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格咱岛弧印支期地壳的隆升与剥蚀
- 格式:pdf
- 大小:267.04 KB
- 文档页数:2
云南区域地质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着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龙泉山背斜的地壳缩短与隆升——来自河流阶地变形的证据李康;徐锡伟;谭锡斌【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13(035)001【摘要】位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东侧的龙泉山背斜,构成了四川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通过室内航空相片对凯江跨背斜段的地貌面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可知凯江发育3级阶地,其中T1、T2为堆积阶地,T3为基座阶地.在野外用差分GPS测量了阶地的空间坐标信息,同时采集了各级阶地堆积物的测年样本,并经实验分析约束了阶地的形成年龄.另外,对石油地震剖面解译揭示出龙泉山背斜北段地壳缩短和隆升主要是通过褶皱膝折带迁移机制进行的,滑脱层的深度约6km.利用面积守恒准则计算出龙泉山背斜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1.36±0.41)mm/a、隆升速率为(0.64±0.19) mm/a.通过滑脱层的推覆抬升机制形成的龙泉山背斜,给青藏高原东缘变形模式中的逆断层推覆地壳缩短造山增加了证据.【总页数】15页(P22-36)【作者】李康;徐锡伟;谭锡斌【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2.5【相关文献】1.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孟元库;汪新文;陈杰2.青藏高原西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隆升作用——来自西昆仑阿什库勒多级河流阶地的证据 [J], 潘家伟;李海兵;孙知明;司家亮;裴军令;刘栋梁;MarieLuce CHEVALIER3.利用变形河流阶地限定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的缩短、隆升和侧向扩展 [J], 李涛;陈杰;肖伟鹏;Burbank D W;黄明达;Thompson J4.云南格咱岛弧印支期地壳隆升与剥蚀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黑云母矿物压力计的证据 [J], 刘学龙;李文昌;尹光侯5.大兴安岭北段伸展隆升样式:来自科洛-嘎拉山韧性变形带的证据 [J], 梁琛岳;刘永江;李伟;刘勃然;李伟民;张夺;刘同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答案】1.B 2.D【解析】1.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
故选D。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答案】3.A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我国酸性岩型铜矿产区之一,其中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矿产之一。
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独特,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和水富县交界处,主要含有铜、钼和银等多种金属元素。
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该区域周围岩石富含大量铜、钼、银等元素,同时含有较高的硫、镍等贵重金属,而矿床中铜、钼的含量较高,银则含量相对较低,呈现出典型的铜钼多金属矿化特征。
该矿床地质意义重大。
首先,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了该区域存在较为复杂的矿产结构和丰富的矿物资源,有着重要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其次,矿床的多金属矿化特征与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为该区域的地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最后,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也丰富了我国铜资源的产地类型和分布范围,对于我国的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是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的重要矿产之一,在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意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研究,充分开发其潜力和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具有以下数据和特征:铜储量: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可采储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含铜量约为1.15%。
钼储量: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的钼储量很高,可采储量为74.6万吨,含有较高浓度的钼,达到0.06%。
银储量:虽然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银含量不高,但可采储量也相当可观,约为341吨。
地质特征: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在地质上呈条带状展布,其岩石类型为长英岩-二长花岗岩。
该区域的成矿作用为岩浆热液活动的结果,多金属矿化特征明显,同时伴生的金、铅、锌、钨等元素也含量较高。
分析: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床在铜和钼的储量方面表现出色,使其成为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中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海巴洛铜银、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海巴洛铜银钨矿位于雪鸡坪-阿热铜多金属矿亚带南端。
矿区内的主干构造为近南北向断裂、褶皱,控制了区内地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层间断裂往往与铜银矿化关系密切,而在大理岩化灰岩及片理化玄武岩中的石英脉与白钨矿矿化关系密切。
各种地质体中的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绢云母化碎裂岩蚀变带,伴有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化体存在,所以碎裂岩蚀变带是矿区一个显著地找矿标志。
关键词:热液型;找矿标志;云南香格里拉海巴洛海巴洛铜银钨矿矿区地处义敦-中甸岛弧南段,隶属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南段,金沙江结合带中部。
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域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化历程,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旋回作用,岩浆活动相对强烈,构造较复杂,为铜、钨、钼、金等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2β)、三叠系下统虎跳涧区(T1?)、三叠系虎跳涧区(Tβ)、三叠系虎跳涧区(T2)地层。
(1)二叠系上统虎跳涧区玄武岩组(P2β)主要由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夹绢云片岩、片理化玄武岩夹绿泥片岩组成。
其中麻布迪矿段与成矿密切地段分为两段:第二段(P2β2): 主要为碎裂状大理岩化灰岩、绢云片岩组成,一般为粒状、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具铜银矿化。
第一段(P2β1):主要为黄铁矿化绢云片岩、片理化玄武岩组成,与第二段接触部分见碎裂状铜矿化白云岩。
(2)三叠系下统虎跳涧区(T1?)由深灰色(碳质)千枚岩和砂质板岩组成。
局部石英细脉发育,褐铁矿化较强。
(3)三叠系虎跳涧区(Tβ)由绿泥千枚岩,少量玄武岩夹薄层状灰岩和灰岩透镜体组成。
局部石英细脉发育,并具大理岩化。
二者整合接触。
(4)三叠系虎跳涧区(T2)由大理岩化灰岩和灰岩组成。
局部具大理岩化。
与下伏二叠系地层呈断层接触。
1.2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发育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北东四组断层。
云南格咱岛弧地苏嘎成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刘学龙;李文昌;尹光侯【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3(032)004【摘要】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岩体中不合矿和含矿2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不合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03.03Ma±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分为2组217.25Ma±0.89Ma和208.5Ma±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而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液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研究表明,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时代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期,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Using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method, the authors made geochronologic studies of the barren and ore-bearing quartz diorite porphyries in Disuga ore -forming intrusion of central Geza island arc. The age of barren quartz diorite porphyry is 203.03Ma +0.54Ma, whereas the ages of ore-bearing porphy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217.25Ma ±0.89Ma and 208.5Ma±1.0Ma, which constrain the magmatic intrusion time to 217~203Ma; nevertheless, the hydrotherm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mineralization mainly occurred in 208Ma.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rock-forming and metallogenic events occurred in the late Triassic, magmatism and mineralization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each other,but the time of the magmatism was close to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All these data are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investigating the island arc magmatic evolution and rock -forming and ore-forming activities.【总页数】7页(P573-579)【作者】刘学龙;李文昌;尹光侯【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相关文献】1.云南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郭晓东;王治华;王梁;杨玉霞;陈晓吾2.塔里木盆地麻扎尔塔格碱性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孙燕;肖渊甫;赵锡奎;钱一雄;肖光武;刘虹强3.云南格咱岛弧松诺石英二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赖安琦;李文昌;刘学龙;杨富成;李喆4.云南格咱岛弧地苏嘎成矿岩体Ⅰ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刘学龙;李文昌;张娜;尹光侯;邓明国5.武夷地块北东部迪口地区下元岩体和红叶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欢; 赵希林; 葛延鹏; 张金国; 江涧; 覃显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60卷第1期2014年1月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Vol.60No.1Jan .2014注:本文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巨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编号2009CB421007)、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3HA001)、云南省香格里拉格咱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综合研究项目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2012-04-05;改回日期:2013-11-20;责任编辑:章雨旭。
作者简介:刘学龙,男,1983年生。
博士,矿床学专业。
主要从事云南“三江”地区的地质矿产研究及教学工作。
Email :xuelongliu@foxmail.com 。
通讯作者:李文昌,男,1962年生。
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Email :Lwenchangynddy@163.com 。
云南格咱岛弧地苏嘎成矿岩体I 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刘学龙1),李文昌1、2),张娜1),尹光侯2),邓明国1)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2)云南省地质调查局,昆明,650051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锆石LA-ICP-MS U-Pb 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岩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1)的形成年龄为203.03ʃ0.54Ma ,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2)的年龄分为两组217.25ʃ0.89Ma 和208.5ʃ1.0Ma ,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 203Ma ,表明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 。
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富钠(Na 2O /K 2O =0.91 2.91,平均为1.65),准铝质(A /CNK =0.848 1.244,平均0.996),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 ),La N /Yb N 为9.44 26.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K 、Rb 、Ba 、Sr )和不相容元素(U 、Th 、Pb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 、Hf 、P 、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