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汉卿《窦娥冤》
- 格式:ppt
- 大小:881.50 KB
- 文档页数:18
《窦娥冤》讲义一、作品背景《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这部作品诞生于元代,当时社会黑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汉卿以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创作了《窦娥冤》,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二、主要人物1、窦娥窦娥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她是一个善良、孝顺、刚强的女子。
自幼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与婆婆相依为命。
然而,命运却对她百般折磨,最终被冤枉处死。
但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清白和正义,发出了震撼天地的控诉。
2、蔡婆婆窦娥的婆婆,是一个胆小怕事、有些软弱的妇女。
因借了高利贷无力偿还,险些被赛卢医杀害,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后,引狼入室,给窦娥带来了灾难。
3、张驴儿一个地痞无赖,企图霸占窦娥婆媳,未遂后便心生歹意,陷害窦娥。
三、故事情节窦娥自幼命运多舛,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与婆婆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婆去赛卢医那里讨债,险些被其杀害,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
然而,张驴儿父子却心怀不轨,要蔡婆婆婆媳嫁给他们。
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婆,却误杀了自己的父亲。
他以此要挟窦娥,窦娥仍不屈服。
于是,张驴儿将窦娥告上公堂。
昏庸的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为了保护婆婆,含冤认罪。
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她的誓愿一一应验,证明了她的冤屈。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考取功名,做了官。
窦娥的冤魂向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最终为女儿昭雪。
四、主题思想1、揭露社会黑暗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官僚的昏庸、地痞的无赖、高利贷的残酷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2、歌颂反抗精神窦娥在面对不公和冤屈时,始终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正义,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
她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底层人民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3、表达对善良和正义的渴望尽管窦娥遭遇了种种不幸,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品质。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别人说起这部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窦娥冤》这首元散曲吧,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一下。
《窦娥冤》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窦娥冤作者介绍与作品原⽂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想要了解的⼩伙伴快来瞧瞧吧!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窦娥冤作者介绍与作品原⽂”,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窦娥冤作者介绍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物。
号已斋(⼀作⼀斋)、⼰斋叟。
汉族,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约⽣于⾦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致远、郑光祖、⽩朴并称为“元曲四⼤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家”之⾸。
⼤约⽣于⾦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祁州⼈(今河北安国)。
卒于元成宗⼤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致远,郑光祖,⽩朴并称为“元曲四⼤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家”之⾸。
号已斋叟(⼀作⼀斋)。
贾仲明《录⻤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捻杂剧班头”,可⻅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枝花》赠给⼥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惭⾊的⾃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班头。
”在《南吕⼀枝花·不伏⽼》结尾⼀段,更狂傲倔强地表⽰:“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粒铜豌⾖”。
据各种⽂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关汉卿⼿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尘》、《望江亭》、《拜⽉亭》、《鲁斋郎》、《单⼑会》、《调⻛⽉》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精神,关汉卿⽣活的时代,政治⿊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盾和⺠族⽭盾⼗分突出,⼈⺠群众⽣活在⽔深⽕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眼,剔⼈⾻,剥⼈⽪”的⾎淋淋现实,⼜有童养媳窦娥、婢⼥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活⾯⼗分⼲阔;既有对官场⿊暗的⽆情揭露,⼜热情讴歌了⼈⺠的反抗⽃争。
高一窦娥冤课文原文高一窦娥冤课文原文《窦娥冤》是中国明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传奇剧。
故事源自于古代典籍《世说新语》中的一则真实事件,被关汉卿改编成剧本,并成为中国戏曲传统的经典之一。
正文:《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唐朝,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窦娥身上的冤案。
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嫁给了唐朝官员裴元贞。
然而,裴元贞因为与其他女子有染而被贬为狱吏。
在狱中,窦娥为了救夫,不惜极力辩诉自己的冤情,但却被控告谋杀和通奸。
无论窦娥如何辩护,她都无法改变命运,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被处死前的最后时刻,窦娥向哭泣的亲友们讲述了自己的冤屈,并发誓要为自己申冤。
她深情地告诉家人和朋友们,她的死不是因为她犯了杀人罪和通奸罪,而是裴元贞的背叛和官员的冤假错案导致的。
窦娥的遗言引起了众人的同情和愤怒,大家纷纷表示要为她申冤。
经过调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窦娥的丈夫裴元贞与她结婚时就已经有婚姻隐情,他原本就是一个不忠诚的丈夫。
而窦娥的冤案是控告她的人故意陷害的结果。
当真相大白之后,窦娥的冤案得到了昭雪。
裴元贞和控告窦娥的人都被追究责任,而窦娥也被追认为冤魂,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通过《窦娥冤》这个故事,关汉卿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冤狱和女性受压迫的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
这个故事让人们反思社会不公,并呼吁人们要勇敢地为自己和他人申冤,追求真正的正义。
拓展:《窦娥冤》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剧情上引人入胜,还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展示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被翻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窦娥冤》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戏曲舞台上得到了广泛演绎,还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
这个故事通过对窦娥命运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和受压迫的处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窦娥冤》的故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不公,并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正义。
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导语:《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元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下面是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欢迎参考!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
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
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
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
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
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
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里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
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
争夺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挥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
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
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禁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特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日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
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与你十两银子做盘缠。
“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己斋(一作一斋)、己斋叟。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人(今河北安国)。
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
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
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
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
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
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
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
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
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
电视剧《关汉卿传奇》关汉卿传奇片名:关汉卿传奇片长:21集时间:2001年地区:大陆主创人员导演:黄力加、江洪制片人:江洪演员名单关汉卿传奇于荣光饰关汉卿史兰芽饰朱帘秀朱娜饰引娣狄剑青饰阿合马萧小华饰忽辛陈莹饰顺时秀吴伟玲饰玉清秀郑强饰郑天明卢勇饰忽必烈刘毓滨饰安童剧情概述关汉卿传奇元代初年。
一个是官家爱女,一个是太医之子,两小无猜,似乎应结为眷属……无奈何战乱频仍,家遭不幸,离乡背井,终成为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一个是走红名伶,一个是杂剧大家,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
偶然相遇方自如梦初醒,原来是儿时的恋人……大都芙蓉班红伶朱帘秀来到祁州出演,祁州才人关汉卿慕名拜访朱帘秀,二人相见,原来朱帘秀是自己分别九年的恋人四小姐——英英。
当朝重臣阿合马之子祁州太守不鲁花无恶不作,在大都对朱帘秀早有霸占之心,此次又带兵砸院子,强抢朱帘秀。
关汉卿等赶到戏院解救,遭到不鲁花等人的殴打。
丞相安童及时赶到,才救下了关汉卿、朱帘秀。
关汉卿、朱帘秀祁州匆匆相见,便又分手,二人难分难舍。
芙蓉班才女引娣纯情、热烈,见到大名鼎鼎的元杂剧大家关汉卿,便深深地爱上了他。
在回大都的路上,便向姐姐朱帘秀倾吐了对关汉卿的爱慕,朱帘秀听罢不觉一惊……[编辑本段]幕后花絮由于缺乏确切的历史记载,关汉卿的故事流传下来的一直很少。
这部电视剧根据关汉卿作品风格演绎这位“东方莎士比亚”的人生故事。
全剧情节曲折动人,文戏武戏热闹非常。
关汉卿三部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鲁斋郎》贯穿始终,戏里套戏,辅以关汉卿与女主角朱帘秀的生死恋情,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该剧不同于港台的戏说剧,也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传奇片,而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将历史传奇融入现实生活,生动再现了700多年前的历史和人物。
剧中,著名硬派武打影星于荣光出演关汉卿。
他在剧中亦文亦武,对各种戏曲、武打要求表演到位。
女主角朱帘秀由史兰芽饰演。
史兰芽曾出演《围城》、《疯狂歌女》等剧目,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此次与于荣光联袂演绎中国戏剧大师的爱恨情史,可谓珠联璧合。
关汉卿的剧名目《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
现将诸本简介如下: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
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本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
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
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
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
《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
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
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
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
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
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
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高一下册语文窦娥冤课文一、课文背景1. 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熟悉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对当时的黑暗政治、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 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上一个楔子。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楔子一般放在开头,对故事的由来作简单介绍,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的。
- 角色:分为旦、末、净、杂等。
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净多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杂是杂角,如孤(官员)、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等。
- 剧本构成:包括唱(歌唱)、白(道白)、科(动作、表情等舞台提示)三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道白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用来交代情节、展开对话、刻画人物等。
科则是对演员的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的提示。
二、课文内容1. 故事情节- 楔子:窦娥自小被父亲窦天章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以偿还债务。
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命运悲惨。
- 第一折:窦娥与蔡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婆外出讨债时险些被赛卢医勒死,被张驴儿父子所救。
张驴儿父子借机要挟蔡婆婆婆媳二人嫁给他们父子,窦娥坚决不从。
- 第二折:张驴儿为了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心生毒计,从赛卢医那里弄来毒药,下在羊肚儿汤里,想毒死蔡婆婆,结果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反而诬陷窦娥,威胁她“私休”(嫁给他),窦娥不从,被张驴儿告到官府。
- 第三折:楚州太守桃杌是个昏官,他听信张驴儿一面之词,对窦娥严刑拷打。
窦娥为了使婆婆免受刑罚,屈招了毒死公公的罪名。
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这些誓愿都一一应验。
- 第四折: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做了高官,复审此案。
窦娥的冤魂向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最终为女儿昭雪冤屈。
关汉卿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一、作者简介关汉卿,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
他出生于金的晚期或末年,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他长期生活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也相当熟悉,今尚存有他赠珠帘秀的套数。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
二、作品赏析(一)作品内容分析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
对于士大夫的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
这种人生选择固然是特定的历史环境所致,但关汉卿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的情调,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
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此曲重彩浓墨,层层晕染,集中而又夸张地塑造了“浪子”的形象,这形象之中固然有关氏本人的影子,也可视作以关氏为代表的书会才人精神面貌的写照。