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园特大桥连续梁预压荷载沉降观测3
- 格式:doc
- 大小:284.50 KB
- 文档页数:6
青荣城际铁路工程V标谭家泊特大桥(DK215+078.2~DK211+215.9)40+56+40m挂篮悬浇连续梁75#墩0号块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中交三航局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指挥部一项目部2012年11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支架预压过程中的详细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1)2.1支架预压荷载 (1)2.2加载方式 (1)2.3预压观测 (2)2.4预拱度设置 (4)3、预压成果分析 (4)3.1理论计算各项变形值 (4)3.2预压结果与理论计算各项变形值比较 (5)4、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5)1、工程概况由于0号块现浇梁结构施工时存在一个支架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以及地基沉降,因而对青荣城际铁路谭家泊特大桥DK215+119.05处挂篮悬浇连续梁75墩0号块支架进行预压,在预压过程中对支架与地基及时观测,以明确该支架系统的弹性变形量及塑性变形量,为支立模板设置施工预留拱度提供依据,确保连续梁成桥后线型满足规范要求。
中交三航局v标一项目部于2012年11月9日至2012年11月13日,对青荣城际铁路谭家泊特大桥DK215+119.05处挂篮悬浇连续梁75墩0号块支架进行预压2、支架预压过程中的详细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技术措施2.1支架预压荷载根据75墩0号块墩顶以外长度和梁高及截面形势对荷载进行计算得知该联梁共重232吨(墩顶以外部分),预压荷载按梁重232吨的1.2倍278吨进行预压。
由于梁体腹板存在变截面,预压应按照每米所需的预压重量进行预压。
2.2加载方式预压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用吊车吊装逐级加载。
预压重量按计算荷载的60%→100%→120%分三次逐级加载。
压载按照3层布设,先铺设第一层,然后到第二层,最后第三层。
2.3预压观测1)预压观测预压时设4个断面,底模每个断面上设置3个观测点,对应的基础设2个观测点,如下图所示。
从预压开始前对观测点进行跟踪观测,观测的方法:使用DSZ2光学水准仪测量,测加载前标高为△1,加载后标高为△2,卸载后标高为△3,加载完成后观测120h,累计下沉量均≤15mm,连续三天下沉量<2mm后,不再观测开始卸载。
DOI 编码:10.13646/ki.42-1395/u.2020_08_043节段梁预制台座荷载试验及沉降监测分析张麟1,杨康2,王伟2(1.浙江省舟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局,浙江舟山361000; 2.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合理设计台座并做好地基处理,确保制梁台座沉降在允许范围,是节段梁预制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节段梁预制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台座荷栽试验方案,沉降监测点合理布置及判定原则。
本文设计了两 次加载方案,第一次加栽试验目的为消除非弹性变形,监测数据为0.87m m ;第二次加栽试验匹配梁与现浇梁最大不均 匀沉降值为0.08_。
随机抽取10榀节段梁分析了混凝土浼筑前后最大沉降差为0.8_,远小于3_要求,满足预制 台座使用并保证了后续节段梁预制施工质量,希望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段梁;台座;荷栽试验;沉降监测中图分类号:U 65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 (2020) 08-0108-031工程概述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非通航孔桥节段梁主要分为北侧 6Z 5m 跨径、南侧625m 跨径及蟹浜湾大桥。
节段梁均采用 鶴度单箱单麵腹板断面型式,上下行彌布置,纖顶 块二次现绕和各麵棘用现绕外,其余节段全部采用预制 结构。
主梁中心梁高3.60m ,翼缘悬臂2.95m ,悬臂端厚度 20cm ,悬臂根部厚度50om ,全桥箱梁顶度均^7 28cm , 跨中箱梁截面腹娜45cm ,底板厚27on ,根部箱梁截面腹 板厚70cm ,底板厚60om 。
梁段长度一般为32m 或3_5m 。
台座作为梁场临建工程中最重要的分部工程之一,对后 续节段類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册台座形式, 做好地基处理,确保制梁台座沉降与变形在允许范围,是节 段梁阶前的重雞备工作[,]。
2荷载试验方案结合项目特点,选取62A n 跨预制台座中最重梁段进行 试验及过程沉降观测。
高速铁路达到的基本要求沉降观测基本要求一、沉降变形观测首次开展工作的时间性要求:1、桥梁: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将回填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隧道:从一段水准基点间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3、路基: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换填地段从换填底层开始进行)。
路基填筑完成后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4、涵洞:从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
二、沉降变形观测元件埋设的技术要求:1、桥涵:承台观测标:埋设Φ20mm钢筋,表面高出3mm,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墩身观测标:埋设Φ14mm不锈钢螺栓,表面露出20-30mm。
位于墩身两侧高出地面0.5-1m桥台观测标:原则应设置在台顶,测点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六个,位于两侧支点和跨中;连续梁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三跨以上连续梁布置相同。
涵洞观测标:测点设置于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移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埋设元件同承台观测标2、隧道: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处;明暗交界、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3、路基: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设于双线路基中心。
绵江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沉降观测方案(六公司)GL-2标之绵江特大桥由中铁大桥局六公司承接施工部分,有两处连续梁施工:分别为跨越绵江干流的40m+64m+40m孔跨连续梁和跨越绵江支流七堡河的32m+48m+32m孔跨连续梁。
六公司在两处连续梁施工中,对35#、36#及53#、54#连续梁主墩的沉降观测,制定如下具体方案:编制依据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及业主颁发的《绵江特大桥连续梁监控细则》。
1、在每处连续梁施工段均布设一对稳固的专用沉降观测基准点,
两点间距离小于400m,距桥址中线小于100m,材质为钢筋混
凝土包桩。
2、在每个主墩承台施工完成后,及时对角埋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3、当主墩墩身施工完成后,在每个主墩高出地面0.5m左右的位
置,对角埋设一对墩身沉降观测标,要求能够确保精度,观测
方便和利于测点保护。
4、沉降观测中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控制点与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保证各次观测均在同一路线。
(2)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二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首期观测值。
(3)墩台沉降观测的频次
5、根据规范做好测量成果的编制。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沉降测量及观测方案作者:孟琴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1期文/孟琴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江苏南京210015【摘要】本文所述崧泽高架路上部结构为现浇普通砼连续箱梁,箱梁采用搭设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现浇箱梁施工沉降观测的方案设计、测点布设、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支架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现浇箱梁提供了准确的拱度参数。
【关键词】现浇箱梁;支架;预压;预拱度一、工程概况崧泽高架路为虹桥枢纽配套路网一纵三横之中横,定位为虹桥枢纽主进场路,高架桥梁跨径布置(38.54+40+39)+(34.23+50+33.812)+(4×40)+5×(3×40)+(36+2×40+36)+(35.79+2×40+38.21)+2×(3×40)+(4×40)+(3×40+35.799),共分14联连续箱梁。
文主要介绍左幅第九联第1跨(PQH29#墩~PQH30#墩之间)的预压情况,本跨梁体全长40m,箱梁顶板宽24.7米,梁高2.3米。
底板宽9米。
二、沉降观测方案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组成一个附和水准网,水准网精度按三等网控制,且水准测量时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1、精度要求该沉降观测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水准点间距小于100m,观测时前后视距小于30m,前后视距差小于1.5m。
2、观测仪器的选择观测仪器:沉降观测使用光学水准仪LeicaNA2,该水准仪测量精度达±0.7mm/Km,水准尺用因瓦尺,要求测量人员能熟练掌握测量仪器,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水准基点的设置水准基点由测区原有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SZG5(5.275m)、SZG6(5.080m)组成,两点高程数据经多次联测检核,满足沉降观测基准点要求,由于PQH29至PQH30区域内无高水准点,为了测量支架沉降,按照三等观测要求在PQH29(12.956米)及PQH30(12.972米)墩身上各引一个点。
目录四、施工组织设计 (1)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第一节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主要管理目标 (2)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 (3)1.管理组织 (3)2.任务划分及劳力组织 (3)第三节施工总平面布置 (4)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6)第一节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6)1.施工方案 (6)第二节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6)1.桥涵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6)第三节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18)1. 桥涵加固施工 (18)第四节施工机械与试验检测设备配置 (29)第五节劳动力计划 (30)第三章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31)第一节工期保证体系 (31)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32)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3)第一节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3)第二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4)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7)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7)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8)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39)第一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39)第二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40)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1)第一节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 (41)第二节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 (41)第八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43)第一节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43)第二节事故应急预案 (43)第九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45)附件 (47)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 (47)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48)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 (49)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50)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51)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 (52)附表七临时用地计划表 (53)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 (54)四、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1.编制依据1.1福州橘园洲大桥下部结构加固工程A1标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控制方法摘要:本文探讨了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与控制方法,分析了当前问题与挑战,以及沉降观测技术和预压控制方法的现状。
文章强调了将沉降观测与预压控制相结合的优势,并提出了详细的整合方法步骤。
通过综合观测与控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支架的稳定性,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性,同时减少工程成本。
关键词: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作为桥梁和公路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预压沉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针对其背景、现有问题与挑战,以及沉降观测技术与预压控制方法,提出了综合的管理方法。
通过结合沉降观测和预压控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支架沉降的挑战,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性。
1、现有问题和挑战1.1目前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预压沉降面临的问题目前,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预压沉降问题存在一系列严重挑战。
首先,支架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特性、气温、施工工艺等。
这些因素的不稳定性和难以精确预测性导致了沉降问题的难以预测和控制。
其次,支架预压力的计算和施加通常基于经验公式,缺乏科学基础和准确的测量手段,因此容易引发预压不足或过度预压的问题。
此外,长时间的施工周期和外部因素的干扰也增加了沉降问题的复杂性。
最重要的是,当前方法中缺乏实时监测和反馈机制,使得在沉降出现后难以及时采取措施,增加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风险。
1.2现有方法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不足现有方法在应对高速公路现浇盖梁支架预压沉降问题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的经验公式和模型常常无法准确预测沉降量,因为它们未能充分考虑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这导致了预压力计算的不确定性,难以满足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其次,现有的预压控制方法通常是基于固定时间表的,忽略了外部环境和施工进度的变化,无法灵活应对实际情况。
此外,缺乏有效的沉降监测系统,使得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困难重重。
目录总则 (2)一、适用范围 (2)二、工作依据 (2)三、工程概况 (3)第一章组织管理 (4)工作程序 (4)第二章测量要求 (5)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6)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8)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9)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9)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11)第三章桥梁工程沉降观测专业要求 (12)(一)一般规定 (12)(二)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12)(三)梁体变形观测 (13)(五)观测水准路线 (14)(六)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5)(七)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16)(八)沉降评估 (19)第四章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22)一、数据传输流程 (22)(一)准备阶段: (22)(二)测量阶段 (22)(三)评估阶段 (24)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24)(一)文件格式 (24)(二)文件管理规定 (24)(三)文件命名规则 (25)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27)(一)观测点编号 (27)(二)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29)(三)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29)(四)附表录入要求: (33)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5)附件二:附表 (35)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35)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37)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39)附表4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42)附表5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43)附表6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45)附表7 沉降设计值表 (1)总则1、为规范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信江特大桥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细则。
2、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应综合考虑信江特大桥桩基、承台、墩身、梁部沉降变形关系,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3、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景观桥梁现浇钢筋砼连续箱梁预压监测方案景观桥梁现浇钢筋砼连续箱梁预压监测方案4.4 支架系统预压4.4.1预压目的支架搭设完毕后必须按施工规范对支架进行预压(120%主梁自重),达到以下目的:1、验证支架系统支撑稳定,消除支架系统的非弹性变形。
2、掌握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支架的挠度和刚度,为梁体浇筑预拱度的设置提供依据。
4.4.2预压前准备1、预压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隐患预防应急措施外,并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预压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2)在吊装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参与吊装的人员应有明确分工。
(3)吊装作业前检查起重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试吊。
在吊装时派专人进行指挥,防止吊装物撞击支架。
4.4.3基础预压4.4.3.1预压方法1、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
2、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定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3、对支架基础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定支架基础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连续24h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连续72h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4、对支架基础的代表性区域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大于5mm时,同类支架基础应全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支架基础应重新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或应对全部同类支架基础进行预压,并满足上述第3条的规定。
预压采用沙袋加沙来模拟荷载。
预压荷载按预压单元沿混凝土结构纵横向对称进行加载。
加载过程中采用人工加沙。
在加沙过程中按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先底板腹板、最后顶板)进行堆码。
4.4.2.2 预压步骤1、观测点布设在堆载试验开始前,每跨横向分别在支架底板横向五等分,共设置5个点。
纵向从端部起每1/6设置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