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企业提升规模奖励政策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2018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3.28•【字号】甘工信发〔2018〕143号•【施行日期】2018.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2018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工信发〔2018〕143号各市、州工信委: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我省中小微型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我委制定了《甘肃省2018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附件1,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
请各市、州按照《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专项行动年度总结请于12月20日前报省工信委中小企业处。
联系人:周鹏张金虎;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传真):0931—8818361、8960251附件:甘肃省2018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8年3月28日附件甘肃省2018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提高全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全省中小微型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小微型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落实促进法、转型促发展”为主题,以“宣法普法、营造环境、提升能力、强质增效”为重点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一、任务目标2018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规下转规上”新增企业数量力争达到150户以上;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以上;全省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600场次以上,服务中小微企业5万家次以上;推广使用中小企业云平台2000户企业以上。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锦州市工业五项工程绩效考评奖励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02•【字号】锦政办发〔2018〕40号•【施行日期】2018.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锦州市工业五项工程绩效考评奖励办法的通知锦政办发〔2018〕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18年锦州市工业五项工程绩效考评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5月2日2018年锦州市工业五项工程绩效考评奖励办法为全力推动我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高质高效健康发展,结合今年省、市“重强抓”专项行动方案工作任务、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考评指标实行百分制考评,考评以下指标:稳增长工程(30分)、工业“6921”工程(20分)、《中国制造2025》提升工程(15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20分)、品牌建设工程(15分)。
三、考评细则(一)稳增长工程(30分)考核内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以市统计局数据为准)。
(封顶30分)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指标,得15分;未完成计划指标任务的按比例得分。
2.工业用电量。
完成市下达的工业用电量指标,得5分;未完成任务的按比例得分。
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以市统计局提供名单为准)。
完成指标任务的得10分;未完成指标任务的按比例得分。
(二)工业“6921”工程(20分)考核内容:6大产业集群、“20+100”户企业。
(封顶20分)1.6大产业集群(12分)。
6大产业集群基础分8分,产值同比增幅超过10%的,每多增1%加1分;产值同比增幅低于10%的,每少增1%减1分,减到4分为止。
2018年起这些新规开始执行老营业执照不再有效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三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一政策规定,部分省市(比如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山东省、上海市、南京市等)换发“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的过渡期将于2017年12月31日截止(部分省市过渡期将于2020年12月31日截止,比如北京市等)。
过渡期结束后,一律使用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办理相关业务,未换发的营业证照不再有效。
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6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继续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新增值税发票系统自2018年1月1日起,纳税人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时,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对应的简称会自动显示并打印在发票票面“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或“项目”栏次中。
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4号):为进一步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满足纳税人发票使用需要,2018年1月1日起,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的发票代码调整为12位。
环保税开征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
环保税法规定,应税大气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具体适用税额的确定和调整,可由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法定税额幅度内决定。
排污费将退出历史舞台。
恢复车辆购置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财税〔2016〕136号):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依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制定的管理办法实施。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国资发法规〔2018〕10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加强合规管理,加快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法治央企,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工因不合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受到相关处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是指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企业和员工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资委负责指导监督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加快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一)全面覆盖。
坚持将合规要求覆盖各业务领域、各部门、各级子企业和分支机构、全体员工,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
(二)强化责任。
把加强合规管理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内容。
建立全员合规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的合规责任并督促有效落实。
(三)协同联动。
推动合规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监察、审计、内控、风险管理等工作相统筹、相衔接,确保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四)客观独立。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企业和员工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和处理。
合规管理牵头部门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涉。
第二章合规管理职责第五条董事会的合规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批准企业合规管理战略规划、基本制度和年度报告;(二)推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三)决定合规管理负责人的任免;(四)决定合规管理牵头部门的设置和职能;(五)研究决定合规管理有关重大事项;(六)按照权限决定有关违规人员的处理事项。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正文:----------------------------------------------------------------------------------------------------------------------------------------------------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泰政办发〔2018〕13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2月10日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1.支持中小企业加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投入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企业。
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当年在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产品研发投入总额达300万元,按不超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鼓励中小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实施信息化改造,对新获认定的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平台)等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2.对国家认定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培育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50万元奖励。
凡新获认定的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产品、“隐形”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5万元和20万元奖励。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绵府发〔2018〕17号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七届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2018年11月2日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根据《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绵委发〔2018〕23号),制订本措施。
一、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构建(一)优先支持六大重点产业发展。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积极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能级,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大食品饮料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继续支持具有一定基础规模的化工、轻纺产业发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其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积极支持四大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具有绵阳特色优势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移动光伏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核医学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对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部属、省属及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且考核成绩突出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2018年修订)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2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池州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提升企业研发装备水平。
对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原值10万元及以上),通过省科技部门审核并确定补助的,参照省标准进行补助,单台仪器设备补助最高可达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
(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经统计部门核定达到销售收入3%以上的,奖励5万元。
二、支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三)支持省科技重大专项。
对获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的项目,按省支持同等额度,先行支持。
(四)奖励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获省绩效奖励支持的,按省奖励额的50%奖励研发团队。
(五)奖励科技奖。
对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8万元、5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15万元;获得省专利金奖、优秀奖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以上奖励资金70%用于单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30%奖励项目主要完成人(研究团队)。
三、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六)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
对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池州创办公司或与市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经评估认定后,市产业发展基金以参股、债权等方式给予300-1000万元支持。
市产业发展基金进入科技团队创办或共办的企业满5年后,依法按合同(协议)约定或有关规定退出。
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七)支持校企联合成立企业。
高校院所与企业在我市联合成立的股份制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以技术入股且股权占比不低于 30%的,获省绩效奖励支持的,按省奖励额的50%给予奖励。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31•【字号】铜政发〔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铜政发〔2018〕1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为引导、鼓励和支持我市商贸服务业做优做强,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转型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动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支持商贸服务业企业提升发展1. 促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
凡符合商贸流通发展规划要求,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成本)达到2亿元、1亿元、0.5亿元以上的新建商贸服务业项目(物流设施、商场、超市、酒店、会展中心、商业街区、美食街区等),在正常营运且纳入限额以上统计后,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实际投资额达到1亿元、0.5亿元、0.3亿元以上的商贸服务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同上),正常营运并纳入限额以上统计后,按照统计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数,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5万元、15万元。
2. 鼓励创新商业模式。
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引进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医疗健康等业态,对改造提升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奖励5万元,面积每增加100平方米再奖励0.5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30万元。
3. 支持限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规模发展。
商贸流通企业批发销售额达到1.5亿元-3亿元、3亿元以上且同比增幅高于全市限上企业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零售企业销售额达到0.3亿元-1亿元、1亿元以上且同比增幅高于全市限上企业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达到0.1亿元-0.3亿元、0.3亿元以上且同比增幅高于全市限上企业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1.31•【字号】成府函〔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成府函〔2018〕13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引进、扶持和培育总部企业,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和总部经济发展,增强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作用,助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城市产业生态圈,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党代会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价值链和创新链核心为导向,着力构建大企业大集团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全面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使总部经济成为成都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辐射带动内陆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创新发展、生态发展理念,提升政策设计的敏感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总部企业分类精准施策,加大规划引导、资源倾斜、主体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系统推进总部经济生态圈建设。
坚持加快发展与优化布局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针对市级重点产业园(集聚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促进总部企业有效集聚,推动企业数量、质量和经济贡献持续增长。
坚持全球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第二总部落户成都,深耕成都;支持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大力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向总部企业方向发展,扶持和培育根在成都的总部企业布局省外、国外,走向全球。
2018年企业提升规模奖励政策
拟补助企业名单
1 福州奥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2 福州章月优品工艺品有限公司
3 福州众鑫电子有限公司
4 福州中正纸制品有限公司
5 福州盛扬包装用品有限公司
6 福州创奇服饰有限公司
7 福建省鑫旭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8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0 福州迈可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福建耀美斯坦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12 福州晨征光电有限公司
13 福州创恒光电有限公司
14 福州三立电子有限公司
15 福建华科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16 福州安吉多食品有限公司
17 福州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18 福建捷宇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19 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
21 福州升进食品有限公司
22 福州振协管道有限公司
23 福州市仓山榕港纸箱厂
24 福州屏山制药有限公司
25 福州庆丰鞋业有限公司
26 福州普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7 福州和升达表业有限公司
28 福州三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29 福建省建中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30 福州福祥包装有限公司
31 福建恒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2 福建中电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33 福建新创锦纶实业有限公司
34 福建蓝克诺科技有限公司
35 福建冠宇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36 福建博那德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
37 福州钛发科技有限公司
38 福建凯航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39 福州博林家居有限公司
40 福州弘泰冶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41 福州谊邦家具有限公司
42 长乐丰亚针纺织有限公司
44 福州长鑫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45 福建省顺嘉实业有限公司
46 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7 福建鸿生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8 福建恒邦远大纸制品有限公司
49 福州东方小飞精密塑胶有限公司
50 福建蒂摩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51 福清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52 福建得发电子有限公司
53 福清市创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54 福清市华睿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55 福清轩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56 福州通威威廉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57 福清久策气体有限公司
58 福建优立盛油脂有限公司
59 福清市鸿祥棉制品有限公司
60 福清威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1 福州宇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62 福清金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3 福清优品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64 福清市融大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65 福清信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67 福清市创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68 福清诺沃家具有限公司
69 福清泳茂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70 福清市劲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1 福建亿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72 中建铝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
73 闽侯县日中天工艺品有限公司
74 福州市辰亿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75 福州市闽宙家居饰品有限公司
76 闽侯县华辰工艺品厂
77 福州康信照明有限公司
78 福州古俊食品有限公司
79 福州实发矿业有限公司
80 福州星昇实业有限公司
81 福州东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82 福州恒亮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83 久鑫(福建)幕墙制造有限公司
84 福建贤辰实业有限公司
85 福州市洲贸家居饰品有限公司
86 福建通隆食品有限公司
87 福州沣祥野营用品有限公司
88 福州福信昌橡塑有限公司
89 福建元晟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90 福州福启橡塑有限公司
91 福建闽信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92 福建台捷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93 福建联鑫纸业有限公司
94 福州帝都橡胶有限公司
95 福州新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96 福建荣利鞋业有限公司
97 福建晨鸿泰实业有限公司
98 麦格纳(福州)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99 福州安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100 大唐(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101 福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
102 福州华萱机械有限公司
103 福州长胜服饰有限公司
104 福州超一工艺品有限公司
105 福州四兴机械有限公司
106 福建省神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107 福州耀艺工艺品有限公司
108 福州美杰工艺品有限公司
109 福建建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10 福州海天蓝水产有限公司
111 液化空气(福州)有限公司
112 福建广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13 福州市新聚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114 罗源鑫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115 福建皇冠纸业有限公司
116 福建杜尔阀业科技有限公司117 罗源县谋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118 福建榕工环保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19 福州新展化纤纺织有限公司120 罗源长航纺织烘干定型有限公司121 福建恒忠砂石有限公司
122 福建省创隆电器科技有限公司123 福建德胜新建材有限公司
124 罗源创新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5 福建亿森竹业有限公司
126 福州市合元昌家具有限公司127 闽清和拓物资回收利用有限公司128 福州伯瑞电源科技有限公司129 福建闽清聚兴工艺品有限公司130 福建闽清山兴农工贸有限公司131 福建路路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32 闽清航华木业有限公司
133 福建达城电瓷有限公司
134 福州市闽清力鑫电器有限公司
135 福建省永泰县东宇制衣有限公司136 永泰县辅弼制衣有限公司
137 永泰县祥晖制衣有限公司
138 福建中科光汇激光科技有限公司139 福建恩迈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140 福建佰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1 福建惠亿美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42 福建久策气体集团有限公司
143 福建蓝帆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144 福建万顺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145 福州泽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