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吴志清》第十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531.00 KB
- 文档页数:16
1. 考试科目:经济学基础2. 参考书:《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 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稀缺性与经济学重点掌握:稀缺性引发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经济体制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重点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关系第三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第二章价格理论第一节:需求与需求曲线重点掌握:与需求有关的概念,需求定律第二节:供给与供给曲线重点掌握:与供给有关的概念,供给定律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第四节:弹性理论重点掌握:弹性的含义及分类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重点掌握: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二节:序数效用论重点掌握: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重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及政府政策第四章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与生产目的重点掌握:生产要素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重点掌握: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重点掌握:长期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第四节:规模收益重点掌握:规模收益原理第五章成本理论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重点掌握:成本的种类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和短期生产函数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重点掌握:长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曲线第六章市场理论第一节:市场的类型重点掌握:市场结构的类型及其特征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三节:垄断市场重点掌握: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重点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重点掌握:寡头垄断厂商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第七章分配理论第一节:收入分配概述重点掌握:收入分配的含义第二节:工资、利息和地租重点掌握:工作、利息和地租的决定第三节:平等与效率重点掌握: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平等与效率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重点掌握:垄断效率及政府政策第二节:公共物品重点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及最优供给量第三节:外部经济影响重点掌握:外部经济影响及政府政策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与核算重点掌握:各种宏观经济总量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重点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三节:投资函数重点掌握:投资及投资函数第四节: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重点掌握:不同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乘数原理重点掌握:乘数原理及种类第六节:产品市场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第十章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第一节:利息率的决定重点掌握:利息率的决定,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重点掌握: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第三节: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掌握:IS-LM模型及变动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影响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影响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根源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第三节:充分就业与传统就业理论重点掌握:失业与充分就业第四节: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重点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第十二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第二节:两个经济增长模型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第三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述重点掌握:经济周期的阶段、类型和理论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重点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第二节:宏观财政政策重点掌握:宏观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第三节:宏观货币政策重点掌握:货币政策及其手段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重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十四章国际经济第一节:国际贸易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及发展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重点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及作用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重点掌握:国际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第四节:国际收支重点掌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4. 试卷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满分100分,其中名词解释占15分,填空15分,选择题占20分,简答题占50分。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生产资料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③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
他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010404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英文名称:Basic of economic学分:3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系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非经济专业及管理学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
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问题的科学。
而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国民收入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能主动地将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经济学基础与高等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五、教材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刘源海,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梁小民,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
《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宏、微观经济学》,周军,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经济学原理》,刘树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阐述经济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力求反映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最新进展,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的个人管理技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2、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80%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第一章导论(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定义、微观经济学定义;实证与规范研究方法的定义、区别。
经济学基础(第2版)第1章导论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1.1 经济学的产生1.1.2 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1.1.3 经济学的概念1.1.4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经济学中的几个基础概念1.2.1 经济变量1.2.2 效用1.2.3 机会成本1.2.4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1.3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1.3.1 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1.3.2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1.4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1.4.1 实证与规范1.4.2 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1.4.3 边际分析1.4.4 最优化方法1.5 案例分析1.6 本章小结本章练习第2章市场供求分析2.1 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2.2 需求与需求弹性2.2.1 需求2.2.2 需求定理2.2.3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2.4 需求弹性2.3 供给与供给弹性2.3.1 供给2.3.2 供给定理2.3.3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2.3.4 供给弹性2.4 供求均衡2.4.1 供求均衡2.4.2 供求分析的应用2.5 案例分析2.6 本章小结本章练习第3章消费者行为分析3.1 效用论概述3.1.1 欲望、效用与偏好3.1.2 基数效用论3.2 边际效用分析与无差异曲线分析3.2.1 边际效用分析3.2.2 无差异曲线分析3.3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3.3.1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3.3.2 正常商品、劣等商品与吉芬商品3.3.3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系数3.3.4 消费政策3.4 案例分析3.5 本章小结本章练习第4章生产者行为分析4.1 生产和生产函数4.1.1 生产和生产函数4.1.2 生产函数4.1.3 常见的生产函数……第5章成本分析第6章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第7章要素配置与市场均衡第8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9章国民收入体系第10章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教案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考核方法:1、《经济学基础》于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对理论认识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安春梅等:《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目: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2.《微观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3.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第一篇微观经济学教学目的:本篇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用此来分析具体经济现象,在初级经济学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了解模型基本假设或条件与现实的关系,掌握数理分析方法。
《经济学基础》教学⼤纲.docx⼤纲编号:07092320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纲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课程学分: 2课程学时:34执笔⼈:唐雪莲审订⼈:王瑞修订⽇期:2007年1⽉⼀、课程简介:《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价格弹性、国内⽣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职物流专业学⽣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任务:1、使学⽣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法。
2、使学⽣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些基本分析⽅法和⼯具。
3、使学⽣熟练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运⽤经济基础知识,进⾏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学⽣的⽤经济学思考问题的⽅式⽅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个学期完成,每周2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本课程采⽤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式。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题,10分/题)⼋、建议教材《西⽅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