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
- 格式:docx
- 大小:14.96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篇1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最早传入大陆的台湾校园民谣之一,曲调优美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很喜欢唱。
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的赞美,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校园民谣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因为它清新、明快的风格使它在歌坛独树一帜,保持着永久的魅力。
教学目标1、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对这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进行演唱处理,体味美感;并在演唱中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悟亲情。
2、通过《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了解和感受台湾校园民谣的魅力,补充欣赏《童年》、《蜗牛与黄鹂鸟》等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校园民谣,同时补充欣赏各种不同版本《外婆的澎湖湾》,增加学生音乐信息的积累。
设计特色:以丰富的体验为载体开展音乐学习,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能流畅、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摇啊摇》用LU模唱唱歌要求:身体坐正、笑肌提起、口腔打开。
三、导入孩子们,你们的声音真好听。
一起来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地图上的台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台湾有人去过台湾吗?能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吗?看来大家对台湾的了解还需要再丰富一些。
(直接切入鸟瞰图,开始介绍)从地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台湾其实就是一个的岛屿,四面环海。
沿着海岸线上,沙滩、椰林,景色美不胜收。
台湾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同时,又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之岛”,全岛三分之二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
特殊的地形成就了这边风景独好!像大家很熟悉的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台湾俊美风光的象征。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欣赏、学唱《外婆的澎湖湾》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学习《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四首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要怀着干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让学生充分明白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学会《外婆的澎湖湾》,并动情演绎《外婆的澎湖湾》。
三、教学难点:1、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以情感人,以达到让学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湾》歌唱、动情演绎。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教室(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一)、师生问好!(啦啦歌) 1 5 1 5 ︱ 1 5 3 5 1 —︱ 3 3 3 22 2 ︱ 2 1 2 3 2 —︱老师老师老师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1 5 1 5 ︱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 1—‖ 同学同学同学们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二)、新课教授:导入: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管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生答。
除了姥姥我们还称呼什么?对外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
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
)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板书《外婆的澎湖湾》。
提问: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和外婆的感情好吗?1、欣赏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潘安邦
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醉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以上就是关于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3、通过学生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互精神。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3、用自制小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各小组之间伴奏配合默契。
教学方法:听唱法、引导法学法指导:听唱法、感悟法、模仿法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件、磁带、教学光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2、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背景。
3、师介绍台湾民歌手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当时情景。
(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4、学生倾听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
三、学习歌曲1、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师点击出示歌词、图)2、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flsh动画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师点击屏幕显示歌曲flsh动画)3、师介绍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拓宽文化视野。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感受亲情、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分析《外婆的澎湖湾》的曲式结构,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2.3 歌词意境解读《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外婆的澎湖湾》的曲调、节奏和演唱技巧。
3.2 教学难点解决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演唱歌曲。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澎湖湾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2 教学实践分步骤教授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并进行集体演唱练习。
4.3 巩固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分组练习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
4.4 课堂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演唱能力评价学生在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5.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家乡、亲情和祖国的情感态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外婆的澎湖湾》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歌曲文本和背景知识。
6.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进行音乐教学。
6.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澎湖湾的图片、视频和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歌词意境。
7.2 示范法老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7.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合唱、分组演唱等形式的活动。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歌曲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情感及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歌曲中所描绘的澎湖湾的风光及与外婆的情感联系。
3. 讲解歌曲中的关键词语及表达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及创作动机。
2. 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分析歌曲结构及音乐特点。
章节二:歌词学习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
2. 理解歌词中的意境及情感。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
2. 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
2. 学生跟唱并体会歌词中的情感。
3. 讨论歌词中的意境及表达方式。
章节三:旋律学习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
2. 理解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及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1. 分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特点。
2. 讲解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演奏歌曲旋律,学生跟随演唱。
2. 分析旋律中的关键音符及音乐表情。
3. 学生自主练习旋律,教师辅导。
章节四:节奏与拍子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节奏与拍子。
2. 理解节奏与拍子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节奏与拍子特点。
2. 讲解节奏与拍子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节奏与拍子的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与拍子。
3. 应用节奏与拍子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章节五:整体演唱与表演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 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1. 整体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 讲解歌曲表演的技巧与表现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整体演唱歌曲。
2.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辅导。
3. 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音乐欣赏与演唱技巧•歌曲影响力及社会价值目录•校园传唱度与推广策略•互动环节:学唱《外婆的澎湖湾》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创作背景历史意义词曲作者介绍词作者曲作者叶佳修不仅是词作者,还是曲作者。
他精通多种乐器,擅长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作品。
歌曲风格与特点歌曲风格歌曲特点歌词解析及主题思想描绘澎湖湾的美丽景色歌曲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澎湖湾的夕阳、海浪、沙滩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美丽的海滨画卷。
表达对外婆的深厚感情歌曲以澎湖湾为背景,通过叙述者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亲情的深厚与真挚。
传递家庭温暖与和谐歌曲中家庭聚餐、共同欣赏美景等场景,传递出家庭和谐、温暖的氛围,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1 2 3旋律优美,易于传唱歌词朴实,真挚感人配器简单,突出歌声情感传递与表达方式歌曲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家庭文化海滨文化歌曲通过描绘家庭聚餐、共同欣赏美景等场景,体现了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包括家庭和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亲情文化旋律优美度分析旋律的起伏和流畅度01和声与复调的运用02民族元素的融合03发声位置与共鸣正确的发声位置和良好的共鸣是演唱的关键,要学会调整喉头和口腔的形状,以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气息控制演唱时要注重气息的控制,保持呼吸的平稳和深度,以确保声音的连贯和稳定。
情感表达歌曲演唱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变化来传递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演唱技巧指导不同版本欣赏比较原唱版本翻唱版本改编版本在流行音乐史中地位经典老歌代表作为一首传唱度极高的经典老歌,它代表了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校园民谣典范这首歌曲以其清新、质朴的旋律和歌词,成为校园民谣的典范之作,对后来的校园民谣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获奖荣誉该歌曲在发行后获得了多项音乐大奖,包括金曲奖等,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一. 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具有浓郁海岛风情的歌曲,描绘了美丽的澎湖湾和可爱的小鱼儿。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朴实,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宽广和生活的美好。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海岛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善于模仿和表现。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可以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海岛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岛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会《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学会歌曲中的装饰音,如倚音、滑音等。
3.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进行生动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歌曲演唱,为学生提供模仿对象。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合作意识。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相关音乐作品,拓宽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乐谱。
2.准备相关音响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图片等。
4.准备装饰音符号,如倚音、滑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外婆的澎湖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海岛风情。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讲解歌曲中的装饰音,如倚音、滑音等,并演示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把握节奏和音准。
教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并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好情感。
2.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体验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 诗歌全文:打印或准备投影设备。
3. 音乐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2.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
2. 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
3.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内容。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外婆的澎湖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使学生体会家的乐趣,家的温暖。
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轻松的歌声来演唱3、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的伴奏,培养学生的乐感4、通过对作者及演唱者的了解,了解台湾校园民谣。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二乐段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重点在对歌曲的意境的表现上面,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来演绎歌曲。
教学重难点: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3、用自制小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小组之间伴奏配合默契。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采用听唱和识谱相结合的方法。
五年级属于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这又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所以采用自己识谱的方法,但歌中切分节奏的掌握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听,所以同时采用听唱法,两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让爱住我家》2.唱《师生问好歌》。
二、呼吸练习。
1.导入:我爱我的家,有爱才有家。
下面我们再用歌声讲述一个家的故事。
题目《外婆的澎湖湾》。
知道澎湖湾在哪吗?(澎湖湾位于台湾海峡中流,的澎湖列岛,属于台湾省的澎湖县。
)2.呼吸练习:模仿海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音。
三、聆听感受1、初听感受说说歌曲的情绪。
2、再听感受你知道歌曲的原唱是谁吗?(台湾歌手:潘安邦)下面我们听听他的演唱。
《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的学唱能够对澎湖湾地理环境有一定了解. 通过歌曲的聆听及对澎湖湾景色的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2、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帮助学生解决歌曲中出现的节奏难点。
3、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4、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咬字吐字要清晰,大部分乐句用跳音演唱。
3、掌握四分休止符与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各种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听唱法,欣赏法,情境法、模唱法,教唱法,示范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歌曲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歌唱家罗大佑演唱的校园民谣《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接着我们来认识一位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他写了很多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外婆的澎湖湾》
2、现在我们到澎湖湾去游览,
师:美丽的澎湖湾就在这里,潘安邦因演唱这首歌曲而出名,澎湖湾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澎湖湾的风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
赏。
(多媒体展示澎湖湾秀美的景色)
3、学生倾听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思考:(1)歌曲是几拍子的?(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小结: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用“啦”音模唱旋律,有困难的地方请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跟琴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唱法;设问:在这部分出现了两个四分休止符,怎样才能把它休止得更合理些呢?(拍手“恰恰”,或回声伴唱)
4、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意境。
播放多媒体图片。
过渡:下面,我们来分乐段学习歌曲。
5、学唱第一部分。
(1)解决节奏难点。
师:歌曲很好听,但要唱好有一点难度,因为在第一乐段中十六分音符运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后十六”的出现。
生:看节奏,试拍击。
(2)随琴试唱第一乐段第一部分。
(学生可能会拉长声,此时指导口形和气息,即短音弹唱方法。
并再次强调“逐、缀、薄”的发音。
总之,以灵活为原则。
)
(3)随琴慢速演唱,再次强调演唱技巧。
指出:顿音演唱能表现出欢乐的、轻松的情绪。
(4)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强调: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轻快,声音稍弱一些,用以气带声的方法演唱。
6、指导演唱第二部分。
[较难节奏不必讲解,能合着老师的伴奏演唱即可。
另外,要注意倒数第五、六小节的音准,加入拍手或伴唱的方式,指导“浪”字的唱法。
]
(1)聆听第二乐段,介绍:第二乐段节奏变得舒展,更加抒发了对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
(2)试唱这一句,然后指导“浪”字唱法。
(短而轻,不拉长声。
)
7、有感情演唱歌曲。
师:台湾校园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也带着对台湾和祖国的美好祝愿将这首歌曲唱得更亲切、动听一些吧!
8、男女生分组演唱,小组接龙唱,个人唱,齐唱。
9、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师请几名同学自选打击乐器上台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
1、分组比赛,每组推选四名同学演唱,四名同学伴奏,上台表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点评。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歌曲。
五、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词曲作者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愿你们愉快地度过小学这六年美好时光!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一首同样由叶佳修创作的民谣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听着音乐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