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解析3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35
混凝土施工中自密实技术的应用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的优点是强度大、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但是,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混凝土的孔隙率较高,容易渗水、渗气、渗油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密实技术应运而生。
自密实技术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使混凝土在施工后能够自动封闭微小裂缝,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达到防渗、防水、防油、防气渗透的效果。
自密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保证建筑质量。
自密实技术的应用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根据混凝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自密实剂。
2.将自密实剂按照规定的配比加入混凝土中,混凝土搅拌均匀。
3.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正常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
自密实技术的应用场景:1.地下室和水池:地下室和水池是建筑中最容易渗水的地方,采用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渗水率,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桥梁和隧道:桥梁和隧道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采用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受到水、气、油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
3.工业厂房和仓库:工业厂房和仓库中通常存储着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采用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物品的泄漏,增强建筑的安全性。
自密实技术的优点:1.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增强混凝土的防水性: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受到水、气、油等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减少维护成本: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维护成本,减少维修费用。
4.提高建筑安全性: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物受到渗水、渗气、渗油等侵蚀,增强建筑的安全性。
自密实技术的注意事项:1.需要根据混凝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自密实剂和配合比,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2.在施工中需要注意自密实剂的加入量和混凝土的搅拌均匀程度,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3.需要按照正常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构筑材料,能够在没有振动的情况下获得极高的密实度。
它通过改变混凝土本身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添加特殊的外部剂,实现了混凝土的自密实化。
本文将探讨自密实混凝土的定义、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一、自密实混凝土的定义自密实混凝土是指在浇筑过程中,无需振动或仅需轻微振动就能实现混凝土密实度的增加,以及表面平整度的提高的一种混凝土材料。
自密实混凝土不需要使用振动设备,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和能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
二、自密实混凝土的原理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化原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超塑化剂的作用、气泡剂的作用和粘结材料的改性。
1. 超塑化剂的作用超塑化剂是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关键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通过添加适量的超塑化剂,可以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流动性,在不使用振动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密实效果。
2. 气泡剂的作用气泡剂能够产生微小的气泡,并控制气泡的分布和稳定性。
在混凝土中添加气泡剂后,气泡会分布在混凝土的整个体积中,形成一个细密的气泡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3. 粘结材料的改性通过改变混凝土中粘结材料的性质和组成,如使用矿物掺合料、添加纳米材料等,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流变性,使其具有更好的自密实化能力。
三、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自密实混凝土相比传统混凝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密实度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在没有振动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密实度,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表面平整度高自密实混凝土表面平整度高,不需要进行后续的修整工作,减少了施工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 施工效率高由于不需要使用振动设备,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能够节约时间和能源消耗。
4. 抗渗性能优异自密实混凝土的气泡网络结构能够有效阻止水分的渗透,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四、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领域自密实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墙体、楼板、梁柱等部位,提高建筑结构的密实度和耐久性。
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ying Concrete,简称SCC)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
它的主要性质是混凝土拌和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散,不泌水,能靠自重自行填充模板内空间,且对于密集的钢筋和形体复杂的结构都具有良好的填充性,能在不经振捣〔或略作插捣〕的情况下,形成密实的混凝土结构,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自密实混凝土对解决或改善密集配筋,薄壁、复杂形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以及具有特殊要求、振捣困难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
可防止出现由于振捣缺乏而造成的质量缺陷,并可消除振捣造成的噪声污染,提高混凝土施工速度。
1、根本原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是互相矛盾的,制备自密实混凝土,就是要设法谋求流动性和抗离析性的平衡,谋求适度抗离析性下的高流动性,从而获取良好的自填充性。
根据流变学理论,新拌混凝土属宾汉姆流体,其流变方程为:τ=τ0+ηγ其中:τ:剪应力τ0:屈服剪应力η:塑性粘度γ:剪切速率τ0是阻碍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是材料之间的附着力和摩擦力引起的,它支配拌和物的变形能力,当τ>τ0时,混凝土产生流动;η是反映流体各平流层之间产生和与流动方向反向的阻止其流动的粘滞阻力,它支配了拌和物的流动能力,η越小,在相同外力作用下流动越快。
如果将混凝土视为骨料和浆体的固液两相组成的物质,液体有比固体更大的变形能力,固体有较大的抗剪能力。
如果固体和液体间没有相互的作用,那么混凝土的浆体和骨料将类似单相那样一起变形流动;当两相间产生相对速度时,就产生作用在两相的抗剪力。
混凝土中的浆体不只是填充骨料之间空隙的基质,而且影响着颗粒接触摩擦的应力。
给予浆体适度的粘性,提高浆体和骨料的粘着力,就提高了混凝土抵抗骨料和浆体相对移动的能力,抑制骨料聚集、阻塞。
在变形流动时,表现近似液体;假设浆体的粘性过大,虽然不发生离析,但是混凝土和模板、钢筋的粘着力过大,流动性大大降低,自填充性差;假设浆体粘性过小,骨料和浆体的粘着力过小,那么混凝土抵抗骨料与浆体相对移动的能力弱,颗粒接触应力大,从而发生离析,骨料起拱堆集,自填充性亦差。
探讨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12-31T15:19:29.8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金树理[导读] 南京滨江建材科技集团雨江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南京大陆的研究表明,如果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过少,则不仅影响混凝土通过钢筋间隙的能力,而且影响抗压强度。
金树理南京滨江建材科技集团雨江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用参数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对推广自密实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工作性;进展1 前言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它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能够完全依靠自重作用自由流淌,同时具有足够的黏聚性防止离析泌水,拌合物均匀密实,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久性能。
虽然目前国内在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上已取得很大进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种大家普遍认可、遵守的自密实混凝土设计规范或规程。
因此,总结已有文献成果,进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是很必要的。
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路径,既要考虑施工时(新拌状态下)的高流动性,同时又要照顾到混凝土硬化以后的耐久性,即密实性。
换句话说,就是要平衡好新拌状态下混凝土的高变形能力与高抗材料离析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在配有钢筋的狭小区域,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和防止粗骨料被阻塞的要求更高。
日本的主要做法是,先做水泥浆和砂浆试验,主要目的是检查超塑化剂、水泥、细骨料和火山灰材料的性能和密实能力,然后再做SCC试验。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在混凝土上重复同一种质量控制,这种质量控制既费时又费力。
但该种方法亦有其缺点:一是在拌制SCC前,需要进行水泥浆和砂浆的质量控制试验,但许多施工单位和商品混凝土供应厂缺乏必要的试验设备;二是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试验程序对于实际工程而言,显得太过复杂。
瑞典水泥和混凝土研究会、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学者均提出了HPC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