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形象概括鉴赏题使用本共4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42
1 / 7概括鉴赏形象突破点一 概括分析形象特点散文中的形象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写作的目的并非塑造形象,而是借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或事物),也可以有多个中心人物(或事物)。
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题干示例审题定向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019天津)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概括分析事物形象特点:(2015北京)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说起梅花》)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品质”“性格特点”“形象”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 / 7概括分析形象特点“三角度”1.从记叙事件的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如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时,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的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概括分析形象特点“三步骤”概括分析形象特点,我们可以由表及里地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答题区间,找准描写形象的有关内容。
第二步:勾画关键词句,找出体现形象特点的关键词句,分析形象的特点。
第三步:点明所塑造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向往或追求。
(只要求概括特点的题目不涉及此步骤)[典例1](2014山东,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花草堂黄 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考点三形象概括高考散文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或物象)形象的特点,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
有时命题者也会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题型一物象的概括分析所谓物象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
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该题型又可分为主要物象作用分析和次要物象作用分析两类。
◎近年考向调研一、物象特征概括三角度1.把握物象特征2.了解物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3.分析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二、分析物象作用的方法◎满分作答实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樱桃黄裳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
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
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
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
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
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
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更是如此。
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
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
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一、必备知识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考生应该通过分析作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对作品主旨的表达起到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
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③评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睦与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散文阅读精讲精练第六讲形象概括分析类两大题型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常考题型: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题型一概括分析形象特点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来的。
“概括分析形象特点”是指对人物形象特点或物象特点的概括分析。
【常见设问】1.(2019·天津)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2016·浙江)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3.(2015·北京)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4.(2013·天津)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答题步骤】“3角度”“2结合”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4.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概括分析特点(2结合)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由表及里“三步骤”概括分析物象特点:第一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第三步,点明体现的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
高考—散文阅读之分析概括形象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
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
这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同。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
(2017·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叶梅《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留在窑洞安宁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
散文阅读:精准分析概括形象活动一一文练透 [提升物象分析概括能力]散文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物象是作者抒情说理的主要载体,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悟。
阅读时要抓住“物——情(志)”这对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水边,那只白鹤李汉荣星期天,我到河边散步,随身带了一本《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现在是4月,看着远方的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色的波浪铺张成海洋,你不能不佩服植物的单纯和伟大。
它们并没有用心策划,也不发什么宣言,只是简单地随了季节和阳光的感召,就让整个大地换了一个模样。
这季节最幸福、最忙碌的,当是蜜蜂们。
它们纷飞于花海,吟唱于暖风,把春天的精华,运往它们的秘密工厂。
我坐在临近河湾的一片油菜地边,“检阅”了数千只蜜蜂以后,想锁定某只蜜蜂,看看它的“花篮”是否已经盛满,看看它劳作时的表情,听听它对春天、对花的评价。
然而,当我抬起头,我竟看到了前面,芦苇轻摇的河边,站着一只白鹤。
它长久地俯首凝视着水面。
我吩咐自己,就不打扰它了。
白鹤是清高的生命,也是易受伤害的生命。
我就与它保持距离。
于是我又观察蜜蜂,中国的蜜蜂,汉中的蜜蜂,土生土长的优秀蜜蜂。
而《昆虫记》里,19世纪法兰西的蜜蜂们,仍飞翔在法布尔满含着惊奇的目光里。
优秀的花,优秀的蜜蜂,优秀的文字,我对大自然中优秀的一切,充满了感恩。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我抬起头来,竟看见那只白鹤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原来的位置,低头凝视着水面。
它不会是在那里等待鱼虾从水中跃出。
因为据我以往的观察,白鹤在一个地方寻找食物,顶多过20分钟就要转移,灵性的鸟不犯“守株待兔”的错误。
那么它为什么要久立一处呢?我不禁关切起它了。
我合上书,离开旋绕在我身边的蜜蜂们,我绕着河湾轻轻地靠近它,尽量不让它受到惊吓,在离它约5米的地方,我蹲下来,我想知道它在凝视什么。
我终于看见了,我也知道了。
它久久凝视着的,是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散文“形象概括分析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流水函关沈念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
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
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
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修建。
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
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
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崎岖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
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
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
函谷关扮演着决定胜负的关键角色。
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议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
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
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节需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
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
也许它从来都是道路,如同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幻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