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教育工作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0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重视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更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而“两基”教育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是,要想在“两基”教育基础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一、巩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均衡的基础,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步。
要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就要加强学校和政府的管理,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基本普及。
此外,还要关注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推动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帮扶,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二、提高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要想提高教育公平,需要破除区域和学生之间的教育荒漠现象,建立全面、公正的教育体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
这需要建立起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从教育资源投入、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资力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教育的中心,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保证教育质量。
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还需要关注师资队伍的结构离不平衡现象,加强师资队伍结构的均衡发展,打破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化现象。
四、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拓宽教育资源的渠道,提高教育的个性化和适应性。
要想推进教育创新,需要加强教育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生态,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着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品质。
总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县“两基”巩固提高情况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你们舟车劳顿,不辞辛苦,莅临我县复查验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云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9万人民,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20xx年1月,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全面启动。
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牌子不丢、旗子不倒、亮点更亮、特色更特"的目标要求,按照"班子不散,政策不变,措施不减,力度不软,巩固有特色"的工作思路,遵循"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着眼发展,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出台保障措施,落实目标责任,猛攻薄弱环节, 扎实推进了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三年来,"两基"成果得到了巩固,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现将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县情及教育事业发展基本状况我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县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 65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62万,其中农业人口113.45万;20xx年国民生产总值4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9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23元,是比较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财政穷县。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01所,其中初中32所,小学563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5所。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职工7231人,在校初中生62154人,小学生140611人。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进行了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2011年樟市镇“两基”工作总结一、基本概况樟市镇位于曲江区西南面,全镇有5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
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
截止2010年12月,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90%,一至六年级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七至九年级阶段毛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青壮年文盲率1.1%。
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二、主要工作和体会(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历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计划,分期分步组织落实。
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镇党委、政府研究“普九”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普九”攻坚的具体工作。
在职责清、任务明的前提下,我镇根据省、市、区“两基”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全镇的实际,制定了《樟市镇“两基”工作意见》等文件,明确了镇政府与各村委会、学校的“两基”工作双向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采取措施、控辍保学针对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镇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每学年学生开学之前,对全镇各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
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
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坚决不分配救济物资。
许多村制定《村规民约》,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
四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助学捐款,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和扶持贫困学生,同时结合区委“结对帮扶”活动,全镇干部职工、两委干部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
五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普九”工作。
省恤孤协会、市文广新局、团区委和区妇联等部门多种形式对我镇学生进行帮扶和救助贫困学生,为我镇在校学生控辍保学、巩固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同德县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自2003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对“两基”工作总体部署,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紧紧围绕“两基”工作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狠抓教育项目建设,健全中小学管理制度,推进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培训,认真组织教研督导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4所。
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10157名,其中小学生7218名(不含在外就读的309名小学生),初中生2939名(不含县外就读的383名初中生)。
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935名,其中专任教师674名(含特岗教师168名),工勤人员261名(含临时聘用工230名)。
二、主要做法(一)发挥职能,全力推进“两基”工作进展。
为扎实抓好“两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两基”工作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抱定“两基目标一定要实现,而且一定能实现”的信心,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在实施“两基”攻坚过程中,利用中小学寒暑假,抽调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协调配合各乡镇“两基”专干对全县“两基”情况进行普查,准确掌握“两基”相关数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制定配套政策提供了可信的资料,确定“两基”各个阶段目标任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保证了“两基”工作的连续性。
特别是2009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后,按照县政府下发《同德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并对照国家重点检查的7项内容及指标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查漏补缺时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确保在整改查摆出的问题时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关于“两基”达标后巩固、提高工作的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全校1009名师生欢迎您们来内官营中心小学检查指导“两基”工作。
一、基本情况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创办于1913年,位于甘肃省定临公路23公里处的内官营镇中心,是安定区农村规模最大的一所集教学与实验为一体的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14922平方米,建筑面积4114平方米,校园内松柏吐翠,鲜花溢香,环境幽雅。
全校教职工4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学生964人,设24个教学班,各类实验器材1114件,藏书15008册。
二、“两基”工作取得的成绩(一)全面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切实提高了人口素质。
1、初等义务教育:2004年内官营镇内官村小学适龄儿童628人,已入学628人,入学率100%;其中适龄女童278人,已入学278人,入学率100%;上学年初在校学生698人,学年末在校698人,巩固率为100%;15周岁人口数180人,完成初等义务教育的180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学年初小学毕业班学生数139人,实际毕业生数139人,毕业率100%,升入初中166人,升学率100%。
(二)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
1、学校占地面积1492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14平方米,人均4平方米;课桌凳482双人套,配齐率为100% 。
2、学校近几年累计投入2万元建设花园式学校,学校从实际出发,在美化上晋升档次,绿化、地面硬化220平方米,跨入花园式学校行列,成为方圆几十里的一个风景亮点。
3、学校多方筹资购买了价值14000多元的体育器材、音乐器材、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购买素质教育图书2009册,目前学校图书室有图书15008册,生均15.6册。
(三)多角度、多方位搭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19人,中专学历16人,学历合格率100%。
1、积极创造条件,先后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投入近1万元,带动全校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苏合乡初级中学“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共同不懈的努力,学校“两基”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验收标准。
现就我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苏合乡初级中学位于县城西北部,离县城公里的苏合乡苏合村,辖区服务范围内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万人。
学校创建于年,学校占总面积㎡,建筑面积㎡,生均㎡。
现有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女生人,校内外寄宿生人。
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本科人,大专人。
学校有计算机室个,电子备课室个,电子白板教室个,多媒体教室个,卫星接收站个。
配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各个,图书室个,藏书册,生均册。
年秋学校将宽带改接成光纤,为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年春季,学校为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入学难的问题,为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学校开办了学生食堂,聘请厨师人,设置餐厅个。
目前就餐学生人数多人,有力地保障了部分寄宿生的生活难的问题。
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以“树正气、育真人、创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以人为本、细化管理、求真务实、创先争优”和“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管理理念。
我们的:校训:做最好的我校风:至淳、敬业、和谐、创新学风:谦虚、刻苦、惜时、乐学教风:博学、求实、善教、求真;“教研兴校,科研兴教”是我校教师的信念。
为了适应和紧跟教育的步伐,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借鉴学习名校的办学经验,以“巧教乐学、提高高效课堂教学”为主旋律,学校创出了自己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成绩逐年上升,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肯定。
尤其近两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在全县初中毕业会考中成绩居全县前列。
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音河镇人民政府镇长姜志成二○○三年九月音河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直扎实有序地进行。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现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概况音河镇位于甘南县城东部十公里处,幅员面积26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
全镇人口1460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33人。
全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小学9所,在校生743人,中学1所,在校生732人,有小学教师70人,中学教师6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两基”巩固提高主要指标达成情况1、普及程度(1)2002—2003学年度全镇共有适龄儿童819人,全部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384人,全部按时入学,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为728人,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在校生819人,学生巩固率为100%;初中在校生731人,辍学13人,辍学率1.78%。
(3)全镇15周岁人口151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116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1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5%。
2、教师队伍(1)全镇共有小学教师73人,学历全部达标。
初中教师63人,专任教师全部学历达标。
(2)全镇小学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的30人,中级以上的占41.1%。
中学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7人,中级以上占30.2%。
(3)全镇中小学校长13人,均参加了岗位职务培训,并取得了《岗位职务培训合格证》。
(4)全镇所属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足额兑现,没有拖欠现象。
3、办学条件(1)全镇有省标准化小学2所,市“双全”学校5所,市合格小学3所,基本合格小学4所,规范化程度为100%,全镇合格初中1所,规范化程度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校舍面积为7875平方米,生均占校舍面积为9.6平方米。
金府发[2008]15号金孔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镇级有关部门、各学校:根据盐亭县教体局《盐亭县“两基”迎国检材料准备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议精神。
为圆满完成迎“两检”工作任务,根据省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具体要求。
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我镇“两基”水平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和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推进我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一)普及程度要求入学率:2008年适龄儿童人口2086人,要求入学2086人,达到入学率100%。
辍学率:2008年在校小学学生914人,初中620人,力求达到辍学率0%;完成率:15周岁人口,2008年15周岁人口221人,要求完毕业率:全镇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及课时,取消了留级制度。
毕业率: 2008年小学分别为100%、,初中分别为99.8%、扫盲程度1、2008年全镇青壮年总数为5000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 4970人,脱盲人数为13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
2、全镇辖2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都应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覆盖面达100%。
(二)师资水平小学专任教师,2008年小学专任教师达任职要求比例为100%, 2008年初中专任教师51人,达任职要求的比例为100%。
具有合格学历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小学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00%。
初中达到97%。
(三)办学条件小学校舍总面积12805平方米,生均校舍11.73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4490平方米,生均面积6.91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达标率均为100%,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100%,初中达标率100%。
学校生均图书:小学19936册力求达标率为100%。
常州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常州市2002—2003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常州市200x—200x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常州市现辖二市五区(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天宁区和钟楼区),4375平方公里,343万人。
根据苏教督团(200x)2号文件要求,九月底辖内各市(区)都把填写好的《江苏省“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上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十月份市教育督导团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对天宁区、钟楼区进行了“两基”年审的市级抽查。
根据苏教督团(200x)11号文件要求,各辖市、区又补报了年审自查报告;十一月份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对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抽查、核验、调研。
现报告如下: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x年1月最后一批4个乡镇通过验收,常州市79个乡镇全部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并且有66个乡镇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称号。
平均每个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工程投入资金2000万元。
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的教育装备条件全部达到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学校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师资队伍的学历、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学校管理得到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保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保证和充分的体现。
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农村三教同步协调发展,四中心办学条件优越,80%的孩子进入乡镇中心小学学习,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农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8%,高中教育普及率95.37%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经费是决定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工作要求,我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自查总结,以期借此机会对工作进行巩固和提高。
以下是我自查报告的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1. 工作目标达成情况: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评估实际完成情况,确保目标的实现程度。
2. 工作时间安排:分析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查看工作时间是否合理安排,是否存在时间浪费或任务紧迫的情况。
二、工作流程和方法:1. 工作时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回顾自己在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技术,评估是否使用了最适合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工作。
2. 与同事的协作情况:评估与同事之间的协作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沟通问题或合作不畅的情况。
三、工作质量和效率:1. 工作质量:回顾工作过程中的细节,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查找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2. 工作效率:评估工作效率的因素,包括时间利用、任务分配、工作方法等,提出改进建议来提高工作效率。
四、自我学习和进修:1. 学习内容和效果:回顾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评估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程度。
2. 学习方法和计划:检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提出改进建议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五、个人发展规划:1. 职业发展规划: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看是否与当前的工作情况相匹配,提出调整和改进建议。
2. 自我提升计划:提出自己在技术、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自我提升计划,以期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将根据自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感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我将全力以赴,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
****镇教育工作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镇地处紧邻县城的渠江东岸,南前公路穿镇而过,曾有广安东大门的美称,全镇所辖23个自然村,其中多数地处深丘地带,自然环境较差。
全镇有总人口2.3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15万人。
辖区内设初中部和小学部,共建校七所,教职工共有1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
中、小学在校学生为2327人,其中初中生932人。
九七年末,经检查验收,我镇“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均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标准。
在已过的十一年里,为了使“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地方党镇领导和学校一班人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按照上级的要求布臵、精诚团结,努力工作,想办法,添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集中体现在:全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量的飞跃。
目前,全镇已形成了良好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大量资金投入加快了全镇校舍建设的步伐。
2005年前消除了D级危房,实验教学,远程教育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得到更新完善,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使全镇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初中、小学均居全镇农村同类学校的前列。
而最能体现“两基”的绩效的“五率”年年达标。
青壮年文盲下降到零,完全进入继续提高阶段的学习。
不容争辩的事实说明良好的教育体制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繁荣地方经济,惠及护安人民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全镇“两基”巩固提高正以良性势态向前发展,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绩,十一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九七年“两基”检查验收合格后,护安镇党政及学校主要领导几易其人,但他们自始至终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已任,把该项工作作为常规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十一年来,以党委书记、镇长、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副镇长,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人组成的“两基”巩固提高领导小组善始善终,从不散架子。
这个机构从设立到现在,都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正是这个长效机制的建立,在不阶段确立不同的工作目标,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解决好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使每个小目标服从于百年树人这个大目标。
领导成员深知,充分发挥干部群众力量,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才是最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历年来,他们坚持加强教育,恰当引导,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使全镇上下形成强大的合力,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具体工作一一落实在实处,取得显著的成效。
正是这种保障机制,使我镇这项立足高远,着眼现实的宏伟工程才得以顺利实施,真正形成“两基”工作硬件建设过硬,软件建设不软的良好态势。
正是这种保障机制,使全镇的每个民众都能把提高“两基”质量当成自己分内的事,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面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使我们先后顺畅地完成了护安初中部、明天、双石、老坡、洞岩等学校的拆迁、征地、施工建设等工作。
各校的校产也得到较好的保护。
正是这种保障机制,使广大教职工不断更新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参与教育、教研、教学的改革,育人质量不断提高,为保证“五率”连年达标创造了条件。
二、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九七年,我镇在“两基”检验过程中,在硬件建设上,以所辖学校基本排除危房,在校学生的有木质课桌凳为基本条件,勉强达到标准。
这样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起点是低下的,学校除原中心校是新建设标准教室外,11所村小的近千名学生仍在采光、透气条件均差的民房或古庙里学习,坐的是破损严重的旧桌凳,这样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硬件建设的滞后与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要求均是不相适应的。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硬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没有充裕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就只能是望梅止渴的空活,我们正视镇财政困难,经费紧缺的现实,形成再差也不能苦了教育的共识。
十一年来,历届领导都遵循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把多方筹集教育资金摆在第一要务。
十一年来我们采用了依靠上级拨一些,政府向银行贷一些,社会团体或个人赞助些,教育附加集攒些,学校自筹些多种集资渠道,总共集资近千万余元。
我们深知这些经费的来之不易,它既饱含上级机关对护安教育的关爱,也凝聚着地方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
只有在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把这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护安镇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才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人民。
我们首先做的是,摸清全镇生源情况,重新布局校点,撤销了效益不明显的鸣钟、护坝、园门、唬啸、寨子、鹅凤、窑湾、大地等校点,先后把护安初中、明天小学(原桂花初小)、双石初小、老坡初小、洞岩初小、渠江初小等校点作为拆迁重建,择址新建,重新修缮的重点,具体实施情况是:九六至九八年,征地38亩新建了护安初中,共建教学校一幢,宿舍二幢,学生食堂等,建筑面积共6831m2,总投资共四百一十余万元。
2001-20002年,拆迁异地重建明天小学,征地7亩,共建教学一幢,建筑面积860m2,附属设施136m2,总投资67万余元。
2003年,异地重建双石村小、征地5亩多,共建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680m2,总投资25.9万元。
同年,异地重建老坡初小,征地5亩,新建教学楼680m2,总投资26万元。
2005年,就地拆除重建洞岩初小,建筑面积382m2,总投资13.2万元。
不容忽视的是近十一年来,广大教职工体谅政府困难,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自筹经费约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和更新教学设施,主要用于:1、修建中、小学围墙、保坎、运动场所。
2、购臵、更新中、小学远程教育设施。
3、绿化、美化、硬化校园。
4、购臵幼儿玩具。
5、添臵中、小学标准单、双人桌凳。
6、修缮村小。
十一年的艰苦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收获,全镇的教学条件产生了质的变化,走进一所所靓丽的花园似的学校,在宽敞明亮的学校里学习和工作,师生感到赏目,宜人的育人环境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促进“两基”巩固提高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想办法,添措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确保“五率”达标,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关键工作之一,而搞好学校工作又是关键的关键,为了全镇适龄儿童和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们一直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作为这些学校工作的轴心,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着力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工作的联系,有的放矢地加强学校工作的指导,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历届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定期到学校视察,督导学校工作,把上级领导的要求,社区民众的反映及时转告给学校,对学校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使学校工作自始至终把重点摆在做好宏观规划和强化微观过程管理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为了提高“双基”质量,凡事关政府行为的,我们从不推诿缺责,如学校新建的征地,贷款,宣传《义务教育法》,利用广播、大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流失生、贫困生入学,帮扶在校贫困生等。
这些客观上对“五率”达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此为目的,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1、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合理配制人才资源,逐步向按需设岗推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水平。
学校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每个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终生学习,采取离职和在职的方法,让每个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或自培。
到目前,中学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本科21人,专科52人,学历合格率达97.3%;小学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大专及以上19人,中师25人,合格率达100%,原有中小学教师及新补充的教师均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学历标准。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提高学校严格坚持政治学制度。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有效办法,对身边的人和发生事开展有益的讨论,强化职业道德,严肃职业纪律,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研、教学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使绝大多数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入教好书,育好人的具体工作中。
优化的教师队伍无疑会产生强大的合力,推动各方面的工作顺利进行。
(三)坚持德育首位,致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事关国家民族的兴衰,是下一代能否成器成才的关键。
这些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1、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大队、班主任齐抓共管,做到教书先育人。
2、学校与地方党政密切配合,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消除影响学生成器成才的隐患;实行定期家访或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长效机制。
3、坚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和实施,致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觉规范言行,抵制歪风邪气的自觉性,把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当好学生,长大当好公民作为成长目标。
4、开展创讲文明,讲卫生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守纪律、讲文明,爱劳动,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5、开展文艺表演、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故事会安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四)确定目标,落实人员,明确职责,按要求完善“两基”资料。
这些都是节假日或课余时间,不少教师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完成的。
他们分别类收集情况,登好记,造好册,归好档,随时备用,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五)加强过程管理,千方百计提高育人质量。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所学校,无不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当成学校的轴心工作,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全镇的学龄儿童和少年儿童才可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只要教学质量提高了,“普九”、“五率”达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为了促其实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镇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政治氛围,学校坚持抓班子,促建设,推行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提高学校工作的凝聚力的向心力,学校工作目标确立后,领导班子成员在起好表率,上好一门主课的同时,坚持深入校点、班级抓好教育、教研、教学工作,在检查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批评建议,把“六认真”工作一一落实到实处。
学校坚持抓教改,要求每个教师在改革陈腐的教法,校正学生学法上下功夫,针对学生实际,抓好两头,猛促中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获得省级“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级“德育工作示范单位”、“民主管理学校合格单位”、“先进职工之家”、“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区级“文明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督导评估先进集体”、“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绿化达标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