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PT]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39
直线运动知识网络: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
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自由落体(a =g )竖直上抛(a =g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20+=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v /△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 的方向只与△v 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节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ΔvΔt=v-vΔt。
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来决定,而是由Fm来决定。
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2)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
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
(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
(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
跟随练习:1.(对质点的理解)(多选)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
直线运动基本概念学习目的:(1)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描述运动的相对性;(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理解位置和位移、时间和时刻,能区别位移和路程;(4)掌握匀速运动的规律和图象;学习重点和难点:位移的理解和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学习过程: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自然界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说山川、树木、房屋是静止的、不动的,关键在于我们认为大地是不动的,通过大地来考察山川、树木的状态。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它是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的一种参考。
要研究运动,没有参考系不行。
例如我们在坐飞机的时候,飞机的速度虽然很大,但是若周围没有参考系,就感觉不到飞机的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来说是静止还是运动,关键在于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系来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2)对于同一物体,选取的参考系不同,所得的运动情况的结果也可以不同。
我们平常所说的高个矮个也是相对于平常人来讲的,乔丹1.98米,相对我们平常人(1.80米就算高的了)是高个,但是相对于姚明(2.26米)就是矮个了。
运动的相对性也是相同的道理。
(3)运动是绝对的,但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4)原则上讲,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实际选择时应使描述的运动尽可能的简单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质点是力学模型中的一种科学抽象,没有大小,但集中了物体的全部质量,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做质点?(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所谓平动,就是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相同特点的运动,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第一章 直线运动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别的物体的 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3.质点:具有 而没有 的几何点。
(1)质点是 模型 (2)当 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二、时间与时刻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对应 。
2.时间:是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对应 。
三、位移和路程1.位移(1)定义:由 线段 (2)性质:2.路程(1)定义:物体 的长度。
(2)性质:3.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关系:当 二者相等。
四、速度和速率1.速度:(1)定义: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
(2)物理意义:描述 的快慢。
(3).公式:2.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
(2)物理意义:在变速运动中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3.瞬时速度:物体在 或 经过 的速度.五.加速度1.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意义:描述物体 物理量. 3.公式:a= 4.性质:矢量.方向: 六.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 在 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运动. 2.公式:S= 典型例题:例一.:质点模型的应用 在下列各运动物体中,可当做质点的有:( )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C.运行中的人造卫星D.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例二.位移和路程的比较 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b ,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00 B.2R R πC.R R π D.2R 2R例三.速度和平均速度 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回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例四.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而它的速度却可能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减小,而它的速度却可能减小.C.加速度不变的物体,其运动轨迹不一定是直线D.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研究航天飞机相对于地球的飞行周期B.研究行驶着的汽车车轮如何运动C.研究绕地轴自转的地球的运动D.研究走动着的时钟上的指针的运动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是两个量值相同但性质不同的物理量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物体的运动过程及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物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的距离,但路程却和运动轨迹有关D.位移是矢量,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但路程是标量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B.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可求出物体经过t/2时的瞬时速度D.可求出物体通过S/2时的速度4.某运动员在进行百米赛时,前30米用时4秒,后一段用时6秒,则运动员在整个运动中的平均速度为:()A.大于10m/s B.等于10m/s C.小于10m/s D.无法比较5.如图甲、乙、丙三人从a地同时出发,分别沿acb、adb、aeb三条路径同时到达b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平均速度最大B.乙的平均速度最大C.丙的平均速度最大D.甲、乙、丙的平均速度相同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两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2.两个推论公式:(1)没有时间的:(2)没有加速度的:3.匀变速直线豫东中的三条特殊规律:(1)物体在连续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2)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3)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规律: (1)第1秒末,第2秒末,…第n 秒末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 2 ) 前1秒内,前2秒内,…前n 秒内的位移之一:S 1: S 2:S 3: …:S n = ( 3 )第1秒内,第2秒内.…第n 秒内的位移之比:S 1::S 2:S 3: …:S n =(4)前1m ,前2m ,前nm 内的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 (5)走完第1m,第2m ,第3m ,…第nm 所用时间:t 1:t 2:t 3:…:t n =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1.特点: 2.规律:速度: 位移: 典型例题例1:匀变速直线规律的应用(一) 一个初速度为6m/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加速度大小为2m/s ,当它的位移大小为3m 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 ) A. s )63(+ B.s )63(-C.s )323(+ D.s )323(-例2:匀变速直线规律的应用(二)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行使,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s ,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例3:自由落体规律应用一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为它最后1秒内位移的一半,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己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 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
第四讲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一、基本概念⑴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的点叫做质点。
它是一个____模型。
⑵参照系和坐标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系。
⑶时间和时刻:在时间轴上,时间对应一段______;而时刻则对应一个确定的____。
⑷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从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一条______,它是矢量,只与______位置有关;而路程则是物体______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其大小与______有关。
⑸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分为______和______。
①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 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标量,它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6)加速度:加速度是反映物体 的物理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 方向相同。
定义式为tv v t v a ∆-=∆∆=0,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运动,且在 内 相等。
物体运动的 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 等于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运动,且在 内 相等。
物体运动的 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
二、图像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s t -图像表示运动的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是一条直线。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图线的 ,如图所示。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①v t -图像表示运动的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②直线的斜率表示 ,即斜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③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 。
若围成的面积在时间轴上方,取 ,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 ;若围成的面积在时间轴下方,取 ,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 。
【重难点突破】一、是否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非依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而是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讨论的问题中是属于主要因素还是次要因素,若属次要因素,即使物体很大,也能看做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