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10.55 MB
- 文档页数:161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经临床X线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骶髂关节骨质破坏。
结论 X线影像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同时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X表现【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48-01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Marie-stiumpell病,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为一种变异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本病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许多不同之处,故现已将本病视为一种单独的疾病。
其基本病变是脊柱韧带的风湿性炎症。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在14~47岁,>30岁3例,<20岁4例,20~30岁13例,占68%;1.2 X线表现本病往往从骶髂关节开始,为双侧对称性受累,向上逐渐扩展至脊柱。
病变最先开始于骶髂关节下1/3具有滑膜的部位,初期边缘模糊,继而出现关节虫噬样破坏。
然后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当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破坏后,关节间隙增宽,之后破坏区边缘出现骨质增生硬化,最后形成骨性强直。
关节变化主要在髂骨侧。
当关节呈骨性强直时,关节间隙消失[1]。
病变累及脊柱,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疏松,小关节间隙模糊变窄,椎体呈方形。
此外还可出现椎体破坏、椎弓关节破坏、椎前软组织骨化,晚期椎间盘和椎旁韧带钙化和骨化,形成“竹节状脊柱”,脊柱变直或呈驼背畸形。
发生在颈椎可以有寰枢椎脱位。
四肢大关节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狭窄,骨赘形成及骨性强直是其主要表现。
2X线诊断X线见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7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60 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 例均行DR及CT 检查。
对其骨质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
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 扫描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
X 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5-02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属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的一部分。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肋椎关节等,以骶髂关节最先受累和病变明显,发现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和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即可确定诊断[1]。
A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系统损害,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2]。
近年国内外对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3-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为提高AS的诊断率,现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首次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5]。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的早期影像学特征,相应的诊断方法与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利用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影像科于2007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00例影像资料。
这100例患者都进行了DR 检查,同时还对40例患者进行了CT检查,此外还有11例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了MR检查。
结果:首先,DR平片的检查结果显示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此外还包括肋椎、踝、膝、肩和髋等其它关节,上述相关检查的影像特征均表现出关节面的侵蚀,并伴有破坏区周围的软骨下骨硬化,或是关节内小骨突出,亦或是称之为小骨桥。
而MRI检查显示骨髓腔滑膜与肌腱出现水肿和浸润现象,即使未发现任何的骨破坏。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通常表现了一定的共性,通过对影像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并且结合相关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提早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CT;X线;影像诊断;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病,该疾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
但至今病因仍不是十分的明确。
然而,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率大大提升。
因此,对该疾病的时期诊断,并按照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疾病的发展与扩散,大大地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所带来的致残率。
本文利用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影像科于2007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00例影像资料,对相关资料加以详细分析、总结,并进以上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所表现出的特征。
通过上述研究,旨在提高当前医学界对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采用的100例患者时,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为11例,男女比值为8.09。
所有病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岁,年龄跨度为18岁~47岁,且主要以青年男性为主。
这100例患者的病程跨度为6个月~8年。
临床表现为脊柱畸形,或晨僵,亦或间歇性腰痛。
由于上述所有病例是经过临床确认,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这100个病例进行实验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分析_王斌·9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N. 2014, Vol.12, No.3 Total No.56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属于⾃⾝免疫性疾病,是⼀种慢性进⾏性炎症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亦可侵犯周围关节[1-2]。
该病男性发病率远⾼于⼥性,发病男:⼥=2~3:1。
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分重要。
分析不同影像仪器和⼿段对AS诊断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合理的选⽤相应检查作出明确的诊断[3-4]。
故笔者对68例病案影像学诊断资料进⾏分析研究,结果真实,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法1.1 ⼀般资料笔者随机抽取本科于2006年1⽉到2010年1⽉这五年间所有AS中的68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经体格检查(可见“4”字试验阳性,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阳性;枕墙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HLA-B27阳性)、结合临床表现(脊柱、骶髂关节和其他周围关节酸痛不适,症状持续6周以上;活动后缓解;晨僵明显;夜间痛、⾜跟痛)确诊,符合AS 国际通⽤的诊断标准。
68例样本中,症状程度(早:中:重=20:23:25);男:⼥⽐例为:45⽐23;年龄16~35岁,平均(25.24±7.19)岁;病程6个⽉~10年,平均( 4.57±3.38)年。
资料客观,具有可⽐性。
1.2 影像检查⽅法对本⽂的所有研究对象,进⾏上述3项有针对性的相应影像检查。
患者先在做X线检查的基础上,在依次做CT、MR的检查。
患者检查的基本体位是平卧,医⽣可根据具体情况变换病⼈体位。
X线做骶髂关节前后位扫描;CT轴位扫描骶髂关节,仔细观察其间隙,是否有狭窄、增宽、部分强直或强直。
对于X线、CT检查发现Ⅱ级以下者(包括Ⅱ级),再进⾏ MR 扫描检查。
1.3 观察指标骶髂关节间隙(是否狭窄、增宽、部分强直或强直);骶髂关节软⾻(是否病变);骶髂关节鞘膜(是否⽔肿);⾻密度。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性脊柱关节性疾病,病变特征为骶髂关节炎和中轴关节炎,甚至会向周围关节累及,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则会引发心脏功能、眼部神经功能发生病变。
根据有关统计表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在0.3%左右,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少年男性人群,且具有家族遗传史倾向。
患者发病以后,其会表现为脊柱以及外周关节炎反应,并且会存在程度不同的眼部、肺部、心血管以及肾功能的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到后期后,患者的病情则无法逆转,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该病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
该病会侵袭患者的脊柱骨突、骶髂关节、脊柱周围的软组织。
患者发病后,会表现为胸腰椎活动受限,关节疼痛或者晨僵,病情严重者,脊柱会出现畸形、强直反应,最终造成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故做好有效诊断治疗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极为重要。
1强直性脊柱炎流行性病学以及病理特点根据流行性病学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明确,通常会认为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发的。
强直性脊柱炎和HLA-B27具有强烈的相关性,但并无诊断特异性,在正常人群的体内,大约有3%-5%的HLA-B27表现为阳性,但HLA-B27阳性对于存在临床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诊断意义。
根据一项家族调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因素具有一定联系,而生活习惯、气候条件是否能够引发强直性脊柱炎,尚未明确。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改变主要包括:肌腱端炎、滑膜炎。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最终病理特征之一就是骶髂关节炎,通过组织活检后,可以发现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发生浸润反应。
在病变区域可以发现存在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amRNA表达,并且新骨形成处可以发现转移生长因子-b。
肿瘤坏死因子-amRNA能够对炎症部位产生刺激作用,转移生长因子-b则可以对软骨以及骨的形成产生刺激作用,进而使骨出现纤维化以及关节强直反应。
脊柱损害的主要表现包括:椎间盘以及椎骨边缘发生增生、纤维化反应。
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改变
很难想象在当今还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能如此的严重,整个脊柱都已经融合了,病程虽然久,而且也吃药治疗了,却发展到如此糟糕的地步,生活起来非常不方便。
整个脊柱的椎体间隙已经模糊不清了,呈典型的“竹节样”改变,患者深呼吸困难,扩胸受限,偶有胸闷、心慌症状
患者已经没有办法低头、转头,生活中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姿势,不能抬头看天,不能低头看地,因为项韧带钙化,椎体融合,造成生理功能的丧失
患者因胸式呼吸受限,所以只能腹式呼吸,肚子越来越大,这不是啤酒肚,而是代偿性的改变,所以,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对人整体造成影响
骶髂关节已经彻底融合,虽然骶髂关节本身活动度就小,但是,牵一发动全身,这次出现了髋关节的疼痛
骶髂关节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全部层面,但凡有融合的表现,骶髂关节的活动度就已经变成了零
有人调侃说骶髂关节的CT很像一只蝙蝠,越是好看的“蝙蝠”病情也就越重
患者虽然一直有吃药,自觉疼痛不明显,但是,病情一直在进展,所以,对自己的身体,一定要足够敏感。
临床经验是靠思考获得的,除了观察一定要思考,否则很难对一种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