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一、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二、间接胆红素的病变参考三、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1、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专家指出,机体内血清中胆红素是判别肝功能是否异常的一个重要标志,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而总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是,引起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很多,以肝脏疾病所引起的偏低最为常见,比如溶血性黄疸型肝炎、梗阻性黄疸型肝炎、肝细胞性黄疸型肝炎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间接胆红素的偏低,因为患有肝脏的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肝脏的合成转化能力受阻,使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及时的被转化,因此就造成了血清中间接胆红素的偏低。

2、什么是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一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示着肝脏的病变。

3、胆红素的正常值

胆红素(Bilirubin)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250~350mg,其中80%~85%来自血液循环中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体检报告间接胆红素偏高

关于胆红素 人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 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 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总胆红素是直 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偏低的原 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 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 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胆红素偏 低的医学参考价值低,对身体没有大的影响。 总胆红素偏低也有可能是检测错误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可以再检查一次肝功能, 看看是否是检查结果错误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危害一:由于间接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产 生的,如果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红细胞大量的被破坏掉,导致这些间接胆红素不能全部入 肝脏,所以有部分留在血中,容易导致溶血性黄疸。间接胆红素皮偏高的危害二:间接胆红 素偏高说明肝细胞受到损伤,没有能力加工间接胆红素,所以间接胆红素偏高,造成肝细胞 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偏高.是胆囊有问题,并不是严重偏高,只是偏高可以参考 中医调理治疗一下.平时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一些辛辣肥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 物,中药方面可以吃些舒肝利胆的药物 由此我们可知,间接胆红素偏高与肝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检查中如果患者间接 胆红素偏高一定要进一步检查肝脏问题,及时找出病因科学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且不可轻 心、大意。篇二: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 直接胆红素高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引起 的,间接胆红素高是由于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肝脏转化能力。 那么下面请专家来详细讲解一下: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北京261医院专家指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 有几种原因造成的: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 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 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 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 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间接胆红素高原因: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 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 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篇三:体检报告解读— —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的相关代谢,您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通俗的这样理解。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通俗的说,胆红素的“前 世”是红细胞,红细胞死亡后,就被降解为间接胆红素(之所以称之为间接,是因为它不能 溶于水),后者进入肝脏,经处理、转化等一系列的加工,成为了直接胆红素(可溶于水),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的相关代谢,您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通俗的这样理解。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通俗的说,胆红素的“前世”是红细胞,红细胞死亡后,就被降解为间接胆红素(之所以称之为间接,是因为它不能溶于水),后者进入肝脏,经处理、转化等一系列的加工,成为了直接胆红素(可溶于水),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随大便排出体外(使大便呈现“黄色”)。 康康在线——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解读 间接胆红素(IBIL)偏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 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

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建议内科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治疗。 康康在线——小贴士 Q:间接胆红素高吃什么药好? A:单纯的就间接胆红素高点,没太大意义,需要排除溶血性黄疸。如果总胆红 素也正常,那就不用管了。多喝水,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就可以了,不用吃 药。少喝酒吧,估计是酒量不行,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引起的,这样药更不能吃了,好好在家清淡饮食一段时间再复查下吧。 Q:间接胆红素高怎么办? A:间接胆红素高除了积极的接受治疗之外,还应注意饮食。间接胆红素高患者 朋友饮食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 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宜多食海鲜、 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忌饮酒,忌过多甜食。饭 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2.多选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可增加VC含量,促进免疫系统的启动,增加白血球吞噬细菌的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比如红枣、梨、山楂、苹果、西瓜等,其中红枣具有养血安神,解药毒、缓和药性的功能。苹果可以醒酒平肝,生津解毒。而山楂含有的 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尤其适合乙型肝炎转氨酶高的患 者食用。 值得提醒的是,作为胆红素偏高的患者仅靠以上饮食也不一定能够恢复胆红素 正常值,及时到医院针对原发疾病治疗才是关键。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健力宝发表于2010年05月27日 19:47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尿液成分 体检的尿液成分 爱迪氏计数[ Back Top ] 英文名称:Addis Count 化验介绍: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本-周氏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以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以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无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尿B-J蛋白出现阳性反应;约20%的巨球蛋白症病人尿中出现B-J蛋白。 酚红排泄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化验介绍:酚红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泌可降到0。尿路梗阻或膀胱功能障碍时,因排尿困难,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反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泄量增加。 生肌酐清除率 [ Back Top ] 英文名称:CCr 化验介绍:生肌酐为体肌酸代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

肝功能12项

肝脏基本功能 合成功能:Alb、PT、脂质和脂蛋白 排泄功能:胆红素、胆汁酸、色素(磺溴酞钠,靛青绿)排泄 代谢功能: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色氨酸、尿素等代谢 免疫功能:γ-球蛋白 肝脏标志物检查 肝细胞损伤-酶学改变:ALT、AST、LDH、腺苷脱氨酸 胆汁淤积: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ALP、GGT、 肝硬化:Ⅲ、Ⅵ、Ⅰ、Ⅳ型胶原,透明质酸、脯氨酸羟化酶 肝癌:AFP、GGT-Ⅱ、AFU、AKP-Ⅰ、醛缩酶A、去羧基凝血酶 自身免疫性肝炎:平滑肌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线粒体抗体、IgM 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一、肝脏合成功能 (一)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慢性肝病病人

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蛋白的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胆红素 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1.1mg/dl(17.1μmol/l),其中70%是间接胆红素,不能从肾滤过。只有直接胆红素才能从尿排出。注意:1.肝功能正常时,溶血性黄疸时TBIL<正常的5倍(85μmol/l)。2.肾功能正常时,任何原因黄疸,TBIL<500μmol/l。3.有黄疸,但是尿胆红素是阴性,说明是间接胆红素升高。4.许多单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是Gilbert syndrome,这种综合征肝脏组织没有病理组织改变,对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无需特殊的治疗。 三、血清酶学水平 (一)ALT、AST ALT的特异性比AST好。 1. 当ALT>正常10倍,肯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2. 胆道疾病时ALT、AST升高,但是<正常8倍 3. AST/ALT的比值:(1)估计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越严重;(2)鉴别肝病:酒精肝>2,慢乙肝>1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二)碱性磷酸酶ALP 1. ALP>正常4倍:胆汁淤积综合征 2. ALP>正常2.5倍,ALT、AST<正常8倍:90%为胆汁淤积 3. ALP>正常2.5倍,ALT、AST>正常8倍:90%为病毒肝炎

肝功能临床意义

肝功临床指南 1、血清蛋白(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总蛋白60-80g/L 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减低见于长期慢性发热、大面积烧伤(白细胞增多),恶性肿瘤、肝癌(淋巴细胞和核细胞增多),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坏死、肝硬化(谷丙转氨酶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浆膜渗出性损害、结核病、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贫血(红细胞,红蛋白稍偏低)等。 增高见于大量出汗、多发性骨髓瘤、腹泻、巨球蛋白血症、严重呕吐、中毒等。 血清白蛋白40~55g/L 清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靠清蛋白维持,血浆清蛋白浓度过低时,其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间隙潴留水分过多,呈现水肿。临时在尿中发现的清蛋白常表示肾的某些病变。 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降低:(1) 蛋白质丢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重烧伤和肾脏疾病。 (2) 合成障碍,肝脏功能异常。 (3) 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血清球蛋白20-30g/L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r-球蛋白为主(占血清蛋白9%-18%),球蛋白增高可见于: 1、慢性炎症和感染。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在临床上,对于肝脏疾病是否发生病变和胆道是否有异常的情况存在进行诊断时,最常依据的方式便是血清中总胆红素的数值,可见,如果总胆红素 在临床上,对于肝脏疾病是否发生病变和胆道是否有异常的情况存在进行诊断时,最常依据的方式便是血清中总胆红素的数值,可见,如果总胆红素的数值偏离正常的状态,显然就意味着被检者肝脏出现了异常,那么,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总胆红素参考值:3.4~17.1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 3.4~20.5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总胆红素偏低一般情况下没什么大问题的,建议定期复查,再观察看看。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 1.7-17.1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总胆红素测定试剂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检资料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1临床起病多急骤,常见症状为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多种浸润表现,多见骨关节疼痛,较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2形态学诊断:1)血象:白细胞数增多,甚至可达100×10~9/L,亦出现较多的原始及幼红细胞,此称为“白血性白血病”,未发现则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幼红细胞可见。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增生,多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不均,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曲、折叠凳,和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质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质。胞质内易见空泡,出现Auer小体。白血病裂孔现象。 急性白血病分型: M1,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大于或等于90%,早幼粒少,中幼以下阶段不见或少见,POX,SBC(+)的原粒大于3%。 M2,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有M2a,M2b两型,M2a中原粒大于30%小于90%,单核小于20%,早幼粒以下阶段大于10%,M2b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大于30%,有Ph小体存在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心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大于30%可见束状Auer小体,依颗粒可分M3a,M3b。M4,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单比例可分M4a,M4b,M4c,M4e(嗜酸性细胞5~3%)。 M5,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分化程度分M5a,未分化型,原单大于或等于80%M5b,部分分化型。 M6,红白血病,红系大于或等于50%,红系PAS阳性,原粒大于30%异常幼红细胞大于10%时也可诊断。 M7,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大于30%。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 (一)临床特点1.常因左下腹肿块而就诊。2.乏力、轻度贫血。3.脾大最突出,常为巨脾。4.半数肝轻度大,淋巴结大罕见。5.临床自然病程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1)慢性期:不易感染及发热。(2)加速期:脾进行性肿大,可有脾区疼痛、胸骨压痛及发热。亦可发生绿色瘤或骨髓纤维化。(3)急变期:可有剧烈骨关节疼痛、出血、不明显原因高热或髓外浸润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1)Hb早期正常,少数轻度减少,WBC及PLT升高(WBC常>25×109/L,PLT100~300×109/L、可高达1000×109/L。(2)分类:有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并以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偏成熟的为主,原粒Ⅰ+Ⅱ<10%;嗜碱粒细胞升高、可高达10~20%(是慢粒的特征之一);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可升高;伴贫血者可见有核红细胞;随病情进展,加速期原粒可>10%,急变期可>20%。 2.骨髓象(1)增生极度活跃。(2)粒红比例明显升高,可高达10~50:1。(3)红细胞系:早期正常,晚期受抑制。(4)分类:中性中、晚幼粒及杆状核升高;原粒及早幼粒易见,原粒Ⅰ+Ⅱ<10%;嗜碱和嗜酸升高。加速期和急变期原始细胞逐渐升高,其中加速期原粒Ⅰ+Ⅱ或原幼淋或原幼单>10%<20%,急变期:原粒Ⅰ+Ⅱ或原幼淋或原幼单≥20%。少数病例可见与Qaucher’s cell和海蓝组织细胞(Blue sea cell相似的吞噬细胞。 4.细胞化学染色:NAP染色:阳性率明显减少,积分明显减少、甚至为0分;但急变期可升高。 5.血液生化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尿酸、溶菌酶升高。 6.鉴别:类白血病:特点为(1)血象:WBC升高,PLT正常。分类可出现一定量的中晚幼粒细胞,甚至有原粒、早幼粒,但无嗜碱性粒细胞升高,NAP升高升高。(2)骨髓象:粒细胞系中较成熟的粒细胞升高,部分病例可有成熟停滞现象及/或中毒变性改变。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1、L2、L3型 一、临床特点1.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且男多于女。2.肝、脾、淋巴结肿大较其他白血病明显。3.易出现骨关节疼痛及胸骨压痛。4.在所有急性白血病中最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5.易并发睾丸白血病及高尿酸血症。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1.WBC不定,Hb、PLT常减少。2.分类多数可见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3.背景涂沫细胞升高。4.无Auer小体。5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较少见。 (二)骨髓象1.增生程度多为极度活跃,极少数增生可减少。2.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减少。3.原幼淋巴细胞明显升高。4.涂沫细胞常升高(这是急淋的特征之一)。 (三)细胞化学染色1.POX或SB染色:原幼细胞阳性率<3%。2.NAP染色:积分明显升高。3.PAS染色:原幼细胞呈强阳性,即显红色颗粒状、块状或呈环状排列。4.ACP染色:T-ALL阳性,B-ALL阴性。 4多发骨髓瘤 (一)概念: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二)临床特点:1.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少数40岁以上,男多于女。2.常有贫血及出血。3.最突出的症状是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逐渐加重。4.易发生病理性骨折。5.易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浸润所致),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等。6.易反复或持续感染。7.易发生肾脏损害(是本病较常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8.高钙血症。9.高粘滞综合征:血中产生大量M蛋白→血粘度升高→血液浓缩障碍→微循环瘀血→缺氧等一系列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①RBC及Hb减少。②血涂片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③ESR明显增快。④WBC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多,部分病例可见少量异常浆细胞,多为2~3%。⑤PLT正常或偏低。 2.骨髓象①增生活跃~明显活跃,异常浆细胞(包括原幼浆细胞及成熟浆细胞)增多,一般>5%,多者可高达70~90%。骨髓瘤细胞形态特点:与浆细胞极为相似,大小不等,一般较大,形态不一,多成堆分布。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凹陷,胞体大的可有双核或多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较正常浆细胞细致,呈粗的疏松网状结构,可有1~2个核仁,胞浆量丰富,边缘常不整齐,呈深蓝、灰蓝或略带红色,不透明,可有空泡,偶见少量细小颗粒,个别病例可见紫红色粗大的包涵体(Russell小体,为Ig的轻链形成)。②红细胞系、粒系、巨核系可正常,但常受抑制。 5.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Hb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体内铁缺乏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是在体内贮存铁耗尽(缺铁早期,ID),继之红细胞内发生缺铁,称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最后才发生缺铁性贫血(IDA)。铁缺乏症是ID、IDE、IDA三个阶段的总称。 (一)临床表现贫血的常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

体检报告中总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偏高怎么回事?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1-18 18:32 我今年25岁,前些天体检时被测出总胆红素偏高(19.67umo/l),间接胆红素偏高 (14.5um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1.65mmol/l),请问是怎么回事啊!严重吗?是 我太瘦的缘故吗?45公斤女性。 提问者: zbimf - 二级 最佳答案 总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 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 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根据你所提供的检测结果来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偏高。是胆囊有问题,并不是严 重偏高,只是偏高其他指标正常的化不是很大的问题,可以参考中医调理治疗一下。胆囊壁 毛糙但胆囊壁没有明显增厚的情况说明有轻度的胆囊炎症但不是很严重楼主大可放心,平时 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一些辛辣肥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中药方面可以吃些舒肝 利胆的药物,如鸡骨草胶囊或舒肝利胆片! 补充:“b”超发现胆嚢粘膜稍毛糙,是否算病。应该看你有否右上腹胆嚢区不适、隐痛, 并影响到饮食否。如果没有上述不适,即胆嚢粘膜毛糙只能作为参考,定期随访、观察。不 作为病的处理。如果临床症状加重,那么胆嚢粘膜毛糙可以参考为疾病。就得进一步到医院 检查。 总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 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 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 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 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 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 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 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 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 μmol/l(1-4mg/l)。篇二:体检表怎么看关于胆红素 关于胆红素 人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 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 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总胆红素是直 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偏低的原 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 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 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胆红素偏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白细胞3.8(正常4.0~10.0) 中性粒细胞数1.5(正常2.0-7.0) 淋巴细胞百分比48.3(正常20-40) 中间细胞百分比12.5(正常3-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2(正常50-70) 白细胞总数偏低,白细胞分类大致正常。 白细胞数值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身体受到急性或慢性有害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等等。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是临床肝病检查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那么,具体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肝脏疾患 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溶血性贫血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 3、血型不合输血 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4、肝细胞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2]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

红素升高。 5、新生儿黄疸 当新生儿出生以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并不按照面部、顶部、躯干、四肢的顺序出现黄疸),精神不好,且2周内没有消退,这主要是因此母子血型或者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肝脏的代偿能力低下或者肝脏出现了问题。 合理饮食原则 要知道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1、少吃糕点等高热量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物总热量。 2、少吃高动物内脏、皮蛋等胆固醇食物,另外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2个。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3、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 4、食物不宜太咸,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 5、多食新鲜水果、豆类、蔬菜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 6、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猪油

第二节胆红素测定

第二节一胆红素测定 1913年v a nd e nB e r g h 根据胆红素是否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将其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三后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血清胆红素细分为以下四类:①α组分胆红素: 即未结合胆红素,它通过与血清清蛋白可逆结合将其运输到肝三②β组分胆红素:即单葡萄糖醛酸结 合胆红素;③γ组分胆红素: 即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④δ组分胆红素:即和清蛋白以非酶促共价键结合,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正常时在血中含量极低三一二测定方法概述 临床上常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 o t a l b i l i r u b i n ,T B I L ,T B )和直接(结合)胆红素(d i r e c t b i l i r u - b i n ,D B I L ,C B ),两者之差即为间接(未结合)胆红素(i n d i r e c tb i l i r u b i n ,I D B I L ,U B )三胆红素的测定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酶法:酶法主要利用胆红素氧化酶(详见第26章) ;化学法分为两类三重氮试剂法和化学氧化法三重氮试剂法可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又根据加速剂的不同建立了很多种方法,广泛使用的是改良J G 三化学氧化法是采用适当的无机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胆红素氧化,使胆红素的特有黄色消失,通过测量黄色的消退程度进行胆红素定量检测三总胆红素测定需要把所有的直接和间接胆红素都氧化,在氧化剂的选择上很容易三而测定直接胆红素不能不氧化间接胆红素,所以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反应最适p H 是化学氧化法的关键三二二重氮试剂法 重氮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由J e n d r o s s i k 和G r o f 于1938年建立,后经D o u m a s 改良, 采用安钠咖(苯甲酸钠咖啡因)作为加速剂,又称改良J G 法三 1.测定原理一血清中的D B I L 和I D B I L , 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不同,对重氮试剂的反应也不一样三D B I L 与重氮试剂直接起反应,I D B I L 由于其侧链上的两个羧基之间和两个吡咯环羟基之间均可形成氢键,不能和重氮试剂直接起反应,必须在加速剂破坏分子内氢键后,才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三碱性酒石酸钠使红色偶氮胆红素变为蓝绿色偶氮胆红素,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三测定原理的反应式如下: (1) 重氮试剂的生成(2 )胆红素的重氮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二吡咯化合物三四093四第二十二章一化学法测定生物化学物质

体检报告单

体检报告单 体检报告单 项目名称 葡萄糖 5.48 检查结果 3.6- 6.1 参考值 mmolL 单位 项目名称 总胆固醇 4.62 3.35- 6.45 mmolL 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0.81 1.46 3.08 检查结果 0.48- 1.88 0.83- 1.96 0-

3.36 参考值 mmolL mmolL 单位 项目名称 AFP 6.2 检查结果 0-25 参考值 ngml 单位 项目名称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谷丙 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 1 6.9 3.9 1 3.0 21 25 1.2 7 3.00 4 8.00 1.92 100 24 检查结果 3.42-20.52 0- 6.8

3.42-1 7.1 5-40 5-40 0.7- 3.5 60-80 35-55 1.5- 5 42-120 8-58 参考值 umolL umolL umolL UL UL gL gL UL UL 单位 项目名称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1.19 0-4 ugL 医学领域发展到今天,对疾病早期或潜伏期的筛查仍有盲点,体检未 发现异常的部分,不代表完全没有潜在性疾病,如有不适或疾病症状 出现,应立即就医。 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指正,如果您对您的体检报告有任何 疑问,请拨打咨询热线: 5523468 5,我们将热心解答您的问题。作为您健康体检可信赖的朋友, 我们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祝您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主检医师: 罗世华 录入员: 张明斌 体检日期:

201X-4-23 联系电话: 55234658 健康报告说明: 本报告仅用于健康体检,不做任何其他途径! 篇二: 体检报告单 毕业院校: 专业: 体检日期: 年月日 既往病史:体检科目体检结果体 检科目体检结果 身高: 体重: 内科 血压: mmHg 复侧血压: mmHg 医生签 字:外科耳鼻喉科 医生签字: 医生签字:眼科 心电图裸视力:

体检结果建议

血糖生化提示血糖偏高,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平素避免高糖饮食,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青菜、青椒、茄子、西红柿。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 血糖偏高生化提示血糖偏高,建议复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做进一步诊治,平素避免高糖饮食。 高血压高血压必须控制饮食,减少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等易引起血脂、胆固醇升高的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增加运动,建议慢跑或步行等这类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有利于预防老年人缺钙何骨质疏松。 血压偏高测得血压偏高,建议低盐饮食,继续监测血压,必要时加用口服降压药。 超重体重指数偏高,属于超重,建议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至微汗。 肥胖体重指数偏高,属于肥胖,建议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至微汗。 尿酸偏高生化提示尿酸偏高,建议低嘌呤饮食,减少海鲜类食品、动物内脏、啤酒等摄入。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冠心病的危险性,建议低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等易引起血脂、胆固醇升高的食物摄入。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一种良性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作“血管清道夫”,它会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注意饮食平衡。。。荤素搭配!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一种良性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作“血管清道夫”,它会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偏低则应注意饮食平衡。。。荤素搭配! 甘油三酯生化提示甘油三酯偏高,建议减少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等易引起血脂、胆固醇升高的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有利于预防老年人缺钙何骨质疏松。AST、ALT偏高生化提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考虑肝功能损害,一般见于各种传染病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肝硬化,酒精肝等肝胆疾病,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明确肝功能损害原因,并对症治疗。 白蛋白偏低生化检查提示白蛋白偏低一般是提示营养不良,慢性肝病导致的蛋白质结合障碍,必要时做进一步诊治。 肌酐偏高生化提示肌酐偏高,有可能是(1)剧烈运动过后如果肌肉多、活动量又大,在剧烈活动过后,血液肌酐会偏高,这属于生理上的,主要是肌肉活动时涌现的代谢废料,调理一下就好了。(2)体内失水过多发热、多汗而饮水量太少,体内水份严重不足,也会引起肌酐偏高。(3)肾脏受损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其排泄废料的功能降低,形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内堆集,从而使肌酐升高。(4)尿毒症时期,肾脏几乎完全被损害,肾功能达到了极致衰竭,血液中肌酐等毒物几乎不能排出;此时肌酐会很高。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偏低,一般见于各种重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放射性及药物损伤等情况,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一般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情况,建议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 红细胞数偏高,考虑因缺水引起,建议多饮水,必要时复查。 血小板偏低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偏低,常见于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等疾病,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血小板减少原因。 血小板偏高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偏高,常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

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在临床上,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是胆红素的常见分型,通常情况下,胆红素是反应人体肝脏功能是否病变的依据之一,而间接胆红素如果出现 在临床上,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是胆红素的常见分型,通常情况下,胆红素是反应人体肝脏功能是否病变的依据之一,而间接胆红素如果出现偏低的情况,也是预示肝脏出现病变的因素之一,那么,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一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示着肝脏的病变。 间接胆红素参考值:1.0-20.0 μmol/L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列出的参考值只能作为大致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试剂不同,所以参考值也有差别,所以建议去询问检测医院的医生。 要想知道间接胆红素胆红素偏低的原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胆红素,胆红素是由红细胞所产生的,红细胞有一个固有的寿命期限,当到达寿命期限时,就会破裂,释放出血色素,血色素经过分解,分解成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正当血红素与血清中其它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系列的转化,生成胆红素。 专家指出,机体内血清中胆红素是判别肝功能是否异常的一个重要标志,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而总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是,引起间接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很多,以肝脏疾病所引起的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常规结果分析电子教案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白细胞3.8(正常4.0~10.0)中性粒细胞数1.5(正常2.0-7.0)淋巴细胞百分比48.3(正常20 -40)中间细胞百分比12.5(正常3-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2(正常50-70)白细胞总数偏低,白细胞分类大致正常。 白细胞数值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身体受到急性或慢性有害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等等。血

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全血 :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 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

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 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纤维蛋白原(Fb) 正常情况:2.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 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 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 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与危害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与危害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 (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 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 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若出现总胆红 素偏高,直接胆红素偏高,间接胆红素偏高这三种胆红素都偏高则说明了肝脏有一定的损伤。[6]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而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 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 在胆红素(胆汁成分)的代谢过程中,肝细胞承担着重要任务.首先是衰老红细胞分解形成的间接胆红素随血液循环运到肝细胞表面时,肝细胞膜微绒毛将其摄取,进入肝细胞内,与Y,Z蛋白固定结合后送至光面内质网中,靠其中葡萄醛酸基移换酶的催化作用,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色素I,II混合物);在内质网,高尔基氏体,溶酶体等参与下直接胆红素排泄到毛细胆管中去.可见肝细胞具有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功能. 总胆红素偏高的治疗 总胆红素偏高的治疗[8]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之外,食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1、坚持清淡的饮食原则。 2、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避免高脂肪、高糖类的摄入。 4、多吃一些菌菇类的食物。 5、不要喝酒。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 对于总胆红素高的患者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等,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适当的补充一些水果,比如苹果、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