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复习大纲(1)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郭雍最早提出温病有新感和伏气两种类型。

2.刘完素开创了寒凉清热为主治疗热病的先河,为温病治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王安道明确指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吴鞠通评价其“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4.温病学的形成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标志是叶天士《温热论》及吴鞠通《温病条辨》的问世。

5.吴又可的《温疫论》是第一部温病学专著,首创杂气病因学说。

6.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7.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大力倡导三焦辨证。

8.薛生白著《湿热病篇》,是论述湿热病的专著。

9.王孟英“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著成《温热经纬》,系统总结温病学体系。

10.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被称为“温病四大家”。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考核知识点】

1.温病的概念。

2.温病的四个特点。

3.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表现为:(1)起病急骤,传变迅速;(2)以发热为主症;(3)易出现危重证候;(4)易伤阴液。

4.新感温病的概念:指感邪即发,病发于表,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表热证为主的一类温病。

5.伏气温病的概念:指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病发于里,初起以高热、烦渴、舌红、苔黄等里热证为主的一类温病。

6.暑温是新感温病,但初起却是里热证,分析其原因。

7.理解“夏暑发自阳明”。

8.温病与伤寒的关系:与广义伤寒是隶属关系,与狭义伤寒是并列关系。

9.温毒的概念:一是指病因,即温毒病邪,是由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二是指病名,即由温毒病邪所导致的具有肿毒特征及较强传染性的一类温病。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考核知识点】

1.温病病因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审证求因”为基础,结合四时气候变化来

推求病因。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邪气的致病特点。

3.温热病邪:是由冬季感受寒邪,未立即发病,寒邪内郁,日久化热而形成的一种温邪。

4.感邪途径:皮毛、口鼻。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考核知识点】

1.卫气营血的辨证含义:代表温病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四类证候类型。

2.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主要症状、病理特点。

3.温病的气分阶段是不是都是实热证?

4.营分证与血分证的鉴别要点。(三点)

5.温病的发展是不是都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6.三焦温病的常见证型。

7.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应用。(通过对症状的分析能判断其病变阶段及病位)

8.卫气营血辨证重在确定温病的深浅层次及病变阶段,三焦辨证重在确定温病的病变部位。

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

【考核知识点】

1.发热恶寒、壮热、日晡潮热、身热不扬、夜热早凉的诊断意义。

2.词解:日晡潮热、身热不扬、夜热早凉

2.无汗、时有汗出、战汗的诊断意义。

3.口渴欲饮、口渴不欲饮的诊断意义。

4.神昏谵语、神志昏蒙、神志如狂的诊断意义。

5.热极生风与虚风内动的机理、特点、治疗原则。

6.斑与疹的鉴别(形态、形成机理、治法)。

7.斑疹的诊断意义。

8.白疒咅的诊断意义。

9.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典型舌象表现。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考核知识点】

1.解表法、清气法、和解法、通下法、祛湿法、清营凉血法的分类、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根据症状能够选择正确的治法)

2.辛寒清气和清热泻火(即苦寒直折法)两治法的区别。

3.解释:分消走泄、凉血散血。

第八章风温

【考核知识点】

1.风温的概念。

2.风温的病机演变过程。

3.风温各阶段的治疗原则:透、清、养

4.逆传心包的含义。

5.邪袭肺卫证、邪热壅肺证、肺热腑实证、肺热发疹证、阳明热炽证、热结肠腑证、肠热下利证、热灼营阴证、肺胃阴伤证的辨证治疗。

6.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麻杏石甘汤与白虎汤的鉴别;热结旁流与肠热下利的鉴别。

第九章春温

1.春温的概念。

2.春温的病因:内因、外因、诱因。

3.春温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禁忌。

4.热郁少阳证、热郁胸膈证、热结阴亏证、热结肠腑兼小肠热盛证、热盛动血证、热盛动风证、热与血结证、阴虚火炽心肾不交证、真阴耗损证的辨证治疗。

第十章暑温

1.暑温的概念。

2.暑温气分阶段的治疗原则。

3.暑伤津气证、暑伤肺络证、暑伤心肾证的辨证治疗。

4.连梅汤与黄连阿胶汤的鉴别。

第十一章湿温

【考核知识点】

1.湿温的概念。

2.湿温的病因。

3.湿温的病机演变过程。

4.湿温的阶段性治则及初起治疗三禁。

5.湿遏卫气证、湿热中阻三证(湿重热轻、湿热并重、热重湿轻)、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湿热积滞搏肠腑证的辨证治疗。

6.湿重热轻证、湿热并重证、热重湿轻证的鉴别。

第十二章伏暑

1.伏暑的概念。

2.伏暑的病因。

3.伏暑暑湿郁阻少阳证、心营热盛下移小肠的辨证治疗。

4.犀地清络饮方体现的开窍方法。

第十三章秋燥

1.秋燥的概念。

2.秋燥与风温初起的鉴别。

3.秋燥的阶段性治则。

4.燥热犯卫证、燥干清窍证、燥热犯肺证的辨证治疗。

说明:1.以上为考核的重点,请大家在全面复习之后参照以上内容进行重点复习。

2.以上所列为要考核的知识点,至于考核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要灵活掌握。

3.考试题型:词解、填空、单选、多选、问答题、辨析题、病案分析题。

4.病案分析题的重点在风温、春温、湿温三类温病。答题时注意:辨证分析要围绕发病季节、初起证候、发展过程、当前症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切忌单独分析当前症状而忽略病变的整个过程;方药中需列出所使用主要方剂的名称、处方的药物组成(注意随症加减),不需要写剂量。

5.没有讲授的部分均属自学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

6.有关等级考试条文的内容在期末考试中不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