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 格式:pptx
- 大小:320.13 KB
- 文档页数:5
第2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的知识系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却未曾探索,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探索。
首先,教材安排了从不同角度将多边形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对多边形有所了解。
其次,教材重点安排了关于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学习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按不同的方法给三角形分类,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它们的特征。
再次,教材通过有趣的动态情境,引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究,并通过动手试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也通过动手试验探究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最后,通过让学生对四边形进行分类,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对于以上四部分内容,教材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1.经历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情况,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3.体会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图形分类活动中的意义,感受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性质中的作用。
在分析、整理、测量、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积极思考,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1.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主动有效地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元是1元1角1分,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1元。
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元。
1分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米。
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米。
练题。
一、填空题。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0.1,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其中的6份是0.6,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6.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8份是0.08,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08.其中的25份是0.25,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25.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6份是0.016,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016.其中的500份是0.5,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5.4)0.1+0.2+0.3=0.6,0.2+0.1+0.3=0.6,0.3+0.2+0.1=0.6,0.3+0.1+0.2=0.6.二、先说一说下面每个数中的“3”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连一连。
3元表示3元钱,3角表示3角钱,3分表示3分钱,3米表示3米长,3分米表示3分米长,3厘米表示3厘米长。
小数的意义(二)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
高级单位变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练题。
一、填空题。
23厘米=0.23米,2米5厘米=2.05米,3分米=0.03米,6米6分米=6.06米,1千克600克=1.6千克,60克=0.06千克,5克=0.005千克,8角=0.8元,时=60分,时=3600秒,325米=0.325千米。
二、判断。
1.错误,元是整数单位,不能表示角或分。
2.正确,3米8分米=3.08米。
3.错误,3米2分米8厘米9毫米用小数表示是3.289米。
4.错误,25分是1/4小时。
小数的意义(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图形的分类
二、三角形的分类
三、三角形边的关系:
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判断组成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范围:第三边必须大于这两条边的差,小于这两条边的和。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每条边形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五:认识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3.每种图形的特征:
4.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总复习-第二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空间。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改写和求近似数。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算定律。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认识、计算;空间位置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教具展示数学知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讲解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空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演示:通过实物或教具演示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演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算定律;演示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第二单元的练习题。
2. 预习第三单元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第二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盘点知识点1: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圆(由曲线围成) 平面图形 三角形(3条边) 三角形、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由线段围成) 四边形(4条边) 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点2:三角形的认识1、 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分类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边分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边关系① 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②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已知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的长度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小于两边只差。
知识点3:四边形的认识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
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注意易错集合易错点1:四边形的概念典例 判断: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 ) 解析 误认为只要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忽略了四条线段需要首尾相连。
解答 ×✨针对练习1你能解释为什么吗?易错点2:三角形的分类典例 猜一猜被遮挡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解析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可以根据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来判断是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来的角是锐角时,则无法直接断定是什么三角形。
解答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点拨 由四条线段首位顺次连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
⭐点拨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针对练习2将下面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填写序号)锐角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 );钝角三角形有( ); 等腰三角形有( );等边三角形( )。
易错点3: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 典例 求出图中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分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分类。
2. 自主探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小组交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要点】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4、小数的读写法。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7、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测量活动(小数的单位换算)1、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2、会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购物小票-----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量体重----小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1、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相同)。
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加上“0”,帮助计算。
3、整数减去小数,可以在整数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认识图形【知识框架】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4、图案欣赏【知识要点】图形分类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进率:①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④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
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④生活中常用的单位: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②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
再按照题目的要求按顺序排列。
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1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①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要点】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4、小数的读写法。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7、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测量活动(小数的单位换算)1、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2、会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购物小票-----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量体重----小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1、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相同)。
2、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加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减去小数,可以在整数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帮助计算。
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认识图形【知识框架】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4、图案欣赏【知识要点】图形分类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例: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写成0.1,其中的的6份是610也可以写成0.6,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也可以写成0.01,其中的的6份是6100也可以写成0.06,其中的23份是23100也可以写成0.2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 1000也可以写成0.001,其中的的6份是61000也可以写成0.006,其中的23份是231000,也可以写成0.023,其中的236份是2361000,也可以写成0.236。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例:2.3是一位小数,2.30是两位小数,2.300是三位小数。
例: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一位小数是2.8,有19个两位小数,有199个三位小数,有无数个小数。
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例:由4个百,5个一,6个十分之一,9个万分之一组成的数是405.6009读作:四百零五点六零零九5、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①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