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韦达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韦达定理经典例题及解题过程韦达定理经典例题及解题过程一、概述韦达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数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点中。
韦达定理通过等比的概念,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代数方程问题,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韦达定理的相关概念、经典例题及解题过程,希望能让读者对韦达定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韦达定理的相关概念1. 韦达定理的基本概念韦达定理是数学上一个重要的定理,它通过等比的概念,解决了关于代数方程的一些问题。
韦达定理的基本说法是:对于一元三次方程ax³+bx²+cx+d=0,如果它有三个不等实根,那么这三个根分别是p、q、r,那么有以下等式成立:p+q+r=-b/apq+qr+rp=c/apqr=-d/a2. 韦达定理的证明韦达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代数方程的解法和数学归纳法。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元三次方程的通解进行分析,最终得到韦达定理的结论。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代数方程知识和数学推理能力。
三、经典例题及解题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韦达定理,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例题来演示解题过程。
例题一:已知一元三次方程x³-6x²+11x-6=0的根为p、q、r,求p+q+2r的值。
解题过程:根据韦达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p+q+r=6pq+qr+rp=11pqr=6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我们需要求p+q+2r的值,所以我们可以先求出p+q+r的值,然后再将r的值替换为2r即可。
通过代数方程的解法,我们可以求得p+q+r=6,再将r替换为2r,得到p+q+2r=6+2r的值。
例题二:已知一元三次方程2x³-7x²+7x-3=0的根为p、q、r,求p²+q²+r²的值。
解题过程:同样地,根据韦达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p+q+r=7/2pq+qr+rp=7/2pqr=3/2题目中要求的是p²+q²+r²的值,我们可以通过(p+q+r)²-2(pq+qr+rp)的公式来求得。
韦达定理初三常考题型1. 引言韦达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常常出现在初三的考试中。
它是一种用于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关系的工具,通过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推导出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韦达定理的基本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常见的应用题型。
2. 韦达定理的定义与推导2.1 定义韦达定理,也称作三角形法则,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长a、b、c分别对应角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a² = b² + c² - 2bc * cosA b² = a² + c² - 2ac * cosB c² = a² + b² - 2ab * cosC2.2 推导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推导出韦达定理。
####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长a、b、c分别对应角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sinA/a = sinB/b = sinC/c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长a、b、c分别对应角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cosA = (b² + c² - a²) / 2bc cosB = (a² + c² - b²) / 2ac cosC = (a² + b² - c²) / 2ab通过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推导出韦达定理的三个公式。
3. 韦达定理的应用题型3.1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这是韦达定理最常见的应用题型之一。
当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B = 5cm,AC = 8cm,∠BAC = 60°,求BC的长度。
根据韦达定理公式b² = a² + c² - 2ac * cosB,代入已知条件计算得到:BC² = 5² + 8² - 2 * 5 * 8 * cos60° BC = √(25 + 64 -80cos60°) BC ≈ √(89 -40) BC ≈ √49 BC ≈ 7cm3.2 已知三边,求夹角另一个常见的应用题型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求解它们之间的夹角。
武陟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群体智慧教学活动案学 科 数学 级九级设计者苗小林 授课人:刘小娟时 间 9.7课 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计划学时1重 点 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应用课 标 要 求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课 时 目 标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灵活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引 桥 突 破 公式法的求根公式教 法 先学后用,学用结合 学 法 先学后用,学用结合教学内容 及过程群体智慧设计个性化批注一 :温故知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b,c 为常数,a≠0)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 配方法, 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a ≠0, b2-4ac ≥0)二:探知求疑1.阅读提示(阅读教材15——16页) 小组交流重点内容和困惑。
2. 完成基训课前预习和课堂练习。
3. 学生扮演课堂练习5和课后训练2里的五个小题。
4.归纳韦达定理:通过三个提问,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学生自主完阅读课本,动手推到公式。
总结规律,得出韦达定理。
20ax bx c ++=X=20ax bx c ++=两个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的比的相反数,两个根的积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的比。
若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1,x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为X1+x2 = X1x2=注意事项: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应注意:(1)根的判别式,(2)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才能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巩固提高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两个根的和与积X2-3x=15 3x2+2=1-4x5x2-1=4x2+x 2x2-x+2=3x-1判断对错,如果错了,说明理由。
1) 2x2-11x+4=0两根之和11,两根之积4。
2)x2+2=0两根之和0,两根之积2。
3)x2+x+1=0两根之和-1,两根之积1。
四:探究内化已知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为,则实数的值为()A.1B.C.2D.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²-5x+ (m-1)=0,当m =___时,方程的两根为互为倒数.拓展延伸已知方程X2+kX+k+2=0的两个根是X1、X2,且X12+X22 = 4,求k的值。
韦达定理说课稿范文一、引言韦达定理是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定理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
它的提出与证明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非常有帮助。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韦达定理的概念及应用,并能够熟练运用该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1.1 韦达定理的定义:韦达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度已知,求第三边的平方时,可以使用韦达定理来计算。
2. 实例演示2.1 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演示韦达定理的应用:- 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已知边AB的长度为3,边BC的长度为4,我们需要计算边AC的长度。
- 根据韦达定理,我们有AC^2 = AB^2 + BC^2,带入已知数值,即可解得AC的长度。
- 在黑板上展示计算步骤,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3. 学生练3.1 学生自主进行练:- 提供多个练题,让学生运用韦达定理计算未知边长。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 监督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拓展应用4.1 将韦达定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说明在地图测绘、建筑设计等领域中,韦达定理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实际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5.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强调韦达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 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韦达定理时需注意条件的符合性。
-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提高对韦达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评价1. 研究效果评价1.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参与度来评价研究效果:- 学生是否能准确运用韦达定理来解决问题。
- 学生在练环节中的错误率和纠正情况。
2. 学生反馈评价2.1 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 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反馈。
- 记录学生对韦达定理及其应用的理解和印象。
3. 教师自评3.1 教师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 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总结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 布置练题,让学生继续巩固和运用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多元方程解法,高次方程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在高中教材中的二次函数、不等式及解析几何等章节有着许多应用.本节将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阐述.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1) 当240b ac ->时,右端是正数.因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当240b ac -=时,右端是零.因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当240b ac -<时,右端是负数.因此,方程没有实数根.由于可以用24b 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24b 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24b ac ∆=-【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1) 22310x x -+=(2) 24912y y +=(3) 25(3)60x x +-=说明:在求判断式时,务必先把方程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例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0x x k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范围:(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4) 方程无实数根.【例3】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10x y xy x y +-+-+=,试求x 、y 的值.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x x ==所以:1222b b bx x a a a-+--+=+=-,12244ac cx x a a⋅====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说明: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例4】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12x x +;(2)12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分析:本题若直接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根,再代入求值,将会出现复杂的计算.这里,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答.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例5】一元二次方程042=+-a x x求a 的取值范围。
一、韦达定理[准备知识回顾]:1、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为)04(2422≥--±-=ac b aac b b x 。
2、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根的判别式为:ac b 42-=∆(1)当b 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 1=242b b aca-+-,x 2=242b b ac a---.(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 1=x 2=2b a-. (3)当b 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没有实数根.反之: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方程没有实数根,则 。
[韦达定理相关知识]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x x =21.➢ 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实数21,x x 满足acx x a b x x =-=+2121,,那么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利用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比较简捷地检验解一元二次方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 韦达定理的两个重要推论:推论1:如果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是21,x x ,那么p x x -=+21,q x x =21. 推论2:以两个数21,x 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0)(21212=++-x x x x x x .知识重难点梳理韦达定理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1)验根,不解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2)由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及未知系数.(3)不解方程,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求关于21,x x 的对称式的值,如,2221x x +,1121x x +221212,x x x x +2112121211,,x x x x x x x x ---等等.说明:如果把含21,x x 的代数式中21,x x 互换,代数式不变,那么,我们就称这类代数式为关于21,x x 的对称式.(4)已知方程的两根,求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5)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6)已知方程两个根满足某种关系,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 (7)证明方程系数之间的特殊关系.(8)解决其它问题,如讨论根的范围,判定三角形的形状等.根的符号的讨论:利用韦达定理,还可进一步讨论根的符号,设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0(≠a 的两根为21,x x ,则:(1)当0,021>≥∆x x 且时,两根同号.①当0,0,02121>+>≥∆x x x x 且时,两根同为正数; ②当0,0,02121<+>≥∆x x x x 且时,两根同为负数. (2)当0,021<>∆x x 且时,两根异号.①当0,0,02121>+<>∆x x x x 且时,两根异号且正根的绝对值较大; ②当0,0,02121<+<>∆x x x x 且时,两根异号且负根的绝对值较大.题型一:由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及未知系数. 1、已知方程5x 2+kx-6=0 有一个根为2,求另一个根和k 的值变式训练1.已知方程02)1(32=+--x k x 的一个根是1,则另一个根是 ,=k 。
初中数学韦达定理习题及答案初中数学韦达定理习题及答案法国数学家韦达最早发现代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因此,人们把这个关系称为韦达定理。
求实数k,使得方程kx^2+(k+1)x+(k-1)=0的根都是整数.解:若k=0,得x=1,即k=0符合要求.若k≠0,设二次方程的两个整数根为x1、x2,且X1≤X2,由韦达定理得∴x1x2-X1-x2=2,(x1-1)( x2-1)=3.因为x1-1、x2-1均为整数,所以X1=2,X2=4;X1=—2,X2=0.所以k=1,或k=-1/7韦达定理在方程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考试中也不例外。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解答题)关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知识学习,下面的题目需要同学们认真完成哦。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解答题)解答题9.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a2+10a+25 ②m2-12mn+36n2③xy3-2x2y2+x3y ④(x2+4y2)2-16x2y210.已知x=-19,y=12,求代数式4x2+12xy+9y2的值.11.已知│x-y+1│与x2+8x+16互为相反数,求x2+2xy+y2的值.答案:9.①(a+5)2;②(m-6n)2;③xy(x-y)2;④(x+2y)2(x-2y)2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同学们对因式分解的内容还熟悉吧,下面需要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题目练习。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填空题5.已知9x2-6xy+k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___.6.9a2+(________)+25b2=(3a-5b)27.-4x2+4xy+(_______)=-(_______).8.已知a2+14a+49=25,则a的值是_________.答案:5.y2 6.-30ab 7.-y2;2x-y 8.-2或-12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判别式与韦达定理
〖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式与根的个数关系、判别式与根、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 〖大纲要求〗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会判断常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对含有字母系数的由一元二次方程,会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判断根的情况,也会根据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2.掌握韦达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会在实数范围内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4.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问题. 内容分析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判别式△=b 2-4ac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两个根是x 1,x 2,那么a b x x -=+21,a
c x x =21
(2)如果方程x 2
+px+q=0的两个根是x 1,x 2,那么x 1+x 2=-P,
x 1x 2=q
(3)以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 2-(x 1+x 2)x+x 1x 2=0.
3.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在分解二次三项式ax 2+bx+c 的因式时,如果可用公式求出方程ax 2+bx+c=0的两个根
是x 1,x 2,那么ax 2+bx+c=a(x-x 1)(x-x 2).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关试题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中,如果a<0,那么梗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不能确定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有关两根的代数式的值,有关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如:
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2+x 22的值是( )
(A )15 (B )12 (C )6 (D )3
3.在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有关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的综合解答题.在近三年试题中又出现了有关的开放探索型试题,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题型
1.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中,如果a<0,那么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不能确定
2.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2+x 22的值是( )
(A )15 (B )12 (C )6 (D )3
3.下列方程中,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
(A ) 2y 2+5=6y (B )x 2+5=2 5 x (C ) 3 x 2- 2 x+2=0(D )3x 2
-2 6 x+1=0
4.以方程x 2+2x -3=0的两个根的和与积为两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 y 2+5y -6=0 (B )y 2+5y +6=0 (C )y 2-5y +6=0 (D )y 2-5y -6=0
5.如果x 1,x 2是两个不相等实数,且满足x 12-2x 1=1,x 22-2x 2=1,
那么x 1·x 2等于( )
(A )2 (B )-2 (C )1 (D )-1
6.如果一元二次方程x 2+4x +k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
7.如果关于x 的方程2x 2-(4k+1)x +2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
是
8.已知x 1,x 2是方程2x 2-7x +4=0的两根,则x 1+x 2= ,x 1·x 2= ,(x 1-x 2)2=
9.若关于x 的方程(m 2-2)x 2-(m -2)x +1=0的两个根互为倒数,则m =
二、考点训练:
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 2-x=5 (2)9x 2-6 2 +2=0 (3)x 2-x+2=0
2、 当m= 时,方程x 2+mx+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m= 时,方程mx 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10x 2-(m+3)x+m -7=0,若有一个根为0,则m= ,这时方程的另一
个根是 ;若两根之和为-35
,则m= ,这时方程的两个根为 . 4、 已知3- 2 是方程x 2+mx+7=0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及m 的值.
5、 求证:方程(m 2+1)x 2-2mx+(m 2+4)=0没有实数根.
6、 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1- 5 和1+ 5 .
7、 设x 1,x 2是方程2x 2+4x -3=0的两根,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
(1) (x 1+1)(x 2+1) (2)x 2x 1 + x 1x 2
(3)x 12+ x 1x 2+2 x 1 解题指导
1、 如果x 2-2(m+1)x+m 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
2、 方程2x(mx -4)=x 2-6没有实数根,则最小的整数m= ;
3、 已知方程2(x -1)(x -3m)=x(m -4)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相等,则m= ;
4、 设关于x 的方程x 2-6x+k=0的两根是m 和n,且3m+2n=20,则k 值为 ;
5、 设方程4x 2-7x+3=0的两根为x 1,x 2,不解方程,求下列各式的值:
(1) x 12+x 22 (2)x 1-x 2 (3)x1 +x2 *(4)x 1x 22+12
x 1 *6.实数s、t分别满足方程19s2+99s+1=0和且19+99t+t2=0求代数式
st+4s+1t
的值. 7.已知a 是实数,且方程x 2+2a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试判别方程x 2+2ax+1-12
(a 2x 2-a 2-1)=0有无实根?
8.求证:不论k 为何实数,关于x 的式子(x -1)(x -2)-k 2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9.实数K 在什么范围取值时,方程kx2+2(k-1)x-(K -1)=0有实数正根?
独立训练(一)
1、 不解方程,请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t 2+3t -4=0, ; (2)16x 2+9=24x, ;
(3)5(u 2+1)-7u=0, ;
2、 若方程x 2-(2m -1)x+m 2+1=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3、 一元二次方程x 2+px+q=0两个根分别是2+ 3 和2- 3 ,则p= ,q= ;
4、 已知方程3x 2-19x+m=0的一个根是1,那么它的另一个根是 ,m= ;
5、 若方程x 2+mx -1=0的两个实数根互为相反数,那么m 的值是 ;
6、 m,n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m-1)x+m 2+1=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m n = .
7、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1)x+k+2=0的两根的平方和等于6,求k 的值;
8、 如果α和β是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
它的两个根分别等于α+1 β 和β+1 α
; 9、 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方程(a 2+b 2+c 2)x 2+2(a+b+c)x+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求证: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10.取什么实数时,二次三项式2x 2-(4k+1)x+2k 2-1可因式分解.
1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3-m)x+1=0的两实数根为α,β,若s=1 α
+1 β
,求s的取值范围. 独立训练(二)
1、 已知方程x 2-3x+1=0的两个根为α,β,则α+β= , αβ= ;
2、 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4x+m=0与x 2-x -2m=0有一个根相同,则m 的值为 ;
3、 已知方程2x 2-3x+k=0的两根之差为212
,则k= ; 4、 若方程x 2+(a 2-2)x -3=0的两根是1和-3,则a= ;
5、 方程4x 2-2(a-b)x -ab=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是 ;
6、 若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4m 2=0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根互为倒数,那么m 的值
为 ;
7、 已知p<0,q<0,则一元二次方程x 2+px+q=0的根的情况是 ;
8、 以方程x 2-3x -1=0的两个根的平方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9、 设x 1,x 2是方程2x 2-6x+3=0的两个根,求下列各式的值:
(1)x 12x 2+x 1x 22 (2) 1x 1 -1x 2
10.m 取什么值时,方程2x 2-(4m+1)x+2m 2-1=0
(1)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
11.设方程x 2+px+q=0两根之比为1:2,根的判别式Δ=1,求p,q 的值.
12.是否存在实数k,使关于x的方程9x 2-(4k-7)x -6k2=0的两个实根x 1,x 2,满足|x 1 x 2
|=32 ,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