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还原糖、非还原糖、总糖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43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实验报告前言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吃的米饭、水果、零食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糖类。
同时,糖也是我们维持机体运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没有了它,就没有了能量的来源。
我们这次便走进实验室探索糖类的奥秘。
本次实验我们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中的含糖量。
本次实验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基本原理还要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以及分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测定方法吧。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一、实验目的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的基本原理2、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3、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饮料中总糖的测定测定总糖通常以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将食品中的非还原性双糖,经酸水解成还原性单糖,再按还原糖的测定法测定,测出以转化糖的总糖量。
若需要单纯测定食品中的蔗糖量,可分别测定样品水解前的还原糖量及水接后的还原糖量,两者的差再乘以校正系数0.95就是蔗糖量,即1g转化糖量相当于0.95g蔗糖量。
1.原理样品除去蛋白质后,加入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以直接滴定法或高锰酸钾法测定。
还原糖测定原理是根据还原糖可以还原碱性酒石酸铜,生成氧化亚铜这一特性来决定的。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有甲乙液混合而成。
试剂甲为硫酸铜溶液,试剂乙为氢氧化钠与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液。
甲乙两中溶液的混合液与还原糖作用,在加热滴定时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滴定终点可以借助次甲基兰做指示剂。
次甲基兰在碱性溶液中(加热至沸腾)可被还原成无色。
2.仪器!)恒温水浴箱2)其他仪器同还原糖的测定3试剂1)6mol/L盐酸溶液2)甲基红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溶于100Ml60%(体积分数)乙醇中。
3)200g/L氢氧化钠溶液4)1mg/ml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00 g经过99℃士l℃干燥至恒量的纯葡萄糖,加水溶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5 mL盐酸 (防止微生物生长),用水稀释到1000 mL。
5)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毫升6)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7)乙酸锌溶液:称取乙酸锌结晶21.9g,加3毫升冰醋酸,加水溶解至100毫升8)106g/L亚铁氰化钾溶液4测定方法(1)样品处理(对于无蛋白质的饮料此处理步骤可以省略)吸取果汁饮料样品10毫升于250毫升容量瓶中,加少量水摇匀,摇匀后加入5毫升乙酸锌溶液,混匀后放置2min,再加入5毫升亚铁氰化钾溶液,震摇,加水定容并摇匀后静置30min,用干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过滤液备用.(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 mL于锥形瓶中,加水l0 mL和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 (严格控制),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淀粉、总糖、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淀粉的测定方法---蒽酮法一( 原理用乙醇将烟叶中可溶性糖浸出并分离出去,而后烟叶中淀粉用适量Hcl,因淀粉在稀酸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再按葡萄糖测定进行。
根据葡萄糖的含量从而算出淀粉含量。
二( 仪器设备三角瓶50ml 容量瓶100ml 移液管10ml、1ml 漏斗圆底烧瓶1000ml 离心管和离心机水浴锅温度计烘箱滤纸天平分光光度计三( 试剂盐酸乙醇氢氧化钠蒽酮四、试剂的配制和标准曲线的绘制1. 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称取无水葡萄糖(AR级)0.1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毫升,用前取此液10毫升,再用水稀释至100毫升。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干洁刻度试管,依次移入葡萄糖标准液(100μg/ml)0,0.20,0.40,0.60,0.80,1.00ml后,再从1至6试管依次补加1.0,0.8,0.6,0.4,0.2,0ml蒸馏水后,再分别加入蒽酮试剂5毫升,于沸水中加热10分钟,冷却后在620nm波长处比色,记录OD值,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3. 80%乙醇的配制取400毫升乙醇加水定容至500ml4. 1当量的盐酸配制 43毫升浓盐酸加水定容至500ml5. 10%氢氧化钠配制 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6. 蒽酮试剂:1克蒽酮溶于72%的HSO1000ml(98%的HSO+240的蒸馏水),棕色瓶冰箱2424保存2,3周。
五实验步骤1. 分离出水溶性糖0.1g样置于离心管中加入8毫升80%乙醇 80?水浴浸提30分钟冷却后离心(3600转)5分钟残渣再加入8ml80%乙醇。
重复三次2. 水解残渣用1当量的盐酸15ml洗入50ml三角瓶,摇匀后烘箱105度加热3.5小时,冷却后加10%氢氧化钠6ml中和,过滤,蒸馏水定容100ml。
3. 测定取滤液1ml(空白用1ml蒸馏水代替),加入蒽酮试剂5ml,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后在620nm波长处比色六结果的计算与表述C=AN*0.9/WC—样品淀粉含量(μg/g) W—样品重量(g)A—标准曲线查得的糖量(μg) N—样品提取液占样品反应液的倍数蒽酮比色法测总糖:实验步骤:1、可溶性糖的提取:准确称取烟叶样品0.100克,置于离心管中,加入8毫升80%乙醇,于80?水浴浸提30分钟,冷却后于4000转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残渣再加入8毫升80%乙醇,再次浸提,重复两次,将三次提取的上清液合并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0毫升。
总糖量测定1.检验项目糕点中总糖量的测定2.检验目的: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或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亦大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之一,食品中的糖除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双糖外,所采用的糖一般都是优质蔗糖,属非还原糖,在生产过程中蔗糖被水解后部分生成还原糖。
因此,在食品的生产,常规分析及成品质量中,通常都有“总糖”这一指标,即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
还原糖与蔗糖分总量俗称总糖量,蔗糖经水解生成等量葡萄糖的混合物,俗称转化糖。
3.检验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
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还原糖将二甲酮还原为氧化亚铜。
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当达到终点时,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把蓝色的氧化型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次甲基蓝,根据样品液的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4.检验依据乳及乳制品P252-255 GB/5009.8-20035.检验条件室温下进行。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并定容至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NaOH,溶于水,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3.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入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亚铁氰化钾(10.6%):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盐酸(1:1)。
6.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7.NaOH(200g/L)。
8.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
9.盐酸。
10.经98℃-100℃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相当于1mg葡萄糖。
11.仪器:锥型瓶150ml 3只容量瓶250ml 1只容量瓶100ml 1只胖度吸管5ml 2支刻度吸管5ml 4支电炉500w 1台水浴锅1台6.操作步骤1.样品的处理:称取2.5-5.0g以粉粹的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摇匀后慢慢加入5ml 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10.6%),加水至刻度,混匀,静止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滤液备用。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国标的方法一、糕点、糖果中还原糖的测定1、直接滴定法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经标定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在终点稍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根据试样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的含量。
直接滴定法已经过多次改进,只要严格遵守实验条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是能够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2)试剂①费林氏剂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四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②费林氏剂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NaOH,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③乙酸锌溶液:称取乙酸锌结晶21.9g,加3ml冰醋酸,加水溶解至100ml。
④106g/l亚铁氰化钾溶液。
⑤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经过96±2℃干燥2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HCl,并以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1ml相当于1.0mg葡萄糖。
3)操作方法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样品(粉碎后的)2.5~5.0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50ml,摇匀后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混匀后再慢慢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振摇,加水定容并摇匀后静置30min,用干滤纸过滤,弃去初始滤液,过滤液备用。
②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 5.0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加约9ml标准葡萄糖液,使其在2min内加热至沸。
趁热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加糖液,直至溶液颜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液的体积。
平行操作3次,得m平均消耗葡萄糖液的体积。
计算每10ml(甲、乙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即m=v×c式中m——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③样品溶液的预测定:吸取费林氏甲、乙液各5ml,置于150ml 三角瓶中,加水10ml、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加样液,趁沸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体积。
食品中转化糖(总糖)、还原糖的测定1安全性评估谨防试剂灼伤:加入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20%氢氧化钠和2%盐酸试剂时,需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谨防玻璃割伤:使用前检查玻璃仪器外观完好无损,使用时注意轻拿轻放,清洗时,需佩戴防割手套。
谨防高温烫伤:滴定时,调节滴定管滴定速度的手需佩戴涂脂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且不裸露手腕皮肤,双手不碰及电陶炉表面。
2 目的规范食品中转化糖(总糖)、还原糖的检测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范围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转化糖(总糖)、还原糖的测定。
4 依据参照GB 5009.7 -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5009.8 -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5 检测原理还原糖(直接滴定法):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标定),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转化糖(总糖)(酸水解-莱茵-埃农氏法):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转化糖(总糖)含量。
注:①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使之与Cu2O生成可溶性的无色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其反应如下:Cu2O↓+K4Fe(CN)6+H2O=K2Cu2Fe(CN)6+2KOH②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否则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试剂有效浓度降低。
6 试剂和仪器:实验室三级用水6.1 试剂2 %盐酸溶液,20 %氢氧化钠溶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以下简称A 液)(硫酸铜+亚甲基蓝)+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以下简称B液)(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溶液(219 g/L),亚铁氰化钾溶液(106 g/L),葡萄糖标准溶液。
实验一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原理,熟悉实验步骤。
2、掌握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项目及所用仪器1、还原糖:Benedict试剂,烧杯,伏安电极,示波器,旋涡振荡仪;2、总糖:滤纸、热板、氧化棉芯,旋涡振荡仪。
三、实验原理1、还原糖:Benedict试剂由碳酸锰盐溶液、碳酸铵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抗上皮染料橙Ⅲ组成。
当还原糖作用于Benedict试剂时,会与其中的锰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蓝色配体,从而使抗上皮染料橙Ⅲ发生变色;2、总糖:将样品与氧化棉芯一起置于热板中,加热到900℃时,碳水化合物在此温度条件下完全分解为糖和水,糖与热板表面发生热反应而分解,引起氧化棉芯之上有显著黑色浓缩形成,即糖皿现象,根据糖皿质量来推算样品中碳水化合物的质量。
四、实验步骤1、还原糖测定:(1)将1ml Benedict溶液放至烧杯中;(2)向烧杯中加入1ml样品液体,根据不同液体不同加入2-3滴 (液体较稠时) 或1-2滴 (液体较洁时) 酸碱度调节液;(3)将伏安电极组件放入烧杯中,并选取示波器连接;(4)加热26℃下水浴加热,取示波器时加热过程中的电势;(5)检测峰面上的电势,来比较是否有变色;(6)如果有变色,就用旋涡振荡仪对发生变色的液体测定样品含有的还原糖含量。
(1)将样品5ml液体流入滤纸中,滤取液体;(2)将滤取的液体均匀的淋洒在氧化棉芯之上,并将其置于热板之上;(3)将热板加热,观察过程中糖皿现象的变化,双环现象表示反应完成;五、结果计算还原糖:检测变色后用旋涡振荡仪测定吸光度值,用标准曲线求出浓度;总糖:使用朱诺重量比法称取峰面上的焦灰,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浓度,以重量比计算样品中碳水合物的含量。
六、安全措施1、食品分析实验中,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前应安全检查仪器,按要求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使用专用工具等;2、使用热源时,需要注意:电源线耐热、工作在室内,不能离开,保持室内通风;3、使用化学试剂时,应具备良好的操作习惯,佩戴护手镯、护目镜,禁止吞咽及外用,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实验结束后要做好清洗工作。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实验报告前言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吃的米饭、水果、零食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糖类。
同时,糖也是我们维持机体运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没有了它,就没有了能量的来源。
我们这次便走进实验室探索糖类的奥秘。
本次实验我们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中的含糖量。
本次实验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基本原理还要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以及分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测定方法吧。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
一、实验目的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的基本原理2、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3、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总糖是指样品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总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试剂进行准确的测定,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总糖的测定通常采用蒽酮比色法。
糖类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法可以测定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容量瓶(100ml、50ml、25ml)移液器移液管(1ml、2ml、5ml、10ml)具塞刻度试管(25ml)玻璃棒漏斗滤纸2、试剂蒽酮试剂:称取 02g 蒽酮溶于 100ml 浓硫酸中,当日配制使用。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μg/ml):准确称取 01g 无水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ml。
样品溶液:将待测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四、实验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支 25ml 具塞刻度试管,分别编号为 0、1、2、3、4、5。
按表 1 加入葡萄糖标准溶液和蒸馏水。
|试管编号|0|1|2|3|4|5||||||||||葡萄糖标准溶液(ml)|0|02|04|06|08|10||蒸馏水(ml)|10|08|06|04|02|0||葡萄糖含量(μg)|0|20|40|60|80|100|向各试管中迅速加入 5ml 蒽酮试剂,摇匀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在 620nm 波长下,以 0 号管为空白对照,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值。
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适量的样品,经过粉碎、研磨等处理后,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若样品溶液中含有较多杂质,可先用滤纸过滤。
3、样品溶液的测定吸取 1ml 样品溶液于 25ml 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 4ml 蒸馏水,再迅速加入 5ml 蒽酮试剂,摇匀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 10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却至室温。
实验二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1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定量测定果汁、蜂蜜和其他实验样品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实验原理:总糖是指以糖为主要成分的物质。
而还原糖是指那些具有还原性质,并能够将还原铜离子还原为沉淀的单糖和双糖类糖分。
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容易还原铜离子,产生还原铜沉淀,这种化学反应叫做费林试剂反应。
2.费林试剂反应原理费林试剂是由铜离子(Cu2+)、草酰肼和钠碱组成的混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草酰肼被还原成草酸,同时将 Cu2+ 还原为 Cu+ 并生成棕色的沉淀。
当样品中加入碱性费林试剂时,还原性糖分(如果糖、葡萄糖等)能够将 Cu2+ 还原为 Cu+,从而生成棕色的沉淀。
这个过程是一个可以定量的过程,衡量沉淀的多少就能够推算出溶液中还原性糖分的含量。
另外,总糖含量的计算是通过使用苏丹III试剂实现的。
实验器材:1.量筒2.移液管3.试管4.洗瓶5.恒温摇床6.温度计1.果汁2.蜂蜜3.标准葡萄糖溶液4.碳酸钠5.草酰肼6.苏丹III试剂7.浓硫酸实验步骤:1.总糖的测定:取一定量的果汁样品,用量筒量取 10 毫升到试管中,再加入 2 - 3 滴苏丹III 试剂,晃动均匀。
在搅拌下加入 5 - 10 滴浓硫酸,并再次使试管均匀地摇晃。
静止 5 分钟,颜色稳定后,在光谱计中读取样品的吸光度。
取一定量的果汁样品,用量筒量取 10 毫升入 50 毫升锥形瓶中,再加入 15 毫升碳酸钠。
轻轻振摇均匀后,再将 5 毫升草酰肼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接下来,用标准葡萄糖溶液调节光密度值,以达到与实验样品相同的吸光度比值。
从光谱计中记录每个样品反应的吸光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要认真,保证实验片刻的稳定,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
2.注意光源是光谱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记得把光源打开,以确保性能。
总结:通过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我们可以测定样品的果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分的含量,以及样品中糖类总含量的含量。
这对于分析果汁和蜂蜜等样品非常有用,也为食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果蔬中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总糖是指样品中的还原单糖及在本实验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单糖的蔗糖、麦芽糖和可部分水解成葡萄糖的淀粉。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和寡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糖醛,生成的糖醛或羟甲基糖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糖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30nm,可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三、实验器材1、材料:梨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电子分析天平、高速冷冻离心机、容量瓶(100mL×2)、玻璃漏斗、量筒、研钵、锥形瓶、试管、移液管、pH试纸3、试剂:蒽酮试剂:取2g蒽酮溶于1000mL体积分数为80%的硫酸中,当日配制使用。
标准葡萄糖溶液(0.1mg/mL):称取100mg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可加几滴甲苯作防腐剂)。
6mol/L HCl溶液20% NaOH溶液:称取20g NaOH固体,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四、实验操作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 支大试管,从0 ~ 5 分别编号,按下表加入各试剂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标准液浓度(mg/mL )为横坐标做图得标准曲线。
2、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和测定称取1g 梨,加蒸馏水约3mL ,在研钵中磨成匀浆,转入三角烧瓶中,并用约12mL 蒸馏水冲洗研钵2~3次,洗出液也转入三角烧瓶中。
于50℃水浴中保温约30min (使还原糖浸出),取出置于离心管内,5000r/min 离心10min ,冷却后定容至100mL 。
吸取1mL 滤液置于试管中,浸于冰浴中冷却,再加入4mL 蒽酮试剂,沸水浴中煮沸10min ,取出冷却后比色,其他条件与做标准曲线相同。
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植物体的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
它们在植物体的分布,不仅反映植物体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情况,而且也是呼吸作用的基质。
还原糖还能形成其他物质如有机酸等。
此外,水果蔬菜中糖量的多少,也是坚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还原糖在有机体的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蔗糖等,经水解也生成还原糖。
通过本实验,掌握还原糖定量测定的基本原理,练习比色定糖法的基本操作,热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1.还原糖还原糖是具有还原性的糖类的统称。
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者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如葡糖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等。
2.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广泛分布于食品工业中的非酶褐变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在加热时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同时还产生具有不同气味的中间体分子,包括还原酮、醛和杂环化合物,为食物提供诱人可口的风味和诱人的色泽。
3.还原糖的测定方法:3,5-二硝基水酸法在波长540nm下,一定浓度围,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可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利用多糖能被酸水解为单糖的性质可以通过测定水解后的单糖含量来对总糖进行测定。
mbert-Beer定律A=lg(I 0/I)=lg(1/T)=KClA:吸光度I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T:透光度(透射比)K:比例常数l:溶液厚度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1.实验仪器:UV2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实验试剂:(1)1.0mg/ml标准葡萄糖(2)3,5-二硝基水酸(DNS试剂)(3)6mol/L HCl(茜配置)(4)6mol/L NaOH(茜配置)(5)碘-碘化钾溶液3.实验材料:市售面粉。
实验步骤:1.还原糖的提取准确称取0.20g面粉,加蒸馏水约3ml,在研钵中磨成匀浆。
,转入三角烧瓶中,用约30ml蒸馏水冲洗研钵2~3次,洗出液也转入三角烧瓶中。
一. 总糖的测定食品中的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还原糖类之所以具有还原性是由于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CHO)或酮基(=C=O)。
测定总糖的经典化学方法都是以其能被各种试剂氧化为基础的。
这些方法中,以各种根据斐林氏溶液的氧化作用的改进法的应用范围最广。
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铁氰化钾法,蒽铜比色法,斐林氏容量法。
斐林氏容量法由于反应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不如铁氰化钾法准确,但其操作简单迅速,试剂稳定,故被广泛采用。
蒽铜比色法要求比色时糖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但要求检测液澄清,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测定要求不包括淀粉和糊精,这就要在测定前将淀粉,糊精去掉,这样就使操作复杂化,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一)铁氰化钾法1.原理样品中原有的和水解后产生的转化糖都具有还原性质,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铁氰化钾还原,根据铁氰化钾的浓度和检验滴定量可计算出含糖量。
其反应为下:C6H12O6+6K3[Fe(CN)6] + 6KOH →(CHOH)4·(COOH)2 + 6K4[Fe(CN)6]+ 4H2O滴定终了时,稍过量的转化糖即将指示剂次甲基兰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
2.试剂1)1%的次甲基兰指示剂2)盐酸(水解作用)3)10%和30%的NaOH溶液4)1%铁氰化钾(贮存特色瓶,临用前标定)3.标定步骤称蔗糖1.0000g→定容500ml→取此液50ml→于100ml容量瓶→加hcl5ml→摇匀→65-7 0℃水裕15分钟→取出冷却→用30%NaOH中和→加水于刻度→倒入滴定管中→取10ml1%铁氰化钾于锥形瓶中→加10%NaOH2.5ml加12.5ml的水加玻璃珠颗粒→加热至沸→保持一分钟→加次甲基兰1滴→立即以糖液滴足至蓝色退去为止,记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