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货币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M2、社融、GDP、通货膨胀这些宏观指标怎么理解只要我们关注财经方面的消息,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的宏观指标,这些指标说不懂吧,我们多少都知道一点,说知道又感觉理解的不深刻,底气又不足,今天就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些指标的理解。
(1)先来说说M2:M2是广义货币,是由基础货币派生出来的这些钱,说到M2就要说到M0、M1等等。
M0是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2)再看看社融和M2:社融指的是实体部门,这里实体部门主要就是企业了,当然也包括居民,不包括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所获得的融资,而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的投放,以及金融机构购买资管产品、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等,是不计入社融规模里面的。
M2的主体是银行,包括实体部门和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存款。
在我国,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银行放贷,因此社融与M2大致是相当的。
但是随着融资方式的不断多样化,M2和社融也出现了一些差异,包括不计入M2的社融,和不计入社融的M2。
M2的派生渠道包括:财政/外占投放、信贷投放、银行购买债券/非标等投放、直接融资等。
社融包括:信贷投放、银行购买债券/非标等投放、直接融资、非银部门向实体部门投放(比如理财产品购买企业债券等)等。
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M2增加了,货币增加了,通货膨胀变严重的,这样的理解其实忽略了增长的那部分M2首先要来承接GDP增长所带来的那部分货物或者是劳务,接下来才是通货膨胀的部分,也就是大概来说,超过GDP增速的那部分M2的增长,大概可以理解成通货膨胀的水平。
二季度M2降到了8%,GDP在6.7%,通胀水平就在1.3%,这个水平已经很低了。
(3)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GDP到底是怎么统计的,通货膨胀又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官方的定义,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重点是要关注新增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生成这些最终产品过程中的那些中间产品是不能计算进去的,否则会重复计算。
M0、M1、M2、M3货币详解看完这篇文章,帮助你轻松理解、记忆经济学中的抽象定义。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M0)+ 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 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M1 与 M2之差是准货币。
中美两国的区别: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
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
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M。
: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
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风险收益预期改变的触发标志:M1增速逐步快于M2增速尽管引发风险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但是由于指标的滞后性,股市表现往往领先于经济基本面。
实证经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往往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
我们分别对比了M1、M2等几个货币供应变量与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结论是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高点时(2000年、2007年),上证指数到达阶段性高点。
在增速之差到达低点时(1999年、2005年),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系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M1增速-M2增速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运行变化,这一指标和股市一样都会对经济的变化提前做出反映:1、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2、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3、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M1M2什么意思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供应量M0、M1、M2、M3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与M2之差是准货币。
中美两国的区别: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
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
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
M1货币量、M2货币量、M3货币量的划分及含义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供应量M0、M1、M2、M3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M1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与M2 之差是准货币。
中美两国的区别: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
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
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
广义货币m2是什么意思广义货币m2是指一个国家流通的所有资产。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流通货币,在交易时会把他们兑换成其他等值的货币来使用。
狭义上的货币是指流通中的实物形态。
广义货币是指包括纸币、硬币等所有可以接受货币的物品,包括有价证券。
狭义上用来支付和结算资金,用来代表一种价值形态,不包括数量和价值。
一般情况下,每个国家发行钞票都是为了方便收付使用,比如钞票、支票。
狭义上来讲,其含义为一种由金银或纸币制作的有价证券,主要有纸币、硬币和一些其他面额的货币等;广义上是流通的整个实物形态。
广义货币分为四个基本单位:国家信用、国币(大写字母)、外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集团的成员单位,依法发行人民币。
凡法律法规规定流通和使用人民币均为中国人民银行所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任何组织/个人不得私自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已经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务院批准发行的纸币、硬币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贵金属形态的金银制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已经合法印制成货币并在流通中使用的必须予以面额出售并可流通应用。
法定支付手段包括纸币和硬币等全部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人民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国家法定奖励物品;流通中使用且具有防伪作用(以下简称“流通证明”)的各种有价证券(以下简称有价证券);与人民币等值其他货币,其数量不得少于十种:1.纸币;2.硬币;3~5枚面值不同、式样相同且为圆形图案或其他表现形式(也可铸币而成)具有图案花纹意义或文字组成特征之一并具有一定长度纸币价值(不含信用额度)1.面值为100元人民币;2.万枚。
如人民币万元面值为50元大钞,面额10万元,每增加1元纸币面额提高10倍其价格如下:100,000,000元人民币>1000000元。
广义货币有流通标准1.货币的职能货币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对商品的价值的符号化表达。
它是商品的价值符号的总称,也是衡量商品价格好坏的度量标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需求及其构成:一是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
二是对可转让大额存单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高流动性证券的需求。
三是对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抵押贷款等的需求。
四是对各种形式的信用卡(贷记卡)的需求。
五是对国债和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的需求。
六是对在线支付的需求。
二、货币供给:包括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货币当局持有的、以纸币或铸币形式存在的金属货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硬币”。
广义货币(M2)指M0加上准货币(M2)再加上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的存款货币。
其中, M0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M2是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在途资金;M2包括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1、储蓄存款:在物价稳定,经济繁荣时期,居民和企业会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多收储蓄存款利息,此时银行增加的存款数量就称为“货币供给量”。
2、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个人和单位的零散闲置资金,商业银行需要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储户把钱存入商业银行后不办理任何存款业务,只是规定什么时间才能取回。
这种存款因无法计算利息,所以叫做“活期存款”。
3、定期存款:存款人与银行预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支取本息的存款。
定期存款一般分为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年、 18个月、 2年、 3年、 5年共9种,按存期不同,定期存款的利率从0.35%至4%。
4、可转让大额存单:由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大额存款凭证,具有较强的变现功能,但没有固定期限。
它既可作为质押品获得贷款,又可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5、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商业银行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请签发的、允许其在限额内使用支票或汇票进行结算的账户。
该类账户实际上起着支票账户和汇票账户的双重职能。
6、其他存款:除了上述几项外还应扣减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临时存款。
如保证金存款、清算备付金存款、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等。
7、准货币:指未被冻结的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小额信贷存款、邮政储蓄存款、财政部门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等。
M1M2什么意思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供应量M0、M1、M2、M3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M1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与M2 之差是准货币。
中美两国的区别: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
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
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
公基:货币之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一、货币之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知识点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狭义的货币,即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指在狭义货币M1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分为三个层次:
M2是指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是指M2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债券。
M4是指M3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
二、货币之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练习题
按我国现行规定,货币定义为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其中,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分别是指()。
A.M0;M1
B.M1;M2
C.M2;M3
D.M1;M3
【中公解析】B。
广义货币
目录
编辑本段什么是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Broad money:the amount of money in a country's economy, measured by counting money kept by banks and people)
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不同国家其统计口径及表示方法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美国的经济统计中,常常以M3表示广义货币;而在英国,则以M4表示。
编辑本段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
所谓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那些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通货(M0)=银行体系外的纸币或铸币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编辑本段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
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扩展阅读:
1
金融理论与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