绽放,红的醉人、白的素雅、黄的娇艳、紫的高贵……成群观赏拍照的游客扎在牡丹丛中久久不愿离去。
2018年以来,到花田厝鲜花艺术小镇去看牡丹成为了备受长沙市民追赶的春季花事。
花田厝的牡丹园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是南方首个户外牡丹种植地,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牡丹资源地。
目前牡丹园里共种植牡丹132个品种、1万余株,其中国内品种97个、国外品种35个。
“我们的牡丹是北丹南移的一个项目,基地已经筛选出可以在南方正常生长的牡丹品种42个。
”基地负责人王练文介绍,牡丹是国花,并不适合南方生长。
基地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洛阳红、黑牡丹、紫玉龙袍、皇冠、珊瑚台等品种,通过精心培育,娇艳的牡丹战胜了白蚁、绿蚁、卷心虫等天敌,克服了南北温差,成功在湖南扎根。
清明杜鹃粉墨登场、谷雨牡丹艳压群芳、小满月季花枝招展、大暑荷花莲开并蒂、冬至梅花暗影浮香……花田厝有“九园一廊”,牡丹芍药园、梅园、玫瑰月季园、芝樱园、杜鹃园、荷花园、植物科普走廊,处处是花的天堂,鲜花们在一年四季中轮番登场,争奇斗艳,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花田厝现开放的园区内共培育植物1471种,不仅植物品种多,而且植物跨度广、植物多样性密集。
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花卉,花田厝自201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3届牡丹文化艺术节以及温馨浪漫的520玫瑰节、跨度100天的“美好生活节”等活动,鲜花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花田厝还开发了玫瑰花、牡丹花、向日葵等鲜花旅游纪念品以及基质、营养液等花纤姿产品,广受游客的欢迎。
特色田园乡村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那些超有特色的田园乡村案例。
你知道吗,有个叫“花田小镇”的地方,那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啊!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花海,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各种颜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就像一幅巨大的绚丽画卷。
走在其间的小道上,微风拂面,带着阵阵花香,哇,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就好像你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整个人都陶醉其中了。
在那里,你还能看到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像那盛开的花朵一样灿烂。
就问你,这样的地方你不想去看看吗?
还有一个“山水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
那里的空气清新得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能吸进满满的能量。
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都是那种古色古香的风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河水流淌而过,清澈见底,时不时能看到小鱼小虾在里面嬉戏。
村民们会热情地邀请你去家里做客,给你尝尝他们自己种的蔬菜和水果,那味道,真是纯天然的美味啊!可不是超市里那些能比的呢!这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那种纯粹的快乐和满足感,真的太棒啦!你难道不向往这样的乡村生活吗?
这些特色田园乡村,不就像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吗?在城市的喧嚣和忙碌之后,能有这样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地方让我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它们让我们看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简单而幸福。
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型特色小镇与工艺传承、产业积累、生态人文环境资源等因素关系密切,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结果。
例如:香水产业小镇格拉斯镇是位于法国南部的度假小镇,一座宁静的溪谷若隐若现,蜿蜒的乡间小路从中间划开,一片平坦的玫瑰与茉莉花田就是世界着名的香水圣地。
格拉斯是法国香水业的中心,被誉为世界香水之都。
自从18世纪末以来,格拉斯的香水制造业一直相当繁荣。
该镇号称“世界香水之都”,生产法国三分之二的天然aromas,用于制造香水和食品调味料。
每年香水业为格拉斯创造超过6亿欧元的财富。
巧克力产业小镇好时巧克力世界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好时镇,对,你没看错,就是好时镇,在这个镇上到处都充满了巧克力元素,比如好时镇的许多路名都是和巧克力有关,连路灯都是好时之吻巧克力的造型,让你仿佛到达了一个巧克力国度。
在这世界最甜蜜的地方——好时镇,那甜蜜中的甜蜜当属好时巧克力世界了。
这个集参观、制造、美食为一体的地方,为你真实的还原了巧克力制作的全过程,同时也带你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巧克力童话世界。
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小镇赫尔佐根赫若拉赫是巴伐利亚州埃尔朗根—赫西施塔特县的一座古老城市,距离纽伦堡23km。
中心历史城区、手工业发展传统以及就业市场的吸引力,让这座小镇有着高品质的生活,也是三家全球企业阿迪达斯、彪马、舍弗勒的总部,且为当地经济带来了 1.67 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
作为全球体育用品商的阿迪达斯是城市区域里最大的公司,每年营业额为 145 亿欧元,在全球共拥有 4.7 万名雇员。
全球纺织品产业小镇朗根塔尔已成为许多全球企业如蓝拓纺织品公司和阿曼集团的总部,它们拥有全球化的分支机构和供应商网络。
尽管这些全球性的公司距离苏黎世、日内瓦等瑞士最大的城市群尚有一定距离,但它们仍受益于驻扎于朗根塔尔这样的小城镇。
这个小城镇为它们提供了充足可用的劳动力以及长期形成的支持本地产业发展的传统氛围。
西津山水花卉休闲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案例一、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县地处广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被新闻界和茶叶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项目规划面积7.27平方公里(约1.09万亩),土地用地主要为林地,面积约占总规划面积的73%,项目总投资25亿元。
项目规划区域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二、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项目所在地南宁市是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华南沿海经济区、西南腹地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
横县位于南宁市东部,与宾阳县、贵港市、钦州市的浦北、灵山县接壤,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县域,素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美誉,区位条件良好。
项目地理区位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交通条件横县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距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10公里,距离玉林市120公里。
境内铁路有湘桂、黎钦铁路通过境内。
湘桂线经过石塘、六景两个乡(镇),境内设有六景、芦村两个火车站;黎湛线在境内设有沙江、横州、大崇、飞龙等四个车站。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桂海、南广高速公路经过,其中桂海高速设有六景出口,距离县城横州镇50公里;南广高速设有校椅出口,距离县城17公里。
项目区位交通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3、旅游资源条件横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组合良好,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是茉莉芬芳之地、水韵清心之地、文化风情之地、山水恬美之地,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境内旅游景点包括九龙瀑布群、西津湖、宝华山、伏波风景区、六景泥盆系剖面等。
九龙瀑布群三、项目定位项目以九曲河为纽带,以一河两岸秀丽山水、田园风光、生态湿地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背书,打造集“生态保育、规模种植、湿地游憩、休闲农业、养生度假、亲子游乐、婚庆摄影、美食购物”等于一体的山水花卉休闲田园度假示范园区。
四、空间布局项目主要划分为观赏游乐、休养度假和湿地游憩三大片区,形成“一轴四心七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佛山市的田园小镇案例
田园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乡村建设模式,它结合了农业、旅游和休闲等多个元素,打造出一片充满田园风光和自然气息的小镇。
佛山市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
动了一系列田园小镇的建设。
其中,佛山市某田园小镇是个成功的案例。
该小镇位于佛山市郊区,总面积约1000亩。
小镇的建设器重于保护和发挥农村的自然资源
和文化传统,同时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该小镇的规划设计中,重点将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建设者
在小镇内设置了大片的农田,开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生产活动,
并通过农产品直销、特色餐饮等方式,充分展示了当地的农产品和农
耕文化,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购买。
此外,小镇还注重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产业。
在小镇内建设了一
系列具有特色的场馆和设施,如民宿、餐厅、度假村、SPA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和休闲娱乐条件。
同时,小镇的文化产业也有
所发展,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农民艺术展览,将农村文化与都市生
活相融合,形成了独特魅力。
此外,小镇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
复等措施,小镇中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恢复。
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绿色的生活环境,也为游客提
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总的来说,佛山市某田园小镇成功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通过保护农村资源,发展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创造了一个和谐宜
居的小镇生活环境。
这个案例对于其他地区的田园小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特殊小镇特色案例分享文旅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构建以特色生活为蓝本的复合生态社会关系,并以此协调带动旅游经济和相关泛旅游产业在区域空间内的持续发展。
正是因为“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转型、改善人居环境乃至传统文化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特色小镇成为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重要举措、重要内容、重要抓手。
旅游小镇,本身即是一类因特色文化而产生价值的社会经济空间,在这个“大如小城,小如街市”的空间内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现出某种地方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同时,这种稀缺和特有的资源具备强势的旅游功能,由此带来自身发展并刺激区域经济的繁荣。
一、创新之路开出特色之花有的小镇因产业有特色被称之为特色小镇,旅游是这些特色小镇的附属功能,并因此成为3A级以上景区;有的小镇完全则是以文化旅游为特色,成为小镇型综合旅游目的地。
无论哪种小镇,都会遵循由“特色(产业)聚集—人流聚集—消费聚集—产业升级—特色创新—再聚集”这样的螺旋上升式发展结构。
特色,本身即是由创新而生,无论是先天的条件特色禀赋,亦或是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挖掘出的特色方向,在小镇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持续创新的思维引领和理念坚持。
正是因为大多数小镇都是平庸的,因创新而存在的特色才显得弥足珍贵,也不是每一次创新都会开出美丽的花,唯有坚持市场化的商业逻辑去构建小镇区域经济的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在特色创新之路上走的更远。
北京望天树景观规划设计在以往多个项目的实践之中,深感文旅特色之路布满荆棘,曾经多少一厢情愿的“古城”、“古镇”、“古街”、“主题园区”在没成为特色项目之前夭折……庆幸的是,我们也主导参与了若干个成功的特色小镇,值此将相关思考和经验整理分享,愿特色之花遍开。
二、始于决策创新,成于万众创新小镇,正是因为各自的差异化特色,才称之为特色小镇,也是其魅力所在。
对于以旅游休闲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基于千差万别的背景因素,小镇“特色”的建立,始于决策者搭建起符合市场逻辑的创新系统;成于小镇产业经济平台上的万众创新。
乡村振兴案例之法国格拉斯小镇鲜花产业+浪漫胜地因小说《香水》而得名的法国的香水之都——格拉斯,亦是浪漫优雅、惬意慵懒的代名词。
大量游客及香水爱好者奔赴而来,不足50平方公里的小镇,每年接待旅游人数达200多万。
吸引人的除了洋溢着古典主义法式风格的中世纪老建筑,还有风情独具的花田风光与芳香产业。
格拉斯外围的河谷边散落着许多花田,花期各有不同,使小镇四季皆能观赏到美丽的鲜花,成为香气袭人的花园城市,也使格拉斯成为法国香水的重要产地和原料供应地,促进了格拉斯香水产业的繁荣。
花宫娜最古老的香水加工厂,香奈儿、莫利纳尔、嘉利玛等知名香水加工厂都位于此,原产地购物体验,特殊定制服务,为格拉斯打造深度香水体验路线奠定了基础,格拉斯也被打造成香水体验中心。
此外,丰富的节事活动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月按摩节、法国芳香疗法展览;4月健康节、维努西亚美容沙龙;5月国际玫瑰展览;6月国家音乐节;7月魅力吉他节、剧院季节;8月茉莉节;9月格拉斯生态节;10月家畜国际展览会;12月圣诞节、新年活动等都是游客来访的高峰期。
经验总结1、专注研发格拉斯目前已成为全球高科技香水研发中心,产出法国2/3天然aromas。
法国55%的芳香工业都在格拉斯,与香水产业关联公司共有70家,年产值达7.3亿欧元。
2、全球产业香水产业造就直接工作岗位3800个,间接岗位13000个,约占格拉斯总人口的1/3;市场份额上占全球香水工业总产值的8%,其中70%产品出口全球,占全球香水出口量的38%。
3、深耕芳香品牌依托于当地的农庄、农业资源,专注于芳香萃取技术,大力发展芳香产业,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汇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协同效应,共同形成一个互补性极强的生态群落,形成产业高地,闻名世界。
4、原产地形象打造引入国际知名企业L V M H、D i o r、C h a n e l等为其国际形象背书,将区域品牌与产品品牌相结合,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原产地形象。
新发展理念的家乡例子小镇,是很多人成长的故乡。
中国共有20000多个镇,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看,小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具有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浙江的特色小镇突破了建制镇的范畴,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综合功能的产业集聚区概念。
从2015年开始,浙江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创建特色小镇,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浙江的创新实践,把它作为推进浙江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必然对浙江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定能够成为浙江走在全国前列的崭新名片。
创建特色小镇是浙江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的创举,具有发展逻辑的必然性。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动力从主要依靠物质要素驱动转为创新要素驱动。
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发展,从一个资源小省跃升为全国经济强省,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浙江确实也正在面临发展的新问题、新困惑、新烦恼。
一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问题。
浙江发展空间狭小、人口密度高。
改革开放以后,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都是浙江试图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探索实践。
浙江主要在城乡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破解发展空间的瓶颈。
二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浙江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块状经济、县域经济等,面临业态落后、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等问题,还没有从“微笑曲线”底端走出来,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外溢。
特色小镇定位聚焦支撑浙江长远发展八大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再创优势。
三是破解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问题。
“花田”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都离开了家乡,到城市打拼。
然而,乡村大地同样是一个美丽的景象。
如果能够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农村生活更加文化化,这不仅可以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还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花田”。
那么,“花田”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是怎样的呢?一、“花田”的起源与概念“花田”创始人马越倡导的理念是:“在农村县城的剩余土地上,投资建设精品花田,融入新乡村建设,让花成为乡村田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传统中国花卉彩色文化得以延续发扬。
”据悉,“花田”模式最早在马余镇银联村试点,由于当地地势较低,水培花不易干涸。
而马越先生又提出过“走井种花”的理念。
最终,在这座花都实验基地里,48口井成功找到了适合种植花卉的活水层,从而实现了总生产面积3000亩的“花海”,成为了新型生态农业。
而今,“花田”已成为了一个新词汇,被广泛地评价为景在繁华处,品在深山幽谷。
二、“花田”发展的优势1.花卉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特别是在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下,街头巷尾的公园、花坛、花鸟市场,以及住宅小区、酒店、商场等多场景下,“花卉”养护日趋成为了一项重磅产业。
2.花卉产业的盈利模式丰富,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盈利点。
如:肥料、种子、苗木、草板、花盆、工具、销售终端、花材、装饰等。
3.否定传统淳朴乡村生活的农民工拥有着较大的市场容量。
在年均增加2亿以上的人力资源增长、失业率大量提升的今天,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拥有新的技能、新的收入来源与安身立命之地的农村立体结构理当市场前景广阔。
4.促进了城乡的融合发展。
三、“花田”发展的不足1.花田种植难度大,投资额较大。
2.花田花期有限。
花卉的盛韵期往往只有几周甚至几天。
所以,花卉产业的发展周期十分有限,一旦错失该季的商机便难以追回落下。
3.花卉市场存在较大的成长性和基础不足。
而且每周或每月的花卉采购量都相对固定,而农村缺乏供应集中区,导致花卉难以作为支柱产业发展。
与其不远万里到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北海道花海、荷兰郁金香花海、保加利亚玫瑰谷等“花花世界”,杭州湾花田小镇就可以近距离走进花海,感受风吹花曳、岁月静好,让浪漫弥漫心田。
规划概况
花田小镇位于上虞滨海新城,杭州湾南翼中心地带。
规划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1亿元。
小镇以四季花海、滨海湿地为景观特色,以大型休闲房车露营基地和新一代大型演艺秀为核心吸引物,着力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中国旅游企业集群和产业资源集聚平台。
花田小镇区位
花田小镇区位
以花为名、以游为体、以美为魂,杭州湾花田小镇用心探索中国传统村镇与国际创意小镇的融合,先后被列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
花田小镇突出休闲旅游产业定位和“农”字特色,以省农发集团13000亩现代农业园区和上虞滨海新城运动旅游休闲功能区为依托,规划建设“田园中的小镇”、“花海中的小镇”。
花田小镇鸟瞰效果图
规划布局
花田小镇规划“一轴两翼四区块”,总体布局呈现大鹏展翅状:一轴,即旅游产业总部园及舜湖滨海休闲公园组成的旅游产业集轴地。
两翼,即南翼海上花田四季花海休闲景区,北翼欢乐世界主题乐园景区。
欢乐世界主题乐园景区
四区块,即休闲景区、总部园区、小镇客厅及风情街区、酒店度假基地区。
四大功能区分别为中国旅游产业总部园区、滨海田园生态度假区、海上花田景区、小镇客厅和风情街区。
十大项目
到2017年,“杭州湾花田小镇”计划投资建设十大项目,包括:小镇客厅风情街区、海上花田5A 景区(花田景区、国际房车露营公园、“海市蜃楼”大型激光演绎秀)、中国古村落博物馆(中国越文化风情园、中国艺术大师园)、中国旅游产业总部园、花田欢乐大世界、特色主题酒店群落、“四季花田”主题民宿群、长三角旅游食品生产销售中心、海上花田度假村、舜湖滨海度假公园等。
发展目标
成为全国著名的田园慢生活休闲旅游小镇、国家级现代旅游产业总部基地和“两美”浙江示范区。
小镇特色
紧扣“农”字特色,以蓝天、清水、新鲜空气和生态食物等稀缺资源为依托,突出“滨海田园”、“四季花海”、“传统小镇”等生态和文化特征,营造小镇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文之美,在杭州湾滨海湿地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产业繁荣、人文和谐的魅力小镇。
开发策略
注重对海涂生态修复,打造成为“美丽杭州湾”的一张生态名片;营造传统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小镇氛围,打造人性化的社区公共空间和独特的生态度假生活,建设成为滨海田园慢生活小镇;“旅游+”策略,构建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文化创意、时尚休闲、会议发展、电子商务融合的休闲旅游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