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13
课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外婆的澎湖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澎湖湾”、“外婆”、“澎湖岛”等。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图片、听歌曲等途径,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外婆的澎湖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难点:(1)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澎湖湾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
(3)老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情景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外婆的澎湖湾》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澎湖湾”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等。
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2. 运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外婆的澎湖湾中学生满分作文外婆的澎湖湾(中学生满分作文)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婆,每个人都有一个向往的外婆家,每个外婆都是一个动人故事。
我的外婆家并不是真的叫澎湖湾,但是外婆住的那个村子的人都姓彭,因为《外婆的澎湖湾》这支歌响彻全国,我就跟着把外婆住的那个村子叫澎湖湾。
小时候,我更感兴趣的事就是盼望着逢年过节去走亲戚,去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脸上满是一道道的皱纹,比小朋友玩的扎纸花的那种彩纸还好看。
外婆的头发是白色的比黑色的多,外婆的衣服永远是黑色的,永远是补丁叠着补丁,无论是冬天的棉袄还是夏天的小褂衫,外婆都是这种打扮。
最让人感到骄傲的是外婆的那双“三寸金莲”小脚,走起路来真是好看。
无论是什么急事,外婆总是迈不开大步。
她的八字步一摇一摇,小小碎碎的,我总是十分好奇地盯着外婆走路看,总怕外婆摔一跤。
但是,我从来没看见外婆摔过跤。
外婆那种裹脚,我儿时的那种年代总是见的多,大多是外婆那种年龄的老妇女。
但是,没见过哪位老人的裹脚裹得有外婆的好看。
外婆的裹脚是极为标准的“三寸金莲”,外婆的五个脚趾裹成了一个脚尖,这个脚尖象圆锥的锥尖,它仅仅在踝关节前冒出了一点点,要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尖形外露,我简直可以把外婆当作一个残疾人去看待,认为她是没有脚板的。
每次去外婆家,我老远老远就“外婆”“外婆”地喊叫起来,外婆的耳朵有点背,连叫几声后,外婆就举起一只手,在眼睛上搭个凉棚,外婆说:“呵!三三来了,快来,外婆有好吃的给你”。
然后是裂着嘴一笑,再没有多话。
外婆带着我进了屋,然后去做她自己的事,停了一会,外婆又突然走近我,摸着我的头问:“呵!你是三子,还是四子?”外婆也真是的,自己的外甥孙,就是分不出谁是谁,谁大谁小,母亲每每都要埋怨外婆,说真是老糊涂了。
其实,也不能怪外婆,外婆老眼昏花,从不出门,耳朵又背,一天到晚说不上两句话,没有多少思辨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家五兄弟中,前面四兄弟都只有两岁一个,长兄虽不是我母所生,但我母亲嫁到铜盆冲时,他才一岁半,一直是跟母亲走澎湖湾外婆家的,外婆记不住我们兄弟的名字,只能叫大子,二子,三子,四子,按这种顺序叫人。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潘安邦
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醉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以上就是关于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课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外婆的澎湖湾》,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感受作者对外婆和家乡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外婆的澎湖湾》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b. 提问:“你们知道澎湖湾吗?它有什么特点?”c. 展示课文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澎湖湾的自然风光。
2. 学习课文:a.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朗读训练: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b.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交流感受。
4. 拓展活动:a. 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外婆的澎湖湾。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述。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练习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 思考:课文中的外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自己的外婆有什么想说的话?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外婆的澎湖湾歌手/卓依婷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
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
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
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幕走向余辉
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
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
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幕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3、通过学生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互精神。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3、用自制小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各小组之间伴奏配合默契。
教学方法:听唱法、引导法学法指导:听唱法、感悟法、模仿法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件、磁带、教学光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2、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背景。
3、师介绍台湾民歌手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当时情景。
(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4、学生倾听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
三、学习歌曲1、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师点击出示歌词、图)2、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flsh动画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师点击屏幕显示歌曲flsh动画)3、师介绍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外婆的澎湖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2.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和温馨情感,体会家庭的温暖。
3.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三、教学方法
听唱法、示范法、练习法、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一段关于海边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海边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过海边?海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出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新课教学
1.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叶佳修。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旋律,重点练习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4.学习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中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和对澎
湖湾的赞美之情。
5.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自然和亲切。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组表演歌曲,可以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
2.引导学生讨论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温馨故事,分享感受。
4.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珍惜家庭,关爱家人。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1)《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正确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的B部分伴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完整、流畅,并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切分节奏及附点节奏的旋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情境法、模唱法,教唱法,示范法、表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歌唱家罗大佑演唱的校园民谣《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接着解释校园民谣的含义,导入我们来认识一位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他写了很多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外婆的澎湖湾》现在我们到澎湖湾去游览师:美丽的澎湖湾就在这里,潘安邦因演唱这首歌曲而出名,澎湖湾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澎湖湾的风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外婆的澎湖湾作文精选4篇外婆的澎湖湾作文篇一“澎湖湾啊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外婆的模样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外婆她已年过七旬,她满脸的皱纹记录着她坚强事例;她那双手更功德无量,是她的那双手挣来妈妈的兄弟姐妹的生火经费;而她那忧郁的双眼绝对让你想不到她曾经历尽沧桑而坚强依然。
妈妈三岁那年的一天,再一座高山上的一座灵柩旁的一棵白杨树哗哗作响,在为躺在灵柩里的先生伸冤。
灵柩里的拿人正是我外公。
我外公含冤而死,外婆为了给外公申冤。
他背着妈妈,从老家走到县城。
黄天不负有心人外公沉冤得雪,但外公之死给外婆的心灵造成了一大疮伤。
可外婆还是挺过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妈妈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外婆身上的包袱也轻了不少。
天空中又飞来一个横祸——二舅生了一场大病。
外婆的心中又外加一道永远无法全愈的疤。
这么多年来,外婆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去年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
外婆的澎湖湾篇二每年暑假,我都要跟随姥姥、姥爷到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今年暑假也不例外。
从蚌埠东行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外婆的家乡,皖北最美乡村——黄十新村。
远远望去,黄十新村坐落在淮河北岸,白墙青瓦,一群徽派建筑掩映在叠翠之中。
虽然是艳阳高照,但从村中吹过来的风拂过面庞,凉意立刻冲淡了酷暑,顿感神清气爽。
我喜欢这里的空气和这儿的一草一木,我的童年大部分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我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和这里紧紧地连在一起,这里早已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所以这里是外婆的澎湖湾,也是我的澎湖湾。
进入村子,满眼景致。
村中隔不多远,就会有特别的木头小屋,很有一番情调。
每家都有一个院落,院落内绿意葱茏,错落有致。
小径两边各色的无名小花和野草随风而起舞,绿叶掩映,数鸟争鸣。
走在如画满分作文网的村中,一不留神已是傍晚,落日余晖映红了天空,给村子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晚上躺在床上,聆听着外婆讲述村庄的过往,编织着美妙而动听的故事。
大公鸡有节奏的打鸣声叫醒了我们,一抹朝阳在薄雾中弥漫,好似油画在渲染,溢光流动。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好情感。
2.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体验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 诗歌全文:打印或准备投影设备。
3. 音乐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2.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
2. 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
3.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内容。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了解台湾著名景点澎湖湾的美丽风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外婆的澎湖湾》;2. 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3. 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内容概述《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描绘澎湖湾美丽风光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外婆澎湖湾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诗歌中描绘了澎湖湾的海水、沙滩、阳光、外婆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
2.2 诗歌意象分析2.2.1 海水诗歌中提到的“海水”,形象地描绘了澎湖湾的海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海洋的美丽和神秘。
2.2.2 沙滩诗歌中的“沙滩”,描绘了澎湖湾沙滩的宽阔、柔软、洁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滩之中。
2.2.3 阳光诗歌中的“阳光”,展现了澎湖湾阳光明媚、温暖的特点,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关爱和生命的活力。
2.2.4外婆诗歌中的“外婆”,代表了澎湖湾的民间文化,使诗歌充满了温馨、亲情和人文气息。
2.3 情感分析诗歌通过对澎湖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图片展示法展示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4.2 展示图片,直观感受展示澎湖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3 解析诗歌,深入探讨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进行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感受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体会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3. 歌曲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
4. 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演唱技巧和合唱部分的编排。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和合唱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2. 采用示范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 采用分组练习法,进行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4. 采用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教授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3. 合唱编排: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4. 演唱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老人讲述澎湖湾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澎湖湾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澎湖湾,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 开展澎湖湾图片展,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澎湖湾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歌曲创作背景介绍1.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描写澎湖湾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2. 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许冠杰对家乡澎湖湾的美好回忆,通过歌曲传递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歌曲在民间传唱广泛,成为澎湖湾的标志性歌曲之一。
八、歌词解析1. 歌曲歌词描绘了外婆在澎湖湾的日常生活,如捕鱼、晒盐等,展现了澎湖湾人民的勤劳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