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3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非常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环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劲。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别省力也别费劲。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如此,XXX和轴固定在一起,能够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由一具较大“轮”和一具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
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具位置转动而别挪移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定滑轮别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够随重物一起挪移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动滑轮能省力,但别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歪面。
歪面的坡度越小,在歪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歪面的坡度越大,在歪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到里面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内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重点知识:第一课:反抗弯曲1、屋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2、横梁普通是立着放置的;3、形状和结构妨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4、增加纸梁的宽度能够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能够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尽管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姓名: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在工作时,我们使用的能够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称为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机械构造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像撬棍这种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称为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称为阻力点,支撑杠杆并使其转动的位置称为支点。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需要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
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动滑轮。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形成了滑轮组。
像汽车车厢上搭的木板一样的简单机械被称为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大。
螺钉的螺纹越密,旋入时就越省力。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以下是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杠杆以下是各类型滑轮: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应用机械的类型杠杆轮轴杠杆应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跷跷板、天平应用机械的位置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辘轳以下是一些举例:开瓶器、切刀、核桃夹、订书机、羊角锤、老虎钳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车铃的按钮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需要删除的段落,因此不做改动)1.建筑中的材料柱子和横梁是支撑房屋和桥梁的重要元素。
为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需要考虑材料的宽度和厚度。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目录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微生物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基础知识梳理 (11)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基础知识梳理 (14)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简单机械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3)第六单元防疫与保健基础知识梳理 (24)常考简答背记 (26)第七单元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梳理 (27)常考简答背记 (29)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细胞1.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zhuang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7.认识细胞8.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9.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有孔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第2课像与不像1.人的几种相貌特征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有些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红绿色盲、糖尿病等。
4.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是遗传现象。
6.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包括根、茎、叶以及花和果实。
根是植物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部分,茎是植物的支撑和传输物质的部分,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花和果实是植物进行繁殖和传播的部分。
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蜗牛、蚯蚓等,而脊椎动物则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
每个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如鸟类拥有翅膀和喙,哺乳动物具有哺乳的特征等。
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加热可以将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和气态,凝固则将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导电性等等。
4. 声音的传播和特性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的传播而到达我们的耳朵。
声音可以通过音量、音调、音色等特性来描述。
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事实。
5. 光的传播和反射在科学课程的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以直线传播,并在遇到不同介质时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我们还学习了凹镜和凸镜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光线的反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
6. 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是六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通过模型和实验观察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和影响。
同时,我们学习了季节变化的原因,并对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7.环境保护意识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了解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污染和破坏。
根据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课知识
点考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对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中每课知识点和考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下是各单元的知识点和考点概述:
第一单元:鸟类的特征和分类
- 鸟类的基本特征:羽毛、嘴和翅膀
- 鸟类的分类:根据身体特征和性进行分类
第二单元:植物的种子传播
- 种子传播的方式:风传播、自行传播、动物传播
- 种子传播的条件和利益:环境适宜、能够繁殖更多的植物
第三单元: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 岩石的形成过程:侵蚀、沉积、变质
-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四单元:空气中的水分
- 水蒸气的形成和变化:蒸发、凝结、沉淀
- 空气中水分的重要性和运动:水循环、影响天气和气候
第五单元: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的特征和应用:音量、音调、噪声的影响和控制
第六单元:食物中的矿物质
- 食物中的矿物质:钙、铁、碘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矿物质的摄取和补充:均衡饮食、食物搭配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视觉
- 光的传播过程: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视觉的形成和保护: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眼睛保护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动植物的互相依存
- 动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
- 保护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保护栖息地
以上是根据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考点的归纳整理,希望对学生们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最新(2022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生态系统第1课 阳光下的植物1.阳光下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3. 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4.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提出了植物体的生长靠水分这一观点。
5.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得出结论:植物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6.植物体的绿叶能产生氧气。
7.1845年,德国的梅耶指出: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植物 茎缠绕或攀缘茎直立茎缠绕 茎攀缘 茎草质 茎木质 花具花瓣 花无花瓣 花白色 花黄色 爬山虎 狗尾草 油菜 荷花玉兰 牵牛花 蜡梅8.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荞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第2课从吃与被吃说起1.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3.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在某个环境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物越能更好地生存。
4.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5.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们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6.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中,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多样性,也使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7.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2.1.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等。
2.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球的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而确定的。
4.在地球的结构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厚度约17千米,并且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而高山、平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左右。
5.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岩造物质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6.地核平均半径为3500千米。
7.地球上陆地不是全部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分成7大板块,海洋也被这些陆地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8.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9.地球上,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各大洋之间都有宽阔的水域或者比较狭窄的水道相连。
10.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战海陆总面积的61%,在南半球约占81%,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
11.“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12.研讨问题1: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地球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结构及特点方面的知识。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可以解释地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地球自转模型可以解释地球自转的情况。
问题2:对比不同的模型,他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他们制作的都是有关地球的模型。
不同之处:他们制作地球模型的侧重点不一样。
地球结构模型侧重于展示地球的结构,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侧重于展示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自转模型侧重于展示地球的自转情况。
六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
滑轮。
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2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3.三种情况的杠杆:①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②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指点远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杆秤提绳的位置相当于支点,称盘的位置相当于阻力点,秤砣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由于秤砣到提绳的距离大于称盘到提绳的距离,这相当于一个省力,所以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5.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轮轴的应用: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开关,门锁把手,扳手等6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如旗杆顶部的装置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7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形成滑轮组,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8.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9自行车脚踏板的大齿轮带动最小的驱动轮齿轮,转速最快但用力最多自行车脚踏板的大齿轮带动中驱动轮齿轮,转速最慢但比较省力自行车脚踏板的大齿轮带动最大的驱动轮齿轮,转速最慢但省力最多第二单元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亮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衡量为什么都是立着放?因为立着放厚度增加。
厚度比宽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4.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如口形钢材,L型钢等5.瓦楞纸抗弯曲是因为它把纸又折又黏合。
6.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7.拱形承重的秘密: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的更加紧密。
8.圆顶形.球形等有和共性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11.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1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修订版)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2
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2、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13、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榔头)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刀刃、斧头、楼梯、钉子的钉尖 14、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作 用
滑轮
动滑轮 省力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5、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 轮轴 3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前轮、滑轮 前轮 滑轮 脚蹬和齿轮 轮轴 二、科学探究: 1.下面是603班的同学在研究滑轮时收集整理的一组事实材料。 名称 用测力计拉钩码的方向 钩码运动方向 钩码的重量 测力计读数
定滑轮 向 下 向 上 100克 100克 动滑轮 向 上 向 上 100克 50克 滑轮组 向 下 向 上 100克 50克 分析以上资料,你有什么发现?
2.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测力计、文具盒、科学书、字典等。、 实验方法:①用木板搭一个斜面; ②用测力计分别测出文具、科学书、字典的重量; ③分别将文具盒、科学书、字典放到斜面上拉,发现它们的拉力都小于它们的重量。 实验结论: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 3. 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情况。 4
实验器材:木板、砝码、测力计。 实验方法:①用多块木板搭几个不同的斜面; ②用砝码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比较记录的读数。 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知识: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瓦楞纸中间的纸被折成了波浪形,增加了纸的厚度,从而提高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5、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生活中的拱形: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5
6、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三角形框架受到外力时,总是能够通过三根杆的推拉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 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就会变得稳固。因为加了斜杆后,当框架受到外力时,斜杆会产生拉力,使框架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从而不易变形。 7、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8、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采用了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抗风能力强。 9、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有梁桥、拱桥、拉索桥和浮桥。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一字形桥板和两个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桥更加稳固。 10.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1.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从结构上看是吊桥,即桥面被钢缆吊起来。钢索桥的功能:跨度很大。 12.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13、设计桥要考虑: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时候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二、科学探究: 6
1.设计一个拱形,让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2.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 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4.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制作材料: 制作过程: 采用的方法: 画出高塔的简图: 5.设计建造“桥”。 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 桥的结构说明: 制作需要的材料: 制作步骤:
画出桥的简图: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知识: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把电池接入线圈,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池就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7
4、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电能 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