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课件人肉搜索2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3
媒介传播视野下的“人肉搜索”现象摘要:在今天这个媒体和传播媒介告诉发展的新局面下,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传播载体出现,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得到传播,有的甚至会在媒体传播中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这是现代媒体的日新月异带来的进步,可是另一方面人们的隐私在新媒体时代,也受到了一定得威胁。
比如“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蹿红的网络现象,随着其对相关新闻事件的不断介入,以及所形成的相应社会舆论影响,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08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即称“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山。
我们只能说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
时代的产物,有时哦反映了媒体的需要。
关键词:新媒介传播人肉搜索相关制度新媒介视野下的今天随着网络传媒的日益发展,也反映了人们生活也在追求更多更好的资讯。
以便捷的方式,轻轻敲几下键盘,似乎整个世界都可以了如指掌,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网络时代”不如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网络的进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想当初那些研究出电脑的人,肯定也不会想象的到,到今天又有多少人,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上衍生了多少财富和智慧[1]!媒介作为传播的手段,在网络日益进步的今天,就尤为显得重要,因此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也有很多的“网络新生代”诞生了,“人肉搜索”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何为“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帮你发动天下所有会上网的高手,让他们免费来帮你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论坛,都可以带有人肉搜索引擎的性质和功能。
人肉搜索引擎是2006年以来由于各引擎的发达以及各类沸沸扬扬的事件而被提出的概念,影响较大的有:新浪爱问搜索、百度帖吧、百度知道、猫扑论坛、天涯论坛、腾讯搜搜等。
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侵犯了隐私权,但是如今还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法则法规来规范“人肉搜索”。
这也是由于它自身的利弊性限制的。
很多事件的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也引起了群众在道德领域的反感[2],但是也有一些案件也是在“人肉搜索”的帮助下水落石出了。
科技法案例1人肉搜索侵犯人权人肉搜索,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
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
人肉搜索典型案例:猥琐男、虐猫案、华南虎事件、魔兽铜须门、北京海艺侮辱老师案、雅阁女等等。
这些事件很多都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影响他们的生活。
从去年网络上发起的多次“人肉搜索”来看,其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人肉搜索”确实起到了快捷、便利和良好的积极作用,如四川地震灾区很多人利用网络找到亲友。
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通过人肉搜索当事人的身份、地址被曝光,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虽然网友事后也都意识到自己是在助纣为虐,成了帮凶,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但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人肉搜索”毕竟是这个虚拟世界里开展的一个民间的自发调查,没人监督,更没人审核,这使得“人肉搜索”很容易在网民的集体无意识下变成他人违法犯罪的工具。
1、侵犯个人隐私“人肉搜索”的对象几乎没有限制,物、事甚至人都可以成为搜索的“猎物”,但最具争议的还是对人的搜索。
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
“网络侦探”们在寻找事实真相的同时,往往也公开了当事人的照片、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更多个人隐私。
2、给被搜索人带来身心伤害奥运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珺,赛后透露了金牌背后的另一个梦想:寻找父亲。
网友展开“人肉搜索”,希望帮助文珺找到父亲,参加行动的网友已过万。
陆续知道这些事的郭文珺,有些哑口无言,因为这些天里她从没有找别人帮忙找父亲。
网友们空前高涨的热情和部分报道中有失偏颇的猜测和举动,令郭文珺感到不安,也让她认为自己伤害到了父亲。
论文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也诞生了一些新兴的问题,以人肉搜索为寄托,可以以小见大,分析出整个环境中的网络的作用,人肉搜索的影响也可以映射出整个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和产生的问题,也提醒我们需规范自身,提高道德。
因为人肉搜索对政治、经济、社会、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人肉搜索政治经济社会人道德伦理认同缺失法律正文: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媒体也快速发展。
传统的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杂志。
而新媒体则是以网络为主的新兴的媒体。
最常见的新媒体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等。
而网络又是这其中最为普遍的新媒体,人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信息包括搜索引擎等等。
而人肉搜索又是这其中派生出来的产物。
要研究人肉搜索的影响,不仅会运用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人肉搜索,它不应仅仅局限于辩证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更多的,应该运用一种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客观性的,在网络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能看到的也不仅仅只是文化这一种层面上的东西。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普遍都会运用网络来获取信息。
所以人肉搜索也是会被广泛运用的。
而在谈及人肉搜索的同时,我认为首先应看到它的基本属性,是网络引擎搜索上的一种,而这又属于的文化的范畴。
所以谈及其影响,我认为应该考虑到的是它对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因为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也是有一种辩证关系的。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并给与重大影响。
详细的说: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历来是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所以人肉搜索作为文化中的一种也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体来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所以人肉搜索具有的积极作用就有政治上反腐等等。
而同时畸形的、极端的文化,又会对我们的生活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会产生网络暴力等等。
中国人肉搜索美国杂志撰文指出,中国互联网上有一群“义务巡警”,他们经常发起“人肉搜索”活动,搜寻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行为不端的人。
《洛杉矶时报》还称,中国的“人肉搜索”让国际刑警组织黯然失色。
浙江要立法禁止“人肉搜索”?日前,浙江省人大正在审议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第39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络与信息系统擅自发布、传播、删除、修改信息权利人的相关信息。
这一消息似一枚重磅炸弹在互联网上引起轰动,尽管主管部门表示,上述条款主要是为保护当事人个人隐私,并非针对“人肉搜索”。
但坊间对此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甚至有外媒称,“人肉搜索”纯粹是中国制造,根本无法进行约束。
情况是不是这样呢?国外有没有“人肉”事件?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本报记者通过对驻京外媒记者的采访,希望能对“人肉搜索”的立法提供一些借鉴。
外媒如何看中国“人肉搜索”?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堪比国际刑警2001年“人肉搜索”第一次出现,之后从寻找“虐猫女”到搜索在新闻联播中说出“很黄很暴力”的13岁女孩,再到众多网友口中的“第三者”和“贪官”,“人肉搜索”在中国经历了大约十年的历程。
“人肉搜索”对现实强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网络发展的焦点,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泰晤士报》将其称作“数字时代中国的独特现象”,BBC在报道时直接将其翻译为“Human Flesh Search”,美国媒体还为其创造了一个专属名词“Chinese Style Internet Man Hunt”(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中国互联网上有一群“义务巡警”,他们经常发起“人肉搜索”活动,搜寻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行为不端的人。
《洛杉矶时报》还曾报道称,中国的“人肉搜索”让国际刑警组织黯然失色。
媒体称,“人肉搜索”在中国如同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网络对社会生活进行有力的道德规范、舆论监督,积极推进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又侵犯部分人的隐私、干涉别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引起网络暴力的蔓延。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
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
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
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
论坛——人肉搜索作者:来源:《视野》2008年第21期闪闪的红心 2008-9-10 12:42人肉搜索是违法的没有道德的,已经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扰!国家需要立法限制人肉搜索这种网络暴力行为!板砖也是砖 2008-9-10 22:31楼上,麻烦你不要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你满口道德仁义,你不搜难道就能证明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吗?奥拓慢 2008-9-12 07:12为了出名来网上显摆,就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栅栏圈住羊 2008-9-12 11:18有句话经典啊:你以为你是在网上遨游吗?其实你是在裸泳!外星人也骑自行车 2008-9-12 16:37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搜。
哪天满嘴跑火车得罪了众大侠,你就等着挨搜吧。
披着羊皮的狼 2008-9-13 14:58核武器是恐怖的东西,但可以想像没有核武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吗?老甜甜不赖你 2008-9-13 15:05那也不能随便公布人家家里的住址,亲友的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啊。
这不是侵犯别人隐私嘛!掌门人老张 2008-9-14 10:15你是不是怕被人搜啊?雷震子2008-9-14 20:36俺只知道,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不准说我帅 2008-9-15 15:30文攻武卫,网络文革。
随便混混 2008-9-16 11:47前半部分很好,后半部分就很糟了。
所以是:一分为二。
爱穿马甲有罪 2008-9-16 15:11同意楼上的,凡事都得讲究个度,过了就不好。
白吃小丸子 2008-9-18 20:43听起来很好玩啊,怎么人肉搜索?哪位大侠告诉我,详细点。
西门秀念大师兄 2008-9-18 23:16阿弥陀佛,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五行缺金 2008-9-19 12:10是得立法限制了。
有些人肉搜索初衷是好的,可慢慢走样了。
让当事人不堪承受,比如清洁工“红衣MM”就请求人们放过她。
还有前阵子的郭文□寻父事件,好心办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