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非洲导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
《非洲》(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非洲地形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及特有地形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非洲自然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以读图、分析、探究等等形式,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撒哈拉沙漠、非洲热带草原、非洲原始部落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大洲?(学生回答)明确: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一下子想到非洲。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既贫穷又富饶的大洲——《非洲》。
二、新课学习(一)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国家(1)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2)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200W以东,东半球;赤道穿过其中部,跨南北半球。
纬度位置:非洲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热带。
海陆位置: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非洲国家:提问:二战前夕,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几个?目前,非洲有多少个国家?(学生回答)明确:二战前夕,非洲独立的国家只有3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
目前,非洲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拓展延伸:开动脑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线是笔直的,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是因为以前的非洲基本上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一般直接以经纬线来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划分范围。
非洲国家沿用了以前的划分依据,这些笔直的国界线也是非洲大陆一个多世纪以来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非洲大陆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非洲的具体国家、地理特点、资源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位置、范围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对非洲的具体地理特征、自然和人文景观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非洲的印象可能仅限于动物和大草原,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
2.使学生掌握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非洲的地理特征,如热带草原、沙漠、高山等。
3.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动物、部落、文化遗产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非洲的认识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非洲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分组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制作课件,呈现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非洲产生兴趣。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将学习非洲的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
让学生观察地图,了解非洲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非洲的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非洲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展开讨论。
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案湘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案湘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案湘教版(1)的全部内容。
《非洲》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15—23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非洲的资源亟待发展的经济.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入手,利用地图、资料、辅助图片、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产生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已经学习了半年的地理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性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较弱,故本节课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尽力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启发他们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读图识图——析图、总结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充分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位置、政治地图的演变及主要人种的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大洲。
2.通过对地形图判读,归纳出非洲的海陆轮廓的特征、地形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
3.通过各种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归纳出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并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5.运用图1—29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第二节非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的几个著名地形区。
2.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解决问题。
教法提示朗读、讨论、绘图、讲授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新闻视频。
2.导语:同学们,在刚才的新闻视频中提到了什么事情?它发生在哪个大洲?(动物迁徙)(非洲)那么非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场面的动物迁徙?非洲动物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近非洲、认识非洲。
板书:第二节非洲二、教学过程活动一1.读文本13页---16页内容,了解、认识、识记非洲的概况,非洲的位置,非洲的地形。
思考:这部分文字主要讲了非洲的那些知识?完成学案一板书:一、非洲的概况二、地理位置三、地形地势探究一非洲为什么有“阳光灼热”的意思?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课件点拨。
探究二非洲为什么有“高原大陆”之称?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课件点拨。
活动二看课本13页非洲政区图、14页非洲地形形图、16页东非裂谷带地图,辨地理。
思考:在这三张地图上你得到了那些地理信息?最大的沙漠、最高的山峰、最大的盆地、最长的河流、最长的裂谷、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最深的湖泊、最大的湖泊探究三非洲为什么有的国家和国家的国界线比较平直?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非洲殖民时期的产物)探究四为什么“乞力马扎罗山”有赤道雪峰之美誉?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第二节非洲第1课时位置、国家和地形一、位置、国家1.全称:阿非利加洲。
2.位置:(1)半球位置: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海陆位置: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3个独立国家。
目前,非洲有59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1.地形特征: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被称为“高原大陆”。
2.地势特征: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主要地形区:埃塞俄比亚高原号称“非洲屋脊”;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赤道横贯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裂带;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0%。
非洲地形的基本特点高原面积广大。
非洲是一个古老的高原大陆,长期以来地壳以抬升为主,除了大陆西北边缘的阿特拉斯山脉和东南边缘的德拉肯斯山脉以外,大部分为高原,素有“高原大陆”之称。
沿海平原狭窄,高原与平原交接处常形成断裂陡崖。
【例题】号称“非洲屋脊”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C.埃塞俄比亚高原D.南非高原解析: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 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
答案:C1.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位于()。
A.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C.南、北回归线之间D.南、北极圈之间答案:C2.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
A.合恩角B.好望角C.佛得角D.非洲之角答案:B3.世界海岸线最平直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欧洲D.北美洲答案:B4.非洲的山脉主要分布在()。
①西北②东北③西南④东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斜线部分表示的是________,由________而形成。
6.2 非洲(1)
新课,激发动探究
等欧洲国家旅行,要穿越那些海洋和海峡?哪条河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将知识牢固的落实在地
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各国领土的大小,国界线的
总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提问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读图和阅读,
分析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非洲海岸线比较平直的特征,这样
的海陆轮廓特征往往缺少半岛、岛屿、海湾。
引导学生结合非洲地形图,查阅第一节有关资
料,说出非洲的平原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的第
步的思考说出非洲高原占
力
C.高原.地中海和大西洋
D
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
第二节非洲学习目标:1、记住非洲的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2、掌握非洲的地形特点,海陆轮廓特点,知道非洲极有特色的地形区;了解刚果河、尼罗河的特点。
3、记住非洲气候特点,了解其富饶物产。
4、知道非洲人口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重点:1、非洲的地形、气候特点、非洲的世界之最、非洲之最。
学习过程:自学提示一:看课本P15-P18页,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在P16页非洲地形图中找出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尼罗河、刚果河、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阿特拉斯山脉、德拉肯斯山脉,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
(三处高原、两条河、一沙漠、一盆地、一裂谷、)自学提示二:读非洲空白图,在图中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尼罗河、刚果河、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
(三处高原、两条河、一沙漠、一盆地、一裂谷)归纳与总结:1、非洲位于半球的西部,地跨南北。
它东濒洋,西临洋,北隔及与欧洲相望,东北面与亚洲之间隔狭长的,并以为陆上分界。
2、二战以前,非洲只有、和3个独立国家,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3、非洲地形以为主,被称为大陆。
非洲的平均海拔居世界第位,还是海陆轮廓最平直的一个大洲。
地势、,号称“非洲屋脊”的是高原,为非洲最高峰。
1 / 34、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最大的沙漠,还有一条世界陆地最长的裂谷带,是由作用形成的。
学习提示二:学习课本P19-P23页炎热的气候、丰饶的资源、亟待发展的经济,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出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归纳与总结:1、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年平均气温在以上,因而被称为大陆。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非洲
学习目标
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根据学习亚洲地理位置和地形方法和步骤,分析非洲的位置和地形。
重、难点
非洲地理位置和地形。
一、自主学习
1、在地图册15页找出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几内亚湾,苏伊士运河、红海、马达加斯加岛、莫桑比克海峡、索马里半岛
2、在地图册16页找出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南非、赞比亚、纳米比亚等国家。
3、找出东非大裂谷、南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二、合作探究
1、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东临,西临,东北隔红海并以与亚洲相邻。
北面与欧洲隔海峡和海。
纬度位置:赤道横穿大陆,线和线分别穿过大陆北部和南部,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在带,没有寒带。
2、非洲地形地势特征
非洲地形以为主,地势。
三、课堂巩固
1、非洲地跨两个大洲的国家是()
A、埃及
B、埃塞俄比亚
C、利比里亚
D、阿尔及利亚
2、非洲最大的海湾是()
A、比斯开湾
B、墨西哥湾
C、几内亚湾
D、孟加拉湾
3、下列地形区有“非洲屋脊”之称的是()
A、东非高原
B、南非高原
C、埃塞俄比亚高原
D、乞力马扎罗山
4、下列海域非洲和欧洲都相临的是()
A、红海
B、苏伊士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四、小结
这节课我收获了,还有不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