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保障方案V1.3.2
- 格式:docx
- 大小:178.97 KB
- 文档页数:13
电力系统二次安防系统实施方案样本引言:本文档旨在为____年电力系统二次安防系统的实施提供详细的方案。
本方案将包括系统的设计、部署和测试,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 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1.2 项目目标1.3 项目范围2. 实施计划2.1 项目时间表2.2 项目资源需求2.3 项目风险评估3. 系统设计3.1 系统需求3.2 系统架构3.3 系统功能3.4 数据流和交互图4. 系统部署4.1 硬件部署4.2 软件部署4.3 系统配置5. 系统测试5.1 单元测试5.2 集成测试5.3 系统测试5.4 用户验收测试6. 系统维护和支持6.1 系统维护计划6.2 系统支持机制6.3 系统备份和恢复7. 风险管理7.1 风险识别7.2 风险评估7.3 风险应对措施8. 项目交付和验收8.1 交付准备8.2 项目验收标准8.3 项目验收流程9. 项目报告和总结9.1 项目报告编写9.2 项目总结和反馈10. 附录10.1 术语表10.2 参考资料电力系统二次安防系统实施方案样本(二)在进行电力系统二次安防系统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布局和需求。
首先,需要分析目前电力系统的现状,包括系统的规模、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其次,需要明确二次安防系统实施的目标和意义,为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依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二次安防系统实施方案范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系统设计与规划在系统设计与规划阶段,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包括系统的布局、设备选型、网络结构等方面。
在系统规划中,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确保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设备选型和配备在设备选型和配备方面,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和配备方案。
在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品质、稳定性等因素,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第 1 章.安全保障建设方案1.1.概述随着全国各行各业电子信息工程化的实施和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及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以信息公开化、电子化为核心的电子化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和提升效益的必备手段,但是,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根据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的2007公通字43号文以及《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要求,规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必须实施等级保护建设.同时以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为评价基础,以《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指南》为设计指导,并充分吸收近年来安全领域出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理论模型和技术框架,提出以建立一个“安全物理环境”基础上的“一个中心”保障下的“三重防护体系”架构体系(一个中心是指安全管理中心,三层纵深防御体系则由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以及安全通信网络组成),能够有效地帮助管委会解决日渐凸出网络安全问题,保障其业务系统可靠、稳定的运行,从而有效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安全需求。
本方案针对网络环境、应用系统以及当前的安全措施为基础,分析安全建设需求,结合国家等级保护的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而编制,一方面对平台的信息安全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可形成省市级别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案,为企业进行安全建设起到建议作用;还有就是通过将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实际网络应用环境中落地,形成多系统复杂环境的等级保护建设方法,指导用户落实等级保护的制度和要求。
1.1.1.系统定级重要信息系统的定级工作,是开展等级保护的首要环节,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整改、测评、备案、监督检查等后续工作的重要基础。
如果信息系统有重大变更,需对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备案工作。
根据信息系统的业务要求、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定级咨询工作具体包括:●沟通、培训国家等级保护相关政策精神、要求及最新进展;●分析组织架构、业务要求、信息系统等内容,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定级对象;●针对定级对象,基于国家《定级指南》等,初步确定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完成《定级报告》;●编写《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经专家评审和审批,完成定级备案工作;●进行定级工作总结根据《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的系统定级要求,定级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
存档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档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XXX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10000KVA(35KV/10KV)主变保护姓名: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指导老师:摘要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变压器容量不断增大,对变压器保护的快速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通过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和不正常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以容量为10000KVA、电压等级35KV变10KV主变压器保护为例,提出以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为主保护,以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和过负荷为后备保护,再配合如温度保护等非电量保护的保护方案。
介绍了上述方案的保护原理及保护装置。
再根据方案的原理及装置的选择,举例进行保护整定和计算。
本文最后对电气测量、控制、信号等回路,变压器二次回路图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变压器保护,瓦斯保护,差动保护,后备保护AbstractThe electric power transformer is one of the count for much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s in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it of safety circulate for assurance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normal circulate and to the credi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electric power quality contain decisive fun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especially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material, new crafts and the larger capability of power transformers, the requirement for transformers protection becomes much stricter.This paper firstly power transformer fault type and not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analysis and 10000KV A, voltage rating capacity as the main transformer protection consumers 10KV 35KV chan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gas protection and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primarily protection to compound voltage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and start over load for backup protection, coupled with such as temperature protection non-electric quantity of protection schem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program protective device. Again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of principle and device choice, for example to protect setting and calculation.In the end the paper for electrical measurement, control, signal circuit secondary circuit diagram, transformer briefly introduced.Key words :transformer protection,gas protection ,differential protection,backup protection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1 绪论 (1)1.1 概述 (1)1.2 变压器保护的发展与现状 (2)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3)2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4)2.1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及保护措施 (4)2.2 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5)2.3电力变压器的纵联差动保护 (9)2.4 电力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 (16)2.5 电力变压器过负荷保护 (21)2.5电力变压器的温度保护 (22)3 电力变压器保护方案及算例 (24)3.1电力变压器保护方案 (24)3.2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26)4 电气测量回路 (29)4.1电气测量回路简介及要求 (29)4.2断路器控制回路 (30)4.3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 (35)5 电力变压器的二次回路图 (37)5.1 归总式原理图 (37)5.2 展开式原理图 (37)5.3 小母线布置图 (39)6 展望 (41)致谢 (43)参考文献 (44)1绪论1.1概述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的造价也十分昂贵。
航空业旅客服务优化与安全保障方案第一章航空业旅客服务优化概述 (2)1.1 旅客服务优化的意义 (2)1.2 旅客服务优化的现状分析 (3)1.3 旅客服务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3)1.3.1 目标 (3)1.3.2 原则 (3)第二章旅客服务流程优化 (4)2.1 旅客出行前服务流程优化 (4)2.2 机场值机服务流程优化 (4)2.3 航班运行服务流程优化 (4)2.4 旅客抵达后服务流程优化 (5)第三章旅客个性化服务策略 (5)3.1 个性化需求分析 (5)3.1.1 旅客特征分析 (5)3.1.2 旅客需求类型 (5)3.1.3 旅客需求演变趋势 (5)3.2 个性化服务产品设计 (5)3.2.1 个性化航班选择 (5)3.2.2 个性化座位安排 (6)3.2.3 个性化餐食服务 (6)3.2.4 个性化增值服务 (6)3.3 个性化服务实施与推广 (6)3.3.1 服务流程优化 (6)3.3.2 服务人员培训 (6)3.3.3 服务渠道拓展 (6)3.3.4 客户反馈与改进 (6)3.3.5 宣传推广 (6)第四章旅客服务质量提升 (6)4.1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6)4.2 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7)4.3 服务质量监测与反馈 (7)第五章航空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 (7)5.1 安全风险类型分析 (7)5.2 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8)5.3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8)第六章航空安全管理制度优化 (9)6.1 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9)6.1.1 现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 (9)6.1.2 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9)6.2 安全管理制度优化策略 (9)6.2.1 完善法规体系 (9)6.2.2 优化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9)6.2.3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9)6.2.4 强化安全监督与检查 (9)6.3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 (10)6.3.1 实施步骤 (10)6.3.2 监督机制 (10)第七章旅客安全教育与培训 (10)7.1 安全教育内容与方法 (10)7.1.1 安全教育内容 (10)7.1.2 安全教育方法 (10)7.2 安全培训体系构建 (11)7.2.1 培训目标 (11)7.2.2 培训内容 (11)7.2.3 培训形式 (11)7.3 安全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估 (11)第八章航空安全应急处理 (11)8.1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12)8.2 应急处理流程优化 (12)8.3 应急处理资源整合 (12)第九章旅客满意度提升策略 (13)9.1 旅客满意度评价指标 (13)9.1.1 引言 (13)9.1.2 评价指标体系 (13)9.2 满意度提升策略 (13)9.2.1 引言 (13)9.2.2 提升服务质量 (13)9.2.3 优化价格策略 (14)9.2.4 提高信息透明度 (14)9.2.5 强化安全保障 (14)9.2.6 满足个性化需求 (14)9.3 满意度监测与改进 (14)9.3.1 引言 (14)9.3.2 监测方法 (14)9.3.3 改进措施 (14)第十章航空业旅客服务与安全保障发展趋势 (15)10.1 国际旅客服务与安全保障趋势 (15)10.2 国内旅客服务与安全保障趋势 (15)10.3 航空业旅客服务与安全保障创新方向 (15)第一章航空业旅客服务优化概述1.1 旅客服务优化的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业作为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客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四川嘉陵江新政航电开发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直流系统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应对直流系统异常运行事故的发生,规范直流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电厂各级人员对直流系统异常运行及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消除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正常的生产秩序,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直流系统运行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仅适用于四川嘉陵江新政航电开发有限公司。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 重视直流系统异常运行及事故的危害,坚持长效预防管理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做好应对直流系统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的各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2.2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3 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确保事故抢险期间不发生人员误操作、人身伤害事件,避免造成设备损坏等意外事故发生。
3 系统概述3.1 直流系统的作用是为操作、测量、信号以及机组起励、通讯设备、站级计算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事故照明等提供电源。
3.2 直流母线为单母线分段,共有两段直流母线。
3.3 直流系统由一套逆变电源装置及一套绝缘监测装置组成,每套装置由1面充电装置、1面馈电柜、1组蓄电池等组成。
3.3.1 HYJJ-1A绝缘监测装置实现对两段直流母线及分支回路的绝缘监视(技术参数见附录);3.3.2 逆变电源装置,提供事故时应急照明,技术参数见附录;3.3.3 每套装置由6个充电模块,一套监控模块(分别与上位机实现通讯连接),一套绝缘监测单元、蓄电池检测单元、交流配电、直流馈电、蓄电池组等;3.3.3.1 每套装置交流进线回路上安装了一套C级防雷器和D级防雷器;交流配电的两路交流电(分别取自厂用400VⅠ、Ⅱ段)互为备用工作,经交流输入开关接入,交流接触器切换后,由充电模块空气开关分路供给各个充电模块;3.3.3.2 充电模块完成AC/DC转换,具有完善的保护及告警功能,包括输入过/欠电压、缺相、输出过/欠压等;充电机正常运行时,除向直流负荷供电的同时,还以0.2A的电流向蓄电池进行浮充(即浮充方式);(充电机的输入、输出、保护特性见附录);3.3.3.3 每段直流系统配有一套HYDJ-3A电池检测仪3.3.3.4 本厂有两组蓄电池,每组由103支T2V400E/A型蓄电池组成,容量为400AH;4 事件类型及危害程度4.1 事件类型4.1.1 直流系统开关保护跳闸4.1.2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4.1.3 直流系统输入电源故障4.1.4 直流系统蓄电池故障4.1.5 误操作事故4.1.6 高频开关电源故障4.1.7 直流系统二次设备故障4.2 危害程度在直流电源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使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操作机构等拒动或误动作;或造成直流保险熔断,使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回路失去电源,从而造成或扩大事故。
运行维护方案1.1做好平台软件系统运行和维护提供平台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硬件提供平台系统运行的服务器,服务器安装WindowsServer位操作系统,主要参数为Interl(R)Xeon(R)CPU,32G内存,2T硬盘。
软件提供平台运行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及其管理软件。
Web服务器为Tomcat+Nginx,数据库服务器为MySQL,数据库服务器管理软件为专业版的SQLManagerforMySQL。
在为平台系统提供软硬件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做好平台系统安全保障、平台系统内容维护和平台系统功能升级更新等方面的工作。
1.1.1做好系统安全工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1.维护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保障满足二级等保测评条件。
2.根据相关信息主管部门的通报信息,及时升级软件、修补漏洞、加固系统。
3.做好系统代码备份和数据备份工作,平台系统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可以快速重新部署系统,恢复正常服务。
4.定期开展针对服务器日志、系统日志、数据库日志的审计工作,查找系统有无遭受攻击或存在漏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采用HTTPS加密协议部署平台系统Web服务,防止信息在传输中被窃取破译。
6.加强运维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岗定责,明确人员责任,杜绝工作人员操作的问题导致平台系统遭受破坏。
7.发生故障后,快速排查原因,及时恢复系统运行。
1.1.2协助做好平台系统内容维护,发挥平台服务功能。
平台内容包括信息板块、研发平台板块、基础资源板块、业务办理板块和业务学习板块等五方面的内容。
实现一站式呈现平台处主要工作的目的。
1.信息板块:搜集整理与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动态、通知通告、政策法规和年报等信息,并及时审核发布,全面准确反映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工作相关情况。
2.研发平台板块:介绍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的总体情况;整理每个省级研发平台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代表性成果和可向社会提供的特色服务等内容,存入数据库。
TN-S方式系统在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应用摘要安全,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
作为当代建设工程关注的主题,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实现建设工程经济效益和实际投入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建设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的同时,安全生产就理所当然成为建设项目管理的重点,也进一步诠释了“以人为本、重在预防”科学思想。
而安全用电在现场日常企业生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用电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长期在现场一线工作,具有一些用电管理和应用实践经验,认识到TN-S 系统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通过建设工程运行中施工现场的TN-S供电系统实际应用,以及其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和普遍故障的问题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展现出施工现场TN-S系统建设的重要,对作者以后的工作中,做好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防止现场人员触电,火灾事故发生,保障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TN-S系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用;安全用电论文类型:应用基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具有周期短、临时性、危险性、流动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是触电、火灾事故的高发行业,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压供电系统的使用与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作业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
因此,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保护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成为施工企业关注和重视的焦点。
但现代社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电气设备的技术更新更是突飞猛进,加之,临时用电的基层操作人员理论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和素质欠缺,项目安全管理方法不当等原因,使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故障和人员触电事故率增加,安全用电形势依然严峻。
1.1 一般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供电系统现状分析1.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源形式通常建设工程的现场施工用电电源方式,需要与当地电业部门沟通,根据现场的设备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及建设、施工企业报审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来确定,一种是市政公用电网供电,一种是设置临时变压器解决用电问题,另外也少有自备电源供给的形式。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售前支持部喻超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背景说明 (3)1.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3)1.2.1 恶意程序与黑客 (3)1.2.2 网络信息污染 (4)1.2.3 程序缺陷和漏洞 (5)1.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5)1.3.1可用性目标 (5)1.3.2完整性目标 (6)1.3.3保密性目标 (6)1.3.4可记账性目标 (6)1.3.5保障性目标 (6)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对策 (7)2.1建立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机制 (7)2.1.1 支撑机制 (7)2.1.2 防护机制 (7)2.1.3 检测和恢复机制 (7)2.1.4 遵循国际通用准则CC (8)2.1.5 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准则 (8)2.2 电子政务安全的基本对策 (8)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措施 (10)3.1网络安全性 (10)3.2应用系统安全性 (12)3.3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15)3.4数据存储的保护 (15)3.5应用服务的控制与保护 (15)3.6安全攻击的检测和反应 (15)3.7偶然事故的防备 (15)3.8事故恢复计划的制定 (16)3.9物理安全的保护 (16)3.10灾难防备计划 (17)3.11全程文档归档管理 (18)3.12安全保障管理制度 (18)一、概述1.1、背景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所涵盖的信息系统是政府机构用于执行政府职能的信息系统。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跟国家紧密联系,所涉及的众多信息都带有保密性,所以信息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例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
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导致电子政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大量的政府部门将完全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为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有必要对其信息和网络系统进行专门的安全设计。
三级等保建设方案目录1 概述 (2)1.1 项目概况 (2)1.2 方案说明 (3)1.3 设计依据 (4)2 方案总体设计 (4)2.1 设计目标 (4)2.2 设计原则 (6)2.3 设计思路 (7)3 需求分析 (16)3.1 系统现状 (16)3.2 现有措施 (16)3.3 具体需求 (16)4 安全策略 (18)4.1 总体安全策略 (18)4.2 具体安全策略 (19)5 安全解决方案 (19)5.1 安全技术体系 (20)5.1.1区域边界 (20)5.1.2通信网络 (21)5.1.3计算环境 (22)5.2 安全管理体系 (24)5.3 安全运维体系 (27)6 方案总结 (28)1 概述1.1 项目概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重要领域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打击各类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是我国信息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加大依法管理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力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维护信息网络安全,使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条例中规定: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
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999年9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公安部提出并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为等级保护这一安全国策给出了技术角度的诠释。
2003年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7号文)中指出:“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内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三月目录1.信息安全概述 (77)什么是信息安全? (77)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77)1.1 安全理念 (88)1.1.1系统生命周期与安全生命周期 (88)1.1.2 ..........................3S安全体系-以客户价值为中心881.1.3关注资产的安全风险 (99)1.1.4安全统一管理 (1010)1.1.5安全 = 管理 + 技术 (1010)1.2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1010)1.2.1 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看安全问题 (1111)1.2.2 从计算机系统的特点看安全问题 (1111)2.物理安全 (1212)2.1 设备的安全 (1212)3.访问控制 (1515)3.1访问控制的业务需求 (1616)3.2用户访问的管理 (1616)3.3用户责任 (1818)3.4网络访问控制 (2020)3.5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 (2323)3.6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 (2727)3.7系统访问和使用的监控 (2727)3.8移动操作及远程办公 (3030)4.网络与通信安全 (3131)4.1网络中面临的威胁 (3232)5.系统安全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内网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有步骤、分阶段实现安全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3完整的安全生命周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汇编1月燃料生产部第I 条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了防备黑客及歹意代码等对输煤程控PLC系统旳袭击侵害,保障我公司输煤程控PLC系统旳安全可靠、稳定运营,提高输煤程控PLC系统旳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措施。
1.2.我公司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旳原则。
1.3.我公司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以“安全第一、避免为主, 管理和技术并重、综合防备”为方针, 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原则、统一组织开发”旳原则。
.J.S.C.\.a.w.V.m1.4.本管理措施合用于我公司输煤程控PLC系统, 所有波及输煤程控PLC系统旳规划、设计、系统改造、工程实行、运营管理等均应符合本管理措施旳规定。
*1.5.引用原则及规范:1.5.1.《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经贸.30号令1.5.2.《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监会5号令.P.j.O.?.1.5.3.《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34号文1.5.4.《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4号)1.5.5.《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旳告知》(国能安全[2105]36号)1.5.6.《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国能安全[]317号)2.管理职责2.1.燃料生产部根据上级及厂部有关文献规定,积极开展工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建立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负责本部门输煤程控PLC系统平常安全管理工作,接受本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及业务指引、督促。
2.2成立由部门主任为组长旳电力监控系统(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组, 工作构成员名单上报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3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管理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安全防护专职(兼职):2.4输煤程控PLC系统安全防护管理责任2.4.1组长: 由燃料生产部主任担任, 是本部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管理旳第一负责人, 对本部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管理旳工作负全面责任。
一、服务内容和方式;在长期的客户服务中,用友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服务标准内容,并可以根据客户实际状况提供客户灵活的服务组合的选择,1.1电话热线支持1.1.1服务内容:用户通过拨打用友客服专线4006 600 588可获得日常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答疑,并获知应用建议;所有电话问题请求都将记录在用友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并可根据客户服务等级每年提供一次电话支持服务年报;1.提供5*8小时热线支持服务2.提供电话语音留言回呼服务3.专家服务团队诊断指导服务4.用户问题解决进展状态告知服务5.用友区域/行业服务机构现场服务质量回访监督1.1.2 交付流程1.客户遇到应用问题,根据用友提供的服务识别码拨打热线支持电话4006 600 588;2.一线服务顾问对用户的信息进行验证,并咨询问题情况;3.客户进行问题描述;4.一线服务顾问进行问题解答;5.如果在热线电话中不能解答用户的问题,一线服务顾问将用户问题升级至二线专家坐席;6.客户服务中心二线专家坐席解决用户问题,根据问题实际情况将问题转入远程服务或者现场服务;7.服务顾问再一次确认用户的联系信息,并告知用户下一步服务的手段、时间和相关流程;1.1.3 交付标准1.响应时间:电话接通率90%以上2.交付方式:4006 600 588客服专线3.交付资源:用友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认证的热线顾问4.交付成果:每年提供1次《热线支持服务记录》5.服务日历:5*8小时6.服务时长:全年累计不超过30小时1.1.4服务关闭标准1.依据服务流程达到以下任一标志时视为一次电话支持服务完成:●获得用户对本次服务请求完成的确认;●应用故障转交下一服务流程进行处理;1.1.5升级控制点1.一线热线服务时间每超过30分钟即提示进入下二线热线服务流程进行外理;2.二线热线服务时间每超过2小时,将升级至区域/行业服务机构支持进行问题解决;1.1.6服务质量要求1、电话接起后,使用标准的答询规范;2、电话里边能够帮助用户解答问题,尽量在电话中解答,语言流畅,语速均匀,语音适中;3、电话中解答不了的问题,在确认用户的联系方式后,告知用户下一服务方式和服务应注意的事项;4、实行“首问责任制”:即用户询问事项时,第一个接待人员必须使用户的问题得到受理,或帮助用户联系有关部门,不向外推委;1.2网上在线支持1.2.1服务内容客户通过访问“在线服务网站”提交产品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服务顾问将通过网络信息回复的方式提供在线问题解答与指导,所有问题信息都将记录在在线服务系统的数据库中,并可随时查看历史记录;1.提供5*8小时在线支持服务2.与用户实现网络方式的有效互动,接受需求与产品意见反馈3.服务进程的可视化将有助于客户有效监控问题的解决时间深圳用友软件有限公司安徽用友软件有限公司1.2.2交付流程1.客户遇到应用问题,根据用友提供的在线服务网站的用户名、密码登录在线服务网站,按照要求进行问题的详细描述,如有错误现象界面截图或日志信息以附件形式上传;2.服务顾问根据问题描述进行问题解答,必要时通过电话沟通详细情况;3.如果是非产品应用问题且无相关解决方案,服务顾问将问题转交到后台支持团队,并进行跟踪,将最终的解决方案反馈给客户;1.2.3交付标准1.响应时间:4工作小时2.交付方式:●U8、CRM客户通过在线服务网站()●NC、e-HR客户通过在线服务网站()3.交付资源:用友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认证的一线服务顾问;4.交付成果:在线问题历史记录5.服务日历:5*8小时1.2.4服务关闭标准依据服务流程达到以下任一标志时视为一次在线支持服务完成;1.获得用户对本次服务请求完成的确认;2.应用故障转交下一服务流程进行处理;1.2.5升级控制点1.在线提交的问题未能一次答复解决,将自动升级至用友客户服务中心二线专家处理;2.在线问题答复之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客户未再次反馈问题,视作该问题解决;1.2.6服务质量要求1.服务顾问根据客户提交问题紧急程度对应的不同响应级别提供解决方案; 第3 页共17 页2.网站提交问题信息中不明确的内容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与客户沟通;3.实行“首问责任制”:即用户询问事项时,第一个接待人员必须使用户的问题得到受理,或帮助用户联系有关部门,不向外推委;1.3网上自助服务1.3.1服务内容通过用友公司及时更新的ERP知识库和ERP信息集成,来满足用户在应用过程中进行自助查询的专业知识平台;1.通过专业检索工具“U易搜”查询问题的解决方案;2.通过查看定期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预防问题出现,并可以学习其他客户的应用经验与案例;3.通过“服务进程可视化”功能,自助查询所提交问题的处理情况(所处阶段、是否派发、派发顾问姓名与资历、预计上门时间等);4.提供最新补丁的下载和操作说明;5.可以随时了解用友服务产品和各种服务信息的发布;1.3.2交付流程1.用户使用服务识别码和密码登陆在线服务网站2.登录用友在线服务网站,获得服务进程查询、知识库查询、服务资源核对、补丁下载等服务;1.3.3 交付标准1.交付方式:●U8、CRM客户通过在线服务网站()●NC、e-HR客户通过在线服务网站()2.交付资源:设置高级服务顾问进行专人维护;保障用户访问的服务器正常运行;3.交付成果:定期收集和整理全国维护知识,并及时更新至自助服务网站;4.服务时间:7*24小时1.3.4服务关闭标准用户成功登录自助服务网站,自主获取查询或下载服务;深圳用友软件有限公司安徽用友软件有限公司1.3.5服务质量要求1.向客户提供易用性较高的向导功能和查询功能;2.及时更新自助网站信息,保障系统的稳定性;3.按版本和模块提供应用故障的解决方案查询,满足服务进程查询、产品补丁下载、资源核实等功能;1.4基本信息服务1.4.1服务内容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将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邮件、期刊等)准确传递给特定的用户;信息服务的提供还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加工、传递等;1.提供常见问题的主动告知;2.传递用友最新软件产品、补丁发布、服务产品、俱乐部活动、服务动态、经典案例等资讯信息;3.各版本产品维护工具集锦及信息化辅助管理工具;1.4.2交付流程1.经过搜集、整理、存贮、加工而形成专业信息;2.调研方便用户接收信息服务的形式(邮件、期刊等);3.将软件应用专业信息定期准确传递给用户;1.4.3交付标准1.交付方式:邮件、传真、短信、邮寄、网站等2.交付成果:电子期刊或印刷品3.服务频率:4期/年1.4.4服务关闭标准:信息服务产品成功发出视为服务完成;1.4.5服务质量要求1.及时为用户提供优质的ERP信息服务; 第5 页共17 页2.对其发布的信息负责,不发布恶意的、不真实的、有歧义的信息;1.5网络社区服务1.5.1服务内容:为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用友的交流搭建一个网络平台,通过社区服务的形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交流,包括论坛、博客、e问e答、资料中心四大版块。
网络安全工作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XXX单位网络安全工作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版本号:V1.0目录:1 总则1.1 目标1.2 适用范围1.3 建设思路1.4 建设原则1.5 建设目标2 安全体系框架2.1 安全模型3 安全策略3.1 网络安全管理3.2 网络安全防范3.3 网络安全监测3.4 网络安全应急3.5 网络安全评估3.6 网络安全培训3.7 网络安全技术支持3.8 网络安全合规1 总则网络安全是XXX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单位网络安全,制定本安全策略。
1.1 目标本安全策略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保障单位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1.2 适用范围本安全策略适用于XXX单位所有网络系统和设备,所有使用单位网络的人员。
1.3 建设思路建设网络安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
1.4 建设原则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原则是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
1.5 建设目标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目标是实现网络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安全体系框架2.1 安全模型建立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是安全模型,本单位采用的安全模型是三层模型,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
3 安全策略3.1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核心,包括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流程、安全审计等。
3.2 网络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防范是预防各种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包括网络设备安全配置、网络访问控制、网络入侵检测等。
3.3 网络安全监测网络安全监测是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的关键,包括网络流量监测、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
3.4 网络安全应急网络安全应急是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快速响应和处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演练等。
3.5 网络安全评估网络安全评估是对网络安全体系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目录一、技术架构 (11)1.1相互连接性 (12)1.2标准的发展和采用 (12)1.3术语规范化 (13)1.4数据位置和HIAL处理 (13)1.5监管 (14)二、部署方式 (14)2.1数据集中式管理 (14)2.2采用B\S架构 (14)三、项目实施计划 (15)3.1项目实施流程 (15)3.2项目实施主计划 (15)3.3实施进度表 (16)四、网络安全 (16)4.1网络可靠性和冗余 (16)4.2网络安全技术部署 (17)4.2.1基于VLAN的端口隔离 (17)4.2.2 STP Root/BPDU Guard (17)4.2.3端口安全 (18)4.2.4防IP伪装 (18)4.2.5路由协议认证 (19)系统部署方案一、技术架构iMed_HER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标准的健康数据平台。
所有文档都符合HL7 v3 CDA 标准,所有消息都符合HL7 v3 标准。
HL7 v3 是在EHRS 上进行信息交换的标准。
其中包括要经过HIAL的所有消息。
因为所有消息转换、路由和使用服务都要经过HIAL,所以HIAL 的可扩展性对成功进行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EHRS 平台上硬件系统的处理能力与设计(网络、存储和安全在单独章节中描述),重点着眼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性以及健康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1.1相互连接性有许多系统要连接到HIAL,其中包括POS、公众健康信息数据存储库/门户、公共门户。
可以按各种模型SaaS、内部开发的系统、COTS (现成构件)- 或这些模型的混合来实施这些系统。
HIAL 必须支持不同的软件架构的连接,而且不应牵涉任何外部系统的改造。
这些系统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专用网络或公共网络进行,因此必须针对所有通信互连加强安全性以保证互连的安全。
1.2标准的发展和采用标准的发展往往是一个进程,HL7 也不例外。
HIAL 负责实现兼容的消息交换,例如消息映射和消息转换。
电商行业移动支付与网络安全保障方案第一章移动支付概述 (2)1.1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2)1.2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2)1.3 移动支付在电商行业的应用 (2)第二章电商行业移动支付现状分析 (3)2.1 电商行业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3)2.2 移动支付在电商行业的优势与挑战 (3)2.2.1 优势 (3)2.2.2 挑战 (3)2.3 我国电商行业移动支付政策法规 (3)第三章移动支付安全隐患及风险 (4)3.1 移动支付的安全隐患 (4)3.2 移动支付的风险类型 (4)3.3 移动支付风险的影响 (5)第四章网络安全保障技术概述 (5)4.1 加密技术 (5)4.2 认证技术 (6)4.3 安全协议 (6)第五章电商行业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措施 (7)5.1 用户身份认证 (7)5.2 支付环境安全防护 (7)5.3 支付数据安全保护 (7)第六章移动支付安全监管体系 (8)6.1 监管政策法规 (8)6.2 监管部门与职责 (8)6.3 监管措施与手段 (8)第七章电商企业移动支付安全保障策略 (9)7.1 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9)7.2 安全技术投入与培训 (9)7.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0)第八章用户移动支付安全教育及意识培养 (10)8.1 用户安全教育内容 (10)8.2 用户安全意识培养方法 (11)8.3 用户安全教育效果评估 (11)第九章移动支付安全发展趋势与挑战 (11)9.1 移动支付安全发展趋势 (12)9.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2)第十章电商行业移动支付与网络安全保障合作建议 (13)10.1 企业与合作 (13)10.1.1 政策法规支持 (13)10.1.2 信息共享与交流 (14)10.2 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 (14)10.2.1 支付系统对接 (14)10.2.2 风险共担机制 (14)10.3 企业与网络安全企业合作 (14)10.3.1 技术研发与合作 (14)10.3.2 网络安全服务合作 (14)第一章移动支付概述1.1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分类移动支付,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
电气系统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1 电气系统概况1.1 系统简介2 特级负荷供电保障系统简介表1.1-1 特级负荷供电保障系统设备及设备间的联系示意图说明引自不同区域的两路市电一、该组高压柜中设一个母联柜,从而实现两路电源互为备用,分列运行,当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承担全部一二级负荷。
二、当两台变压器停电确认后,15S 内向负荷供电。
三、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互为备用,四、通过两组低压配电柜中的母联柜和封闭母线槽,实现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互为备用。
ATS 双电源转换开关五、双电源自动切换箱的电源引自不同的变压器,设备内置双电源转换开关ATS (如左图)具有机械、电气双重互锁功能,主开关损坏可不断电更换。
六、 UPS 不间断电源或EPS 应急电源广播技术用房、通信用房、网络机房、消防及安保中心等负荷通过上述6级保证,实现供电的可靠性。
图7.1.1-1 电气系统图+459.2m10kv 高压 配电 室4台变压器-10.00m 2台变压器+381.2m 1台变压器+386.4m 4台变压器 +168.0m 高低区配电分界4台发电机 两路10KV 电源 户外引入-5.00m1 系统简介本工程总装机容量共15850kva 。
电源由市政不同区域变电站引入两路10kv 高压电源,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并互为备用,分列运行,当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承担全部一二级负荷。
10kv 电缆由室外电缆沟引入-5.0m 层高压配电室。
由高压配电室用YJV 42-12-3*95电缆引至-10.00m 、-5.0m 、+381.2m 及+386.4m 变压器。
在-5.0m 层设4台应急发电机组,具体见图7.1.1-1。
高压电缆3200/2500A 2组母线槽低压电缆1.2 电气工程主要设备材料选型表1.2-1 主要设备材料选型1.3 主要实物工程量及分成情况1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实物工程量及分成情况表1.3-1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实物工程量及分成情况2 负荷中心分布情况本工程设变压器11台,主要分布在4个高度,总装机容量共15850KV A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3-2所示。
系统上线保障方案文档修订记录目录第一章总述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人员组成及职责 (1)1.3.1任务需求 (1)1.3.2所需角色及职责 (2)第二章系统上线保障体系 (3)2.1 系统故障分级及上报要求 (3)2.2 故障解决时限 (3)2.3 故障处理流程 (3)2.4 故障期间遵循原则及相关提前准备工作 (4)2.4.1 遵循原则 (4)2.4.2 提前准备工作 (5)第三章系统上线保障方式 (6)3.1 电话保障 (6)3.2 远程连接服务 (6)3.3 巡查保障 (6)第一章总述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智能监管系统(一期)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有效应对安全攻击、自然灾害、社会公共事件、故障等突发事件,带来的重大影响,制定本上线保障预案。
用以指导运维人员进行系统保障事件的操作,确保问题处理过程清晰准确,步骤合理。
适用范围1)系统突发故障;2)系统功能性优化;3)漏洞修复安全加固;4)日常系统维护;人员组成及职责IT服务管理是以流程为中心的,针对每个流程,定义了一系列的角色,每个角色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和任务,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一个角色可能需要多个运维人员来承担,同样一个运维人员有时也可能承担多个角色。
1.3.1任务需求1)应用系统日常维护维护人员对所管理的应用系统进行每日巡检,包括对磁盘空间、系统日志、系统资源占用、访问性能等的检查。
2)系统日常监控对系统每天的运行进行监控,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确保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并在日常监控的基础上进行安全事件积累、分析。
3)系统内容监控维护人员每日完成对系统内容的巡检,对每日系统信息摆渡工作进行监控,为系统信息发布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解答和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运营数据统计在监控的基础上,对系统关键业务访问量等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提供每日统计报表,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工作。
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方案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方案(版本号:V1.3.2)德州左宁商贸有限公司2017年03月份目录互联网信息化系统 (1)安全保障方案 (1)目录 (2)1、保障方案概述 (3)2、系统安全目标与原则 (3)2.1 安全设计目标 (3)2.2 安全设计原则 (3)3、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4)4、系统安全需求框架 (9)5、安全基础设施 (9)5.1 安全隔离措施 (10)5.2 防病毒系统 (10)5.3 监控检测系统 (10)5.4 设备可靠性设计 (10)5.5 备份恢复系统 (10)6、系统应用安全 (11)6.1 身份认证系统 (11)6.2 用户权限管理 (11)6.3 信息访问控制 (12)6.4 系统日志与审计 (12)6.5 数据完整性 (12)7、安全管理体系 (13)8、其他 (13)1、保障方案概述信息化系统运行在网络系统上,依托内外网向系统相关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与服务,系统中存在着大量非公开信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持续服务能力尤为重要,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2、系统安全目标与原则2.1 安全设计目标信息化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结合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等方面保证“信息化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避免各种潜在的威胁。
具体的安全目标是:1)、具有灵活、方便、有效的用户管理机制、身份认证机制和授权管理机制,保证关键业务操作的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确保合法用户合法使用系统资源;2)、能及时发现和阻断各种攻击行为,特别是防止DoS/DDoS等恶意攻击,确保信息化系统不受到攻击;3)、确保信息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确保主机资源安全,及时发现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漏洞,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4)、确保信息化系统不被病毒感染、传播和发作,阻止不怀好意的Java、ActiveX 小程序等攻击网络系统;5)、具有与信息化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敏感数据的机密性;6)、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具有有效的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后能迅速恢复系统;7)、制定相关有安全要求和规范。
2.2 安全设计原则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对任何信息系统,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要正确处理需求、风险与代价的关系,做到安全性与可用性相容,做到技术上可实现,组织上可执行。
2)、分级保护原则:系统有多种信息和资源,每类信息对保密性、可靠性要求不同。
以应用为主导,科学、合理划分信息安全防护等级,并依据安全等级确定安全防护措施。
3)、多重保护原则: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
建立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提供系统安全性。
4)、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则:信息化系统安全涉及各个环节,包括设备、软件、数据、人员等,只有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统一看待、分析,才可能实现有效、可行的安全保护。
5)、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信息化系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技术、操作等要素,单靠技术或单靠管理都不可能实现。
因此在考虑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时,必须将各种安全技术与运行管理机制、人员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6)、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由于政策规定、服务需求的不明朗,环境、时间的变化,安全防护与攻击手段的进步,在一个比较全面的安全体系下,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先建立基本的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基本的、必须的安全性。
随着今后系统应用和复杂程度的变化,调整或增强安全防护力度,保证整个系统最根本的安全需求。
7)动态发展原则:要根据系统安全的变化不断调整安全措施,适应新的系统环境,满足新的系统安全需求。
3、系统安全需求分析要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全面分析信息化系统面临的所有威胁。
这些威胁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但其结果是一致的,都将导致对信息或资源的破坏或非法占有,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信息化系统应考虑以下安全需求,如下表所示。
安全层面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描述异在容灾主要是预防场地问题带来的数据不可用等突发情况。
这些场地问题包括:电力中断、通信线路破坏及异地容灾战争、地震、火灾、水灾等造成机房毁坏或不可用等。
通过异地容系统将这种故障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由IT整体建设考虑。
机房监控机房监控主要是预防盗窃、人为破坏、私自闯入等情况。
监控手机房监控段有门禁系统、监视系统、红外系统等。
安全层面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描述后续项目可利用目前已有机房设施。
设备备份用于预防关键设备意外损物理安全坏。
设备备份后续项目中关键服务器、存储系统应有冗余设计。
线路备份主要是预防通信线路意外中断。
线路备份后续项目中服务器与网络连接,以及网络出口应考虑线路备份。
电源备份电源备份用于预防电源故障电源备份引起的短时电力中断。
后续项目可利用目前已有机房电源设施。
防电磁泄漏用于预防电磁泄漏引起的防电磁泄漏数据泄漏。
防电磁泄漏手段有屏蔽机房、安装干扰器、线路加密等。
后续项目可利用目前已有机房设施。
媒体安全用于预防因媒体不可用引起的数据丢失。
要求对数据进行备份,且备份数据的存放环境要满足防火、媒体安全防高温、防震、防水、防潮的要求。
后续项目应考虑存储媒体的安全。
采用磁带机进行离线备份。
深层防御就是采用层次化保护策略,合理划分安全域,对每个安全域及边深层防御界采用适当的有效保护。
后续项目系统部署时应加以考虑。
边界防护用于预防来自本安全域以外的各种恶意攻击和远程访问控制。
边边界防护界防护机制有VLAN、防火墙、入侵检测、网闸等措施。
后续项目实施时应加以考虑。
网络与系统网络防病毒用于预防病毒在网络内传安全网络防病毒播、感染和发作。
后续项目利用已有网络防病毒系统。
系统监测用于保护信息化系统WEB页系统监测面保护。
后续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时统筹考虑。
备份恢复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
备份恢复后续项目方案设计时应加以考虑,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备份工具进行备份恢复处理。
漏洞扫描用于及时发现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协议安漏洞扫描全漏洞,防止安全漏洞引起的安全隐患。
后续项目实施时应加以考虑。
安全审计用于事件追踪。
要求网络、安全设备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有安全审计自代审计功能。
后续项目实施时应加以考虑。
身份认证用于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信息化系统用户采用实名制,实身份认证行严格的身份认证,确保系统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权限管理指对信息化系统中的操作和访问进行权限管理,防止非授权访问权限管理和操作。
安全层面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描述信息化系统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越权访问。
应用安全数据完整性指对信息化系统中存储、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保护。
信数据完整性息化系统开发与实施中应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
数据传输机密性指对信息化系统与其它安全域之间传输的敏感信息进行加数据传输机密性密保护。
鉴于信息化系统部署在内外网,数据机密性要求不高,暂对数据传输机密不做要求。
抗抵赖就是通过采用数字签名方法保证当事人行为的不可否认性。
抗抵赖根据信息化系统的信息秘密性等级,暂不要求抗抵赖功能。
对涉密信息的访问和操作要有完善的安全审计日志记录,并提供相应的审计工具。
信息化系统应提供日志记录功能。
安全管理组织建设包括: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应急响应支援体系等的建组织建设设。
后续项目要求相应的组织保障。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卡、机具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的建设。
制度建设后续项目要求相应的制度建设。
除有关的上述内容外,还应建立明确的信安全管理息发布、维护管理制度。
安全标准规范建设包括:数据交换安全协议、认证协议、密码服务接口等标准建设标准规范的建立。
根据信息化系统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安全服务包括安全培训、日常维护、安全评估、安全加固、紧急响应等根安全服务据信息化系统维护管理需要,明确安全需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服务措施,及时解决或预防各种安全问题。
安全管理技术建设主要指充分利用已有的安全管理技术,利用和开发相关技术建设的安全管理工具,提高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应根据信息化系统维护管理需要进行安全技术建设。
基于前面的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化系统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手段,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切实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
4、系统安全需求框架根据上述的系统安全需求分析、系统安全目标及系统安全规划原则,阐述信息化系统安全需求。
信息化系统安全需求框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所示的结构:信息化系统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安全基础设施、系统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体系。
5、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安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隔离措施2)、网络防病毒系统3)、监控检测系统4)、设备可靠性设计5)、备份恢复系统以下分别阐述。
5.1 安全隔离措施根据信息化系统部署方案与安全域划分,需要将内外网与其他BD的通信网络采取适当的安全隔离措施,如可以通过VLAN、防火墙保护安全域边界安全。
项目实施中根据已有网络安全情况确定。
5.2 防病毒系统网络防病毒用于预防病毒在信息化系统所在安全域内传播、感染和发作。
后续项目利用网络防病毒系统防范病毒入侵和传播。
5.3 监控检测系统监控检测系统用于及时发现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协议安全漏洞,防止安全漏洞引起的安全隐患。
同时保护信息化系统不受侵害。
后续项目利用漏洞扫描系统解决漏洞扫描问题,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对各种入侵和破坏行为进行检测和预警,项目实施时统筹考虑。
5.4 设备可靠性设计信息化系统应考虑设备可靠性设计问题,系统关键设备服务器应考虑避免单点故障问题。
建议:服务器系统采用双机加磁盘柜模式。
应用系统与数据库分别安装在二台服务器上,其中一台作为应用系统生产机,另一台作为数据库生产机,二台服务器连接磁盘柜;应用系统生产机为数据库系统提供备份支持,数据库生产机为应用系统提供备份支持,二台互为备份。
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5.5 备份恢复系统信息化系统应建立有效的备份恢复系统,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重建恢复到出现故障前的状态。
建议系统采用磁带机作为离线备份工具。
6、系统应用安全信息系统设计归结起来要解决资源、用户、权限三类问题,在这三大要素中,用户是安全的主体,应用系统的安全也就是围绕用户展开的。
因此用户身份的验证便成了应用系统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解决身份问题之后,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授权,就是确保每个用户都能授以合适的权限;第三为解决资源的安全性与安全审计问题,需要解决数据完整性的问题;这些构成了应用系统安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