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时间推断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推断死亡时间1、如何根据尸斑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间尸斑改变-------------------------------------------------------------------------------------0.5--1h 尸斑呈局限性,境界清晰,在低体位出现,小斑点,淡紫色2--3h 逐渐向周围扩大,境界有点模糊,在尸体低下部都出现4--5h 手指轻压尸斑退色。
翻动尸体,现有尸斑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即尸斑转移6--10h 手指强压尸斑中等退色。
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再完全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切开尸斑皮肤血液流出,即两侧性尸斑11--15h 手指强压尸斑稍微退色。
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消失,新的尸斑也不易形成,切开尸斑皮肤,从血管断面缓慢流出血滴,并渗出浅黄色或红色液体>24h 尸斑完全固定,手压不退色,切开尸斑皮肤无血液流出,皮下组织呈紫红色2、如何根据尸僵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间尸僵出现部位说明-------------------------------------------------------------------------------------------2--3h 下颌、项5--6h 下颌、项、肩、肘下肢弱7--8h 下颌、项、肩、肘、股、膝指、趾弱10--12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足、趾弱12--24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足、趾全身最强24--30h 开始缓解30--40h 股、膝、足、趾下颌、上肢弱48h 下肢弱>48h 全部缓解3、如何根据角膜混浊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间角膜混浊程度---------------------------------------------------------------------1--2h 湿润,瞳孔透明3--4h 湿润,瞳孔开始发白5--8h 开始干燥,瞳孔透明度逐渐丧失9--11h 微混浊12--23h 混浊增强,瞳孔尚能透视24--30h 中等程度到显著混浊>48h 完全混浊,瞳孔不能看见4、死亡时间与环境温度、尸冷(℃)的关系-----------------------------------------------------------------------------------环境温度(℃)死亡时间-----------------------------------------------------------------------3--5 6--8 9--11 12--14 15--17 18--20 21--23 24--26 >27-----------------------------------------------------------------------------------1--2h 30 31 31 32 33 34 34 35 365--6h 27 28 29 30 31 31 32 33 347--8h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9--11h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12--15h 23 24 25 26 27 28 29 31 3216--20h 20 21 22 24 25 26 27 29 3021--24h 18 19 20 22 24 25 26 28 3030h 13 14 16 18 21 22 24 27 2940h 10 12 14 16 19 21 23 26 2848h 7 10 12 14 18 20 22 25 27------------------------------------------------------------------------------------注:1、注意尸体肥瘦、衣着厚薄的影响。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法医尸体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的任务之一,对于判明犯罪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甄别重点嫌疑人有重要左右。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可以从多方面来判断,主要判断依据和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人体死亡后,身体停止散热,结合环境的温度、尸体衣装情况、尸体内热量和死亡原因等,根据尸体发生的变化可分为新鲜尸体,腐败尸体,白骨化和保存形尸体。
1.判断新鲜尸体的依据主要是早期尸体现象、超生反应和一些死后化学变化的指标,一般不难判断死亡时间,春秋季节成年人尸体,室内每小时大约下降0.83度,水中尸体每小时下降3---4度。
但水中尸体除了尸温下降比地上尸体快,其余尸体现象均比地面尸体慢。
地面尸体死后经过1~2小时,面部及四肢发凉,尸僵、尸斑开始出现。
3~4小时左右,尸斑成片状分布,尸僵大部分出现,5~6小时,尸斑融合成大片,尸僵全部出现,角膜轻度混浊,嘴唇开始皱缩,时候12小时左右,尸僵高度出现,尸斑经手压会出现部分褪色,角膜中度混浊。
经过24小时左右,皮革样斑形成,尸斑已不能压退,角膜高度混浊和口腔黏膜发生自溶。
在夏天尸体变化加快,冬天反之。
2.尸体从死后第2---3昼夜开始产生大量气体(硫化氢、甲烷、氨等),散发出难闻的腐败臭味。
腐败一般开始于大肠,主要是肠内细菌引起,在右下腹的皮肤上出现绿色斑块,然后扩延至全身,在12---14天腐败气体进入皮下组织,颜面肿胀呈黑色,眼球突出,口唇变厚、舌尖挺出,腹部膨隆,呈所谓巨人观。
由于腹腔内的腐败气体的压力作用,使口鼻腔流出血性泡沫液体,排出大小便,阴囊与阴茎膨大成球状,子宫内胎儿娩出,即死后分娩。
在腐败过程中,尸体所有软组织分解消失露出白骨。
推断这类尸体的死亡时间难度较大,死后经过的时间越长,误差也就越大。
南方地面尸体一般在8~10小时腹部开始隆起,约24小时开始出现腐败绿斑,2~3天开始出现腐败血管网,3~5天出现腐败血气泡,3~7天出现腐败巨人观,夏季腐败速度加快,冬天反之。
根据⼫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根据⼫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可⽤于推断死亡时间的⽅法有:⼀、利⽤死后⼫体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利⽤胃肠道⾷物的消化程度及移位情况推断最后⼀次进餐时间;三、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断死亡时间;四、根据蝇蛆的⽣活史推断死亡时间;五、利⽤植物⽣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六、根据⼫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等。
⼫体现象分为早期⼫体现象和晚期⼫体现象。
早期⼫体现象有:1、超⽣反应;2、肌⾁松弛;3、⾓膜混浊;4、⽪⾰样化;5、⼫冷;6、⼫斑;7、⼫僵与⼫体痉挛;8、⾃溶。
晚期⼫体现象可分为毁坏型和保存型两类。
毁坏型⼫体现象主要是⼫体腐败和⽩⾻化,腐败在发展变化中可出现⼫臭、⼫绿、腐败静脉⽹、巨⼈观、腐败⽓泡、“死后呕吐”“死后分娩(或称棺内分娩)”,肝、肾、脾等成为“泡沫器官”,以后随软组织的分解消失⽽使⼫体“⽩⾻化”。
可⽤于推测死亡时间的⼫体现象有:⼀、超⽣反应;⼆、⾓膜;三、⼫冷;四、⼫斑;五、⼫僵;六、毁坏型⼫体现象;七、保存型⼫体现象。
⼀、根据超⽣反应推测死亡时间超⽣反应是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命机能,对刺激仍有⼀定反应。
其种类很多,可⽤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反应有(见表⼀):肌⾁的超⽣反应:⼈死后2⼩时内,⼏乎所有肌⾁受机械刺激后均可发⽣收缩反应,尤以肱⼆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温⾼低的影响。
死后⽪下出⾎:在进⾏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下出⾎斑。
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反应:⼈死后在⼀定时间内,眼内滴⼊或注⼊药物,可引起瞳孔反应。
超⽣反应与死亡时间的说明(表⼀)⼆、根据⾓膜推测死亡时间在正常⽣活状态下,⼈的⾓膜⽆⾊透明,表⾯光滑⽆皱褶。
⼈死后,⾓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的征象,称为⾓膜混浊。
根据⾓膜混浊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膜混浊在⼀般情况下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见表⼆)⾓膜变化与死亡时间(表⼆)在寒冷的环境中,⼫体存放48⼩时⾓膜仍可清晰透明,但⾓膜如有冻结则变混浊。
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法医学意义上的死亡时间,指的是从死亡发生到法医进行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又称死后经过时间,通常描述为死后多少天或多少小时。
通过对受害者尸表检查、对判断罪犯的犯罪动机、作案手法、犯罪性质和确定作案时间,认定排除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划定侦查范围乃至案件的最终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尸体变化发生的先后及法医学实践的需求将尸体死亡时间分成三个时期:死后早期、死后晚期和白骨期。
死后早期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客观依据,主要是尸体现象(尸僵、尸斑、尸温等)、环境的温度、尸体的体格、运动程度、是否饮酒、是否用麻醉剂,胃内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尸体周围、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最新的眼球化学法。
具体如下:一.根据尸温判断死亡时间。
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热量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体内的热能则先向体表传导,然后从体表散失,最后尸温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温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推断死亡间。
二.根据尸僵判断死亡时间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年龄、死亡原因及其环境因素有关,其规律如下:三.根据尸斑判断死亡时间人死亡以后,血液受重力的作业,积存在尸体的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形成有色的斑块。
尸斑的出现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四.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食糜及食物残渣通过小肠的时间有一定的生理规律,根据这种规律性变化,可以推断死亡距最后一次进餐的时间,从而大致可判定死亡时间。
一般规律如下: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和排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种类和性状、进食的量、胃肠功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个人的精神状态、药物和饮酒的影响等。
一般来说,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排空快。
在根据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五.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的推断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一、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热量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最后尸温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温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一)尸体温度的测量尸体表面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尸体内部温度随外界环境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其变化规律与死后经过时间相关性较好。
因此,尸体内部温度常被用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目前许多法医学者都以检测脑室、肝及直肠温度的方法来推测死亡时间。
直肠温度能较好的反映尸体内部温度,测量直肠温度操作又相对简便,因此,直肠温度常作为尸体内部的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直肠温度测量方法:将温度计插入尸体肛门15cm,插入时温度计应尽量远离骨盆后壁,以避免骨盆壁温度较低而造成误差。
●肝脏温度的测量方法:从尸体右肋下缘切一小口,插入温度计达肝表面。
(二)死亡时的尸体温度直肠温度在活体间有一定差异,不同人直肠温度可波动在34.2~37.6℃之间,平均36.9℃。
直肠温度受盆壁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
此外还有昼夜体温差、环境温度、体质健康状况、某些药物、年龄、性别、情绪状态及死亡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在测量直肠温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尸体冷却规律人体死亡后,组织细胞并未立即死亡,细胞代谢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表现为死后直肠温度并未立即下降,而呈一个短暂的平台期(plateau)。
当环境温度低于尸温时,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直至达到环境温度。
尸体直肠温度下降规律遵循一定的曲线,表现为在短暂的平台期后,散热过程最初较缓慢,逐渐加快并达到最大速率,最后再次变慢,直至达到环境温度,其整个过程呈反S形曲线。
(四)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原则及方法根据尸温下降速度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较多,国内外学者曾根据各自的研究推导出不同的计算公式,由于所处的环境状况及考虑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
侦探必备知识-死亡时间和死因的推断死亡时间和死因的推断※ 人通常在死後30分~2小时内开始僵硬,9~12小时後会全身僵直。
之後的30个小时会持续僵硬,接下来软化,经过大约70个小时恢复原状。
通常情况下是如此,但如果周围气温高於35度的话,僵直和软化都会加速,只要24个小时即可恢复。
死前剧烈运动後,蛋白质在体内较容易凝固,死後僵硬也会比平常快。
※ 自杀是枪抵著脑袋开时,会在弹孔周围留下烧焦的痕迹,且周围皮肤的颜色也会加深。
且子弹进入的洞比出的洞小,血流的也较少一点,一般情况下只有自杀才会留下焦痕。
※ 肺部穿孔,即使想呼吸也会因肺部无法扩张而不能顺利呼吸,这便会造成窒息死亡。
死前大概能痛苦挣扎10~15分。
※ 溺死:口中稍带水渍,瞳孔放大,且有出血现象在眼粘膜上,耳膜也会因水压而造成破裂引起出血。
※ 中毒:嘴唇先泛起微紫色或黑色,接著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此现象;眼睛有时会瞪著,两手紧握拳头,腰腿蜷曲等。
※ 被勒死:喉部明显有一道深深的紫色痕迹,瞳孔放大做痛苦状,舌头有时伸出且变成紫黑色。
※ 用茶清洗伤口中和毒性是处理遭遇海蛇等的咬伤的最佳办法,因为茶中含有的丹宁可以解毒;另外负责吸出毒的人也要用茶漱口以防中毒。
※ 食物中毒时,可以用绿豆磨碎冲水灌服可以暂时缓解毒性。
※ 把盐素与酸性的清洁剂混合後,会产生有毒气体。
※ 死者皮肤成粉红色,且有些斑点由皮肤内向外呈出,明显是氢氧化钠(Na OH)中毒致死;若毒在胶囊中。
则至少要融化15分钟才能显出毒性。
急救时最好用含蛋白的东西漱口,如:牛奶。
PS:氰酸钾是难溶於冷水的。
(本条感谢鸿上网友的指正~) ※ 外科医生的食指上会留下一道深而明显的痕迹,这是因为经常打包扎线所留下的。
※ 死者的发稍有些微烧焦,身体肌肉极度僵硬,这是高压中电而死的特徵。
※ 电流从手指尖流进身体所形成的烫伤,会使手指成为灰白色。
※ 吃了氢酸钾可能会引起窒息死亡(氢酸钾有杏仁味)。
※ 若是在花上下毒,花本身也应先枯萎。
死亡时间推断的意义及方法摘要:一、引言二、死亡时间推断的意义1.法律诉讼2.遗产继承3.保险理赔4.医学研究三、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1.尸体解剖2.临床病历分析3.生物钟法4.法医学尸体解剖技术四、案例分析五、死亡时间推断在我国的法规与实践六、结论正文:死亡时间推断的意义及方法一、引言死亡时间推断,即确定一个人去世的具体时间,这在法律、医学和保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死亡时间推断的意义及方法。
二、死亡时间推断的意义1.法律诉讼:在涉及刑事案件、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法律诉讼中,准确推断死亡时间有助于确定责任人、罪行轻重和判决依据。
2.遗产继承:在遗产继承纠纷中,死亡时间的准确判断有助于划分遗产份额,确保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3.保险理赔:在保险理赔过程中,死亡时间推断能为保险公司提供理赔依据,确保保险金支付给合法受益人。
4.医学研究:死亡时间推断对于研究疾病发展、死亡原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1.尸体解剖: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观察尸体病变程度、尸僵程度等,推测死亡时间。
2.临床病历分析:根据病历资料,结合病情发展规律,推断患者的死亡时间。
3.生物钟法:通过分析死者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结合生物钟规律,推测死亡时间。
4.法医学尸体解剖技术:运用法医学手段,结合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等,准确推断死亡时间。
四、案例分析(此处插入典型案例,详细描述死亡时间推断在案件中的作用)五、死亡时间推断在我国的法规与实践我国法律法规对死亡时间推断有明确规定,相关技术在侦查、审判、理赔等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时,需严格遵守法规要求,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六、结论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律、医学和保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尸体解剖、临床病历分析等多种方法,可以为诉讼、理赔等提供重要依据,确保公平正义得到体现。
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死亡时间,在法医学鉴定中都以“死亡经过时间”一词来表达。
死亡经过时间是指死亡发生至法医检验所经历的时间。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学鉴定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死亡时间对确定案发时间,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人,划定侦查范围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案件涉及多个犯罪嫌疑人时,准确判明死亡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死亡时间的法医学判断,由于影响尸体变化的因素复杂且多变,因此不可能达到十分精准的地步,一般来说,死亡经过时间越短,尸体毁坏越轻,结论越准确。
国内外法医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多种指标,综合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从各个层面研究出了尸体变化的大致规律,以帮助法医检验并判断被害人的死亡时间。
一、利用超生反应推断死亡时间由于人体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不一致,临床死亡发生后能存活的时间也不一样。
因此能够根据还具有生活能力的组织、器官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判断死亡时间。
利用超声反应推断死亡时间局限于对死后不久的尸体,其死亡时间不应超过发生的超生反应可能存在的时间。
常用的用于推断死亡时间超生反应及其在尸体上存在的时间是:二、利用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尸体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发生一系列有相对规律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认定死亡发生的可靠依据,也是判断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和移动尸体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利用早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人死亡后24小时内所发生的尸体变化1、肌肉松弛在尸体现象中最早出现,几乎与死亡同时发生。
2、尸僵死后由于肌肉纤维中的化学变化,肌肉先松弛,然后慢慢发生僵硬,肌肉强直,关节固定。
多数学者认为是A TP的不断分解减少引起。
3、尸斑人死亡以后,血液受重力的作业,积存在尸体的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形成有色的斑块。
尸斑的出现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性:4、尸冷人死亡以后产热停止,体内原有的热量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水分蒸发等方式散失,尸体温度降至或低于环境温度。
尸冷是推断死亡经过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影响因素太多且不恒定,只有相对的规律性:5、角膜混浊生前角膜透明,可以透视到瞳孔,死后角膜不再透明,以至变成白色膜状。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和标准包括:
1.传统方法:根据尸体现象如尸僵、尸斑、尸温等来判断死亡时
间。
这些指标在死后1-3小时出现,但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2.新的方法:眼球化学法,根据尸体内红细胞中胆红素的颜色变
化推断死亡时间。
这种方法不受外界温度影响,但需要采集眼球,且对尸体保存要求较高。
3.自然死亡时间的确定:根据被继承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
的时间,以及医院、户籍管理登记手册中记载的死亡时间来判断。
4.公民宣告死亡时间的确定:公民被申请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宣
告死亡判决本身宣告之日为其死亡日期。
5.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以长辈先死,
同辈同死者为原则,推定死亡时间。
请注意,法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死亡时间的推断需要依靠专业人士的技能和经验,普通人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后也无法准确推断。
死者死亡时间的方法法医学上死亡时间又叫死亡经历时间,是指从死者死亡发生到法医进行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又称死后经过时间,通常描述为死后多少天或多少小时。
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法医尸体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的任务之一,对于判明罪犯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甄别重点嫌疑人等都有重要作用。
推断死亡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推断,如尸体本身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等。
一、从尸体本身现象判断死亡时间当人死亡之后,尸体本身会呈现出一定的现象,医学上将这些现象划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不同时期尸体现象可以用来推定死者死亡时间,最近又增加了一个判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叫做眼球化学法,是由美国的内科医师约翰·科发现的,他视察到人在死亡之后,尸体内红细胞会不断有规律的破裂,红细胞内的钾离子会不断的有规律的进入眼玻璃体液,据此人们完全可以准确判断出死亡时间。
因为这种方法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得的死亡时间比较精确。
(一)根据早期尸体现象判断1.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一般来说,春秋季成年尸体,尸体温度在室内每小时下降0.83摄氏度。
水中尸体每小时可下降3--4摄氏度。
夏季烈日下的尸体、死前发生肌肉痉挛或者激烈搏斗的尸体,死后一段时间内,试问还能上升,即环境因素、衣着多少、尸体本身情况、死因都会影响判断。
以春秋季节为准,尸体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感,为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
夏季尸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暴露在冰雪天气的尸体,尸温在死后数小时即降至环境温度。
2.根据尸斑推定死亡时间3.根据尸僵判断死亡时间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年龄、死亡原因及其环境因素有关。
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有哪些一、根据超生反应推断死亡时间1瞳孔缩小和散大:死后瞳孔散大,但随后可略为缩小,这是由于虹膜尸僵或死后眼压降低所致,并非超生反应。
死后4小时内,瞳孔对注入结膜囊内的药物(伊色林或阿托品)有缩瞳或散瞳反应,这些属于超生反应。
2血管平滑肌收缩:死后2~3日血管平滑肌仍可对缩血管药物起收缩反应3肌肉的超生反应:个体死亡后机械刺激骨骼肌可使肌细胞收缩而形成肌隆起,死后2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均可出现反应,有时死后6小时还可呈阳性反应。
4精子活动:精囊内的精子在死后30小时,有时70小时仍有活动能力。
甚至还有报告死后127小时仍可看到活动的精子。
5排泄:死后由于膀胱、直肠、精囊的平滑肌收缩或括约肌弛缓而引起大小便、精液的排泄。
但在死后时间较长的尸体,上述现象可由尸僵及腹腔内腐败气体压迫所致,系属尸体现象而非超生反应。
6皮肤反应:死后30小时汗腺对肾上腺素及阿托品等药物仍可起发汗反应。
一例7岁女孩死亡后在大腿部的皮肤,注射1毫克盐酸组织胺,见皮肤的立毛肌收缩(呈鸡皮样外观)。
二、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1.看尸体腐烂程度第三方面是通过尸体的温度来判断死亡时间。
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会下降1度。
肌肉组织和环境的温度对尸体温度影响很大。
胖人的尸温比疫人的尸温降低的慢;温暖室内的尸温比寒冷室外的尸温冷得慢。
面部及四肢发凉、尸斑、尸僵开始出现,其死后经过时间为1~2小时。
尸斑融合成大片,尸僵全身出现,角膜微浊,嘴唇开始皱缩,用缩瞳剂、散瞳剂滴眼,瞳孔仍有反应,其死后经过时间为5~6小时。
尸僵高度发展,指压尸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浊,眼结合膜开始自溶其死后经过时间约12小时。
尸斑能全部压退,羊皮纸样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浊,巩膜黑斑出现,口腔粘膜及眼结合膜自溶,其死后经过时间约24小时。
腐败性腹部膨胀,在春秋季节于死后8~10小时,夏季于死后4~5小时,冬季于死后48~72小时开始出现。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尸体的尸斑是指尸体在死亡后由于血液的凝固和沉积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尸斑可以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
下面将分析尸斑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
一、尸斑的形成原因尸斑是由于死亡后血液在体内没有循环,被重力作用下逐渐渗出致皮下组织引起的。
一般来说,死亡后2-4小时内,尸斑初显,4-8小时后达到明显水平,12-24小时进一步显著。
下面将具体介绍尸斑形成的过程。
1. 血液的凝固:当人死亡时,心脏停止跳动,血液逐渐凝固。
由于血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血浆,这些物质在凝固后会自然分离出来。
2. 重力的作用:由于死亡后没有心脏的泵血作用,以及重力的作用,血液会从高处逐渐向低处渗出,并在皮下组织中积聚。
3. 压迫作用:尸体在死亡后往往处于特定的体位,当尸体某一部位受到压迫时,血液就无法逐渐渗出和积聚在该部位下方的皮下组织。
二、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的尸斑,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1. 尸斑的颜色变化:尸斑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
初期的尸斑呈红色,说明死亡时间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会逐渐变为紫色或暗红色;在24小时后,尸斑颜色会逐渐变为青紫色,这时常称为绿褪斑。
根据尸斑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2. 尸体的体温:温度是影响尸斑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可以初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一般来说,死亡后的第一个小时,尸体的体温下降较快;之后,体温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根据尸体的体温变化,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3. 尸斑的硬度和压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会逐渐变得硬实,并且对压迫会有反应。
在死亡后的早期,尸斑较为松软,对压迫不太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逐渐变得硬实,并对压迫有明显的反应。
通过观察和触摸尸体的尸斑,可以初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综上所述,尸体的尸斑是通过死亡后血液凝固和沉积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死亡时间的常用推测方法一、体温推测法:1.死亡初期体温推测: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可以粗略推测死亡时间。
通常在死后的第一个小时,体温下降得较慢,平均每小时下降约1度。
该方法的准确性会受到环境温度、尸体位置和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尸体冷却速率推测法:通常认为尸体的平均冷却速率为每小时1.5度。
通过计算体温变化、环境温度等因素,可以推测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二、枯燥皮肤法:当尸体发生皮肤干燥后,使用棉球轻轻擦拭尸体皮肤,有碎屑掉落的迹象,即表示死亡时间不超过2-3天。
三、死亡肌肉硬直:通过死亡后肌肉开始发生硬直,最初开始在下巴和颈部,然后扩展到四肢和其他部位。
根据硬直的程度可以推断死亡时间,一般硬直开始的时间大致为死亡后3小时左右,完全消失需24-36小时。
四、死亡肌肉松弛:死后的一定时间后,尸体肌肉会发生松弛,如果尸体松弛度较高,说明死亡时间较长;如果尸体还保持有一定的肌肉紧张度,说明死亡时间较短。
五、尸斑形成时间:尸斑是由于死亡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凝结所产生的。
尸斑的形成与死者的横卧或仰卧姿势和死亡后血液流动情况有关,一般尸斑开始形成时间在死后2小时左右,约4-5小时后达到最大。
六、尸体腐败程度:尸体腐败程度的判断可以依据尸体身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如尸斑颜色的变化、腐败气味的产生以及腐败组织的变化情况等。
不同腐败现象对应不同的死亡时间段。
七、胃内容物分析:通过检查胃中的食物残渣和化学反应的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
根据食物的相对消化程度和胃内容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排空速度,可以粗略地推测出死者最后一次进食的大致时间。
上述方法常常是结合使用以增加推测的准确性,但这些推测方法只能给出大致的时间范围,不能提供具体的准确时间。
此外,环境温度、尸体保存方式和死者个体差异等都会对推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法医鉴定中,通常需要基于多个不同的方法和线索综合推断,以期得出更准确的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死亡时间推断:
死亡时间在法医学上是指死后经历时间the time since death,TSD或称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即发现、检查尸体时距死亡发生时的时间间隔。
注重尸表检查、判定,具有实际价值。
死亡时间推断即推测死亡至尸体解剖时经历或间隔时间。
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历了数个世纪。
早在三百多年前,意大利医生已经明确指出: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鉴定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法医学往往根据死后尸体变化发生的规律推断死亡时间。
依据尸体变化发生的先后及法医学实践的需求,将死亡时间推断按死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晚期(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及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三个阶段分别加以叙述。
死后早期经历时间的推断
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实际工作中多以尸体温度的下降规律为基础,结合尸斑、尸僵和其他死后变化综合推断。
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
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热量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体内的热能则先向体表传导,然后从体表散失,最后尸温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温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人体死亡后所出现的各种死后变化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根据超生反应推断死亡时间
尸体血液、脑脊液和玻璃体液的化学离子,发现钾、钠、氯等化学离子浓度有一定的死后变化规律性,可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血液、脑脊液、玻璃体液。
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
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酶,在活体组织,细胞对各类酶的作用均有其完善的屏障保护。
死后,细胞屏障保护消失,胞浆内的各种酶释放。
死后某些组织中酶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可望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1.肝酶活性的改变
2.心肌与骨骼肌酶活性改变
3.脾酶活性的改变
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
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食糜及食物残渣通过小肠的时间有一定的生理规律,根据这种规律性变化,可以推断死亡距最后一次进餐的时间,从而大致可判定死亡时间。
一般认为:胃内充满食物呈原始状态而没有消化时,为进食后不久死亡;胃内容大部分移向十二指肠,并有相当程度的消化时,大约为进食后2~3小时死亡;胃内空虚或仅有少量消化物,十二指肠内含有消化物或食物残渣时,约为进食后4~5小时;胃和十二指肠内均已空虚,为进食后6小时以上死亡。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和排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种类和性状、进食的量、胃肠功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个人的精神状态、药物和饮酒的影响等。
一般来说,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排空快。
在根据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
膀胱内尿量多少与饮水量、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疾病等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在就寝前要排尿。
若膀胱内尿量少,则提示就寝后2~3小时内死亡;若尿量较多,可以推测为凌晨死亡。
但要注意有时在濒死期会发生尿失禁,排空膀胱。
综合参数法
死亡时间推断综合参数法是由德国埃森大学法医学研究所Henssge C教授创造。
该方法包括直肠温度列线图、矫正体重参数表和死后变化检测3个部分。
它以尸体直肠温度测量为基础,以尸体体重、所处环境、衣着及被盖等影响因素作为矫正值,结合尸斑、尸僵、肌肉超生反应等参数来推断早期死亡时间。
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在法医学实践中常常遇到死后经历时间较长的案例,尸体已出现腐败,腐败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一般情况下,死后24~48小时左右,尸体右下腹皮肤出现污绿色斑迹(尸绿)。
死后3~4天左右,腐败血液沿着静脉丛形成树枝状污绿色的腐败静脉网。
死后5~7天左右,形成所谓的腐败巨人观。
但由于腐败的速度和特点取决于一系列内、外因素和条件,腐败发展的时间有很大差异。
如尸绿的出现,有报道20小时后,也有迟至5昼夜的,多数约2~4昼夜。
其它腐败征象如腐败性气肿、软化等出现时间,也存在差别。
我国南北东西各地以及高原低洼地温湿度差异极大,因此根据腐败动态变化推断死亡时间应当特别慎重。
根据空气中尸体变化的规律,可以将尸体腐败阶段进一步分期如下:
1.新鲜期为死后1~2天以内,肿胀发生之前的时期。
最先到达尸体的为丽蝇科和麻蝇科昆虫,如丽蝇及其相关种类包括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红头丽蝇和反吐丽蝇等可在死后10分钟内到达尸体并产卵,卵常被产在尸体的天然开口处如眼、鼻、耳、口、阴道、肛门等部位,也可以产在伤口处。
其中丝光绿蝇选择城市环境,伏蝇则多选择乡村环境。
2.肿胀期约为死后2~7天,尸体从轻度的肿胀到完全膨隆。
此期带强烈腐败气味的液体可从尸体开口处流出,使得尸体下面的土壤呈碱性,节肢动物开始离开尸体下土壤。
此期尸体的昆虫主要是丽蝇和麻蝇,酪蝇和尖尾蝇科也开始出现。
3.腐败期约为死后4~13天,尸体爆裂,大量腐败气体泄漏出来,尸体大部分软组织都被蝇类幼虫所吞噬。
腐败后期大量腐食性和捕食性甲虫到达尸体,而大部分丽蝇和麻蝇幼虫则完成发育,离开尸体化蛹。
4.后腐败期约死后10~23天,尸体只剩下毛发、皮肤、软骨和骨。
双翅目昆虫不再是尸体上主要昆虫,各种甲虫大量出现。
5.残骸期约死后18~90天,尸体只剩下骨头和毛发。
残骸上昆虫逐渐减少,其下土壤中可能出现大量螨类,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
树根的生长情况树根的生长与树干一样,也有年轮,当挖土掩埋尸体时,如破坏了树根分生组织区域,该区域就不会再有木质细胞生成,留下永久的损伤,计算损伤后出现的年轮,即可推断掩埋时间。
当根系生长穿入尸体时,则可计算穿透进入尸体的树根年轮。
另外,根据树根生长的长度,也可推断掩埋时间。
用树根生长情况推断死亡时间,往往只能推断死后最短时间,并且其精确度是以年为单位。
利用植物生长情况推断死亡时间时,要注意现场环境、土质、植被、朝向等因素。
该方法对死后经过时间较久者较有重要意义。
当然,在推断死亡时间时也应结合其他能提示死亡时间的因素综合分析,才能较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
根据现场遗留物推断死亡时间
推断死亡时间也可以参照现场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
现场的一些遗留物,如报刊杂志、摔坏的手表、印有日期的食品包装袋等,都可以为死亡时间划定一个界限。
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白骨化是指腐败细菌作用引起尸体软组织全部崩解,导致尸骨裸露的过程。
在法医实践中,对田野、森林、江河中发现来历不明的尸骨或开棺复验时,对高度腐败或完全白骨化的尸体,常需推断死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