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DOC)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0
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电路的类型及其应用,如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等。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智能设备、物联网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电子电路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践,共同完成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基础知识、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特性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技术基础- 内容列举: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常用电子元件介绍等。
2. 常见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学习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电子电路- 内容列举:放大器电路、振荡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
3. 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并学习如何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内容列举: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电路搭建与仿真、常见故障分析与调试等。
4.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使用:学习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将电能转换为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二、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具有高效能转换和可靠性的电力电子系统。
该系统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三、系统设计1. 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了实现电能的转换,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开关管作为主要的电力电子器件。
开关管具有快速开关和可控的特性,适合用于电能转换。
2. 设计电力电子控制电路为了控制开关管的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力电子控制电路。
这个电路主要由控制芯片、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组成。
控制芯片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和电压等参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3. 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且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4. 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在完成系统建模和仿真后,我们需要进行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电路板的过程。
在PCB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和走线,以及选择适当的元器件。
5. 制作和调试电路板在完成PCB设计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电路板。
制作电路板可以通过将电路设计转移到电路板上,并使用电路板制作设备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板的调试,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6. 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在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和调试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电子钟设计一、背景介绍数字电子钟是一个实时的计时器,它可以按照设定的时刻精确地表示时间。
它使用微处理器和时钟芯片来处理时间。
因此,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微处理器系统,系统中含有存储器、计数器、报警功能等。
最新的电子时钟如石英钟使用特制石英晶片来制定时钟。
由于石英可以产生完美的电振动,因此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时钟改变。
二、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原理1、时钟驱动电子时钟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度,主要是依靠特殊的驱动器来实现的。
驱动器有石英、硅、力学和光学等多种。
其中石英芯片是电子时钟的核心部件并且最常用。
可以让电子时钟每秒产生32千分之一秒的精度。
2、晶振电路晶体振荡器电路是将电能转换成振荡信号和时钟信号的基础电路。
在电子时钟中,晶振电路可以将3.3V的DC电源转换成正弦波信号。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接收电子时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读取的数字信号的电路。
它通过检测当前的时钟值与它预设的标准值,来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设定。
4、显示电路为了使时间显示准确,显示电路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它可以将控制电路经过变换后的数字转化为可视的数字或符号信号,比如LED。
我们首先使用PIC16F628A微控制器来控制数字电子钟,PIC16F628A是一款常用的单片机,在实现数字电子钟的最基本功能时天然的具有很多优势,即具有丰富的I/O口及高性能的CPU。
而在驱动这个数字电子时钟时,我们选择了普通的石英晶振,其工作电压为3.3V,频率为32.768kHz。
它的作用是将电源电压转换成正弦波信号,然后此信号可以被PIC单片机读取,从而实现全电子时钟功能。
在处理每秒钟走过的时间时,我们使用计数器根据晶振输入的时钟信号逐渐计数,而当计数器计数到一定值时,PIC单片机就知道一秒的时间已经过去,然后继续进行计算.最后,我们选用一个4位共阳极数码管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显示数字的动作,它从数据地址上读取数据,然后一次送到一位,就可以实时显示电子时钟的实时时间。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介绍:本课程名为“电子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掌握电子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将围绕电子元件、电路分析、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际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展开,以培养学员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预期成果是学员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并具备进一步学习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
课程背景是基于当前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
在智能制造、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电子技术都扮演着核心角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习者分析:目标受众为大学本科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对电子技术和电路设计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年龄在18-22岁之间,已经完成了基础的物理和数学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先备知识方面,学员应已掌握基本的电路理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对微电子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够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员应掌握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常见的电子电路设计流程,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
2.技能目标:学员应能够使用EDA工具进行电路图设计、PCB布局,并能够进行电路仿真。
此外,学员还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电路焊接、调试和故障排查。
3.情感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员应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创新设计的思维习惯,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模块/单元划分:本课程分为五个主要模块,分别是电子元件基础、电路分析原理、EDA工具使用、电路设计实践以及项目实战。
2.内容描述:每个模块下细分为多个子主题,如在电子元件基础模块中,将涵盖电阻、电容、电感以及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电路分析原理模块将深入讲解交流/直流电路分析、信号传输等内容。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子类年级:电子类1302学号:20132213697姓名:王冲冲成绩:指导教师:陈勇题目数字时钟设计1 内容概述一、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一)设计目的电子技术(数字)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1.显示时、分、秒。
2,可以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
3.具有校时功能,分别对小时和分钟单独校时,对分钟校时的时候,最大分钟不向小时进位。
校时时钟源可以手动输入或借用电路中的时钟。
4.为了保证计时准确、稳定,由晶体振荡器提供标准时间的基准信号。
(三)设计要求1.设计时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课题;3.合理选用原件;4.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提交设计报告。
二、设计的方案的选择与论证考虑到实用、经济和性能指标的满足,运用CB555,74LS160, CC4011,电阻,电容等器件经行电子时钟电路的计数及校准功能的设计。
运用CB555与电阻电容组合连接成一个周期为一秒的多谐振荡器,用与非门的组合连接成校准电路对电子时钟进行校对。
数字电子钟是由振荡电路、时间计数电路、数码显示电路和校时电路组成。
三、电路的设计(a)设计内容运用CB555定时器,电阻,电容设计一个多谢振荡器,用多片74LS160、多片显示译码器、与非门的组合设计时、分、秒计数器,用于非门的组合连接校准电路。
用两片74LS160级联构成60进制计数器,用来计“秒”,其CP输入信号为秒脉冲;另两片74LS160级联构成60进制计数器,用来计“分”,其CP输入为“秒”变为0时产生的一个下降沿信号;还有两片74LS90级联构成24进制计数器,用来计“时”,其CP输入为“分”变0时产生的一个下降沿信号。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doc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电力电子技术,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及深入研究,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运行原理、设计与控制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目的及实施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展望。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及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电力电子器件模块,该模块采用的器件是MOSFET,要求能够实现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控制电力电子器件模块:本次课程设计还要求实现对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控制,包括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和保护性措施的设计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调节和控制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设计、制作及测试三个阶段。
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需按照要求完成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输入输出电压的大小和变化范围。
(2)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确定电路拓扑结构。
(3)设计电力电路的关键参数,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
(4)根据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反馈电路等。
(5)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调整电路参数,保证各项参数性能合理、稳定、可靠。
2、制作阶段在设计阶段完成电路模块的主要参数设定后,开始实际制作电路模块。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选购相关器件,如MOSFET、电容、电感等。
(2)通过电路图纸完成电路板原理图和PCB布局设计。
(3)利用PCB设计软件进行图纸制作,并进行打样检验。
(4)进行电路元器件焊接。
(5)检查焊接后电路元器件的连接情况是否正确。
(6)测试电路模块的基本性能,包括输入输出电压的测试、开关信号测试等。
3、测试阶段在电路模块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检验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数字显示计时报警器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组号:第六组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二、设计要求———————————————————————1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 1四、设计原理与原理框图4.1设计原理————————————————————---24.2原理框图—————————————————————-2 五、数字显示计时报警器结构5.1外部10s脉冲CP电路----------------------------- 25.2D触发器构成的10秒显示灯------------------------ 35.3计时电路数码管显示——————————————-——45.4改变报警时间电路———————————————-——5 六、电路板焊接————————————————————-—-5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 八、设计结果——————————————————————--6 九、最后总结——————————————————————--6 十、主要参考资料——————————————————-——-6 十一、附录11.1电路仿真图——————————————————--- 611.2电路 AD—SCHDoc 画图----------------------------- 711.3电路PCBDoc画图---------------------------------- 811.4实物图—————————————————— ------ 9十二、操作步骤------------------------------------------ 10十三、元件清单------------------------------------------ 1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数字计时显示的原理。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实验报告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总结。
1. 引言电子技术是现代通讯、电力等领域的基础,通过开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来验证和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2.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设计一个LED流水灯电路。
该电路由多个LED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起和熄灭,形成流水灯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将使用以下组件和元件:Arduino开发板、蜂鸣器、电阻、电容、开关等。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包括Arduino开发板、LED灯、蜂鸣器等电子元件,以及杜邦线、面包板等实验工具。
3.2 电路连接将所需的元件根据电路图连接在面包板上。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3.3 编程使用Arduino开发板的编程软件,编写相应的代码,控制LED灯的亮灭顺序,实现流水灯效果。
3.4 调试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上,并通过调试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灯的亮灭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备的LED流水灯电路。
该电路可以使多个LED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起和熄灭,形成流水灯效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电路的亮灭顺序与我们预期的设计一致,符合设计要求。
5. 实验总结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使我们对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实践巩固了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具备电子电路组装、调试和测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子电路图的绘制、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
具体安排如下:1.电子元件:介绍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电子电路图:教授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元件符号、线路连接、信号 flowchart 等。
3.电子电路仿真:学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观察电路性能。
4.实验操作: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子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路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设计目的①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②通过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学会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集成稳压器及相关元器件设计直流稳压电源;③掌握直流稳压电路的调试及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1.2设计任务设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满足:① 当输入电压在220V 交流电时,输出直流电压为5V ; ② 输出纹波电压小于5mv,稳压系数小于等于0.01; ③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④ 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1.0A 。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2.1设计要求① 设计一个能输出正负5V 直流稳压电源; ② 拟定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③ 根据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设计好电路,选好元件及参数;④ 绘制原理图;得到仿真结果,运用saber 软件模拟测试有关技术指标。
班级:应用物理081学号:08411200125姓名:张丽佳指导教师:陈玮成绩:⑤撰写设计性报告。
2.2技术指标①电源输出电压为正负5V;②输入电压为220V/50HZ ;③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1.0A;④纹波电压小于等于5mv;⑤稳压系数小于等于0.01。
3基本原理3.1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概述在电子电路及电子设备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作为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是为各级电路中的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偏置,其次是作为整个电子电路能量来源。
常见的供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干电池、蓄电池或其他形式如光电池等向电路供电,这种供电方式是用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之后,向电路提供能量,其缺陷在于能量的使用要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利用电网向电路提供能量,其优势在于电网所提供的能量是源源不断的。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0-05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2年7月9日成绩:评阅意见:评阅教师日期温度控制器设计报告一. 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能控制周围环境温度的控制器。
(2)、画出温度控制器的电路图。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课题名称;设计任务及要求 附图及原理说明;二.设计的作用、目的设计一个可以控制所在环境温度的温度控制器,使周边环境温度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本实验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知识设计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控制电路设计方法和思路,并且逐步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1. 系统概述通过模拟温度感应部来提取周围环境的温度模拟信号,之后通过选择比较器来进行信号的筛选和传递,由控制部分对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后控制开启关闭模拟温度调节系统开关以达到控制环境的温度的目的。
如图示结构所示:2.单元电路设计(或仿真)与分析模拟温度感应部应用滑动变阻器的调节阻值的功能来模仿热敏电阻等温度感应器件的相应作用。
同时模拟温度感应部 模拟温度调节开关 控制指示部分选择比较器调节时,效果比较直观,易于观察和分析。
因为知识简单的模拟,所以应用的器件较为简单。
75%R17Key = A6kΩ其功能主要用来产生温度感应信号。
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阻值来模拟各个温度的反应信号,并输送到选择比较部分电路中。
选择比较器(LM324D )我们选用LM324D作为这部分的关键元件。
用U1A 作为比较器,来对信号进行第一步的采样,之后通过后两级的比较器,最终将感应信号传送到下一级的控制指示电路中LM324引脚图R1 2kΩ R22kΩR310kΩR42kΩR510kΩR9 2kΩR102kΩR112kΩR1210kΩR1310kΩR1410kΩVDD5VVDD5VU1ALM324D321141U1BLM324D561147U1CLM324D1091148U4PHOTO_TRANSISTOR_RATED选择比较部分示意图注:用光电三极管表示温度感应部控制与指示系统部分当温度适宜不需要升降温调节时,控制器的左端接入的是高电平,使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则U3发光;当温度需要调节时,接入的是低电平,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则U2发光,同时,集电极有电流流过,接于其上的温度控制开关部分开启,开始调节温度,直到温度适宜时,接入变为高电平。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电子测温计)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第二章设计方案 ........................2.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2.2AD 转换器TC71072.3数码管的连线第三章设计原理与电路 ..................3.1设计原理3.2使用原件芯片引脚图及功能介绍3.3分支电路的设计3.4元件参数的选取和计算第四章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第五章设计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要求利用温度传感器制作一个电子测温计第二章设计方案多数的数字温度计采用温度敏感元件也就是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热电偶,半导体,热敏电阻等),将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参数,如膨胀、电阻、电容、热电动势、磁性、频率、光学特性等通过温度传感器转变成电信号的变化,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温度变化和电信号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如线性关系,曲线关系等,将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使之产生适合模数转换器转换的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电路即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送给驱动电路输出,然后通过显示单元,如数码管或者LCD等显示出来,这样就完成了数字温度计的基本测温功能。
测温电路主要是由温度传感器和与传感器有关的电阻等组成,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输出给下一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主要由集成运放及其外接电容、电阻等组成,用以放大由测温电路产生的微弱电信号,使之满足模数转换电路工作需要的电压或电流;模数转换电路由A/D转换器构成,将放大电路输出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能够使驱动电路工作的数字信号;驱动电路由译码器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用来驱动数码管或LCD液晶屏等显示器;显示电路由七段数码管或LCD液晶屏构成,用来显示当前所测环境的摄氏温度值。
江南大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正弦波发生、频率测量显示电路班级:电信1302姓名:曲思豫学号:同组人:任逸颖目录1、课题名称:正弦波发生、频率测量显示电路2、设计任务和要求:正弦波振荡频率100~1000Hz,输出信号幅度5±5%V;(1)用3位数码管显示振荡频率;(2)能自动连续测量、显示频率,测量周期为4S;(3)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
3、设计方案系统框图:4、单元电路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①、电源电路的设计:由于我们在数字电路实验室进行实验没有正负5伏的电源,只有正5伏电源,而运算放大器的工作需要正负电源,所以需要将一个正5伏的电源改接成正负伏的电源。
电路图:用两个电解电容和两个电阻串并联,接上正5伏的电源和地。
变在中间形成一个0电位,上下两端相对于中间的电位差便是正负伏。
②、正弦波发生及波形变换电路:第一个运算放大器接成RC文氏震荡器,并且频率可由调节电位器进行控制,在Uo处产生一个正弦波,再经过第二个运算放大器接成的过零比较器,在UoA处形成矩形波。
运算放大器采用 UA741型号引脚功能如下:uA741M,uA741I,uA741C(单运放)是高增益运算放大器,用于军事,工业和商业应用.这类单片硅提供输出短路保护和闭锁自由运作。
这些类型还具有广泛的共同模式,差模信号范围和低失调电压调零能力与使用适当的电位。
芯片和工作说明:1和5为偏置(调零端),2为反向输入端,3为正向输入端,4接负电源,6为输出,7接正电源,8空脚③、单稳态定时电路电路图:将555触发器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当UiB有信号来时在UoB端产生一个1s的高电平信号如波形图所示。
Tx=RCln3 =1s。
555芯片的引脚功能图:④、频率计数显示电路计数器选用MC14553芯片,这是一片3位BCD 加法计数器芯片,由选择端1DS 、2DS 、3DS 控制每一时刻只输出一位BCD 码。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史宇浩学号 11专业年级通信工程16级班级通信工程1班指导教师赵子龙刘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7年 07月 10 日图3-5 主放大器电路50Hz陷波器的设计心电信号测量过程中,比较容易受50Hz的工频干扰,如图3-6所示。
所以在信号通道中,最好插人50 Hz陷波器,以抑制干扰的影响。
图3-6 受50Hz工频干扰的心电信号陷波器即带阻滤波器一般有两种形式,二种是由双T网络和运放组成,另一种是由带通滤波器和相加器组成。
双T网络和运放组成带阻滤波器通过引入正反馈提高Q值,但是它存在调谐不方便的缺点,须严格控制元件的参数,以确保足够的调谐精度和合理的陷波深度,采用1%精度误差的元件参数,在陷波频率点大约可以获得-40~-60dB的陷波能力。
多路反馈有源二阶带通滤波器(MFBP)主要特点是元器件的数量少,由于存在很强的负反馈,Q值对元件变化的灵敏度较低,故可工作在高Q值的情况下。
因此本设计选用由带通滤波器和相加器组成带阻滤波器,电路如图3-7所示,其中A1为带通滤波器,A2为相加器。
图3-7 由带通滤波器和相加器构成的带阻滤波器带电路输入电阻被分为R 4和R 5两个电阻,形成一个分压器,使得电路的增益和中心频率可以被控制。
MFBP 带通滤波器可以,允许对Q 值、Au 和f 0 进行独立调节,而且带宽和增益因子与R 5无关,因此,R 6可以用来调节中心频率和增益Au ,而不会影响带宽0.72f ∆。
带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016()2244545()()()2(1)u BP i U s SR CA s R U s S R R C SR C R ==+++得频率特性方程为.00()00()1()u BP iU A A j U jQ ωωωωω==-++其幅频特性为()2200()1()u BP A A Q ωωωωω=++其相频特性为00()arctan ()Q ωωϕωπωω⎡⎤=--+⎢⎥⎣⎦式中,谐振增益为60243(1)R A C R C =+根据设计要求,取050f Hz =,0.724f Hz ∆≈,增益1u A =,并设R 6=2R 4,0.22C F μ=试估算电路参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引言: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几乎贯穿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通信技术、家用电器还是医疗设备,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
因此,学习电子技术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技术知识。
课程设计背景: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决定设计一个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实践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模块:基本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与分析、电子系统与应用。
模块一:基本电子元件本模块主要介绍电子元件的种类、特性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与电子元件相关的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等。
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将亲自搭建电路,观察和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模块二:电路设计与分析本模块将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能。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所给定的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并进行电路设计。
同时,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验证。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模块三:电子系统与应用本模块将介绍电子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多个电子元件与电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并掌握系统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中的案例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系统。
学习成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除了课堂测试和作业,学生还将进行课程设计实践项目。
每个学生将有机会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程设计项目,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展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抢答器题目:智力竞赛抢答器学生姓名专业自动化学号3008203010指导教师日期20101209-20101227作为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数字电子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从最平常的家用电器到新兴的深空探测,能够说无所不在。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基于EDA技术中的MaxPlus,我们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抢答电路,它由四部分组成,要紧使用了触发器、计数器、编码器以及一些差不多的门电路。
除了抢答功能外,它还能够实现由主持人操纵的加减分及复位功能。
关键词:MaxPlus;触发器;计数器;加减分Abstract:A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our major,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aily life: Ranging from the normal household appliances to the hottest Deep-space exploration, it is widely used everywhere.In this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software MaxPlusII in EDA, we made a simple vies to-circuit which was made up of four parts and used flip-flop, counter, encoder and some basic gate circuit. Besides the function of vies to questions, there are also extra functions like the scoring and reset which controlled by the host.Key Words:MaxPlus; flip-flop; counter; scoring一设计要求及分析思路1.工作基础(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MaxPlusII差不多操作;2. 差不多要求(1)有3—4路抢答;(2)数字显示抢答组别;(3)由主持人复位后方可抢答;(4)声音提示已有人抢答。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XX年12月23日成绩:学院:电气及电子工程学院评阅意见:评阅教师日期彩灯控制电路设计报告一. 设计要求.利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搭建彩灯控制电路,实现16个彩灯依次循环闪烁。
.在搭建电路之前要先用Multisim画好电路原理图,因此要对Multisim软件熟悉,了解他的用途,能够独立完成电路的设计,学会分析电路故障,对元器件认识透彻,清楚各个芯片的结构及用途。
.电路仿真后,能够根据自己设计的原理图搭建电路,并且调试成功。
二. 设计的作用、目的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技术电路的理解。
2. 掌握电子线路设计的基础方法和一般过程,能灵活的应用已学过的集成模块构成电路实现要求的功能。
3. 学会查询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制作调试环节。
4. 学会利用面包板搭接电路,合理安排线路。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结果进行对比6.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7. 培养自己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现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8. 掌握电子电路安装和调试的方法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学会用面包板对电路进行仿真。
9.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通过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对电子技术及应用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模电与数电知识,使所学的电子技术应用于实际,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增加学习的动力。
11.此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手动实践,搭建电路的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主要体现,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技术这门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推广,本次设计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必要途径。
三. 设计的具体实现1.系统概述根据设计要求,要实现彩灯循环功能,必备的模块就是74161N和74LS138N,通过这些元件和计数器的真值表,利用相关的电路实现彩灯循环闪烁功能。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选择了设计一个小型音频放大器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
为了完成这个课程设计,我首先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
我系统地学习了音频放大器的原理、电路图的设计和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我还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了解了实际应用中常用的音频放大器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
我考虑到音频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输入信号,为音频设备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
因此,我确定了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具有较高放大倍数和较低失真的音频放大器电路。
接下来,我利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
我选择了一种常用的音频放大器电路设计,采用了双NPN型晶体管作为放大器的主要放大器。
我根据所学知识对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优化,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放大器的放大效果。
在电路设计完成后,我进行了电路的模拟仿真。
通过模拟仿真,我验证了电路设计的正确性,检查电路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对电路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随后,我进行了电路的实际搭建和调试。
我选择了实验室中的相关仪器和设备,按照电路图对电路进行了搭建。
在搭建完成后,我进行了电路的调试和测试,对电路进行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和测量。
最后,我对整个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这个课程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还提升了我的综合能力。
总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对音频放大器的原理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个课程设计对于我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水箱自动供水电路的设计专业班级:电信11101班设计者:1 刘小专2 陈阳叶指导教师:张晋平彭元杰设计时间: 2012 06 27一、课程设计目的、意义目的: 1.课程设计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工程训练。
2.注重培养我们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
3.培养我们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作工作能力。
4.提高我们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意义: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又强调动手和硬件实验应用能力的锻炼,培养工程实践和电子创新设计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电子工程师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利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水箱自动控制电路。
功能:1. 当水位低于最低点时,电路能自动加水。
2. 当高于最高点时,电路能自动停水。
3. 选择适当的元器件,设计该电路。
4. 利用proteus绘制其电路原理图并仿真。
5、列出元件清单,领取所需型号的元件6、在万能试验板合理布局、布线7、按照电路焊接要求,焊接元器件8、调试电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试电路…三、总体方案设计该设计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集成电路的自动水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主芯片选择555时基集成电路,该设计的电源由市电供给。
该设计具有自动检测水位,自动开关电机,无人看守自动工作等功能。
1.主要元器件介绍(1)555定时器:集成时基电路又称为集成定时器或555电路,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
它是一种产生时间延迟和多种脉冲信号的电路,由于内部电压标准使用了三个5K电阻,故取名555电路。
555电路的内部电路方框图如图:它含有两个电压比较器,一个基本RS触发器,一个放电开关管T,比较器的参考电压由三只5K的电阻器构成的分压器提供。
它们分别使高电平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和低电平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平为2/3Vcc和1/3Vcc。
A1与A2的输出端控制RS触发器状态和放电管开关状态。
当输入信号自6脚,即高电平触发输入并超过参考电平2/3Vcc时,触发器复位,555的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导通;当输入信号自2脚输入并低于1/3Vcc时,触发器置位,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截止。
RD是复位端(4 脚),RD=0,555输出低电平。
平时RD端开路或接Vcc。
Vc是控制电压端(5脚),平时输出2/3Vcc作为比较器A1 的参考电平,当5脚外接一个输入电压,即改变了比较器的参考电平,从而实现对输出的另一种控制,在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一个0.01uf的电容器到地,起滤波作用,以消除外来的干扰,以确保参考电平的稳定。
555定时器主要是与电阻、电容构成充放电电路,并由两个比较器来检测电容器上的电压,以确定输出电平的高低和放电开关管的通断。
这就很方便地构成从微秒到数十分钟的延时电路,可方便地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等脉冲产生或波形变换电路。
表1 555的功能表(2)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一般有两股电路,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实现通过弱点控制强电的目的。
(3)开关三极管开关三极管的外形与普通三极管外形相同,它工作于截止区和饱和区,相当于电路的切断和导通。
由于它具有完成断路和接通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路中,如常用的开关电源电路、驱动电路、高频振荡电路、模数转换电路、脉冲电路及输出电路等。
负载电阻被直接跨接于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而位居三极管主电流的回路上,输入电压Vin则控制三极管开关的开启(open)与闭合(closed)动作,当三极管呈开启状态时,负载电流便被阻断,反之,当三极管呈闭合状态时,电流便可以流通。
详细的说,当Vin为低电压时,由于基极没有电流,因此集电极亦无电流,致使连接于集电极端的负载亦没有电流,而相当于开关的断开,此时三极管仍作用于截止(cut off)区。
同理,当Vin为高电压时,由于有基极电流流动,因此使集电极流过更大的放大电流,因此负载回路便被导通,而相当于开关的闭合,此时三极管乃工作于饱和区(saturation)。
2.电路设计◆检测控制电路:纯净水几乎是不导电的,但自然界存在的以及人们日常使用的水都会含有一定的导电离子,本水位检测装置就是利用水的导电性完成的。
右图中A、B、C是三个电极检测点。
当水位低于水位线B 时,水泵工作,给水池加水。
水位高于水位线A时,水泵停机,停止给水池加水。
C电极是最低水位检测点,它连接于电源地,当水位低于水位线B时,C与B点不导通,当水位到达B 点时,C、B两点在水的作用下导通,当水位到达A点时,A、B与C点都导通。
在正常情况下,水位应保持在A、B 两电极范围内。
详细控制电路见下页图1。
当控制器用于水位控制时:图1 控制电路原理图图2 工作原理图注意:1、图的左下角12V电源模拟市电220V,灯泡模拟水泵2、图的右下角开关模拟水位电极A、B若水位低于最低点B,(上图右下角两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Q1、Q2两开关三极管基极接入高电平,处于高电平闭合状态,其相应的引脚输入低电平,处在表1的状态4,555因2脚电位为低电平而发生置位,3脚输出的高电平使继电器吸合,触点接通,水泵启动、上水(上图左下角模拟灯泡亮),同时绿色发光二极管D6亮起指示。
在加水的过程中水位超过B、C但不到A,则Q1开关二极管基极接入低电平,处于低电平断开状态,Q2开关二极管基极接入高电平,处于高电平闭合状态,555处在表1的状态3,3脚输出的高电平通过继电器触点闭合维持水泵运转加水(即灯泡持续亮)。
当水位超过A,则Q1、Q2两开关二极管基极接入低电平,处于低电平断开状态,其相应的引脚输入高电平,处在表1的状态2,3脚输出的低电平,由继电器断开水泵停止运转(灯泡灭),停止加水,红色发光二级管亮起。
此后当水位高于B、C而低于A时同上,555处在状态3,并不加水,只有当水位低于B、C时555处在状态4输出高电平控制继电器闭合加水。
如此循环往复使水池中的水位保持在B、A之间。
图的左下角的12V模拟220V电压。
D1、D2、D3、二极管起保护作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水泵工作状态(即是灯泡的亮灭状态),滑动变阻器用来调节开关三极管基极电压使其工作于截止区和饱和区。
继电器控制水泵开关,S1为水泵电源总开关。
电路中开关三极管的接入目的是使电平高低的输入更加可靠,准确的满足555定时器对电平比较判断的需要,二极管防止不正确的电压接入烧坏器件,两个不同颜色的LED灯分别指示水泵的不同工作状态。
图2 控制流程图电路中开关三极管的接入目的是使电平高低的输入更加可靠,准确的满足555定时器对电平比较判断的需要,二极管防止不正确的电压接入烧坏器件,两个不同颜色的LED灯分别指示水泵的不同工作状态。
3.元器件的选择U选用NE555时基集成电路Q1、Q2采用8050型NPN中功率三极管,要求β>100D1、D2、D3、采用1N4001型二极管D4、D5红色发光二级管和绿色发光二级管发光二极管的压降一般为1.8V~2.2V,电流5~25mAR1、R2为100K电位器,R3—R8用1/8W 510的碳膜电阻C1—C3用0.01uF瓷介电容继电器K1JZC-23(4123)的型号为,如果需要控制大功率的水泵,则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型号的继电器。
若干导线、接电源要红线,电器之间的连接和接地用黑线这两种导线加以区分。
四、实验电路的布线通过外观和通电检查各芯片及元器件功能是否完好。
芯片的放置:数字电路中所用芯片大多是双到直插式的,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1、在同一电路板上,所有的芯片朝向应一致,禁止出现反插。
2、对于首次使用的芯片,引脚稍向外偏。
使用前用合适的工具齐根轻轻地整成平行。
3、插芯片时,应放平且均匀用力插入孔中,防止个别引脚未插入而弯曲。
4、拨出芯片时,使用起拔器或小改锥在左右两侧轮流轻撬,平行起出。
5、对于集成电路中不用的输入端,必须接到一个无效电平上去。
6、不用输出端悬空即可.布线规则:1、一般用直径为0.5mm的单股圆导线。
2、导线的颜色可按用途分类一般红线接电源部分、黑线接地。
3、电路板上边孔用作+5V,下边孔用作地线。
4、导线的预处理:用剪刀剪成斜面,既便于线头插入,又可防止划伤面包板内部簧片。
然后用剥线钳剥线,禁止用剪刀环割。
5、布线时,导线应紧贴板面,禁止飞线;导线转角应成90度,导线应在片子周围走,不得从片上跨越;电源线应分在两侧,必要时应加电源去耦电路,消除干扰信号;芯片的电源端就近连接;插线时应尽量不要遮盖插孔。
6、掌握连线顺序。
通常是先连短线,后连长线,或先连不易连接的线,使已经连好的线不影响下一步的布线。
特别要注意连好各集成器件的地线和电源线,否则会损坏器件。
因此,应先用短线接好各器件的地线和电源线,并用万用表测量,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地线、电源线畅通无阻印制电路板的布局布线,不是单纯按照电路原理把元器件通过印制线条简单的连接起来。
元器件的排列疏密不均、杂乱无章,不仅影响美观,也会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不便。
并且元器件不要过于紧贴电路板,导致散热不良烧坏元器件。
整体布局:1、芯片及大型元件布置应疏密得当,使用方便。
2、考虑布线的密度,预留空位。
3、适当调整芯片的相对位置,可使布线合理,尽量减少布线的根数。
4、走线必须清楚,信号流向明晰,易于检查。
布线检查:当一个单元电路布线完成后,就进行局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
检查时,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直接测量芯片引脚的通与不通。
元器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元器件在整个板上分布均匀,疏密一致;2、元器件不要占满板。
一般占板面积的2/3;3、元器件不能交叉,而且间距不能过小;4、元器件的安装高度要求适中,一般3mm左右;5、元器件只能排在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