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18狼和鹿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狼和鹿9篇狼和鹿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通过鹿群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的对比,弄清狼和鹿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指板书:狼和鹿),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两句话,谁来读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毁灭自己的“祸首”。
1、指名读。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相机板书:功臣祸首3、到底谁是“祸首”?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再次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
二、品读感悟,恨狼之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课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图片3、眼前的这幅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这片森林吗?4、小动物们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的怎么样?5、狼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动物?6、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贪婪而凶残的狼正在对鹿下毒手。
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过渡:真是太残忍了。
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些什么呢?当地居民又是怎么做的?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2、师引读:同学们,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他们组成了……大森林的宁静。
)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在青烟袅袅的……倒在血泊中。
)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凯巴伯森林的枪声……杀掉六千多只。
)3、这段话中列了哪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4、齐读数据。
5、小结:是啊,有组织,速度快,时间长,杀的数量之多,简直就可以称之为——(斩尽杀绝)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居民对鹿的爱之深,对狼的恨之切给读出来吧。
18 狼和鹿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3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道理。
感知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18课《狼和鹿》,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问:在你的印象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来说,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课文说的也是狼吃了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读生字情况2、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那些不理解的地方?三、精读感悟课文交流问题,抓住“为什么把狼称为功臣?”(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写狼是功臣的原因的句子。
a) 指读画出的句子。
想一想狼是那几方面的功臣?b) 狼是森林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
课文中哪些地方说鹿群发展得太快?哪些句段写了森林被糟蹋得这么惨?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从“鹿的王国”“很快”“十万只”等词语看出鹿发展得太快、数量多。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从“一切”“饥饿”“吃光”等词语中看出鹿太饿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从“着了火”“消退”“枯黄在蔓延”等看出森林很惨。
想象这时候的森林有多惨。
指导读。
c) 狼是鹿群的功臣。
狼不但是森林的功臣,还是鹿群的功臣。
(指生读原因)鹿不仅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有更大的灾难降临了,认真读读相关的句段。
画出哪些词句可看出传染病的可怕。
(生交流)d)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记住“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个道理。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有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看到被糟蹋得如此惨的森林,政府决定让这个森林焕然一新,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那美丽的森林,你准备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种花草、放上鹿、狼等动物)面对如此美丽的森林,齐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三年级语文老师教学《狼和鹿》时要注意让学生懂得遵守自然事物之间内在的规律,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分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1、板书课题“狼和鹿”,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2、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狼鹿共处,鹿常受到狼的威胁。
(2)当地居民捕杀狼,25年中,共杀掉鹿的天敌6000多只。
(3)灾难降临,森林闹起饥荒,鹿的总数由10万只减少到8000只。
(4)人们总结了教训:不该大量捕杀狼。
2、学习生字新词。
(1)用“-------”标出要求学会的生字词,用“——”标出要求会人的生字词。
(2)认读所有的生字词。
a、联系上下文,自学理解词语。
b、讨论:怎么样抓住字的关键部件记字型?c、检查词义理解情况。
二、作业设计1、生字描红。
2、组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_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三年级语文老师教学《狼和鹿》时要注意让学生懂得遵守自然事物之间内在的规律,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分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1、板书课题“狼和鹿”,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2、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狼鹿共处,鹿常受到狼的威胁。
(2)当地居民捕杀狼,25年中,共杀掉鹿的天敌6000多只。
(3)灾难降临,森林闹起饥荒,鹿的总数由10万只减少到8000只。
(4)人们总结了教训:不该大量捕杀狼。
2、学习生字新词。
(1)用“-------”标出要求学会的生字词,用“——”标出要求会人的生字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课文原文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课文内容《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由《你必须把这条小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和大自然的,每课侧重点不同。
《你必须把这条小鱼放掉!》告诉人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放飞蜻蜓》激发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狼和鹿》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认为贪婪而凶残的狼威胁着美丽而活泼的鹿的生命,为了保护鹿群,在25年内,捕杀了6000多只狼与其它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群繁殖过多超过十万只,造成森林饥荒,疾病流行,鹿大量病死,两年内死去六万只,到1942年只剩下八千只病鹿,而且森林也被严重破坏了。
18、狼和鹿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课前准备: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科学课学过的相关知识,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找一些事例。
第一教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师:你们认识狼和鹿吗?你们更喜欢哪种动物?1、文章中狼和鹿是什么关系?如果消灭了人人讨厌的狼后会怎么样呢?2、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语句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句子,选择读音(1)鹿群时刻要提()防狼的暗算。
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2)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出示生字词葱绿捕杀下毒手繁殖枯黄灾难妖魔威胁传染悲惨特意消退居然贪婪狩猎青烟袅袅哀嚎蔓延毁灭(1)各种方法练读正音(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下毒手”、“繁殖”等词语的意思。
(或由学生质疑后再集体交流)(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4)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
)✍四、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写了什么?2、你能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吗?(学生边读边画)树挨挨挤挤森林小鸟枝头歌唱鹿林间嬉戏狼下毒手暗算(教师可画好样子,学生图色)3、学生作品展示,你为什么这样画?4、练读,展现森林的美好。
师:后来,凯巴伯森林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六、课后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课文,抄写课文生字词第二教时✍一、复习旧知1、出示生字词葱绿枝头生机勃勃歌唱枯黄林间生儿育女嬉戏森林青烟袅袅暗算(1)轻声读词语。
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18狼和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阅读课文,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德育目标)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狼少了,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
教学难点:由狼和鹿之间的联系知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环保的重要性。
三。
教三、教学评价设计:
初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学习生字。
流利的读书情况。
在精读感悟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以感情的朗读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具准备:森林挂图、狼和鹿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凶残、凶恶、贪婪)鹿又是什么样的?
(美丽、活泼、善良)
2、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
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①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②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
己的“祸首”。
“祸首”是什么意思?
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就让我们一起到
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出示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经过25年后,凯
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
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二>.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
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2、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
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3、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什么?
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
么?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5、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6、鹿是一起倒下去的吗?一只一只,用了25年。
谁能再读读这段话,把刚才的悲惨
的、凄惨的、血腥的场面读出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要读好。
(二)鹿的变化
1、狼被杀掉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了呢?正如当地
居民所想的一样,这一片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自由王国)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
(自由世界、自由天堂)出示句子
2、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
困了可以……
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
想象一
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还
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出示图片)
5、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几年过去了,结果又怎么
样呢?(出示:可是,……八千只病鹿。
)
6、默读。
讨论:鹿为什么相继死去?
①饿死。
(哪些句子说明它们没有吃?不是有一片森林吗?怎么被饿死?鹿太多了,
它们吃了灌木就吃(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树皮)
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凯巴伯森林,森林
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师出示句子:“整个森林……蔓延”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反义
词,哪一组?(消退、蔓延)绿色是一点点消退的,还是突然消退的。
师引读:一
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
多么凄凉的景象啊!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
②病死。
(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7、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
此时,如果让你
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8、多么悲凉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指导朗读。
)
四、对照感悟
1、在这份悲凉中,鹿怎能不回忆起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出示并齐读第一自
然段。
)
2、男女生分别读昔日的凯巴伯森林与今天的凯巴伯森林。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机和它的灾难、悲惨,面对着现在狼被除,鹿也惨败,森林也枯黄的景象,当地居民又会说什么呢?
3、为什么狼反而成为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为什么鹿又成为了破坏森林和毁灭
自己的“祸首”?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4、同学们,鹿想当这个“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
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
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
5、同学们,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面对惨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6、同学们,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
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7、“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
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过渡:尽管人们如此不断地大声疾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两则事例,然后谈谈感想。
五、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视情况)
六、板书设计:
狼和鹿保持生态平衡
七、预习单:
1、会认:贪毒约提嚎泊殖灌蔓妖胁毁祸
2、会写、凯巴伯葱绿生机勃勃活泼嬉戏贪婪凶残提防狩猎
捕杀哀嚎血泊繁殖青烟袅袅饥荒灌木消退蔓延降临游荡糟蹋传染病祸首毁灭妖魔毒手
3、多音字:提泊
4、想一想,会做:
(1)、读1-----3段,如果让你为这三段各配上一幅画,每幅画上有什么?
(2)、小组讨论:
(一)、一百多年前,森林里德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二)、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三)、结果,森林会变成什么样子?
5、“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鹿的王国”是什么意思?
6、读第四段,思考课后第四题: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和鹿的“功臣”?
(2)、鹿怎么成了“祸首”呢?
(3)、两处引号是什么用法?
7、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狼和鹿》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
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
教学时,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
2.不足之处:教学中我重视了理解课文而忽略了字词的教学,应在书写方面强调教学.
设计人:赵云台儿庄区张山子镇谢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